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8705发布日期:2019-04-30 18:5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臂力训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



背景技术:

对于持拍类体育运动中的臂力训练器大多采用哑铃和沙袋等简单器具进行训练,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是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通过手腕带动重物提起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初始训练者而言,难以控制训练过程中的发力部位,更加容易出现腕部发力的现象,一方面造成训练效果较差,另一方面长期使用腕部进行发力容易造成训练者腕部肌肉的拉伤,而且也不具有对腕部进行固定防护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以解决现有的训练器在训练的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训练操作和不便于实现腕部有效固定防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包括配重块、主杆和护腕机构,所述配重块套设于主杆两端的位置处,所述护腕机构固定于主杆的下方,且主杆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防滑套,所述护腕机构由滑套、第一护腕套、第二护腕套和连杆共同组成,所述滑套和连杆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套分别套设于主杆上位于防滑套两端的位置处,两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腕套、第二护腕套和两个滑套连接,所述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的一侧外壁上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侧均通过弹性绳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和卡槽卡合连接,所述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由气囊和防护垫共同组成,所述气囊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分别位于防护垫两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均位于防护套两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内部均安装有活塞和弹簧,所述活塞位于弹簧的一端,且活塞远离弹簧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磁板。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套上均安装有锁紧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均为U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内的磁板具有异性磁极。

优选的,所述气囊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与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之间均连接有气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滑套、连杆、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使用者手握主杆,并通过护腕机构实现对使用者手腕的固定,滑套的移动能有效改变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的固定位置,使得整体护腕机构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而连杆能保证整体结构的有效连动,当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完成手腕的固定时,通过连杆的限定能有效保证使用者在训练时手部、腕部和臂部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从而避免在进行臂力训练时出现手腕转动用力的现象,因而在训练时使用者仅能通过手臂的转动用力而举起训练器,保证该训练器能有效进行臂力训练,并且能有效避免出现腕部损伤的现象,有效保证即使是初练者也能进行良好的臂力训练。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气囊、活塞、磁板和弹簧,在固定护腕机构的过程中,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相互靠近,使得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内的活塞也相互靠近,而磁板磁力的限定下,使得两个气腔内的活塞产生相互远离的现象,从而对气腔内部的气体造成压缩,并且压缩弹簧,气体被压缩后由气管流向气囊内,使得气囊膨胀,此时气囊与防护垫形成U型结构的防护套,以达到填充手腕与护腕套之间间隙的目的,一方面提高护腕套与手腕之间定位的稳定,另一方面能有效实现护腕套与手腕之间的缓冲,对使用者的手腕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中:1-配重块、2-主杆、3-滑套、4-防滑套、5-第一护腕套、6-护腕机构、7-第二护腕套、8-连杆、9-卡扣、10-第二连接座、11-第一连接座、12-卡槽、13-第一气腔、14-第二气腔、15-防护套、16-气囊、17-防护垫、18-活塞、19-磁板、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包括配重块1、主杆2和护腕机构6,配重块1套设于主杆2两端的位置处,护腕机构6固定于主杆2的下方,且主杆2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防滑套4,护腕机构6由滑套3、第一护腕套5、第二护腕套7和连杆8共同组成,滑套3和连杆8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套3分别套设于主杆2上位于防滑套4两端的位置处,滑套4的移动能有效改变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的固定位置,使得整体护腕机构6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两个连杆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腕套5、第二护腕套7和两个滑套3连接,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的一侧外壁上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0,第一连接座11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2,第二连接座10的两侧均通过弹性绳连接有卡扣9,卡扣9和卡槽12卡合连接,卡扣9与卡槽12相互连接,实现卡扣9与第一连接座11的固定,并且卡扣9与第二连接座10之间还连接有弹性绳,从而达到进行一步固定两个护腕套的目的,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防护套15,防护套15由气囊16和防护垫17共同组成,气囊16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16分别位于防护垫17两端的位置处,气囊16膨胀后达到填充手腕与护腕套之间间隙的目的,一方面提高护腕套与手腕之间定位的稳定,另一方面能有效实现护腕套与手腕之间的缓冲,对使用者的手腕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均位于防护套15两侧的位置处,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的内部均安装有活塞18和弹簧20,活塞18位于弹簧20的一端,弹簧20被压缩后具有一定的反弹力,以便于在后续拆卸训练器时实现活塞18结构的自动复位,且活塞18远离弹簧20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磁板19,通过磁板19之间的相互排斥能有效实现两个活塞18的逆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气腔的压缩。

为了便于固定滑套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滑套3上均安装有锁紧螺栓。

为了便于卡合手腕,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均为U型结构。

为了实现两个气腔内活塞18的相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内的磁板19具有异性磁极。

为了便于实现气囊16与气腔之间导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囊16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16与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之间均连接有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首先根据使用者的实际训练需求进行不同配重块1的固定,然后使用者用手握住该训练器主杆2的防滑套4,以避免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滑落的现象,在握住训练器的同时滑动防滑套4两端的滑套3,滑套3在移动时通过连杆8带动第一护腕套5或第二护腕套7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分别卡在使用者手腕的位置处,并拧紧滑套3上的锁紧螺栓,保证两个护腕套均有效固定于当前位置,实现对手腕的固定,然后拉动第二连接座10两侧的卡扣9,使得两个卡扣9分别卡入第一连接座11的两个卡槽12内,而卡扣9与第二连接座10之间连接有弹性绳,从而达到进行一步固定两个护腕套的目的,保证护腕机构6在固定时的稳定,并且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在相互靠近进行手腕的防护时,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内的活塞18也会产生相互靠近,但是两个活塞18上所嵌入的磁板19具有异性磁极,因而当两个活塞18之间的距离越近时,两个磁板19之间所形成的排斥越大,从而推动两个活塞18分别向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的内部移动,压缩气腔内的体积,使得气腔内的气体流向气囊16中,从而形成气囊16膨胀,以达到填充手腕与护腕套之间间隙的目的,一方面提高护腕套与手腕之间定位的稳定,另一方面能有效实现护腕套与手腕之间的缓冲,对使用者的手腕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同时活塞18的移动还造成弹簧20的压缩,以便于在后续拆卸训练器时实现活塞18结构的复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