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肌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7816发布日期:2019-05-28 17:3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肌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腹肌训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进步,随着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便利,人们的运动也越来少,上班族、计算机族 .电视族、出租车族及等长期坐着工作的人,导致腹部的累积。腹部也成了脂肪最泛滥的部位,也是最不容易消除的部位。因为每天都要吃吃吃。

而一般的腹肌训练器不是坐着或跪着,坐着很容易产生惰性,而跪着除了容易伤膝盖外,对于没有回弹阻力的健腹轮也很容易因力量不足而失去滑轮控制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不必坐着或跪着,而是可以站立进行的腹肌训练器,避免产生惰性或者伤及膝盖,也避免了因没有回弹阻力而造成的失去控制产生运动伤害。

产品开发前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及分析后,决定用腑卧撑的重量配重柱做为回程的为反阻力,以能最直接感受到腹部的前后伸缩做功,及运动效果的呈现,并做为同类产品进步性的开发设计要求,让本产品更能有效的做腹部肌耐力训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肌训练器,其特征是包括长方体式框架及配重推杆系统,所述长方体框架又包括左右平行的左底座梁与右底座梁,所述左底座梁与所述右底座梁末端由底座后连接杆固定相连,前端由底座前连接杆固定相连,所述左底座梁末端上方固定连接有左后立柱,所述左底座梁前端上方固定连接有左前立柱,所述右底座梁末端上方固定连接有右后立柱,所述右底座梁前端上方固定连接有右前立柱,所述左后立柱与所述右后立柱的顶端之间又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所述左后立柱与所述上连接杆连接处、所述右后立柱与所述上连接杆连接处,还分别固定连接有朝向前方的左悬臂管件和右悬臂管件,

所述配重推杆系统又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后立柱与所述左前立柱顶端之间的左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右后立柱与所述右前立柱顶端之间的右导向杆,所述左导向杆与所述右导向杆之间还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左导向杆、右导向杆之间分别使用左滑套、右滑套连接,所述左滑套和右滑套可带动所述推杆在所述左导向杆和右导向杆上滑动,所述左前立柱与所述右前立柱顶端外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又分别设置有左一滑轮及右一滑轮,所述左悬臂管件和所述右悬臂管件前端外侧分别设置有左二滑轮及右二滑轮,所述左悬臂管件与所述右悬臂管件前端下侧分别与所述左底座梁和所述右底座梁之间还设置有左配重导向杆和右配重导向杆,所述左配重导向杆和右配重导向杆上分别设置有左配重柱和右配重柱,所述左滑套和所述右滑套底部分别连接有左钢索绳及右钢索绳,所述左钢索绳向前、向下绕过所述左一滑轮后再向后、向下绕过所述左二滑轮,最终通过左锁绳扣固定连接在所述左配重柱上,所述右钢索绳向前、向下绕过所述右一滑轮后再向后、向下绕过所述右二滑轮,最终通过右锁绳扣固定连接在所述右配重柱上。

所述左导向杆与所述右导向杆的后端,均设置有导向杆缓冲垫。

所述左滑套和所述右滑套底部与所述左钢索绳及所述右钢索绳连接处,均设置有万向节。

所述底座前连接杆前侧还设置有脚踏板座。

所述左配重柱、所述右配重柱上还均设置有配重柱扣,用以调节配重重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原始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推出状态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

1、左底座梁 2、右底座梁 3、底座后连接杆 4、底座前连接杆

5、左后立柱 6、左前立柱 7、右后立柱 8、右前立柱

9、上连接杆 10、左悬臂管件 11、右悬臂管件 12、左导向杆

13、右导向杆 14、推杆 15、左滑套 16、右滑套 17、左一滑轮

18、右一滑轮 19、左二滑轮 20、右二滑轮 21、左配重导向杆

22、右配重导向杆 23、左配重柱 24、右配重柱 25、左钢索绳

26、右钢索绳 27、左锁绳扣 28、右锁绳扣 29、导向杆缓冲垫

30、万向节 31、上锁绳扣 32、脚踏板座 33、配重柱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腹肌训练器,其特征是包括长方体式框架及配重推杆系统,所述长方体框架又包括左右平行的左底座梁(1)与右底座梁(2),所述左底座梁(1)与所述右底座梁(2)末端由底座后连接杆(3)固定相连,前端由底座前连接杆(4)固定相连,所述左底座梁(1)末端上方固定连接有左后立柱(5),所述左底座梁(1)前端上方固定连接有左前立柱(6),所述右底座梁(2)末端上方固定连接有右后立柱(7),所述右底座梁(2)前端上方固定连接有右前立柱(8),所述左后立柱(5)与所述右后立柱(7)的顶端之间又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9),所述左后立柱(5)与所述上连接杆(9)连接处、所述右后立柱(7)与所述上连接杆(9)连接处,还分别固定连接有朝向前方的左悬臂管件(10)和右悬臂管件(11)。

所述配重推杆系统又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后立柱(5)与所述左前立柱(6)顶端之间的左导向杆(12),设置在所述右后立柱(7)与所述右前立柱(8)顶端之间的右导向杆(13),所述左导向杆(12)与所述右导向杆(13)之间还设置有推杆(14),所述推杆(14)与所述左导向杆(12)、右导向杆(13)之间分别使用左滑套(15)、右滑套(16)连接,所述左滑套(15)和右滑套(16)可带动所述推杆(14)在所述左导向杆(12)和右导向杆(13)上滑动,所述左前立柱(6)与所述右前立柱(8)顶端外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又分别设置有左一滑轮(17)及右一滑轮(18),所述左悬臂管件(10)和所述右悬臂管件(11)前端外侧分别设置有左二滑轮(19)及右二滑轮(20),所述左悬臂管件(10)与所述右悬臂管件(11)前端下侧分别与所述左底座梁(1)和所述右底座梁(2)之间还设置有左配重导向杆(21)和右配重导向杆(22),所述左配重导向杆(21)和右配重导向杆(22)上分别设置有左配重柱(23)和右配重柱(24),所述左滑套(15)和所述右滑套(16)底部分别连接有左钢索绳(25)及右钢索绳(26),所述左钢索绳(25)向前、向下绕过所述左一滑轮(17)后再向后、向下绕过所述左二滑轮(19),最终通过左锁绳扣(27)固定连接在所述左配重柱(23)上,所述右钢索绳(26)向前、向下绕过所述右一滑轮(18)后再向后、向下绕过所述右二滑轮(20),最终通过右锁绳扣(28)固定连接在所述右配重柱(24)上。

所述左导向杆(12)与所述右导向杆(13)的前端与后端,所述左配重导向杆(21)和所述右配重导向杆(22)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缓冲垫(29)。

所述左滑套(15)和所述右滑套(16)底部与所述左钢索绳(25)及所述右钢索绳(26)连接处,均设置有万向节(30)及上锁绳扣(31)。

所述底座前连接杆(4)前侧还设置有脚踏板座(32)。

所述左配重柱(23)、所述右配重柱(24)上还均设置有配重柱扣(33),用以调节配重重量。

图2为使用时原始状态,使用者手握推杆(14)并将身体(利用腹部肌肉群力量)往前移动,产品本身有配重柱做缓冲结构所以不会突然前移而造成重心不稳而产生危险。

起始点可依不同身高和不同的使用强度可以往前站及往后站做适当的位置调整。

图3为推出至终点,终点有缓冲垫(29)做限位,到达后即需用自身腹部肌内群的力量往回程方向移动,以达训练目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案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案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