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手套圈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4411发布日期:2019-08-31 01:4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手套圈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手套圈器械。



背景技术:

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许多操作都需要双手同时完成,但目前中小学及高校的体育运动中缺少双手同时运动的体育项目,使得许多学生双手同时操作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套圈体育游戏是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能很好锻炼人的协调性,稳定性,精准性,灵活性。目前,中小学及高校开展的套圈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器材原因只能单手运动,造成运动者一只手臂的操作能力很强,而另一只手臂很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双手套圈器械。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双手套圈器械,包括:投掷器,其下端纵向设置有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上端与所述第二手柄上端连接且两者下端距离逐渐远离;

飞环,其活动套设于所述投掷器上且其能够脱离所述投掷器;

标靶,其位于所述投掷器侧方,所述标靶上端设置有套环柱,所述套环柱能够承接脱离出投掷器的飞环。

在上述的一种双手套圈器械中,所述投掷器上端设置有摇甩杆,所述第一手柄以及所述第二手柄上端均连接于所述摇甩杆下端,所述飞环活动套设于摇甩杆上。

在上述的一种双手套圈器械中,所述第一手柄包括第一手持部以及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手柄包括第二手持部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手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所述第二手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均与所述摇甩杆下端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双手套圈器械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呈八字形结构,所述飞环内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最大距离。

在上述的一种双手套圈器械中,所述标靶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套环柱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双手套圈器械能够锻炼使用者的两手的协同能力,趣味性较强,通过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玩家)手臂的稳定性,精准性,灵活性及心、眼、手的配合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双手套圈器械。

图中,飞环1、套环柱2、摇甩杆3、第一手持部4、第一连接杆5、第二手持部6、第二连接杆7、底座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双手套圈器械,包括:投掷器,其下端纵向设置有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第一手柄上端与第二手柄上端连接且两者下端距离逐渐远离;飞环1,其活动套设于投掷器上且其能够脱离投掷器;标靶,其上端设置有套环柱2,套环柱2能够承接脱离出投掷器的飞环1。

使用者双手分别手持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进而使用者能够晃动投掷器,使得飞环1在投掷器上转动,当飞环1转动至一定速度时向前推动投掷器,使得飞环1具有向前的惯性力,然后将投掷器抽出,这样飞环1能够脱离投掷器并向前移动,套环柱2能够承接脱离出投掷器的飞环1,在摇动投掷器时,使用者的双手必须同时用力摇动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这样能够锻炼使用者的两手的协同能力,趣味性较强,通过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玩家)手臂的稳定性,精准性,灵活性及心、眼、手的配合能力

投掷器上端设置有摇甩杆3,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上端均连接于摇甩杆3下端,飞环1活动套设于摇甩杆3上。

使用者双手摇动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时能够带动摇甩杆3摇动,进而摇甩杆3能够带动飞环1转动。

第一手柄包括第一手持部4以及第一连接杆5,第二手柄包括第二手持部6以及第二连接杆7,第一手持部4连接于第一连接杆5下端,第二手持部6连接于第二连接杆7下端,第一连接杆5上端以及第二连接杆7上端均与摇甩杆3下端连接。

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7呈八字形结构,飞环1内直径小于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7的最大距离。

飞环1内直径小于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7的最大距离,这样能够避免使用者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飞环1向下移动砸伤使用者手部的情况。

标靶下端设置有底座8,套环柱2下端与底座8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