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识字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8840发布日期:2019-08-09 21:32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儿童识字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识字玩具。



背景技术:

根据查阅中国常用汉字有5000字左右,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有很多,常用的有82种,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传统的用于儿童识字的玩具往往都是在玩具上写上几个固定的字词,这种玩具无法锻炼儿童认识更多汉字的能力,更无法手动拼写汉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识字玩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儿童识字玩具,包括壳体、设在壳体上的多个可替换面板和设在可替换面板上的可替换滑块,可替换面板上印制有汉字的偏旁,可替换面板上设有多个等宽的卡槽,可替换滑块上的下端设有凸起,可替换滑块的下端通过凸起卡入卡槽中并用于沿着卡槽滑动,可替换滑块上设有独体汉字,独体汉字与汉字的偏旁组成完整的汉字。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可替换滑块的下端通过凸起卡入卡槽中并用于沿着卡槽滑动,并且在可替换滑块上设有独体汉字,当需要认识更多字时,只需要通过可替换滑块在可替换面板上滑动到印制有汉字的偏旁的附近就可以组成新的汉字,因此,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将儿童识字进行游戏化从而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由于可替换滑块可以从可替换面板上取出,因此,可以更换写有不同独体汉字的可替换滑块来使得儿童得知更多的汉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和可替换面板均呈长方体形,壳体的四周壁上设有凹槽,可替换面板设在凹槽中。由此,凹槽可以起到容纳可替换面板四周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呈“凸”字形,第二壳体的一端呈“凹”字形,第一壳体通过“凸”字形插入到第二壳体的“凹”字形中。由此,第一壳体通过“凸”字形插入到第二壳体的的“凹”字形中,从而形成可拆卸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替换面板上的多个等宽的卡槽的末端均设有圆孔,圆孔用于将可替换滑块的下端从卡槽中取出。由此,圆孔的直径大于可替换滑块的下端,而卡槽的宽度小于可替换滑块的下端,因此,当需要更换可替换滑块时,只需要将可替换滑块的下端从圆孔中滑出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替换面板和壳体的四个角均设有圆角。由此,圆角可以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替换面板有三个。由此,多个可替换面板可以让儿童在玩耍过程中认识更多的汉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儿童识字玩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儿童识字玩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儿童识字玩具,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上的多个可替换面板2和安装在可替换面板2上的可替换滑块5,可替换面板2上印制有汉字的偏旁4,可替换面板2上成型有多个等宽的卡槽3,可替换滑块5上的下端设有凸起,可替换滑块5的下端通过凸起卡入卡槽3中并用于沿着卡槽3滑动,可替换滑块5上设有独体汉字,独体汉字与汉字的偏旁4组成完整的汉字。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和可替换面板2均呈长方体形,壳体1的四周壁上设有凹槽,可替换面板2安装在凹槽中,凹槽可以起到容纳可替换面板2四周的作用。

如图2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呈“凸”字形,第二壳体的一端呈“凹”字形,第一壳体通过“凸”字形插入到第二壳体的“凹”字形中,第一壳体通过“凸”字形插入到第二壳体的的“凹”字形中,从而形成可拆卸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可替换面板2上的多个等宽的卡槽3的末端均设有圆孔,圆孔用于将可替换滑块5的下端从卡槽3中取出,圆孔的直径大于可替换滑块5的下端,而卡槽3的宽度小于可替换滑块5的下端,因此,当需要更换可替换滑块5时,只需要将可替换滑块5的下端从圆孔中滑出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替换面板2和壳体1的四个角均设有圆角。由此,圆角可以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替换面板2有三个。由此,多个可替换面板2可以让儿童在玩耍过程中认识更多的汉字。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可替换滑块5的下端通过凸起卡入卡槽3中并用于沿着卡槽3滑动,并且在可替换滑块5上设有独体汉字,当需要认识更多字时,只需要通过可替换滑块5在可替换面板2上滑动到印制有汉字的偏旁4的附近就可以组成新的汉字,因此,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将儿童识字进行游戏化从而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由于可替换滑块5可以从可替换面板2上取出,因此,可以更换写有不同独体汉字的可替换滑块5来使得儿童得知更多的汉字。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而在可替换滑块5印刷何种独体汉字,以及在可替换面板2上印刷何种汉字的偏旁4均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具体的印刷方式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