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医疗用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5691发布日期:2019-05-17 21:2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科医疗用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科医疗用术后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现代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生殖内分泌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拓宽和深化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在经过妇产科手术后,其术后能不能良好、快速地恢复到手术之前的身体情况,决定了患者之后的身体良好与否,妇产科学不仅与外科、内科、儿科学等临床学有密切联系,需要现代诊疗技术内镜技术、影像学、放射介入等、临床药理学、病理学胚胎学、解剖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门具有自己特点并需有综合临床、基础知识的学科。

产妇在生产结束后,需要卧床休养,但是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会使产妇的情绪低落,所以需要一种设备既能够使产妇进行卧养,又能够进行便捷移动,调节产妇的情绪。而且需要一种康复设备,使产妇在生产后能够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便于对产妇的身体和心情进行调节,有助于产妇恢复;现有技术的产科术后装置都是有固定大小的,但是都是依据正常体型的产妇来确定的大小的,导致有些较胖的产妇无法使用,所以需要对产科术后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科医疗用术后康复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产科术后装置不能够依据不同产妇的体型对术后装置进行调节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产科术后装置不能够在使产妇进行卧养的同时,使产妇进行康复训练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产科医疗用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包括支腿,且所述座椅的后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靠背,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左右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自由端均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座椅的左右侧壁上通过弹簧相连,且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上通过支撑杆固定有扶手板;所述座椅的底端面上固定有拱形支撑板,所述拱形支撑板和座椅的底端面之间形成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前后滑动连接有腿部支撑板;所述支腿间沿腿部支撑板的下方固定有置物架,且所述支腿间沿置物架的下方固定有左右对称的导轨板,两导轨板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相对称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内前后滑动有脚部支撑板;所述脚部支撑板的顶端面上通过伸缩弹簧连接有康复训练板,所述康复训练板的顶端面上铺设有多个磁疗片;所述支腿的底端均设置有万向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顶端面上放置有坐垫,且所述靠背的前侧壁上设置有靠垫,从而增强产妇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感。

更进一步地,所述腿部支撑板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凸起,从而通过手持凸起拉动腿部支撑板在支撑槽内进行前后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拱形支撑板底端面的前边缘处螺旋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从而通过对第一锁紧螺栓进行锁紧,对腿部支撑板进行固定,防止其自由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板的右侧壁上螺旋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从而通过对第二锁紧螺栓进行锁紧,对导轨槽内的脚部支撑板进行固定,防止脚部支撑板在导轨槽内自由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脚部支撑板的底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万向轮,从而使万向轮既能够对脚部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够便于对脚部支撑板进行前后滑动。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增加滑槽、滑块、支撑板和弹簧的设计,在滑槽内左右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自由端均固定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与座椅的左右侧壁上通过弹簧相连,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块完全插接在滑槽内,当体型较胖的产妇使用时,可将支撑板向外拉伸,从而增大两扶手板之间的距离,对术后装置进行调节,使体型较胖的产妇也能够使用本装置,使用性强。

2、本发明通过增加脚部支撑板、伸缩弹簧和康复训练板的设计,在导轨槽内前后滑动有脚部支撑板,在脚部支撑板的顶端面上通过伸缩弹簧连接有康复训练板,从而能够沿导轨槽前后滑动脚部支撑板,当需要对术后装置进行移动时,将脚部支撑板滑至置物架的正下方,当需要对产妇进行康复训练时,沿导轨槽将脚部支撑板滑出,使产妇的双脚放置在康复训练板上对其进行踩压,从而对产妇进行康复训练。

3、本发明通过增加拱形支撑板、支撑槽和腿部支撑板的设计,当需要使产妇在术后装置上进行卧养时,通过手持凸起将腿部支撑板沿支撑槽内拉出,并使用第一锁紧螺栓对其进行固定同时转动靠背,增大靠背和座椅之间的角度,使产妇平躺在术后装置上进行卧养,便于产妇身体的恢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前视立体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座椅;2-支腿;3-靠背;4-坐垫;5-靠垫;6-滑槽;7-滑块;8-支撑板;9-弹簧;10-支撑杆;11-扶手板;12-拱形支撑板;13-支撑槽;14-腿部支撑板;15-第一锁紧螺栓;16-置物架;17-导轨板;18-导轨槽;19-脚部支撑板;20-第二锁紧螺栓;21-伸缩弹簧;22-康复训练板;23-磁疗片;24-万向轮;140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产科医疗用术后康复装置,参照图1-5:包括座椅1,座椅1包括支腿2,且座椅1的后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靠背3,座椅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滑槽6,滑槽6内左右滑动连接有滑块7,滑块7的自由端均固定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与座椅1的左右侧壁上通过弹簧9相连,且支撑板8的顶面上通过支撑杆10固定有扶手板11;座椅1的底端面上固定有拱形支撑板12,拱形支撑板12和座椅1的底端面之间形成有支撑槽13,支撑槽13内前后滑动连接有腿部支撑板14;支腿2间沿腿部支撑板14的下方固定有置物架16,且支腿2间沿置物架16的下方固定有左右对称的导轨板17,两导轨板17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相对称的导轨槽18,导轨槽18内前后滑动有脚部支撑板19;脚部支撑板19的顶端面上通过伸缩弹簧21连接有康复训练板22,康复训练板22的顶端面上铺设有多个磁疗片23;支腿的底端均设置有万向轮24。

其中,座椅1的顶端面上放置有坐垫4,且靠背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靠垫5;腿部支撑板14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凸起1401;拱形支撑板12底端面的前边缘处螺旋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15;导轨板17的右侧壁上螺旋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20;脚部支撑板19的底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万向轮24。

使用时,首先依据产妇的情况对术后装置进行调节,当产妇需要进行卧养时,通过手持凸起1401将腿部支撑板14沿支撑槽13内拉出,并使用第一锁紧螺栓15对腿部支撑板14进行固定,再转动靠背3来增大靠背3和座椅1之间的角度,使产妇平躺在术后装置上进行卧养,在本实施例中座椅1和靠背3之间的转动连接为现有技术不做详细解释;当产妇躺卧或坐立在座椅1上时,可依据产妇的体型对扶手板1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当体型较胖的产妇使用时,可将支撑板8向外拉伸,从而增大两扶手板11之间的距离,对术后装置进行调节,使体型较胖的产妇也能够使用本装置,当弹簧9的恢复力带动扶手板11相向移动时,可使用大小合适的块体夹在支撑板8和座椅1侧壁之间,能够防止扶手板11相向移动,且在弹簧9的作用下块体不会发生掉落;其中,产妇可将一些日常用品放置在置物架16上进行收纳。

当需要对术后装置进行移动时,将脚部支撑板19滑至置物架16的正下方,并通过锁紧第二锁紧螺栓20对脚部支撑板19进行固定,在万向轮24的作用下推动术后装置进行移动,从而使医护人员推着产妇散心,来提高产妇的情绪,便于产妇机体的恢复;当需要对产妇进行康复训练时,沿导轨槽18将脚部支撑板19滑出,使产妇的双脚放置在康复训练板22上对其进行踩压,在伸缩弹簧21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康复训练板22向上移动,如此反复运动对产妇进行康复训练,而且康复训练板22上的磁疗片23为医用磁疗片,能够起到增强产妇机体功能的作用。本发明结构合理,生产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具有极佳的市场推广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