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运动手环与网络云平台的体育教学智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1720发布日期:2019-08-09 23:5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运动手环与网络云平台的体育教学智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运动手环与网络云平台的体育教学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大众化的智能手环和手机运动类应用软件(app),基本实现了实时检测运动者的运动状况,但是这些都只是基于个体运动的自我监控,无法实现对群体的监督和分析。专利文献cn201810647231.x公开了一种体育课教学系统,由校区、若干个手环、若干个信号接收转换装置、服务器、若干个第一终端和若干个第二终端组成。信号接收转换装置作为接收手环信号的蓝牙基站布置在校区内;手环可供学生佩戴,手环中数据处理器处理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显示在手环显示屏上。手环将数据发送到信号接收转换装置,通过网线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对反馈数据进行计算并在出现心率持续过高等危险情况下,信号接收转换装置会同时接收并发送预警,距离不同区域基站的老师所使用的第二终端以闪烁、振动等多种方式提示,实现预警功能。每节体育课后的报告会自动生成,报告内容包括学生个人的实时运动生理指标,以及班级的平均心率、体育课的强度、密度等数据。专利文献cn201810647231.x公开的系统虽然实现对群体运动状况的监测,但存在如下明显的缺陷:第一,手环与手机app通过蓝牙信号传输,运动时需同时携带手环和手机,给运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第二,步数、运动距离等指标的计算主要是基于加速度传感器,这种计算方法准确性相对较低;第三,采用的是相对评价标准,即依据运动者在一个较大样本中的相对位置来判断其等级或水平,这样的评价结果缺乏个体指向性;第四、评价指标多而复杂,如心率、血压、体温、步数、运动距离、运动速度等,导致评价结果较复杂,不易理解。为此,靶心率(targetheartrate,thr)作为一种新的评级指标,逐步被引入到评价体系中,靶心率是指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血管循环系统的机能时有效而安全的运动心率。靶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个体的运动效果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目前靶心率的计算中,涉及的最大心率数据是采用年龄计算得出的,即最大心率等于220减去年龄。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运动者的年龄相同,最大心率是相同的,那么依据最大心率计算的运动负荷标准也是相同的,评价标准缺乏个体化。如何在体育课上有效采集心率,并通过计算个体的靶心率来量化评价学生的锻炼效果以及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靶心率达到的幅值科学预警运动危险情境,是目前相关领域专家正竭力解决的问题。随着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技术的发展,也为新的智能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运动手环与网络云平台的体育教学智能系统,该体育教学智能系统采用个体化的评价标准,可以简便、准确地评价运动者的运动状况,实现对运动个体和群体的监督、分析和评估,并对运动危险情境进行科学预警。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便、准确、科学地实时监控评价体育教学中运动个体和群体的运动状况,建立个体化的评价标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监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运动手环与网络云平台的体育教学智能系统,包括手环端、云平台、web端,所述手环端和所述云平台采用窄带物联网技术连接,所述web端和所述云平台通过因特网网络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手环端包括手环端数据采集模块、手环端警报接收模块、手环端定位模块;所述web端包括教师web端、学生web端;所述云平台包括监控报警模块、课程效果分析模块、教学信息管理模块;所述监控报警模块包括监控单元、报警单元,所述教学信息管理模块包括课程信息管理单元、教师信息管理单元、学生信息管理单元、设备信息管理单元,所述设备信息管理单元管理的信息包括手环端信息、web端信息;所述教学信息管理模块设置为对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设备信息的配对、管理、更新;所述课程效果分析模块设置为对运动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并生成反馈报告;所述手环端数据采集模块设置为采集所述运动信息并将所述运动信息发送给所述云平台;所述手环端定位模块设置为采集定位信息并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给所述云平台;所述手环端警报接收模块设置为接受所述报警单元的报警信息并发出报警动作;所述监控单元设置为接收所述运动信息并评估监控运动强度;所述报警单元设置为对所述运动信息进行报警评估,得到报警级别,并根据所述报警级别发送所述报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运动信息包括实时心率、持续时间,所述实时心率的采集方法为脉冲法。进一步地,所述报警评估的评价指标包括储备心率百分比、所述持续时间;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包括0级、1级、2级和3级;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为0级时,所述报警单元不发送所述报警信息,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为1级或2级时,所述报警单元向教师的所述手环端发送所述报警信息,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为3级时,所述报警单元向教师的所述手环端和学生的所述手环端均发送所述报警信息;所述课程效果分析模块的评价指标为运动强度、所述持续时间,所述运动强度包括个人运动强度和课程运动强度;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包括1级强度、2级强度、3级强度和4级强度,所述1级强度为低强度,所述2级强度为有效强度、所述3级强度为高强度,所述4级强度为超高强度;所述课程效果分析模块的分析内容包括个人效果等级、课程效果等级;所述个人效果等级包括低强度课、有效强度课、高强度课,超高强度课;所述课程效果等级包括未达标课、达标课和优秀课。进一步地,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按如下公式计算:储备心率百分比=(实时心率–安静心率)/储备心率×100%;所述安静心率的测量方法为:学生在一晚充足睡眠后自然醒来的早上,坐起安静1分钟,然后进行脉搏计数10秒,将计数数值乘以6,连续测3次,选取数值最低的一次作为安静心率,单位为次/分;所述储备心率按如下公式计算:储备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单位为次/分;所述最大心率的测量方法为:学生跟随音乐进行20米折返跑测试,当尽力跑而连续二次未达到对应位置时,测试结束;测试结束后立即进行心率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脉搏计数10秒钟,将计数数值乘以6得到测量值,所述测量值即为最大心率,单位为次/分;所述实时心率为所述手环端数据采集模块实时采集的心率值,单位为次/分。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的评价方法为: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小于95%时,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为0;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100%时,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为3;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不为3时,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6%且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6%的所述持续时间大于等于3分钟时,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为2;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不为3且也不为2时,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5%且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5%的所述持续时间大于等于5分钟时,所述报警级别的等级为1。进一步地,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的评价方法为: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小于60%时,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为所述1级强度;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60%且小于80%时,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为所述2级强度;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80%且小于95%时,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为所述3级强度;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5%时,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为所述4级强度;所述个人运动强度的评价,使用学生个体的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参与所述运动强度等级的评价;所述课程运动强度的评价,使用参加课程学生的平均的所述储备心率百分比参与所述运动强度等级的评价。进一步地,所述个人效果等级的评价方法为: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一直为1级时,所述个人效果等级为所述低强度课;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为2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小于30分钟时,所述个人效果等级为所述低强度课;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为2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大于等于30分钟且小于等于40分钟时,所述个人效果等级为所述有效强度课;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为2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大于40分钟时,所述个人效果等级为所述高强度课;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为3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大于等于10分钟时,所述个人效果等级为所述高强度课;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为4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大于等于5分钟时,所述个人效果等级为所述超高强度课;所述课程效果等级的评价方法为:全班学生中,所述个人效果等级为所述有效强度课、所述高强度课、所述超高强度课的人数小于班级人数的50%时,所述课程效果等级为所述未达标课;全班学生中,所述个人效果等级为所述有效强度课、所述高强度课、所述超高强度课的人数大于等于班级人数的50%且小于班级人数的65%时,所述课程效果等级为所述达标课;全班学生中,所述个人效果等级为所述有效强度课、所述高强度课、所述超高强度课的人数大于等于班级人数的65%时,所述课程效果等级为所述优秀课。进一步地,所述手环端还包括彩色显示屏,所述彩色显示屏设置为根据所述运动强度的等级显示不同颜色的柱状图;所述彩色显示屏还配置为显示所述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包括所述定位信息。进一步地,系统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所述手环端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学生个体的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定位信息,然后将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定位信息发送到所述云平台;步骤2、所述云平台的所述监控单元对所述运动信息进行实时计算,结合所述教学信息管理模块,得出实时的所述个人运动强度和所述课程运动强度的等级;步骤3、所述云平台将所述个人运动强度的等级实时发送给对应学生的所述手环端,将所述课程运动强度的等级实时发送给对应教师的所述手环端;步骤4、若个体的所述报警级别达到了特定的等级,则触发报警,所述报警单元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学生和教师的所述手环端;步骤5、结合所述教学信息管理模块的配对信息,所述课程效果分析模块对课程时间段内采集的所述运动信息进行再次计算分析,计算出所述个人效果等级和所述课程效果等级,并生成个人锻炼效果评价报告和课程锻炼效果评价报告;步骤6、所述云平台将所述个人锻炼效果评价报告发送给对应的所述学生web端,将所述课程锻炼效果评价报告发送给对应的所述教师web端。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运动手环与网络云平台的体育教学智能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实现了简便、实时地监控个体和群体运动状况。用nb-iot远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连接手环端与云平台,可利用现有的蜂窝网络构建nb-iot基站,无需另外布置蓝牙基站等通讯中转站;且云平台和手环端能实时通信,可实现从手环端实时查看个人或群体运动状态的信息,解决了运动中需携带手机查看信息或信息滞后查看的问题。2、选出了精简、准确地检测运动状况的指标。利用手环端的传感器,用脉冲法采集实时心率,避免了一般运动手环采集的繁多指标,本发明选用的心率这一项指标即可实现对运动负荷的有效评价,且脉冲法较目前一般运动手环采用的加速度计法更为准确。3、建立了以靶心率为基础的简易、科学的运动状况分析体系。提出了个体最大心率和安静心率的测定方法,改进了靶心率和储备心率百分比的计算方法,并且以储备心率百分比为关键指标,建立了以靶心率为基础的练习强度等级评价方法和运动预警方法,并建立了利用从个体和群体角度评价体育课锻炼效果的评价方法。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运动手环与网络云平台的体育教学智能系统,包括手环端、云平台、web端,手环端和云平台采用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技术连接,web端和云平台通过因特网网络连接。手环端包括手环端数据采集模块、手环端警报接收模块、手环端定位模块;web端包括教师web端、学生web端;云平台包括监控报警模块、课程效果分析模块、教学信息管理模块;监控报警模块包括监控单元、报警单元,教学信息管理模块包括课程信息管理单元、教师信息管理单元、学生信息管理单元、设备信息管理单元,设备信息管理单元管理的信息包括手环端信息、web端信息;教学信息管理模块设置为对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设备信息的配对、管理、更新;课程效果分析模块设置为对运动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并生成反馈报告;手环端数据采集模块设置为采集运动信息并将运动信息发送给云平台;手环端定位模块设置为采集定位信息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云平台;手环端警报接收模块设置为接受报警单元的报警信息并发出报警动作;监控单元设置为接收运动信息并评估监控运动强度;报警单元设置为对运动信息进行报警评估,得到报警级别,并根据报警级别发送报警信息;运动信息包括实时心率、持续时间,实时心率的采集方法为脉冲法;报警评估的评价指标包括储备心率百分比、持续时间;手环端还包括彩色显示屏,彩色显示屏设置为根据运动强度的等级显示不同颜色的柱状图;彩色显示屏还配置为显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定位信息。靶心率,是指运动时需要达到的目标心率,是在实践中简单界定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靶心率的计算公式为:靶心率=储备心率×(60~80)%+安静心率,其中,储备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为了提高靶心率标准的个体化,最大心率不再用年龄得出,而是采用20米折返跑测试后立即测量心率得到,本实施例最大心率的具体测量方法为:学生跟随音乐进行20米折返跑测试,当尽力跑而连续二次未达到对应位置时,测试结束;测试结束后立即进行心率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脉搏计数10秒钟,将计数数值乘以6得到测量值,测量值即为最大心率,单位为次/分;安静心率则是在有充足睡眠的早上醒来后测量得到,本实施例安静心率的具体测量方法为:学生在一晚充足睡眠后自然醒来的早上,坐起安静1分钟,然后进行脉搏计数10秒,将计数数值乘以6,连续测3次,选取数值最低的一次作为安静心率,单位为次/分。每个学生的靶心率范围即为此学生在体育课的锻炼中实时心率应达到理想范围。用实时心率和储备心率计算出储备心率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储备心率百分比=(实时心率-安静心率)/储备心率×100%;实时心率为手环端数据采集模块实时采集的心率值,单位为次/分,当储备心率百分比为60~80%时,实时心率即在靶心率范围内,因此,可以使用储备心率百分比作为关键指标,用于计算评估运动状况。在手环端输入个体的最大心率和安静心率,云平台自动计算出个体的靶心率范围和储备心率;手环端采集到个体的实时心率后,云平台的服务器自动计算出个体的储备心率百分比。课程效果分析模块的评价指标为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如表1所示,运动强度的等级包括1级强度、2级强度、3级强度和4级强度,1级强度为低强度,2级强度为有效强度、3级强度为高强度,4级强度为超高强度;运动强度包括个人运动强度和课程运动强度,运动强度的等级的评价方法为:储备心率百分比小于60%时,运动强度的等级为1级强度;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60%且小于80%时,运动强度的等级为2级强度;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80%且小于95%时,运动强度的等级为3级强度;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5%时,运动强度的等级为4级强度。表1、运动强度的等级及评价标准运动强度等级符号储备心率百分比(%)柱状图颜色1-低强度l(low)<60蓝柱2-有效强度t(target)大于等于60且小于80绿柱3-高强度h(hight)大于等于80且<95红柱4-超高强度a(alarm)≥95黑柱个人运动强度的评价,使用学生个体的储备心率百分比参与运动强度等级的评价;课程运动强度的评价,使用参加课程学生的平均的储备心率百分比参与运动强度等级的评价。个人运动强度等级的评价举例:学生a,最大心率为200次/分,安静心率为50次/分。在体育课上正在完成篮球的运球练习,此时a学生的心率为150次,那么该学生此时达到的个人运动强度的计算过程是:储备心率=200-50=150次/分,储备心率的百分比=(150-50)/150=66.7%,该数值介于60~80%之间,所以此时该学生的个人运动强度达到2级(t级)。此时,学生手环端屏幕上呈现绿色柱状图以及符号t提示。课程运动强度等级的评价举例:同时在上这节体育课的20个学生,实时心率平均值为120次/分,最大心率平均值为180次/分,安静心率平均值为50次/分,则此时该体育课的课程运动强度的计算过程是:平均储备心率=180-50=130次/分,平均储备心率的百分比=(120-50)/130=53.8%,该数值小于60%,所以此时该课程的课程运动强度达到1级(l级)。此时,教师手环端屏幕上呈现蓝色柱状图及符号l提示。课程效果分析模块的分析内容包括个人效果等级、课程效果等级;如表2所示,个人效果等级包括低强度课、有效强度课、高强度课,超高强度课;课程效果等级包括未达标课、达标课和优秀课。个人效果等级的评价方法为:运动强度的等级一直为1级时,个人效果等级为低强度课;运动强度的等级为2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小于30分钟时,个人效果等级为低强度课;运动强度的等级为2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大于等于30分钟且小于等于40分钟时,个人效果等级为有效强度课;运动强度的等级为2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大于40分钟时,个人效果等级为高强度课;运动强度的等级为3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大于等于10分钟时,个人效果等级为高强度课;运动强度的等级为4级的持续时间累计大于等于5分钟时,个人效果等级为超高强度课;个人效果等级举例:学生b,储备心率为150次/分,在90分钟的体育课上,储备心率百分比在60~80%的持续时间累计为20分钟,其余时间储备心率百分比低于60%。那么该学生在运动强度达到2-有效强度的持续时间累计为20分钟,小于30分钟,其个人效果等级为1-低强度课,云平台将此评价结果发送到学生web端,并会建议其增加课上体力活动强度和时间。如表3所示,课程效果等级的评价方法为:全班学生中,个人效果等级为有效强度课、高强度课、超高强度课的人数小于班级人数的50%时,课程效果等级为未达标课;全班学生中,个人效果等级为有效强度课、高强度课、超高强度课的人数大于等于班级人数的50%且小于班级人数的65%时,课程效果等级为达标课;全班学生中,个人效果等级为有效强度课、高强度课、超高强度课的人数大于等于班级人数的65%时,课程效果等级为所述优秀课。课程效果等级举例:教师c的某节课结束后,上课的20个学生中,其中,他们的个人效果等级,有2个达到3-高强度课,5个达到2-有效强度课,其余13个皆为1-低强度课,则个人效果等级达到2-有效强度课或以上等级的学生人数为7个,占比35%,小于50%。因此,此节课的课程效果等级为1-未达标课,则教师c的web端会收到提高课程运动强度或增加运动时间等相关建议。表2、个人效果等级及评价标准表3、课程效果等级及评价标准报警级别的等级包括0级、1级、2级和3级;如表4所示,报警级别的等级为0级时,报警单元不发送报警信息,报警级别的等级为1级或2级时,报警单元向教师的手环端发送报警信息,报警级别的等级为3级时,报警单元向教师的手环端和学生的手环端均发送报警信息;报警级别的等级的评价方法为:储备心率百分比小于95%时,报警级别的等级为0;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100%时,报警级别的等级为3;报警级别的等级不为3时,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6%且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6%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3分钟时,报警级别的等级为2;报警级别的等级不为3且也不为2时,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5%且储备心率百分比大于等于95%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5分钟时,报警级别的等级为1。表4、报警级别的等级及评价标准当储备心率百分比超过一定值,运动强度过大,对心肺功能负担过大,不但无法得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还可能产生危险。因此,以储备心率百分比和持续时间来划分4个报警级别,并根据不同报警级别向不同接警设备发出报警信息。具体报警级别的等级和评价标准见表4,报警级别同时符合几种不同等级时,取最大等级。报警举例:学生d,在体育课做运动时,其储备心率百分比达到97%并持续了2分钟后,下降到95%并持续了3分钟,此时,其储备心率百分比在95%及以上的持续时间达到了5分钟,报警级别达到等级1,触发报警。报警单元向对应任课教师的教师手环端发送报警信息,教师手环端发出嗡鸣提示,报警信息包含报警等级,还包含学生d此时的位置信息,便于教师找到学生d并指导他调整运动状况。学生e,在体育课做剧烈运动时,其储备心率百分比达到95%并持续了2分钟,继而上升到到96%并持续了3分钟,此时,其储备心率百分比在95%及以上的持续时间达到了5分钟,在96%及以上的持续时间达到了3分钟,报警级别同时达到等级1和等级2,取较高的等级2为报警等级,触发报警。报警单元向对应任课教师的教师手环端发送报警信息,教师手环端发出嗡鸣提示,报警信息包含报警等级,还包含学生e此时的位置信息,便于教师找到学生e并指导他调整运动状况。本实施例公开的基于运动手环与网络云平台的体育教学智能系统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所示,基于运动手环与网络云平台的体育教学智能系统,包括手环端、云平台、web端三个部分。手环端为带有彩色显示屏的运动手环,web端为连接到因特网的电脑上的端口。云平台的教学信息管理模块负责对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设备信息的进行配对、管理、更新,包括课程信息管理单元、教师信息管理单元、学生信息管理单元、设备信息管理单元,其中设备信息管理单元管理的信息包括手环端信息、web端信息。教学信息管理模块接入教务系统获取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将手环端编号与学生信息(学号)、web终端编号与学生信息(学号)和教师信息(工号)进行绑定,并匹配到相应的课程信息里。学生在整个课程周期内使用同一个手环端。教学信息管理模块帮助其他模块在课程持续期间,按匹配信息在各设备间传输数据。上课前,任课教师把绑定好学生个人信息的运动手环下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个人的最大心率和安静心率的输入。上课时,手环端的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手环端的传感器采集运动信息,采集的运动信息是学生的实时心率和持续时间,然后将运动信息通过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发送出去,nb-iot基站接收该运动信息并转发到云平台。云平台的监控报警模块将获取的运动信息进行实时计算并评价,评价出运动强度等级和报警级别,然后实时传输回手环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手环端的屏幕上呈现实时心率和当前个人运动强度等级对应颜色的柱状图和符号;在教师手环端的屏幕上则呈现全班学生当前的平均心率、达到不同个人运动强度等级的学生人数和课程运动强度对应颜色的柱状图和符号,以提示学生或老师,此时练习的强度是否适宜。若有学生的报警级别达到触发报警的等级,报警单元向对应的接警设备发送报警消息。手环端的警报接收模块在收到报警信息后,发出震动蜂鸣闪烁的警报提示。教师手环端除震动蜂鸣发出提示外,还指示报警来源方向,其中定位信息来源于学生手环端的手环端定位模块。同时,手环端上还设有主动报警单元,其有一键求助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该功能键主动发出报警信息至云平台,云平台再将此报警信息发送给教师手环端。课后,云平台的课堂效果评估模块对课程时间段内的心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对此次体育课锻炼效果的评价反馈,发往web端。其中,课程锻炼效果评价报告和个人锻炼效果评价报告分别发送到对应的教师web端和学生web端。对锻炼效果的度量模型,包括时间和心率两个维度。个人锻炼效果评价报告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心率-时间曲线、不同运动强度等级下的心率-时间曲线、达到不同报警级别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个人效果等级以及相关的改进建议;课程锻炼效果评价报告的内容,包括全班学生的平均心率-时间曲线,全班学生在不同运动强度等级下的平均心率-时间曲线、达到不同报警级别的学生人数、次数和持续时间、课程效果等级以及相关的改进建议。体育教学智能系统使用时的工作流程如下:1、教学信息管理模块接入教务系统,将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和设备信息一一对应匹配。2、数据采集模块在课程开始后将学生的运动信息,即实时心率和持续时间,传输到云平台,云平台计算出运动等级后实时传输回手环端。3、监控报警模块的监控单元监控运动信息是否达到触发报警的报警级别,是则由报警单元向对应的接警设备发出报警;手环端的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主动报警单元,或者由此主动报警单元向云平台发出信息,监控单元收到该信息后由报警单元再向对应的接警设备发出报警;接警设备的警报接收模块在收到报警信息后执行报警操作。4、一节体育课结束后,课程效果分析模块将整个课程时间段内的所有运动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学生的个人锻炼效果评价报告和班级的课程锻炼效果评价报告,发送给对应的web端。本实施例的工作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参数的比较,如表5所示。表5、技术参数对照表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技术领域
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