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振秋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5475发布日期:2019-06-18 23:34阅读:9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振秋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材技术,尤其涉及科普互动体验类的运动器材,具体是一种共振秋千。



背景技术:

全民科普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战略计划,不论是教育部门的科普工作还是社会机构如社区的科普工作,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基于教育教学部门,如学校、科技馆等的科普展品有很好的教育价值,但往往限于特定场所、特定人群才能参与,需要专业人员或专业知识技能才能理解或使用,不利于对科学的普及,而对于社区的娱乐、健身器材,普通人员均可使用,但仅停留于娱乐或健身,难以承载教育价值。

将科普产品与健身器材结合,呈现科学的原理,既具有科普的教育价值,又有娱乐及健身功能,让科技产品走出实验室,把科技产品带到校园,带到社区,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项创新性的行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共振秋千。这种共振秋千成本低、实现容易,既能呈现科学的原理,具有科普的教育价值,又有娱乐及健身功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共振秋千,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包括垂直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上端部之间设有与他们固接的横梁,横梁的中部设有向下非垂直设置的吊杆,吊杆向下的一端与摆动传输横杆的中心活动连接,摆动传输横杆可水平旋转,摆动传输横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的另一个同向端分别活动连接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摆动传输横杆、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在同一平面上,第一秋千的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分别与第一摆杆两端铰接并穿过第一摆杆固定在横梁上,第二秋千的第三吊绳和第四吊绳分别与第二摆杆两端铰接并穿过第二摆杆固定在横梁上,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和第四吊绳为顺序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秋千和第二秋千的吊绳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和第四吊绳的长度均可调。

第一秋千和第二秋千其中一个秋千摆动的时候,第一摆杆或第二摆杆运动会通过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带动摆动传输横杆与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连接的一端作与第一摆杆或第二摆杆运动同向的水平移动,而摆动传输横杆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推杆或第一推杆就会带动与第二摆杆或第一摆杆连接第二秋千和第一秋千作互为反向的运动,如此一来,可以把第一秋千或第二秋千的摆动能量通过摆动传输横杆传递到第二秋千或第一秋千,以此形成摆动的谐振。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摆动传输横杆可由一根木棒或软绳或弹簧替代,同时去掉吊杆,该木棒或软绳或弹簧与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和第四吊绳呈水平固定。

当第一秋千和第二秋千摆长相等,根据单摆原理得知两个秋千的周期(或频率)相等,,此时其中一个秋千静止为策动秋千,另一个秋千摆动为受迫振动秋千,那么摆动的秋千的能量可以通过以上原理传递到另一个秋千,由于周期相等,在经过多次周期摆后,另一个秋千发生共振,即,共振的秋千摆动幅度越来越大,当所乘坐秋千的两人重量接近,那么策动秋千不断把能量传递给受迫振动秋千秋千,直至停下,此时,受迫振动秋千转换成策动秋千,由开始不断给停下来的秋千,直至自己停下,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最后两个秋千能量耗尽,这类摆称为耦合摆;当两个秋千摆长不等时,两个秋千由相互传递能量,但由于周期不等,无法发生共振,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和第四吊绳的长度,探讨秋千相互作用情况。

本技术方案利用共振原理,利用具有等周期的单摆性质的秋千作为载体,使2个秋千相互谐振,当2个秋千等摆长(等周期)时,相互谐振的秋千就会发生受迫振动,进而发生共振现象。

本技术方案不仅具有秋千的休闲娱乐功能,更具有科普教育价值,适用于学校校园的休闲及科教器材,也适用于社区的健身运动。

这种共振秋千成本低、实现容易,既能呈现科学的原理,具有科普的教育价值,又有娱乐及健身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秋千2.第二秋千3.第一支撑立柱4.第二支撑立柱5.第一吊绳6.第二吊绳5-1.第三吊绳6-1第四吊绳7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第一推杆10.第二推杆11.摆动传输横杆12.横梁13.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共振秋千,包括垂直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撑立柱3和第二支撑立柱4,第一支撑立柱3和第二支撑立柱4的上端部之间设有与他们固接的横梁12,横梁12的中部设有向下非垂直设置的吊杆13,吊杆13向下的一端与摆动传输横杆11的中心活动连接,摆动传输横杆11可水平旋转,摆动传输横杆11的两端分别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推杆9和第二推杆10,第一推杆9和第二推杆10的另一个同向端分别活动连接第一摆杆7和第二摆杆8,摆动传输横杆11、第一推杆9、第二推杆10、第一摆杆7和第二摆杆8在同一平面上,第一秋千1的第一吊绳5和第二吊绳6分别与第一摆杆7两端铰接并穿过第一摆杆7固定在横梁12上,第二秋千2的第三吊绳5-1和第四吊绳6-1分别与第二摆杆8两端铰接并穿过第二摆杆8固定在横梁12上,第一吊绳5、第二吊绳6、第三吊绳5-1和第四吊绳6-1为顺序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秋千1和第二秋千2的吊绳第一吊绳5、第二吊绳6、第三吊绳5-1和第四吊绳6-1的长度均可调。

第一秋千1和第二秋千2其中一个秋千摆动的时候,第一摆杆7或第二摆杆8运动会通过第一推杆9或第二推杆10带动摆动传输横杆11与第一推杆9或第二推杆10连接的一端作与第一摆杆7或第二摆杆8运动同向的水平移动,而摆动传输横杆1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推杆10或第一推杆9就会带动与第二摆杆8或第一摆杆7连接第二秋千2和第一秋千1作互为反向的运动,如此一来,可以把第一秋千1或第二秋千2的摆动能量通过摆动传输横杆11传递到第二秋千2或第一秋千1,以此形成摆动的谐振。

当第一秋千1和第二秋千2摆长相等,根据单摆原理得知两个秋千的周期(或频率)相等,,此时其中一个秋千静止为策动秋千,另一个秋千摆动为受迫振动秋千,那么摆动的秋千的能量可以通过以上原理传递到另一个秋千,由于周期相等,在经过多次周期摆后,另一个秋千发生共振,即,共振的秋千摆动幅度越来越大,当所乘坐秋千的两人重量接近,那么策动秋千不断把能量传递给受迫振动秋千秋千,直至停下,此时,受迫振动秋千转换成策动秋千,由开始不断给停下来的秋千,直至自己停下,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最后两个秋千能量耗尽,这类摆称为耦合摆;当两个秋千摆长不等时,两个秋千由相互传递能量,但由于周期不等,无法发生共振,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一吊绳5、第二吊绳6、第三吊绳5-1和第四吊绳6-1的长度,探讨秋千相互作用情况。

实施例2:

所述第一摆杆7、第二摆杆8、第一推杆9、第二推杆10和摆动传输横杆11可由一根木棒或软绳或弹簧替代,同时去掉吊杆13,该木棒或软绳或弹簧与第一吊绳5、第二吊绳6、第三吊绳5-1和第四吊绳6-1呈水平固定。其余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