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力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4938发布日期:2019-10-09 01:2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臂力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臂力健身器。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锻炼身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户外或健身房进行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目前现有的健身器材中在进行臂力进行锻炼时,都是通过向两边扩张式或或者引起向上式进行臂力的锻炼,但是对一些暂时腿脚不方便,并不能站着进行臂力锻炼,来实现臂力锻炼的人员,目前还并没有一种能够在躺着的情况下进行拉引的方式进行臂力锻炼的一种臂力健身器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能够在平躺的情况下,进行拉引的方式进行臂力锻炼的臂力健身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臂力健身器,包括支架、固定设在支架上且与水平面平行的底板,设在底板上且相对底板在水平方向进行左右直线滑动的人体躺板,所述的人体躺板与底板之间设有阻止人体躺板相对底板在水平方向进行直线滑动的阻尼组件;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设有与该底板垂直的床头支架,该床头支架位于阻尼组件阻止人体躺板向底板运动的一端,所述床头支架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人手拉环。

所述底板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且与人体躺板滑动的方向相同的凸形条,所述人体躺板的底部设有两条相互平行且与该凸形条平行的条形凹槽,该人体躺板扣在所述底板上,且底板上相互平行的两条凸形条插入到人体躺板上两条相互平行的条形凹槽中;

所述人体躺板上两条相互平行的条形凹槽之间的中部设有与该条形凹槽平行的阻尼组件安装槽,所述阻尼组件设在所述阻尼组件安装槽中,所述阻尼组件靠近床头支架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阻尼组件的另一端与人体躺板中阻尼组件安装槽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底板固定连接部,与人体躺板固定连接的躺板固定连接部,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部的上端与人体躺板中阻尼组件安装槽的顶部光滑接触,所述躺板固定连接部的底部设有滑块,该滑块与阻尼组件安装槽底部中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导轨活动连接;

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部和躺板固定连接部之间设有多根压缩弹簧。

所述躺板固定连接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根内压缩弹簧,该内压缩弹簧沿中心向外扩张的中间圆周的躺板固定连接部上均匀设有三根中间压缩弹簧,且该三根中间压缩弹簧均匀设在该向外扩张的中间圆周上,该中间圆周向外扩张的外围圆周的躺板固定连接部上均匀设有六根外围压缩弹簧,且该六根外围压缩弹簧中每个外围压缩弹簧之间的弧形角度为60°;所述内压缩弹簧的中心、中间圆周的圆心和外围圆周的圆形同心;

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部的端部固定分别设有与内压缩弹簧对应的内通孔、三根中间压缩弹簧对应的三个中间通孔、六根外围压缩弹簧对应的六个外通孔,且所述的内压缩弹簧、中间压缩弹簧和外围压缩弹簧的端部分别插入并在所述内通孔、中间通孔和外围通孔中。

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部内设有与与该底板固定连接部的端面平行的圆柱腔,且该圆柱腔的中心线与底板固定连接部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圆柱腔内设有与该圆柱腔同心的圆柱挡板,所述圆柱挡板的中心向外同心扩张的中间圆周的圆柱挡板上设有三个中间过孔,该圆柱挡板上的中间圆周向外扩张的外围圆周的圆柱挡板上设有六个外过孔,三个中间过孔中相邻之间的中间过孔之间形成的弧度为120°,六个外过孔中相邻之间的外过孔之间形成的弧度为60°,三个中间过孔的中心与六个外过孔中相隔的三个外过孔中心两两对应相连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圆柱挡板的圆心相交;

所述圆柱挡板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与该圆柱挡板垂直的驱动轴,该驱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驱动该圆柱挡板沿圆柱挡板中心旋转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驱动圆柱挡板进行转动时:所述三根中间压缩弹簧插入到三个中间通孔中通过圆柱挡板挡住,且所述六根外围压缩弹簧插入到六个外围通孔中并穿过圆柱挡板上的六个外过孔;

或所述所述三根中间压缩弹簧插入到三个中间通孔中并穿过圆柱挡板上的三个中间过孔,且所述六根外围压缩弹簧插入到六个外围通孔中通过圆柱挡板挡住;

或所述所述三根中间压缩弹簧插入到三个中间通孔中通过圆柱挡板挡住,同时所述六根外围压缩弹簧插入到六个外围通孔中也通过圆柱挡板挡住。

位于底板固定连接部端部的内压缩弹簧、中间压缩弹簧和外围压缩弹簧的端部设有压块。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固定连接在内通孔中的固定板,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与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步进电机与固定设在支架上的旋转开关电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手轮,所述手轮的中心位置设有该手轮垂直的连接轴,该连接轴的端部穿过固定设在底板上的指示板与圆柱挡板中心的驱动轴固定连接;

所述指示板上设有绕指示板中心环绕一周的角度刻度,所述手轮上固定连接有一用于指示角度刻度的指示针,所述手轮的周边上固定设有与手轮垂直的把手。

所述人体躺板的的两侧设有向下垂直的翻边,所述底板上设有翻边插入到翻边槽,所述翻边槽底部的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行走轮槽,所述翻边的下端与设在行走轮槽中的行走轮连接。

所述床头支架两侧的立柱上套设有沿该床头支架两侧立柱上下移动的套筒,所述人手拉环固定设在套筒上;所述人体躺板两侧的底板上固定设有脚踏板,该脚踏板位于远离床头支架的一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设有的人体躺板能够使锻炼的人躺在上面,在锻炼时,锻炼者的双手分别拉住人手拉环,进行使力,此时人体躺在随着阻尼组件的阻力来进行拉引进行臂力锻炼,解决了目前人在不方便站立的情况下进行拉引进行臂力锻炼的目的,满足不同群体进行臂力锻炼的目的;

2.在锻炼时,可以根据自身的臂力调整阻尼组件的阻力,来调整到适合自己锻炼所需要的拉力,避免人体使用同一种阻尼的阻力造成超负荷锻炼造成肌肉拉伤,或阻力不足不能满足锻炼的目的,实现了对臂力有效的进行锻炼,避免了超负荷的力造成肌肉损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人体躺板与底板连接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明中人体躺板与底板连接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底板固定连接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圆柱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手轮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阻尼组件中三根中间压缩弹簧与内压缩弹簧作用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阻尼组件中六根外围压缩弹簧与内压缩弹簧作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所有压缩弹簧作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臂力健身器,包括支架1、固定设在支架1上且与水平面平行的底板2,设在底板2上且相对底板2在水平方向进行左右直线滑动的人体躺板3,所述的人体躺板3与底板2之间设有阻止人体躺板3相对底板2在水平方向进行直线滑动的阻尼组件8;所述底板2的一端固定设有与该底板2垂直的床头支架4,该床头支架4位于阻尼组件8阻止人体躺板3向底板2运动的一端,所述床头支架4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人手拉环6。所述支架与底板2之间可以通过减震组件进行连接,对在进行锻炼时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根据需求的角度,对床头支架端的底板的高度进行适当调整,满足不同需求的角度锻炼,所述的阻尼组件8主要作为拉伸过程中的阻力,进而确保在拉伸时有足够的使力对象,保证臂力锻炼的有效性,同时该阻尼组件8的阻力可以根据不同人体的情况和拉升力进行调整高阻力组件在工作时的作用力,进而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力量的锻炼者进行选择使用,使用范围更加的广泛。所述的人体躺板3的上表面可以铺设一层软的透气垫,保证人在锻炼过程中的舒适性,在该人体躺板3的头部位置也可设置头枕用于人在锻炼时对头部的保护,所述的人手拉环6上可以设置凸起点,保证人在拉住进行用力时不会发生手滑的情况;

为了保证不同人体在平躺时,手拉住人手拉环时更加科学舒适,在所述床头支架4两侧的立柱上套设有沿该床头支架4两侧立柱上下移动的套筒5,所述人手拉环6固定设在套筒5上;所述人体躺板3两侧的底板2上固定设有脚踏板7,该脚踏板7位于远离床头支架4的一端,该套筒5可以用沿着床头支架4的两侧的立柱进行上下移动,进而保证人手拉环的高度进行有效的调整,满足不同高度人进行手拉时的需求;同时该套筒在进行上下调节时,可以根据插销等定位装置在调整完成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次不在进行详细的描述;所述的脚踏板7用于对人体的腿部力量进行锻炼,在锻炼时,人体蹬住脚踏板进行用力,平躺的人体随着人体躺板进行滑动,此时阻尼增加阻力,保证了脚蹬的力量,进而实现对腿部力量的锻炼,能够实现人体臂力和腿部的共同锻炼的目的。

具体在使用的,锻炼者平躺在所述的人体躺板上,手向后成九十度角拉住人手拉环,此时锻炼者的手臂拉升,带动人体躺板相对于底板向床头支架的方向进行运动,此时阻尼组件产生反作用力,人在拉伸时,需要将克服该反作用力,加大手臂的拉力,保证了对臂力的锻炼,同时当人体和人体躺板向床头支架端部不在运动时,此时人不在用力,阻尼组件需要恢复带动人体和人体躺板向床头支架的方向运动,人在继续用力进行往复的运动,达到对人体臂力的锻炼,当需要对腿部力量进行锻炼时,手放开人手拉环,曲腿并且蹬在脚踏板上,用力进行蹬脚踏板,人体随着人体踏板运动,当腿蹬直时,停止用力,人体躺板带动人恢复原状,进行往复的蹬脚踏板情况,进行腿部力量的锻炼;解决了目前只能在在躺着的情况下进行臂力拉升的锻炼,对人体的恢复锻炼和臂力锻炼提供的保证,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锻炼。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所述的人体躺板在底板上进行稳定的左右滑动,如图2和图3所述底板2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且与人体躺板3滑动的方向相同的凸形条201,所述人体躺板3的底部设有两条相互平行且与该凸形条201平行的条形凹槽301,该人体躺板3扣在所述底板2上,且底板2上相互平行的两条凸形条201插入到人体躺板3上两条相互平行的条形凹槽301中;该凸形条201插入到条形凹槽中能够保证稳定的连接,同时还能够保证凸形条能够沿着条形凹槽进行定向运动,保证了在使用时人体躺板的稳定性,采用平行设置,保证长时间使用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发生相对的偏移;

所述人体躺板3上两条相互平行的条形凹槽301之间的中部设有与该条形凹槽301平行的阻尼组件安装槽304,所述阻尼组件8设在所述阻尼组件安装槽304中,所述阻尼组件8靠近床头支架4的一端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阻尼组件8的另一端与人体躺板3中阻尼组件安装槽30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阻尼组件固定设在相互平行的条形凹槽之间的阻尼组件安装槽中,能够确保在使用时,作用力能够在一条直线上,进而尽量的避免所述的条形凸起与条形凹槽之间发生碰撞,造成条形凸起和条形凹槽发生碰撞,造成摔伤,造成接触时的摩擦力增大,对整个设备造成损坏,同时所述的条形凹槽的长度大于条形凸形的长度,保证人体躺板能够在底板上运行的距离,同时在该条形凹槽内的两端设有橡胶限位块,能够保证人体躺板在一定的距离中进行运动,并且不会发生有效的碰撞。

进一步的,为了人体躺板与底板相对滑动的更加稳定,所述人体躺板3的的两侧设有向下垂直的翻边302,所述底板2上设有翻边302插入到翻边槽203,所述翻边槽203底部的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行走轮槽204,所述翻边302的下端与设在行走轮槽204中的行走轮303连接。所述的行走轮在行走轮槽中进行行走。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保证阻尼组件的压缩力和反作用力,并且保证稳定的进行恢复或压缩,如图4所述阻尼组件8包括与底板2固定连接的底板固定连接部802,与人体躺板3固定连接的躺板固定连接部801,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部802的上端与人体躺板3中阻尼组件安装槽304的顶部光滑接触,所述躺板固定连接部801的底部设有滑块9,该滑块9与阻尼组件安装槽304底部中底板2的上表面设有导轨202活动连接;所述的底板固定连接部802与底板固定连接,躺板固定连接部801与人体躺板进行固定连接,能够保证在作用时,底板固定连接部802和躺板固定连接部801之间设有多根压缩弹簧能够有效的被压缩,并且所述的底板和人体躺板还能够进行相对的滑动,所述躺板固定连接部801的底部与底板通过导轨和滑块的方式进行连接,保证所述的躺板固定连接部801在移动时能够按照定向进行移动,移动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压缩弹簧与底板固定连接部更加的稳定安装,同时保证多根压缩弹簧设置的更加合理,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压缩的力保证了躺板固定连接部801的定向运动,不会发生相对的偏移,如图5所述躺板固定连接部80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根内压缩弹簧803,该内压缩弹簧803沿中心向外扩张的中间圆周的躺板固定连接部801上均匀设有三根中间压缩弹簧804,且该三根中间压缩弹簧804均匀设在该向外扩张的中间圆周上,该中间圆周向外扩张的外围圆周的躺板固定连接部801上均匀设有六根外围压缩弹簧805,且该六根外围压缩弹簧805中每个外围压缩弹簧805之间的弧形角度为60°;所述内压缩弹簧803的中心、中间圆周的圆心和外围圆周的圆形同心;采用三圈压缩弹簧的设置,保证其稳定性,同时在设置的过程中,三根中间弹簧环绕的的中间圆周的半径是六根外围压缩弹簧805环绕的外围圆周半径的二分之一;确保设计合理性,在压缩时作用力相同,保证与躺板固定连接部801的有效运行。

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部802的端部固定分别设有与内压缩弹簧803对应的内通孔806、三根中间压缩弹簧804对应的三个中间通孔807、六根外围压缩弹簧805对应的六个外通孔808,且所述的内压缩弹簧803、中间压缩弹簧804和外围压缩弹簧805的端部分别插入并在所述内通孔806、中间通孔807和外围通孔808中。将形成的所要压缩弹簧插入到底板固定连接部802对应的通孔中进行卡接,方便了所有压缩弹簧的连接,同时进一步的确保压缩弹簧在被不要是不会在弹簧的周向发生相对的偏移,稳定性更高。

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使用时由于不同人员的拉伸力不同,为了保证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要对在使用时对该阻尼组件的拉力进行调整,而具体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对压缩弹簧的使用条数进行调整,进而能够确保对整个阻尼组件的阻力进行调整,使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依次在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部802内设有与与该底板固定连接部802的端面平行的圆柱腔810,且该圆柱腔810的中心线与底板固定连接部80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圆柱腔810内设有与该圆柱腔810同心的圆柱挡板809,如图6所述圆柱挡板809的中心向外同心扩张的中间圆周的圆柱挡板809上设有三个中间过孔8092,该圆柱挡板809上的中间圆周向外扩张的外围圆柱的圆柱挡板809上设有六个外过孔8093;该圆柱挡板的设置可以保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压缩弹簧通过该涉及的过孔,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被压缩,因此不会产生相应的阻力,需要的弹簧的端部会被挡在圆柱挡板809的端部被压缩产生阻力,用于进行锻炼使用;具体在设计时,所述圆柱挡板809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的三个中间过孔能够与三个中间通孔连通,且能够保证所述的三个中间压缩弹簧能够通过三个中间过孔,因此所述的三个中间过孔的直径略大于三个中间通孔的直径;在进行转动时,所述的六个外过孔与六个外围通孔相连通,保证六个外围压缩弹簧能够通过外过孔,该六根外围压缩弹簧不被使用;只有中间压缩弹簧和内压缩弹簧被使用。

具体在设置时,为了保证设计能够进行依次的调整,压缩弹簧能够顺利的通过过孔或被圆柱挡板挡住,在所述三个中间过孔8092中相邻之间的中间过孔8092之间形成的弧度为120°,六个外过孔8093中相邻之间的外过孔8093之间形成的弧度为60°,三个中间过孔8092的中心与六个外过孔8093中相隔的三个外过孔8093中心两两对应相连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圆柱挡板809的圆心相交;所述的三个中间过孔8092和六个外过孔8093分别均匀设在该形成的圆周上,保证了其稳定性;

同时且圆柱挡板809上六个外过孔8093形成的外围圆周的半径是圆柱挡板809上三个中间过孔8092形成的中间圆周的半径的两倍;能够保证在转动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与对应的三个中间通孔和六个外围通孔分别对应。

具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如图8所示在使用前,初次体验时,所述圆柱挡板809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与该圆柱挡板809垂直的驱动轴8091,该驱动轴809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驱动该圆柱挡板809沿圆柱挡板809中心旋转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驱动圆柱挡板809进行转动时:所述三根中间压缩弹簧804插入到三个中间通孔807中通过圆柱挡板809挡住,且所述六根外围压缩弹簧805插入到六个外围通孔806中并穿过圆柱挡板809上的六个外过孔8093;

此时是四根压缩弹簧(内压缩弹簧和3根中间压缩弹簧)作用,当人在锻炼时,如感觉此时该阻力相对比较小,继续转动圆柱挡板,如图9所述所述三根中间压缩弹簧804插入到三个中间通孔807中并穿过圆柱挡板809上的三个中间过孔8092,且所述六根外围压缩弹簧805插入到六个外围通孔806中通过圆柱挡板809挡住;此时7根压缩弹簧作用(内压缩弹簧和6根外围压缩弹簧),进行锻炼,

如继续感觉阻力比较小,此时旋转圆柱挡板809;如图10所述所述三根中间压缩弹簧804插入到三个中间通孔807中通过圆柱挡板809挡住,同时所述六根外围压缩弹簧805插入到六个外围通孔806中也通过圆柱挡板809挡住。此时10根压缩弹簧一起作用满足锻炼的需求;

上述的所有的中间和外围压缩弹簧在不作用时,所述的压缩弹簧的端部插入到通孔中,且与圆柱挡板具有一定的距离,方便圆柱挡板进行相应的转动;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不同力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转动圆柱挡板对压缩弹簧的使用根数进行调整进而调整其阻力,满足不同力量的人群进行锻炼的需求。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压缩弹簧能够顺利的穿过所述的过孔;该压块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圆柱挡板接触,对圆柱挡板进行保护;位于底板固定连接部802端部的内压缩弹簧803、中间压缩弹簧804和外围压缩弹簧805的端部设有压块813。

同时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控制该圆柱挡板的转动,并且转动的角度更加的准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812,该步进电机812固定连接在内通孔806中的固定板811,所述步进电机812的转轴与驱动轴8091固定连接,所述步进电机12与固定设在支架1上的旋转开关13电连接。所述的旋转开关用于控制步进电机12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圆柱挡板转动的角度,如每次转动的角度为15°,如初始位置为三根中间压缩弹簧和内压缩弹簧作用,六根外围压缩弹簧不作用,此时需要时所有的弹簧作用,拨动旋转开关时步进电机带动圆柱档案转动15°,此时圆柱档案将所有的通孔隔断对所有在工作过程中的压缩弹簧进行挡住,使所有的弹簧进行工作,继续旋转15°,六根外围弹簧被挡住,与内压缩弹簧共同作用,继续转转30°,三根中间弹簧和内压缩弹簧作用,依次类推,所述的旋转开关和步进电机之间的控制关系属于本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再次不在继续描述。

在驱动时,为了直观且通过人为进行调整,如图7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手轮11,所述手轮11的中心位置设有该手轮11垂直的连接轴14,该连接轴14的端部穿过固定设在底板2上的指示板10与圆柱挡板809中心的驱动轴8091固定连接;通过手轮带动圆柱挡板进行转动,实现圆柱挡板的转动,

通过设在所述指示板10上设有绕指示板10中心环绕一周的角度刻度15,所述手轮11上固定连接有一用于指示角度刻度15的指示针16,所述手轮11的周边上固定设有与手轮11垂直的把手12。通过指示针16和角度刻度的配合,保证在转动调整时更加的精确稳定,操作更加简单,在具体角度刻度设置时,角度之间的单位为15°,保证调整到的准确性;

具体的是,在调整时,如初始位置为三根中间压缩弹簧和内压缩弹簧作用,六根外围压缩弹簧不作用,此时需要时所有的弹簧作用,通过手轮带动圆柱挡板进行转动,当指针指示调整的角度为15°时,此时圆柱档案将所有的通孔隔断对所有在工作过程中的压缩弹簧进行挡住,使所有的弹簧进行工作,如需要则继续通过手轮转动,当指针指示当调整到下一个15°,六根外围弹簧被挡住,与内压缩弹簧共同作用,如需求继续转动手轮使指针指示调整的角度为30°,三根中间弹簧和内压缩弹簧作用,依次进行调整,保证调整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在调整的刻度上刻出调整的力量数,使其更加的直观。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