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拳击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8610发布日期:2019-10-19 03:2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拳击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拳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拳击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娱乐健身如:跑步、练太极、体能训练、体型训练等作为一种休闲运动方式更加受到青睐,而更多的青少年喜好拳击或博击项目。但目前现有的这些拳击训练所使用的辅助器械都是一些固定式的,比如吊式沙袋、立式沙袋及没有动能的速度球等简单器械,这些器械无法很好的训练拳击者的速度、力量、反应能力、移动步伐及出拳的时机和准确性,并且,即使市场上出现了具备拳击球弹出功能的拳击设备,但其使用的驱动机构也是诸如气缸或者电磁阀这类部件,导致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售价贵,不具有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采用线圈来驱动拳击球弹出,结构简单的拳击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种方案是:一种拳击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外壳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用于驱动外壳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外壳上设有至少一个拳击球机构,所述拳击球机构包括固设于外壳内的壳体、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壳体内的拳击球、用于驱动拳击球向前移动的线圈组件以及用于复位拳击球的复位组件。

进一步地,为了提供腿法击打训练,提高拳击训练效果;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个拳击球机构。

进一步地,为了驱动拳击球前后移动模拟拳击效果;所述拳击球包括支架和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于支架的前侧,所述支架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线圈组件包括连接于支架后侧的铁柱以及环设于铁柱外周的线圈,所述线圈固设于壳体内且所述铁柱位于线圈的后侧以便线圈得电后吸引铁柱向前移动进而驱动拳击球向前移动,所述复位组件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前端与铁柱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后端与壳体的后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限位支架向前向后的运动距离,以免支架脱出前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前壳体内;所述支架呈前侧轴径小于后侧轴径的阶梯轴结构,所述前壳体呈前侧孔径小于后侧孔径的阶梯孔结构以便与支架配合限位支架向前移动;所述后壳体的前侧设有用于限位支架向后移动的前盖板,所述前盖板上设有用于活动穿设铁柱的活动孔,所述线圈固设于后壳体内。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支架前后移动时对前壳体内壁面造成磨损;所述前壳体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用于与支架滚动接触防止支架与前壳体摩擦的滚珠组件。

进一步地,为了测量拳击力量,并将拳击力量以数值方式显示出来;所述拳击训练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拳击数据并将拳击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显示屏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显示拳击数据;所述前盖板上通过缓冲弹簧连接有缓冲板,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前盖板上且压力传感器的前端面与缓冲板的前侧面齐平以便支架向后移动时撞击在压力传感器上。

进一步地,为了在拳击球被拳击后控制线圈断电,以便复位弹簧将拳击球拉回;所述控制器与线圈电连接以便控制线圈工作,所述后壳体上还设有当拳击球受拳击时用于采集铁柱位移信息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铁柱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以便控制器控制线圈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为了驱动外壳上下移动调整外壳的高度以适应不同拳击者的身高;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杆传动连接的丝杆螺母座以及用于丝杆转动的丝杆电机,所述外壳固定安装在丝杆螺母座上。

进一步地,为了提供更好的击打体验;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拳击靶,所述拳击靶与外壳之间设有用于复位拳击靶的弹回机构。

进一步地,为了提供腿法击打训练,提高拳击训练效果;所述底座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击打板。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通电线圈能吸引金属移动的原理,在拳击球上连接铁柱,将线圈环设于铁柱一侧,当线圈通电具有磁性时,吸引铁柱向线圈移动,进而驱动拳击球弹出,仅使用线圈和铁柱就能实现拳击球的弹出,相比现有的拳击球弹出机构,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多个拳击球的设置,同一时间只随机弹出一个拳击球,不断变换不同拳击球弹出,可以更好地测试拳击者的反应速度,配合拳击靶和击打板,可以更好地提高拳击者的拳击水平;当线圈断电时,复位弹簧则会将拳击球拉回,使用更加方便,并且还能测量拳击者的拳力值,以便拳击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力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6为拳击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压力传感器和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滚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显示屏;2-外壳;3-底座;4-击打板;5-拳击球机构;51-壳体;511-前壳体;512-后壳体;513-前盖板;52-滚珠组件;521-安装座;522-滚珠;53-拳击球;531-支架;532-缓冲垫;54-缓冲板;55-缓冲弹簧;6-升降机构;7-提示灯;8-拳击靶;9-线圈组件;901-线圈;902-铁柱;903-绝缘尼龙柱;10-复位弹簧;11-压力传感器;12-位置传感器;13-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拳击训练装置,包括底座3和外壳2,所述外壳2安装在底座3上,底座3上设有用于驱动外壳2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6,所述外壳2上设有至少一个拳击球机构5,所述拳击球机构5包括固设于外壳2内的壳体51、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壳体51内的拳击球53、用于驱动拳击球53向前移动的线圈组件9以及用于复位拳击球53的复位组件,拳击球的外周设有提示灯7。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腿法击打训练,提高拳击训练效果;所述底座3上设有若干个拳击球机构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驱动拳击球53前后移动模拟拳击效果;所述拳击球53包括支架531和缓冲垫532,所述缓冲垫532设于支架531的前侧,所述支架531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壳体51内,这里支架531采用金属制成,为保证支架531与铁柱902绝缘连接,支架531与铁柱902之间设置有绝缘尼龙柱903,绝缘尼龙柱903的一端与铁柱902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支架531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组件9包括连接于支架531后侧的铁柱902以及环设于铁柱902外周的线圈901,所述线圈901固设于壳体51内且所述铁柱902位于线圈901的后侧以便线圈901得电后吸引铁柱902向前移动进而驱动拳击球53向前移动,所述复位组件为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的前端与铁柱902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0的后端与壳体51的后端固定连接,这里驱动支架前后移动的机构还可以是液压缸、气缸或者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限位支架531向前向后的运动距离,以免支架531脱出前壳体51;所述壳体51包括前壳体51和后壳体51,前壳体51和后壳体5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531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前壳体51内;所述支架531呈前侧轴径小于后侧轴径的阶梯轴结构,所述前壳体51呈前侧孔径小于后侧孔径的阶梯孔结构以便于支架531配合限位支架531向前移动;所述后壳体51的前侧设有用于限位支架531向后移动的前盖板513,所述前盖板513上设有用于活动穿设铁柱902的活动孔,所述线圈901固设于后壳体51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支架531前后移动时对前壳体51内壁面造成磨损;所述前壳体51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用于与支架531滚动接触防止支架531与前壳体51摩擦的滚珠组件52,所述滚珠组件52包括安装座521和滚珠522,安装座521穿设于前壳体51的侧壁上,其内端面和外端面分别与前壳体51的内壁面和外壁面齐平,安装座521的内侧开设有安装腔,滚珠522活动安装在安装腔内,且滚珠522凸出于前壳体51的内壁面以间隔开前壳体51和支架531并与支架531滚动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测量拳击力量,并将拳击力量以数值方式显示出来;所述拳击训练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压力传感器11和显示屏1,控制器上连接有电源线以便外接电源,所述压力传感器11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拳击数据并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显示屏1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显示拳击数值;所述前盖板513上通过缓冲弹簧55连接有缓冲板54,所述压力传感器11安装于前盖板513上且压力传感器11的前端面与缓冲板54的前侧面齐平以便支架531向后移动时撞击在压力传感器11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拳击球53被拳击后控制线圈901断电,以便复位弹簧10将拳击球53拉回;所述控制器与线圈901电连接以便控制线圈901工作,所述后壳体51上还设有当拳击球53受拳击时用于采集铁柱902位移信息的位置传感器12,所述位置传感器12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铁柱902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以便控制器控制线圈901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驱动外壳2上下移动调整外壳2的高度以适应不同拳击者的身高;所述升降机构6可以是丝杆传动机构,也可以是液压缸驱动机构,丝杆传动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杆传动连接的丝杆螺母座以及用于丝杆转动的丝杆电机,所述外壳2固定安装在丝杆螺母座上,液压缸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安装在底座上,液压缸的液压杆与外壳连接,底座与外壳之间还设有用于罩住升降机构保证美观的伸缩罩。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更好的击打体验;所述外壳2的两侧设有拳击靶8,拳击靶8上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拳击靶8与外壳2之间设有用于复位拳击靶的弹回机构,以便拳击靶被击打后反弹回来;这里弹回机构可以是扭力弹簧、气缸或者线圈铁柱组件,采用扭力弹簧作为弹回机构时,只需将扭力弹簧安装在拳击靶8与外壳2之间,当拳击靶8受击打压缩扭力弹簧后退后,拳击靶8会在扭力弹簧弹力作用下复位,采用气缸作为弹回机构时,气缸杆与拳击靶8铰接,驱动拳击靶8弹回,采用线圈铁柱作为驱动机构时,铁柱安装在拳击靶8上,线圈固定安装在外壳2上,通过线圈通电具有磁性吸引铁柱复位,这里外壳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对应于各个拳击靶8用于提示线圈通电的指示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腿法击打训练,提高拳击训练效果;所述底座3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击打板4,击打板4上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一种拳击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通拳击训练装置的电源,控制器控制拳击训练装置上多个拳击球53中随机弹出一个,即随机一个线圈901得电,吸引铁柱902克服复位弹簧10的弹力向前移动,带动与铁柱902固连的拳击球53向前弹出,同时,拳击球53上设置的提示灯7亮起,提示拳击者击打该拳击球53;这可以训练拳击者的反应速度,更好的达到训练效果;

(2)拳击球53受撞击缩回,触碰到压力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1采集压力值,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压力值以数据形式显示在显示屏1上,拳击者可获得该次拳击数据;这样拳击者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拳击力度,以便对自己的力量有一个清楚地认知;

(3)拳击球53受撞击缩回的同时,带动铁柱902产生位移,位置传感器12感应到铁柱902的位移变化,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该线圈901失电,铁柱902失去线圈901的磁力吸引后在复位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向后移动带动拳击球53缩回;

(4)控制器控制拳击训练装置再随机弹出一个拳击球53,拳击者配合击打外壳两侧的拳击靶8和击打板4,开始新一轮的拳击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拳击机构的个数、排列组合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如图2所示,外壳2上设置五个拳击球机构5,分为三排设置,上下两排具有两个,中间一排具有一个,外壳2两侧的拳击靶8各具有一个;如图3所示,外壳2上设置七个拳击球机构5,中间设置一个,其余六个均布在外周,外壳2两侧的拳击靶8各具有两个;另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外壳2上设置转盘13,外壳内设置用于驱动转盘13正、反转的电机,将若干个拳击机构5呈圆形分布在转盘13上,并且相邻两个拳击机构5之间还设置拳击靶,拳击靶通过弹回机构安装在转盘13上。

具体实施过程:首先拳击训练装置接上电源,控制器开始工作,控制线圈901得电,线圈901得电具有磁性,吸引铁柱902克服复位弹簧10的弹力向前移动,带动拳击球53弹出,这里拳击球53弹出速度可进行控制,同时,控制器控制提示灯亮起,提示拳击球53弹出,拳击者开始拳击缓冲垫532,带动支架531向后移动撞击在压力传感器11上,压力传感器11采集压力值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11采集的压力值将其处理成数字在显示屏1上显示,这里压力传感器11与缓冲板54齐平设置,以保证支架531与压力传感器11的接触从而精确测量,拳击者拳击时会带动铁柱902向后移动,位置传感器12采集到铁柱902的位置变化,并将变化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线圈901断开电源,同时,控制提示灯熄灭,拳击球53则在复位弹簧10作用下被向后拉回,这里支架531向前时,会顶在前壳体51的台阶上,从而保证支架531不会脱出前壳体51,支架531向后移动时,则因为前盖板513的作用,始终都在前壳体51内移动而不会脱出前壳体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