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中轴和智能魔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0847发布日期:2020-02-21 19:4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智能中轴和智能魔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魔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中轴和智能魔方。



背景技术:

智能魔方是一种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魔方状态及旋转位置,并将实时状态和转动等信息处理、存储与发送到外部设备的一种新型电子魔方。其中,魔方的智能中轴是一个智能魔方最核心的部分,其能够检测魔方每个魔方面的旋转信息的检测,获取魔方整体的实时状态,以及和魔方外部的电子设备实时通信。

目前出现的智能中轴主要是应用于低阶魔方(二阶、三阶),但是对于高阶魔方(正四阶、正五阶及正五阶以上)或部分异形魔方(如三阶以上金字塔魔方),并没有相应的智能中轴结构来实现对魔方的状态检测。因此,传统的高阶魔方或部分异形魔方无法感知魔方状态及旋转位置,不能实现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高阶魔方或部分异形魔方不能智能化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中轴和智能魔方,该智能中轴能够获知智能魔方的内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以及外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进而得到魔方的状态信号,使得高阶魔方或异形魔方实现智能化。

一种智能中轴,应用于智能魔方,包括:

核心,所述核心包括连杆和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一转子,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转子被配置为能与智能魔方的内层转动魔方层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转子能够随所述内层转动魔方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定子转动;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第二定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二定子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杆,所述第二转子被配置为能与所述智能魔方的外层转动魔方层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子能够随所述外层转动魔方层相对于所述第二定子转动;及

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安装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一定子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所述内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第二转子与所述第二定子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所述外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

上述智能中轴应用于高阶魔方后,主控模块根据第一转子与第一定子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内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根据第二转子与第二定子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外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主控模块依据内层转动魔方层及外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计算出高阶魔方或异形魔方的状态信号,使得魔方实现智能化。该智能魔方进一步能够实现联网在线的魔方比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还包括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杆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被配置为能与所述内层转动魔方层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转子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周缘和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中的一个设有凸缘,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凸缘可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子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子可转动地套接所述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转子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子的第一容纳腔,或者,所述第一定子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子的第二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子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壳体设有走线孔,所述第一定子连接有第一连接导线,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穿过所述走线孔后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还包括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连杆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转子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侧,所述第二定子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杆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内。第二安装座能够带动第二转子随着外层转动魔方层绕连杆转动,不会发生甩飞。第二转子和第二定子均位于第二安装座内,使得第二传感器整体性好,相对独立,避免第二传感器受到环境或者其他部件的干扰,尤其是在内部空间狭小、部件多、使用时部件不断转动的魔方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为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内部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定子连接有第二连接导线,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穿过所述空心杆后与所述壳体内的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易于布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性连接,从而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所述外层转动魔方层相对于所述内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从而所述主控模块获取所述内层转动魔方层的绝对转动信号,以及获取所述外层转动魔方层的绝对转动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内层转动魔方层及所述外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转换成所述智能魔方的状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通信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外设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主控模块提供电能;

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智能魔方的状态信号驱动所述输出模块产生对应的输出模式;及

移动感知模块,所述移动感知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移动感知模块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主控模块。

一种智能魔方,包括:多个魔方块和上述智能中轴,多个所述魔方块安装于所述智能中轴,多个所述魔方块组成若干魔方层,所述魔方层包括内层转动魔方层和外层转动魔方层,所述第一转子被配置为能与所述内层转动魔方层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子被配置为能与所述外层转动魔方层同步转动。

上述智能魔方,由魔方块组成的内层转动魔方层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子同步转动,进而主控模块根据第一转子与第一定子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内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由魔方块组成的外层转动魔方层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转子同步转动,进而主控模块根据第二转子与第二定子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外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如此,主控模块依据内层转动魔方层及外层转动魔方层的转动信号,能够得到魔方的状态信号,使得高阶魔方实现智能化。该智能魔方进一步能够实现联网在线的魔方比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魔方为四阶魔方,所述魔方块包括角块、棱块和中心块,所述连杆为六根,每根所述连杆的顶部安装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中心块卡设于所述第二转子的四侧且驱动所述第二转子同步转动,所述四阶魔方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转子之间,且可驱动所述第一转子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供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安装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均卡设有所述棱块,所述角块卡设于相邻的三个所述棱块之间且可驱动所述第二滑块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魔方为五阶魔方,所述五阶魔方包括第三滑块,所述第一转子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滑块、且可随多个所述第三滑块同步转动,所述连杆为六根,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连杆一一对应,所述魔方块包括角块、棱块和中心块,所述中心块包括固定中心块和转动中心块,所述第二转子一一对应连接有所述固定中心块,所述第二转子的周向设置八个所述转动中心块且可随八个所述转动中心块同步转动,所述转动中心块抵触所述第三滑块,所述棱块卡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转动中心块之间,所述角块卡设于相邻的三个所述棱块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魔方为四阶魔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所述智能魔方的智能中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所述智能中轴的核心与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的连接爆炸图;

图7为图3中所述智能中轴装配有1个第一滑块和1个第二滑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述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所述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所述智能中轴装配完所有第一滑块和所有第二滑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的爆炸图;

图12为图11中所述智能魔方的中心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魔方所用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魔方为五阶魔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剖视图。

10、智能中轴,11、核心,110、连杆,120、壳体,121、空腔,122、第一滑槽,123、走线孔,12、第一传感器,210、第一定子,211、第一连接导线,220、第一转子,230、第一安装座,231、凸缘,232、第一非旋转面,13、第二传感器,310、第二定子,311、第二连接导线,320、第二转子,330、第二安装座,331、敞口,332、第二非旋转面,333、插孔,340、固定件,341、限位块,350、盖板,351、插柱,14、主控模块,410、电源模块,420、移动感知模块,510、接触式传感器的定子,511、公共信号圈,512、角度信号圈,520、接触式传感器的转子,521、第一触电脚,522、第二触电脚,1501、内层转动魔方层,1502、外层转动魔方层,1610、角块,1620、棱块,1630、中心块,1631、固定中心块,1632、转动中心块,1710、第一滑块,1711、第二滑槽,1720、第二滑块,1721、卡槽,1730、第三滑块,18、四阶魔方,1801、上魔方层,1802、上数第二魔方层,1803、下魔方层,1804、下数第二魔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魔方包括中轴和安装于中轴的多个魔方块。一般地,魔方块包括角块、棱块和中心块(低阶魔方中没有中心块)。其中,角块位于魔方的顶角处。棱块设于魔方棱线的中部,中心块设于魔方的中部、且被角块和棱块包围。多个魔方块拼接形成若干魔方层和若干魔方面。对于高阶魔方或诸如三阶金字塔、四阶金字塔等的异形魔方而言,魔方层包括中间魔方层和外层转动魔方层。靠近轴心的魔方层为中间魔方层,除去中间魔方层外的魔方层称之为外层转动魔方层。其中,中间魔方层中可转动的魔方层称为内层转动魔方层。对于偶数高阶魔方而言,位于中间的两个魔方层均为内层转动魔方层。对于奇数高阶魔方层而言,最中间的中间魔方层不能转动,与之相邻的两个中间魔方层可转动,为内层转动魔方层。比如,图1显示一种正四阶魔方18的结构。请一并结合图2和图11,正四阶魔方18包括8个角块1610、24个棱块1620和24个中心块1630。这些魔方块拼接形成12个魔方层和6个魔方面。正四阶魔方18的魔方层自上而下依次上魔方层1801、上数第二魔方层1802、下数第二魔方层1804和下魔方层1803。其中,上魔方层1801和下魔方层1803为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上数第二魔方层1802和下数第二魔方层1804为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类似地,参见图14和图15,正五阶魔方包括8个角块1610、36个棱块1620和54个中心块1630。这些魔方块拼接形成15个魔方层和6个魔方面。其中,正五阶魔方的魔方层按竖直方向进行划分,第一魔方层和第五魔方层为外层转动魔方层,第二魔方层和第四魔方层为内层转动魔方层,第三魔方层为中间魔方层且不可转动。以此类推,正六阶魔方中,按竖直方向进行划分魔方层,第一魔方层、第二魔方层、第五魔方层和第六魔方层为外层转动魔方层,第三魔方层和第四魔方层为内层转动魔方层。三阶金字塔魔方中,连杆自轴心向外延伸,依次经过一个内层转动魔方层和一个外层转动魔方层。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中轴10的技术方案。结合图2至图5,该智能中轴10应用于智能魔方,包括核心11、第一传感器12、第二传感器13和主控模块14。核心11包括连杆110和具有空腔121的壳体120,连杆1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20。连杆110的数量与智能魔方的魔方面的数量一致。

其中,第一传感器12包括第一定子210和第一转子220,第一定子210固定安装于壳体120。第一定子210可选地设置在壳体120的外表面、中部或内壁。第一转子220被配置为能与智能魔方的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子220能够随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相对于第一定子210转动。

第二传感器13包括第二定子310和第二转子320,第二定子310固定安装于连杆110,第二转子320被配置为能与智能魔方的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转子320能够随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相对于第二定子310转动。第二传感器13的个数与其所在的连杆110穿过的外层转动魔方层的个数相等。比如,正四阶魔方18的每个连杆110上安装有一个第二传感器13,正五阶魔方的连杆110上安装有一个第二传感器13,正六阶魔方的连杆110上安装有两个第二传感器13,正七阶魔方的连杆110上安装有两个第二传感器13,以此类推。

主控模块14安装于空腔121内。主控模块14与第一传感器12电性连接,主控模块14根据第一转子220与第一定子210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转动信号。主控模块14与第二传感器13电性连接,主控模块14根据第二转子320与第二定子310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

上述智能中轴10应用于高阶魔方后,主控模块14根据第一转子220与第一定子210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转动信号,根据第二转子320与第二定子310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主控模块14依据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及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计算出魔方的状态信号,状态信号用于表征魔方中各个魔方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魔方实现智能化。

此外,该智能魔方进一步能够实现联网在线的魔方比赛,智能魔方的状态能够实时同步到用户的电子设备上,进而通过外设实现其他互动功能,比如制作魔方的教学视频,异地同步竞速等等。

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14包括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将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参见图1)及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参见图1)的转动信号转换成智能魔方的状态信号。具体地,处理单元根据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及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可以得到各个魔方层转动后的状态,进而可以得到整个智能魔方的状态信号。控制单元分别与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电性连接。通信单元可选为无线通信单元,比如蓝牙单元、wifi单元、2.4g单元或nfc单元。通信单元用于控制单元与外设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联网交流、联网教学、联网训练或联网竞技,具体可以实现虚拟魔方的实时同步控制、电子盲拧、计时、复原步骤重现、最短还原路线提示、统计功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控模块14可以借助于外设的处理装置实现将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及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转换成智能魔方的状态信号,外设的处理装置再把智能魔方的状态信号回传给主控模块14,从而减少主控模块14的体积,减少主控模块14对空腔121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参见图4,壳体120内还安装有电源模块410、输出模块420和移动感知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电源模块410与主控模块14电性连接,电源模块410用于为主控模块14提供电能。电源模块410还能为其他的电气元件——比如第一传感器12、第二传感器13和移动感知模块——提供电能。

输出模块420与主控模块14电性连接,主控模块14根据智能魔方的状态信号驱动输出模块420产生对应的输出模式,增加魔方与玩家之间的互动。比如,主控模块14根据智能魔方的状态信号,获取智能魔方处于何种情境模式——比如属于开始启动模式、复原完成模式或剩余时间不足的告警模式。输出模块420可选为发光元件、发声元件或振动元件。该发光元件以灯光来表达具体的情境模式。振动元件可选为机电驱动元件,机电驱动元件以振动来表达具体的情境模式。

移动感知模块与主控模块14电性连接,移动感知模块用于开启或关闭主控模块14,以及用于感知智能魔方的整体移动量和整体翻转角度。可选地,移动感知模块为加速度传感器、震动开关或触摸开关。当智能魔方被玩家拾起时,移动感知模块开启主控模块14,使得主控模块14开始工作。当智能魔方被玩家放下后,移动感知模块关闭主控模块14,使得主控模块14进入休眠状态。

此外,移动感知模块为加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或陀螺仪时,移动感知模块可感知智能魔方的整体移动量和整体翻转角度,进而感知智能魔方的实时空间姿态,便于玩家通过显示器用同一个视角观看到智能魔方的实时空间姿态。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一传感器12还包括可转动安装于连杆110的第一安装座230,第一安装座230被配置为能与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同步转动,第一转子220固定于第一安装座230。第一安装座230套接在连杆110上,从而在随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同步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甩飞,保证第一转子220与第一定子210稳定配合,提高第一传感器12的使用稳定性和检测准确性。可选地,第一转子220和第一安装座230之间采用卡接、粘接或一体成型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5,第一安装座230的周缘和壳体120的外表面中的一个设有凸缘231,另一个设有与凸缘231可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122。如此,第一安装座230及第一转子220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滑槽122能对第一安装座23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安装座230沿连杆110的杆向发生移动,维持第一转子220与第一定子210之间的间隔稳定,保证第一安装座230及第一转子220转动平稳,提高第一传感器12的检测稳定性和准确性。

进一步地,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被配置为能与第一安装座230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此处的连接包括了抵触连接,以便于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与第一安装座230之间快速装配及拆卸。比如,第一安装座230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非旋转面232。当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转动时,魔方块或者魔方内部的中间结构件抵触第一非旋转面232,二者无法发生相对转动,则推动第一安装座230转动,实现第一转子220与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同步转动。可以理解,第一非旋转面232可选为是椭圆形面、多边形面或不规则形状面。

具体地,参见图4和图5,第一定子210固定于壳体120的外表面。比如,第一定子210通过卡扣、粘接、插接或紧固件与壳体120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定子210固定于壳体120的外表面,第一转子220可转动地套接连杆110;其中,第一转子220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定子210的第一容纳腔,或者,第一定子210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转子220的第二容纳腔。如此,第一转子220和第一定子210套在一起,使得第一传感器12整体性好,相对独立,避免第一传感器12受到环境或者其他部件的干扰,尤其是在内部空间狭小、部件多、使用时部件不断转动的魔方中。

比如,参见图4和图5,第一转子220连接有第一安装座230,第一安装座230设有该第一容纳腔,第一安装座230盖在壳体120上,使得第一定子210位于该第一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5和图6,当第一定子210固定在壳体的外表面时,壳体120设有走线孔123,第一定子210连接有第一连接导线211,第一连接导线211穿过走线孔123后与壳体120内的主控模块14电性连接。相比无线传输方式,采用第一连接导线211进行第一传感器12与主控模块14之间的信号传输,抗干扰性好、成本低、且占用体积小。其中,由于第一定子210固定在壳体120的外表面,所以第一定子210与壳体120内的主控模块14之间距离短,走线孔123的开设有利于缩短走线距离和优化布线。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第二传感器13还包括可转动地套接于连杆110的第二安装座330,第二转子320固定于第二安装座330的内侧。第二定子310固定安装于连杆110且位于第二安装座330内。比如,第二定子310通过卡扣、粘接、插接或紧固件与连杆110固定连接。如此,第二安装座330能够带动第二转子320随着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绕连杆110转动,不会发生甩飞。第二转子320和第二定子310均位于第二安装座330内,使得第二传感器13整体性好,相对独立,避免第二传感器13受到环境或者其他部件的干扰,尤其是在内部空间狭小、部件多、使用时部件不断转动的魔方中。其中,第二转子320与第二安装座330之间可选用卡接、粘接或一体成型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参见图5和图6,第二安装座330的上部敞口331。敞口331处安装有可拆卸的盖板350。具体地,盖板350设有插柱351,第二安装座330设有供插柱351插接的插孔333。盖板350的设计能够保护位于第二安装座330内的第二传感器13,也便于对第二传感器13进行维护。可选地,盖板350的外表面为弧形表面,便于魔方块沿盖板350的外表面发生转动。

进一步地,参见图5和图6,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与第一安装座230连接。此处的连接包括了抵触连接情况,以便于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与第一安装座230快速装配及拆卸。比如,第二安装座330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非旋转面332。当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转动时,魔方块或者魔方内部的中间结构件抵触第二非旋转面332,二者无法发生相对转动,则推动第二安装座330转动,实现第二转子320与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同步转动。可以理解,第二非旋转面332可选为是椭圆形面、多边形面或不规则形状面。

具体地,参见图5和图6,第二传感器13还包括安装于连杆110的固定件340。可选地,固定件340可拆卸地安装到连杆110的顶部,比如,固定件340与连杆110之间采用锁扣锁孔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式安装。固定件340的顶部设有限位块341,第二定子310和第二转子320上下设置,第二定子310固定套接于固定件340,第二定子310的上表面抵触限位块341,避免第二定子310上移,维持第二定子310与第二转子320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变,以提高第二传感器13的稳定性和检测准确性。

其中,第二定子310固定套接于固定件340的方式很多。比如,固定件340的外表面设有第三非旋转面,第二定子310套在固定件340上,便不能相对于固定件340发生相对转动,安装方便。可以理解,第三非旋转面可选为是椭圆形面、多边形面或不规则形状面。

进一步地,连杆110为空心杆,空心杆的内部与壳体120的内部连通,第二定子310连接有第二连接导线311,第二连接导线311穿过空心杆后与壳体120内的主控模块14电性连接,易于布线。

此处,第二传感器13与主控模块14直接电性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2可选为与第二传感器13直接电性连接,第一传感器12和第二传感器13中的一个与主控模块14直接电性连接,另一个与主控模块14不直接电性连接,即另一个与主控模块14间接电性连接。如此,主控模块14可直接获取第一传感器12和第二传感器13中的一个传感器检测到的魔方层的绝对转动信号,并根据第一传感器12和第二传感器13之间的相对转动关系,计算得到另一个传感器检测到的魔方层的绝对转动信号。魔方层的绝对转动信号是指魔方层相对于核心的转动信号。

具体地,第一传感器12和/或第二传感器13可选为接触式传感器、电磁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

其中,参见图13,接触式传感器的定子510包括公共信号圈511和与公共信号圈511同轴且绝缘的角度信号圈512,接触式传感器的转子520为导电件,导电件包括第一触电脚521和第二触电脚522,第一触电脚521用于与公共信号圈511接触,第二触电脚522用于在智能魔方的魔方层转动时与角度信号圈512的不同位置接触,从而获取魔方层的转动信号。当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或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发生转动时,第一触电脚521始终与公共信号圈511压合且保持相对滑动接触。第二触电脚522始终与角度信号圈512压合且保持相对滑动接触。接触式传感器的转子520将随魔方层一起转动,接触式传感器的转子520上导电件的位置发生变化,使得接触式传感器的公共信号圈511和角度信号圈512之间的连接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可生成不同的信号,实现主控模块14感知魔方层的转动信号。

对于电磁传感器而言,电磁传感器的转子为多个磁铁,各个磁铁的磁场强度互不相同,电磁传感器的定子为磁敏传感器件。磁敏传感器件可选为霍尔感应器、磁敏二极管、磁敏诂极管、磁敏电阻器或专用集成电路等。当内层转动魔方层或外层转动魔方层转动时,磁敏传感器件经过不同磁铁时,产生不同的电压,根据电压的不同,获取魔方层的转动信号。

对于光电传感器而言,光电传感器的转子包括光源和安装在光源下方的挡板,挡板设有一缺口,光电传感器的定子为多个光线接收器。当挡板随着内层转动魔方层或外层转动魔方层转动时,缺口转动至对准不同的光线接收器,则光线接收器能接收光源的光线,获取魔方层的转动信号。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主控模块14与第二传感器13间接地电性连接。

具体地,第二传感器13与第一传感器12电性连接,从而第一传感器12获取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相对于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转动信号,第一传感器12与主控模块14电性连接,从而主控模块14获取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绝对转动信号。并且,主控模块14根据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绝对转动信号以及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相对于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转动信号,进而能够计算得到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绝对转动信号。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绝对转动信号是指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相对于核心的转动信号。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绝对转动信号是指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相对于核心的转动信号。

当第二传感器13离主控模块14的距离较远时,二者之间进行信号传输不便,则利用第一传感器12获取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相对于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转动信号,再将该转动信号和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转动信号传输给主控模块14,主控模块14便能获取得到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从而布线更加灵活。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魔方的技术方案。结合图2和图11,该智能魔方包括多个魔方块和上述智能中轴10。多个魔方块安装于智能中轴10,多个魔方块组成若干魔方层。具体地,魔方块通过机械结构安装到智能中轴10,从而魔方块在转动过程中不会脱落。魔方层包括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和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第一转子220被配置为能与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同步转动,第二转子320被配置为能与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同步转动。

上述智能魔方,由魔方块组成的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子220同步转动,进而主控模块14根据第一转子220与第一定子210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转动信号。由魔方块组成的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转子320同步转动,进而主控模块14根据第二转子320与第二定子310之间的相对转动,获取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如此,主控模块14依据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及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能够得到高阶魔方的状态信号,使得高阶魔方实现智能化。该智能魔方进一步能够实现联网在线的魔方比赛。

具体地,结合图7、图10和图11,智能魔方为四阶魔方18。四阶魔方18包括第一滑块1710(可参见图8)和第二滑块1720(可参见图9)。连杆110为六根,每根连杆110的顶部安装有一个第二传感器13。中心块1630卡设于第二传感器13的第二转子320的四侧,且驱动第二转子320同步转动。魔方块包括角块1610、棱块1620和中心块1630,第一滑块1710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转子220之间,且可驱动第一转子220同步转动。第一滑块1710设有供第二滑块1720滑动安装的第二滑槽1711,第二滑块1720的两侧均卡设有棱块1620。具体地,第二滑块1720的两侧均设有供棱块1620卡设的卡槽1721。角块1610卡设于相邻的三个棱块1620之间且可驱动第二滑块1720同步转动。

其中,第一转子220的四侧均设置有第一滑块1710,中心块1630抵触该第一滑块1710。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转动时,中心块1630带动第一滑块1710同步转动,四个第一滑块1710带动第一转子220同步转动,使得第一传感器12能够检测到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转动信号。

四个中心块1630组成中心块组件(可参见图12),环绕第二转子320设置。具体地,中心块组件卡设抵触第二安装座330,则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转动时,中心块组件同步转动,即抵触推动第二安装座330及第二转子320同步转动,使得第二传感器13能够检测到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

具体地,结合图14和图15,智能魔方为五阶魔方。五阶魔方包括第三滑块1730,第一转子220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三滑块1730、且可随多个第三滑块1730同步转动,连杆110为六根,第二传感器13与连杆110一一对应,魔方块包括角块1610、棱块1620和中心块1630,中心块1630包括固定中心块1631和转动中心块1632,第二转子320一一对应连接有固定中心块1631,第二转子320的周向设置八个转动中心块1632且可随八个转动中心块1632同步转动,转动中心块1632抵触第三滑块1730,棱块1620卡设于相邻两个转动中心块1632之间,角块1610卡设于相邻的三个棱块1620之间。

其中,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转动时,转动中心块1632抵触推动第三滑块1730同步转动,进而驱动第一转子220同步转动,使得第一传感器12能够检测到内层转动魔方层1501的转动信号。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转动时,八个转动中心块1632驱动位于其中心的第二转子320同步转动,使得第二传感器13能够检测到外层转动魔方层1502的转动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