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滑雪板及其滑雪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0826发布日期:2020-05-22 21:33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滑雪板及其滑雪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纤维滑雪板,及其滑雪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滑雪板使用木芯作为基体,然后在木芯表面固定边刃和贴敷纤维布。整个加工过程十分依赖人工,工作效率低下,质量无法保证。由于大量使用木材,对于自然的消耗也十分巨大,不环保。传统的滑雪板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重量大,不轻便,不易控制;

2、大量使用木材,不环保;

3、滑雪板的强度和韧性都比较差;

4、传统的滑雪板端部高度过低,容易陷入雪中,导致无法前行或加大行进阻力;

5、传统的滑雪板缺少减震结构,对用户的腿部和膝盖造成损伤;

6、传统的固定雪鞋的连接部为多个独立的螺母,内嵌在滑雪板上,降低了滑雪板的强度,螺母的固定也存在松脱的风险,手工方式安装,加工效率极低;

7、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方式,效率低下,无标准化,质量无法保证;

8、普通的异形金属边刃加工成本高、容易生锈,维修成本高;

9、常规的滑雪板板头或板尾的边缘通常为一条完整的弧形,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板头触地时的抓雪的能力很弱;

10、传统的滑雪板的没有加强结构,全部依靠木芯提供强度和韧性保证,然而木芯的强度和韧性十分有限,造成了需要大大增加木芯的厚度才能满足强度和韧性需要,重量很重;

11、传统的滑雪板没有设置防滑部,不利于抓握或夹持;另外一方面,当单脚固定滑行时,

由于雪鞋和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很低,不利于用户站立、滑行和方向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滑雪板,实现了保护树木、更加环保、滑雪板重量更轻、更易控制、强度和韧性都大大提高、提高滑雪板的浮动性、降低了滑行阻力、减少对腿部和膝盖的损伤、一体化的连接部易于加工、提高了滑雪板的强度和韧性、连接部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有利于批量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借力实现特技动作、滑雪板的一体度更好、强度和韧性更强、有利于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和滑雪板品质、降低滑雪板加工成本和边刃维修成本、可以使新手更易上手、具有一定的防摔功能、提高板头或板尾的抓雪性能、防滑部使得用户更好的抓握或夹持、同时有利于增加雪鞋和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当单脚固定滑行时,有利于用于稳定的站立、滑行和方向控制等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滑雪板,碳纤维滑雪板包括基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基部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基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任意两项或三项为一整体结构;基部的中间位置的厚度为3mm至12mm之间;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缘处的厚度为2mm至8mm之间。

使用了碳纤维布多层堆叠模压成型制作的滑雪板,实现了保护树木、更加环保、滑雪板重量更轻、更易控制、强度和韧性都大大提高、滑雪板的一体度更好、强度和韧性更强、有利于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和滑雪板品质、降低滑雪板加工成本。

优选的是,基部的中间位置的厚度为3mm至8mm之间;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缘处的厚度为2mm至4mm之间。

不同的厚度的设置,使得滑雪板的形态更加优美、重量分布更加靠近滑雪板中心、转动惯量更小,并且使得滑雪板重量更轻、更易控制。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上的远离基部底面的顶部的高度为40mm至100mm之间。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上的远离基部底面的顶部的高度为60mm至80mm之间。

滑雪板端部的高度设置,提高了滑雪板的浮动性、降低了滑行阻力。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基部为水平设置或具有至少一个拱形部。

至少一个拱形部的设置,可以减少高速、高频冲击对腿部和膝盖的损伤,同时有利于借力实现特技动作。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碳纤维滑雪板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为一整体结构并设置于基部上,用于连接固定雪鞋的固定器。

一体化的连接部易于加工、提高了滑雪板的强度和韧性、连接部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有利于批量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碳纤维滑雪板还包括防护部,防护部至少部分环绕基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任意一项或多项的外缘。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防护部的硬度分别大于基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硬度。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防护部为层状结构,至少包括强化材料混合层。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防护部还包括金属材料层,金属材料层位于强化材料混合层的外侧。

层状结构的防护部、以及应用了强化材料混合层,有利于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和滑雪板品质、降低滑雪板加工成本、无需加工或采购异形金属边刃,同时降低边刃维修成本。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的外缘至少具有一个凸起部。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凸起部的数量为1、2、3、4或5中任一项。

设置的凸起部可以为滑雪板的端部触雪时,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控制力,有利于用户通过端部的抓地力,改变身体姿态和滑雪板的姿态,更易于动作控制。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碳纤维滑雪板还包括第一加强元件,第一加强元件至少部分内设于基部的中间位置。

第一加强元件主要承载着滑雪板的大部分受力,另外,当需要滑雪板中部受力时,第一加强元件可以提供足够的韧性和强度。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第一加强元件延碳纤维滑雪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为了提高滑雪板长度方向的韧性和强度,将第一加强元件延滑雪板长度方向布置。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碳纤维滑雪板还包括第二加强元件,第二加强元件设置于基部和第一端部中;和/或第二加强元件设置于基部和第二端部中。

第二加强元件设置于基部与端部中,提高端部和至少部分基部的韧性和强度,有利于做特技动作时,单端着地的需求。

上述任一项优选的是,第一加强元件和第二加强元件为一整体结构;或,连接部、第一加强元件和第二加强元件三者为一整体结构。

整体结构设计给滑雪板带来更好的结构韧性和强度,作为整体的易加工性,成本更低、工艺更简化,有利于批量生产制造。

一种滑雪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碳纤维滑雪板,优选的是还包括固定器,固定器通过螺钉或卡扣与连接部配合被固定在基部上,固定器用于固定雪鞋。

优选的是,还包括防滑部,防滑部设置于碳纤维滑雪板上。

防滑部使得用户可以用手或胳膊等更好的抓握或夹持滑雪板,同时有利于增加雪鞋和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当单脚固定滑行时,有利于稳定的站立、滑行和方向控制等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了碳纤维布多层堆叠模压成型制作的滑雪板,实现了保护树木、更加环保、滑雪板重量更轻、更易控制、强度和韧性都大大提高、滑雪板的一体度更好、强度和韧性更强、有利于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和滑雪板品质、降低滑雪板加工成本;不同的厚度的设置,使得滑雪板的形态更加优美、重量分布更加靠近滑雪板中心、转动惯量更小,并且使得滑雪板重量更轻、更易控制;滑雪板端部的高度设置,提高了滑雪板的浮动性、降低了滑行阻力;至少一个拱形部的设置,可以减少高速、高频冲击对腿部和膝盖的损伤,同时有利于借力实现特技动作;一体化的连接部易于加工、提高了滑雪板的强度和韧性、连接部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有利于批量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层状结构的防护部、以及应用了强化材料混合层,有利于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和滑雪板品质、降低滑雪板加工成本、无需加工或采购异形金属边刃,同时降低边刃维修成本;设置的凸起部可以为滑雪板的端部触雪时,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控制力,有利于用户通过端部的抓地力,改变身体姿态和滑雪板的姿态,更易于动作控制;第一加强元件主要承载着滑雪板的大部分受力,另外,当需要滑雪板中部受力时,第一加强元件可以提供足够的韧性和强度;为了提高滑雪板长度方向的韧性和强度,将第一加强元件延滑雪板长度方向布置;第二加强元件设置于基部与端部中,提高端部和至少部分基部的韧性和强度,有利于做特技动作时,单端着地的需求;整体结构设计给滑雪板带来更好的结构韧性和强度,作为整体的易加工性,成本更低、工艺更简化,有利于批量生产制造;防滑部使得用户可以用手或胳膊等更好的抓握或夹持滑雪板,同时有利于增加雪鞋和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当单脚固定滑行时,有利于稳定的站立、滑行和方向控制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的碳纤维滑雪板的长度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的碳纤维滑雪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的碳纤维滑雪板的长度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的碳纤维滑雪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和2的碳纤维滑雪板的第一种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和2的碳纤维滑雪板的第二种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1基部、2第一端部、3第二端部、4拱形部、5连接部、6防护部、7凸起部、8第一加强元件、9第二加强元件、10防滑部、6-1强化材料混合层、6-2金属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5、6所示,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滑雪板,包括基部1、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基部1与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三者为一整体结构,通过碳纤维布层层堆叠,然后经过模压加热成为一整体结构。在滑雪板的中部以及连接部5的附近位置,分别形成有拱形部4,连接部5的底座及大部分结构被碳纤维布包围,用于螺钉连接的部分结构突出滑雪板表面。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的外缘分别形成有5个凸起部7,模仿动物前爪的形状。基部1的中间位置处内置有第一加强元件8。基部1与第一端部2之间内置有第二加强元件9,并且基部1与第二端部3之间还内置有第二加强元件9。基部1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部10,至少两个连接部5之间具有防滑部10。另外,为了便于其他特技动作、抓取或夹持滑雪板,还可以在连接部5的外侧或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上设置有防滑部10。

如图5、6的局部剖视图a-a所示,在滑雪板的边缘还固定有防护部6,防护部6包围整个滑雪板边缘。如图5的局部剖视图a-a所示,防护部6为在碳纤维板外面固定的特殊材料层,如强化材料混合层6-1。强化材料混合层6-1为环氧树脂和固体粉末的混合物,固体粉末至少为氧化铝粉或陶瓷粉。如图6的局部剖视图a-a所示,防护部6为在碳纤维板外面固定的多层结构,在碳纤维板外面首先固定有特殊材料层,然后在特殊材料层外面固定金属材料层6-2。金属材料层6-2可为金属粉末与环氧树脂的混合物,也可以是金属钢带。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碳纤维滑雪板的第二端部3为水平状态或轻微向上翘起成弧形或平直翘起。第二端部3内置的第二加强元件9参照第二端部3的形态设置。如图4所示,第二端部3的主视图轮廓为弧形,也可以设计成平直或燕尾形。在第二端部3的表面同样设置有防滑部10。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的是,对于小孩或碳纤维材质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第一加强元件8和第二加强元件9,或只是设置部分加强单元,另外,还可以仅仅通过调整碳纤维板的厚度,可以实现部分或完全省去加强元件。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的是,对于超薄的连接部5,其可完全设置于碳纤维布中,不需要突出滑雪板表面。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的是,可以在基部1上仅仅设置一个拱形部4,拱形部4的两端或两端的延长结构分别与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连接为一整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