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式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7226发布日期:2020-01-31 14:2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踏式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脚踏式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膝关节刚进行过手术的病人,术后需要长期躺在床上,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恢复时间之后才会进行腿部肌肉康复训练,此时腿部肌肉已经开始逐渐萎缩,即使在几个月后进行过康复训练,由于腿部肌肉已经遭受到无法逆转的损伤,也无法使腿部肌肉完全恢复到手术之前的水平,而现在的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在训练时一般动作幅度都比较大,采用这种装置非常不利于病人在膝关节手术之后关节部位的恢复,所以现在急需一种不影响膝关节恢复的腿部肌肉训练装置,以防止刚进行过膝关节手术的病人出现腿部肌肉萎缩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脚踏式康复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病人在膝关节康复过程中没有合适的装置进行腿部肌肉训练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部中空且t型的外壳,外壳内部左侧固定有前后轴向的支撑轴,支撑轴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位于外壳外侧的踏板,支撑轴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位于两个踏板之间且可上下摆动的连杆,两个连杆的自由端分别铰接有前后轴向的导杆,每个导杆的另一端均与其对应侧的踏板固定连接,外壳上方设有前后轴向的扶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病人使用本装置训练时动作幅度较小,不会对膝关节的康复产生影响,所以病人膝关节康复和腿部肌肉训练可同时进行,而且不需要医务工作者进行辅助训练,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全剖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去掉外壳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内部中空且t型的外壳1,外壳1内部左侧固定有前后轴向的支撑轴2,支撑轴2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位于外壳1外侧的踏板3,支撑轴2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位于两个踏板3之间且可上下摆动的连杆4,两个连杆4的自由端分别铰接有前后轴向的导杆5,每个导杆5的另一端均与其对应侧的踏板3固定连接,外壳1上方设有前后轴向的扶手6。

为了使两个踏板3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的外壳1内左侧面固定有一个左右轴向的固定轴7,固定轴7上设有可前后转动的全锥齿轮8,两个连杆4的左端面分别固定有扇形锥齿轮9,两个扇形锥齿轮9分别与全锥齿轮8相互啮合。

为了使外壳1内部的支撑轴2和外部的踏板3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外壳1阶梯面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槽10,每个踏板3左端均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左端贯穿其对应侧的通槽10且与支撑轴2铰接在一起。

为了使导杆5能随踏板3顺畅滑动,所述的外壳1右侧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支撑轴2同轴线的弧形通孔12,导杆5可在弧形通孔12内上下滑动。

为了本装置的稳定性,所述的外壳1右端面设有与其底面平齐的支撑架13。

为了将扶手6和外壳1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扶手6和外壳1中间设有弧形的方管14。

为了本装置能有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扶手6前后两侧的外缘面上分别固定有防滑橡胶套1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需要病人坐在床边或者凳子上,然后在医务工作者或者家属的帮助下将双脚平放在踏板3上,同时双手紧握装置上方的扶手6,此时左脚轻轻用力向下踏动踏板3,左脚下的踏板3就会绕支撑轴2的轴线向下转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导杆5在弧形通孔12内向下滑动,导杆5带动连杆4绕其左侧的支撑轴2的轴线向下转动,同时连杆4带动其左端的扇形锥齿轮9绕支撑轴2的轴线向上转动,然后扇形锥齿轮9带动全锥齿轮8绕固定轴7从前侧向后侧转动,同时全锥齿轮8带动后侧的扇形锥齿轮9绕支撑轴2的轴线向下转动,右侧的扇形锥齿轮9又带动连杆4绕支撑轴2的轴线向上转动,然后连杆4又带动导杆5沿后侧的弧形通孔12向上滑动,最后导杆5带动后侧的踏板3绕支撑轴2的轴线向上转动,平放在踏板3上的右脚也随着踏板3向上运动,直到导杆5到达弧形通孔12的上端时,右脚开始轻轻用力向下踏动踏板3,左脚开始在右脚的带动下向上运动;

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即可对病人的腿部肌肉进行较好的锻炼,而且不会影响到病人膝关节的康复。

本实用新型中踏板3经连接板11可绕支撑轴2上下摆动,设置其摆动的角度为60°,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腿部肌肉的效果,还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膝关节的康复不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的弧形通孔12角度设置为+30°至-30°,可以通过限制导杆5的运动来限制踏板3的运动幅度,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病人使用本装置训练时动作幅度较小,不会对膝关节的康复产生影响,所以病人膝关节康复和腿部肌肉训练可同时进行,而且不需要医务工作者进行辅助训练,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