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训练设备以及力量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0306发布日期:2020-05-22 21:3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力量训练设备以及力量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力量训练设备以及力量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力量训练设备通常根据训练的功能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

现有的力量训练设备大多仅能进行单一部位训练,并且力量训练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与家用或办公场所。

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的多功能力量训练设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的多功能力量训练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力量训练设备,包括:支撑机构、臂机构、约束机构以及负荷系统;其中,所述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约束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臂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约束机构在所述臂机构的全部或部分转动位置可分离式的固定连接;所述负荷系统包括负荷生成机构以及负荷传递机构,所述负荷生成机构连接至所述支撑机构,所述臂机构设置有沿臂长延伸的孔,所述负荷传递机构通过所述沿臂长延伸的孔穿过所述臂机构,所述负荷传递机构在初始状态伸出所述臂机构未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所述负荷生成机构在所述负荷传递机构从初始状态变化至拉伸状态时为所述负荷传递机构提供负荷,所述拉伸状态下所述负荷传递机构伸出所述臂机构的长度长于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负荷传递机构伸出所述臂机构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约束机构为弧形,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弧形两端的第一支撑部件,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约束机构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部,以及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撑部转动连接的旋转部;所述臂机构、所述约束机构、以及所述负荷系统均支撑于所述固定支撑部,所述第二转轴平行于所述支撑机构对第一转轴的支撑方向。

可选的,所述约束机构包括前约束板以及与所述前约束板平行的后约束板,所述前约束板以及所述后约束板均支撑于所述支撑机构,所述前约束板以及所述后约束板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臂机构未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可分离式的固定于所述前约束板以及所述后约束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力量训练系统,包括:所述的力量训练设备、以及安装于所述力量训练设备上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适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根据用户的输入确定以下至少一种:臂机构与所述约束机构的固定位置以及所述负荷系统的输出。

可选的,所述力量训练系统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负荷系统电连接,适于采集所述负荷系统进行负荷输出的数量以及频率。

可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触摸屏以及控制芯片;所述触摸屏适于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用户的输入;所述控制芯片适于基于所述用户的输入以及所述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负荷系统进行负荷输出的数量以及频率,进行所述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得到对所述臂机构与所述约束机构的固定位置以及所述负荷系统的输出。

可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无线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控制设备之间通过无线连接,所述控制设备适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接收所述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负荷系统进行负荷输出的数量以及频率、以及控制所述负荷系统的负荷输出的大小。

可选的,所述控制芯片包括:力量测试模块、力量估算模块、以及力量训练模块;其中,所述力量测试模块适于基于所述用户的输入,以及力量训练项目确定的所述臂机构与所述约束机构的固定位置,按照所述负荷系统的测试输出负荷进行力量测试的测试数据,得到对应所述力量训练项目的测试结果;所述力量估算模块适于基于所述用户的输入,进行力量评估,得到所述力量训练项目的评估结果;所述力量训练模块适于基于所述力量测试结果或所述评估结果,以及所述用户,生成对应所述用户的训练方案,并获取基于所述训练方案,根据所述训练方案输出的对应所述力量训练项目的训练负荷进行力量训练的训练数据。

可选的,所述力量测试模块包括:预评估子模块,适于根据所述用户的输入,对所述用户进行力量预评估,得到预评估结果;测试方案生成子模块,适于基于所述预评估结果,生成对应所述预评估结果的力量测试方案;测试结果生成子模块,适于获取按照所述测试方案以及所述负荷系统的负荷输出进行力量测试的测试数据,并基于所述测试数据得到所述测试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力量训练设备包括支撑机构、臂机构、约束机构以及负荷系统,臂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机构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约束机构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臂机构的另一端与约束机构在臂机构的全部或部分转动位置可分离式的固定连接,负荷系统包括负荷生成机构以及负荷传递机构,负荷生成机构连接至支撑机构,臂机构设置有沿臂长延伸的孔,负荷传递机构通过沿臂长延伸的孔穿过臂机构,负荷传递机构在初始状态伸出臂机构未与转轴连接的一端,负荷生成机构在负荷传递机构从初始状态变化至拉伸状态时为负荷传递机构提供负荷。通过将臂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机构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臂机构未与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可分离式的固定连接在约束机构上,可以使得力量训练设备结构较为紧凑,可以减少力量设备的占用面积。并且,通过将臂结构未与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可分离的固定连接在约束结构的不同位置,从而可以选择不同的训练项目进行训练,可以提供多种不同训练项目的需求。

进一步,通过使用一体式结构的第一支撑部件与约束机构,可以使臂机构在约束机构内平稳转动,可以提升力量设备的稳定性,进而可以提升在应用该力量训练设备进行训练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通过设置前约束板以及后约束板,并将臂机构未与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可分离式的固定于前约束板以及所述后约束板之间,臂机构根据前约束板以及后约束板固定,可以使臂机构的固定更加牢固,进而可以提升力量训练设备的稳定性,提升安全性。

进一步,通过以油缸作为负荷生成机构,在负荷传递机构从初始状态变化至拉伸状态时为负荷传递机构提供负荷,负荷采用油缸阻力提供,可以提升力量训练设备的安全性,可以提升用户使用该力量训练设备进行力量训练的训练体验。

进一步,通过力量测试模块得到力量训练项目的测试结果,力量估算模块得到所述力量训练项目的评估结果,并基于所述力量测试结果或所述评估结果确定训练方案以及训练负荷,从而用户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可以基于测试结果或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力量训练,避免盲目训练。并且,根据测试结果以及评估结果进行力量训练,可以避免负荷过大等造成肌肉损伤等情况的发生,进而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力量训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约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力量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控制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力量测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力量训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例中一种应用力量训练系统进行力量训练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力量训练设备大多仅能进行单一部位训练,例如,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并且,各力量训练设备的占地面积较大,从而,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的多功能力量训练设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力量训练设备包括支撑机构、臂机构、约束机构以及负荷系统,臂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机构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约束机构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臂机构的另一端与约束机构在臂机构的全部或部分转动位置可分离式的固定连接,负荷系统包括负荷生成机构以及负荷传递机构,负荷生成机构连接至支撑机构,臂机构设置有沿臂长延伸的孔,负荷传递机构通过沿臂长延伸的孔穿过臂机构,负荷传递机构在初始状态伸出臂机构未与转轴连接的一端,负荷生成机构在负荷传递机构从初始状态变化至拉伸状态时为负荷传递机构提供负荷。通过将臂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机构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臂机构未与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可分离式的固定连接在约束机构上,可以使得力量训练设备结构较为紧凑,可以减少力量设备的占用面积。并且,通过将臂结构未与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可分离的固定连接在约束结构的不同位置,从而可以选择不同的训练项目进行训练,可以提供多种不同训练项目的需求。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力量训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力量训练设备从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力量训练设备从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力量训练设备可以包括:支撑机构11、臂机构12、约束机构13以及负荷系统14。

其中,臂机构1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11的第一转轴111转动连接,所述约束机构13与所述支撑机构11固定连接,所述臂机构12的另一端与所述约束机构13在所述臂机构12的全部或部分转动位置可分离式的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负荷系统14可以包括负荷生成机构141以及负荷传递机构142,所述负荷生成机构141连接至所述支撑机构11,所述臂机构12设置有沿臂长延伸的孔,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通过所述沿臂长延伸的孔穿过所述臂机构12,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在初始状态伸出所述臂机构12未与所述第一转轴111连接的一端,所述负荷生成机构141在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从初始状态变化至拉伸状态时为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提供负荷,所述拉伸状态下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伸出所述臂机构12的长度长于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伸出所述臂机构12的长度。

在具体实施中,约束机构13可以为弧形,具体的,可以是圆弧型、或者椭圆弧型等,所述弧形的角度可以是0°至180°之间的任意角度等,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支撑机构11可以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弧形两端的第一支撑部件112,所述第一转轴11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12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中,对所述第一转轴11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12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以所述第一转轴111能够稳定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12上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12与所述约束机构13为一体式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图1中省略了部分第一支撑部件112以及部分约束机构13。

通过使用一体式结构的第一支撑部件与约束机构,可以使臂机构在约束机构内平稳转动,可以提升力量设备的稳定性,进而可以提升在应用该力量训练设备进行训练时的安全性。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支撑部件112上设置有通孔15,所述通孔15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111的固定位置,所述通孔15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111的中心线,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沿所述臂机构12未与所述转轴111连接的一端伸出后可以穿过所述通孔15,并与所述负荷生成机构141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约束机构13可以包括前约束板131以及与所述前约束板131平行的后约束板132,所述前约束板131以及所述后约束板132均支撑于所述支撑机构11,所述前约束板131以及所述后约束板132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111,所述臂机构12未与所述第一转轴111连接的一端可分离式的固定于所述前约束板131以及所述后约束板132之间。

在具体实施中,臂机构12固定于所述前约束板131以及所述后约束板132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插销、螺钉等进行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更多的固定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通过设置前约束板以及后约束板,并将臂机构未与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可分离式的固定于前约束板以及所述后约束板之间,臂机构根据前约束板以及后约束板固定,可以使臂机构的固定更加牢固,进而可以提升力量训练设备的稳定性,提升安全性。

参考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约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约束机构13可以设置有约束轨道133,所述臂机构12未与所述第一转轴111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约束轨道133滚动连接。具体的,可以是在所述约束轨道131内以及臂机构12与约束轨道133的连接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滚珠,通过滚珠实现臂机构12在所述约束轨道133上滚动。

继续结合参考图1至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支撑机构11可以包括固定支撑部113,以及通过第二转轴114与所述固定支撑部113转动连接的旋转部115。其中,第二转轴114可以是垂直轴限位铰链,或者可以是类似能够使固定支撑部113以及旋转部115转动连接的部件。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旋转部115可以包括左旋转部1151以及右旋转部1152,所述左旋转部1151以及右旋转部1152分别通过第二转轴114与所述固定支撑部113转动连接,使沿图1中a方向,左旋转部1151、右旋转部1152、固定支撑部113呈一字型、u字型、或l字型状态。

例如,在使用该力量训练设备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可以旋转所述左旋转部1151、右旋转部1152,使所述左旋转部1151、右旋转部1152以及所述固定支撑部113可以呈u字型或l字型状态,从而可以提升力量训练设备的稳定性;在未使用该力量训练设备时,可以旋转所述左旋转部1151、右旋转部1152,使所述左旋转部1151、右旋转部1152以及固定支撑部113可以呈一字型状态,可以减小体积,节约占用面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固定支撑部113可以包括前板、后板、以及固定底部,所述前板以及所述后板分别与所述固定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12分别与所述前板以及所述后板固定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中,前板、后板、以及固定底部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离结构,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臂机构12、所述约束机构13、以及所述负荷系统14均可以支撑于所述固定支撑部113。

继续参考图1或图3可,所述支撑机构11对第一转轴111的支撑方向可以是与图中a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第二转轴114平行于所述支撑机构11对第一转轴111的支撑方向,即所述第二转轴114的轴线与图中a方向平行。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负荷系统14还可以还包括:滑轮143,所述滑轮143与所述支撑机构11固定连接,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缠绕于所述滑轮143上。通过设置滑轮,使负荷传递机构142缠绕于滑轮上,可以改变负荷生成机构的提供的负荷的方向。

在具体实施中,负荷生成机构141可以为油缸或电磁阻力,所述油缸或电磁阻力与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负荷生成机构141也可以是其他的可以在负荷传递机构142从初始状态变化至拉伸状态时为负荷传递机构142提供负荷的机构,对此不做限制。

通过以油缸或电磁阻力作为负荷生成机构,在负荷传递机构从初始状态变化至拉伸状态时,通过油缸的阻力或电磁阻力提供负荷,从而可以提升力量训练设备的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进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该力量训练设备进行力量训练时的体验。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可以是钢索、铁索等,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对具体的材质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负荷传递机构142伸出所述臂机构12未与所述第一转轴111连接的一端可以与各种不同力量训练项目的训练设备16连接,所述训练设备16可以包括肩带、踝带、腿带、腰带、腹带、胸带、头带、直棍、短棍等。

其中,力量训练项目可以是上肢拉伸训练、肩部训练、踢腿训练、臀部训练、躯干力量训练、颈部训练、腰腹力量训练等。具体实施中,可以将臂机构12旋转固定至所述约束机构13的不同位置,确定进行不同的力量训练项目。

例如,将臂机构11旋转至远离旋转部115的位置,则可以进行上肢拉伸训练、肩部训练、颈部训练等,若将臂机构11旋转至靠近旋转部115的位置,则可以进行踢腿训练,若臂机构11旋转至与该旋转部115平行的位置,则可以进行腰腹力量训练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具体实现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训练项目,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不同力量训练项目的设备可以与力量训练项目一一对应,例如,肩带可用于进行肩部训练、腰带可用于腰部训练、踝带可用于踢腿训练等,其他类似,对此不一一详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力量训练设备可以是对称结构,以上实施例中所述内容均为对图1中所述力量训练设备左半部分进行描述,对于右半部分的结构,可以与左半部分的结构相同,不对其进行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力量训练设备也可以是非对称结构,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力量训练系统,参考图5,所述力量训练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前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力量训练设备51,以及安装于所述力量训练设备51上的控制系统52。

结合参考图1至图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系统52适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根据用户的输入确定以下至少一种:臂机构11与所述约束机构13的固定位置以及所述负荷系统14的输出。

其中,用户的输入可以包括用户信息或用户账户,所述用户账户与所述用户信息关联。用户账户可以用于识别用户身份,可以是新用户在首次进行力量训练时创建生成。用户信息可以是用户进行首次力量训练前,创建用户账户后,填写的相关信息。

具体的,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健康状况、用户体质状况、用户训练目的、以及选择力量训练项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输入包括用户的选择输入。

本领该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对用户的输入的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的输入可以包括更多的输入,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用户输入的基本信息可以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方式等信息;用户输入的健康信息可以包括身高、体重、体成分脂肪含量、体成分肌肉含量、有无常见慢性病等;用户输入的体质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动作等,例如爬楼,搬东西等;用户的训练目的可以是瘦腰、瘦腿、增加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耐力等;用户选择的力量训练项目可以是前文所述的肩部训练、踢腿训练、臀部训练、躯干力量训练、颈部训练、腰腹力量训练等。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臂机构11与所述约束机构13的固定位置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力量训练项目确定,例如,用户输入的力量训练项目为颈部训练,则可以旋转所述臂机构11,并将其固定至远离旋转部115的位置,若用户输入的力量训练项目为踢腿训练,则可以旋转所述臂机构11,并将其固定至靠近旋转部115的位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负荷系统14的输出负荷可以是根据所述用户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体质信息等确定,例如,根据所述用户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体质信息生成用户各身体部位的预估最大负荷,并基于各身体部位的预估最大负荷,自动设置负荷系统14的输出负荷。其中,预估最大负荷的生成后文将做详细说明,此处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用户各身体部位的预估最大负荷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进行确定,例如用户选择腿部,并输入腿部肌肉的预估最大负荷。进一步,负荷系统14的输出负荷等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确定,即用户可以直接输入进行某一身体部位或者是力量训练项目进行力量训练时,负荷系统14的输出负荷。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力量训练系统还可以包括传感器53,所述传感器53与所述负荷系统14电连接,适于采集所述负荷系统14进行负荷输出的数量以及频率等。具体的,所述传感器53可以是与所述负荷系统14的负荷生成机构141电连接,以采集所述负荷传递机构142从初始状态变化至拉伸状态时所述负荷生成机构输出负荷的频率和数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43也可以是连接在负荷传递机构142或其他装置上,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系统52可以包括控制设备521,所述控制设备521可以包括触摸屏5211以及控制芯片5212。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触摸屏5211适于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获取用户的输入;所述控制芯片5212适于基于所述用户的输入以及所述传感器53采集的所述负荷系统14进行负荷输出的数量以及频率,进行分析与计算,例如,可以是在获得所述负荷系统14进行负荷输出的数量以及频率后,计算用户各身体部位的最大负荷等。具体过程后续将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控制系统52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装置522,所述无线通信装置522与所述支撑机构11固定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522与所述控制设备521之间通过无线连接,所述控制设备521适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522接收所述传感器53采集的所述负荷系统14进行负荷输出的数量以及频率、以及控制所述负荷系统14的负荷输出的大小。

如前文所述,所述控制芯片5212可以基于所述用户的输入以及所述传感器53采集的所述负荷系统14进行负荷输出的数量以及频率,进行分析与计算,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6对控制芯片的控制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芯片5212可以包括力量测试模块61、力量估算模块62、以及力量训练模块63。

其中,力量测试模块61适于基于所述用户输入,以及力量训练项目确定的所述臂机构11与所述约束机构13的固定位置,按照所述负荷系统14的测试输出负荷进行力量测试的测试数据,得到对应所述力量训练项目的测试结果。

力量估算模块62适于基于所述用户输入,进行力量评估,得到所述力量训练项目的评估结果。

力量训练模块63适于基于所述力量测试结果或所述评估结果,以及所述用户信息,生成对应所述用户的训练方案,并获取基于所述训练方案,根据所述训练方案输出的对应所述力量训练项目的训练负荷进行力量训练的训练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臂机构11与所述约束机构13的固定位置可以是前文所述的根据用户输入确定力量训练项目时,由力量训练设备自动调整至对应的力量训练项目的固定位置,或者也可以是用户根据自己的输入,手动旋转所述臂机构11,以确定所述臂机构11与所述约束机构13的固定位置。

在具体实施中,力量测试通常是在用户未进行过力量测试时,询问用户是否进行力量测试。例如,在新用户注册或者是旧用户未进行过力量测试时,可以是用户在输入相关的信息内容后,询问用户是否进行力量测试,并响应于用户同意进行力量测试的触发操作,进行所述力量测试。

参考图7,在具体实施中,力量测试模块61可以包括:

预评估子模块611,适于根据所述用户输入,对所述用户进行力量预评估,得到预评估结果;

测试方案生成子模块612,适于基于所述预评估结果,生成对应所述预评估结果的力量测试方案;

测试结果生成子模块613,适于获取按照所述测试方案以及所述负荷系统的负荷输出进行力量测试的测试数据,并基于所述测试数据得到所述测试结果。

其中,进行力量预评估可以是根据前文所述的用户的年龄、性别、健康信息、体质信息,对用户的各身体部位的肌肉力量进行力量预评估,例如,可以包括对上肢、胸部、背部、腰部、腹部、臀部、下肢等身体部位进行力量预评估。具体的评估算法可以有多种形式,对此不做限制。

评估结果可以是用户的各身体部位能够完成某力量训练项目或能够完成某特定动作时所能对抗的预估最大负荷,例如,可以是进行下肢踢腿训练时的所能对抗的预估最大负荷,进行上肢拉伸训练时所能对抗的预估最大负荷。

继续参考图1至图3,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各身体部位的能够完成某力量训练项目或能够完成某特定动作时所能对抗的预估最大负荷,计算得到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大小,例如,在进行踢腿训练时,油缸的阻力大小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具体的计算方式可以有多种,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力量测试方案可以包括在进行某一力量训练项目时,训练的频率、组数、以及时间间隔等,例如,进行踢腿训练,一分钟训练30个,共4组,两组休息一次,休息30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并非对力量测试方案的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在确定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大小以及力量测试方案后,可以根据所述测试方案,按照所述负荷系统14提供的测试负荷进行力量测试,并通过传感器53(图5所示)采集所述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频次以及数量。

在具体实施中,测试数据可以根据用户进行多次力量测试得到,后一次力量测试时负荷系统14输出的测试负荷可以根据前一次测试或者前序多次测试的测试结果进行调整。例如,用户在进行第二次力量测试时,可以根据第一次力量测试时采集得到的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频次以及数量,调整所述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大小,以调整后的测试负荷进行第二次力量测试。

在其他实施例中,后一次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案也可以根据前一次测试或者前序多次测试的测试结果进行调整,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测试结果生成子模块613(图7所示)可以根据多次测试时,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大小,以及用户完成力量训练项目的数量以及频次,计算用户进行该力量测试训练项目对应的身体部位的最大负荷,并根据该最大负荷以及该用户的性别、年龄等信息,得到该身体部位的力量等级。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以进行该力量训练项目进行测试时,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大小、用户完成力量训练项目的数量以及频次、经计算得到的该身体部位的力量等级等作为该用户的测试结果。

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通过该特定部位的力量等级计算得到该用户的全身力量等级,以该测试负荷的大小、用户完成力量训练项目的数量以及频次、该全身力量等级等作为测试结果。

通过对用户进行力量测试,可以得到用户各身体部位的最大负荷,从而用户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可以基于测试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力量训练,避免盲目训练。并且,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力量训练,可以避免负荷过大等造成肌肉损伤等情况的发生,进而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在具体实施中,若用户不同意进行力量测试,则力量估算模块62可以响应于用户拒绝进行力量测试的触发操作,基于用户输入,进行力量评估,得到各力量训练项目的评估结果。例如,根据用户输入的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某些动作,如俯卧撑、跪卧撑、仰卧起坐等,以及对完成该动作的情况自行打分,如完成很好打5分,完全无法完成打1分,并根据对各动作的打分计算全身力量等级,以该全身力量等级作为评估结果。

在具体实施中,在该测试结果或评估结果后,可以基于该测试结果或评估结果确定训练方案,并基于训练方案进行力量训练。

在具体实施中,参考图8,所述力量训练模块63可以包括:

运动负荷确定子模块631,适于根据所述测试结果或所述评估结果,确定进行力量训练的训练负荷;

训练方案生成子模块632,适于根据所述用户输入,确定所述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案;

训练数据获取子模块633,适于获取所述力量训练设备基于所述运动负荷以及所述训练方案进行力量训练的训练数据。

其中,训练负荷可以是根据前文所述的用户的性别、年龄、测试结果中保存的各身体部位的最大负荷或评估结果中保存的全身力量等级等,计算得到各身体部位的训练负荷。

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案可以包括进行力量训练的训练次数、训练组数等。其中,训练次数以及训练数组可以分别根据用户输入的性别、年龄等计算生成,训练次数以及训练数组的计算公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不做限制。

结合参考图1至图3、以及图5,在具体实施中,在得到所述训练负荷以及训练方案后,可以按照所述训练方案以及所述训练负荷,进行该力量训练项目的训练,并通过传感器53采集训练过程中负荷系统14输出训练负荷的次数以及频率,以此该次数以及频率作为该力量训练项目的训练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多个不同力量训练项目的训练方案以及训练负荷,进行多个不同力量训练项目的力量训练,以得到多个力量训练项目的训练数据。

继续参考图6,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芯片5212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64,所述存储模块64适于存储所述用户输入的信息、所述力量测试结果、所述评估结果、以及所述训练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64可以存储更多的内容,对此不做限制。

通过存储模块存储用户输入的信息、所述力量测试结果、所述评估结果、以及所述训练数据,可以将各种数据均存入存储模块,可以对用户的测试训练过程进行长期监控,可以对用户的训练方案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进而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芯片还可以包括:用户注册以及查询模块65,用户注册以及查询模块65可以进行新用户的注册以及根据用户注册的用户信息查询存储模块64存储的力量测试结果、所述评估结果、以及所述训练数据等。

以下将通过一个实施例,对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力量训练系统进行力量训练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例中一种应用力量训练系统进行力量训练的流程图,在具体实施中,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确定用户是否为新用户。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用户的触摸操作确定用户是否为新用户,例如,用户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则可以判定用户为旧用户,若用户点击创建账户等,则可以确定用户为新用户。

在具体实施中,若确定用户为新用户,则执行步骤s92,若用户为旧用户,则执行步骤s94。

步骤s92,新用户注册。

在具体实施中,新用户注册可以包括用户的账户创建以及用户信息的登记,例如,可以包括前文所述的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健康状况、用户体质状况、用户训练目的、以及选择力量训练项目等。在用户完成账户创建以及用户信息的登记后,可以通过用户账户查询到相应的用户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新用户完成新用户注册后,则可以进行步骤s93。

步骤s93,确定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力量测试。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力量测试,若用户选择进行力量测试,则执行步骤s96,若用户选择不进行力量测试,则执行步骤s97。

步骤s96,进行力量测试。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基于用户注册时输入的信息,对用户的各身体部位的肌肉力量进行预评估,并得到用户各身体部位的评估最大负荷,即用户各身体部位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进一步,可以根据用户各身体部位的评估最大负荷,计算得到负荷系统14(图1所示)输出的测试负荷的大小,例如,在进行踢腿训练时,油缸的阻力大小等,以及可以得到对应所述预评估结果的力量测试方案。

进一步,在确定负荷系统14输出的测试负荷的大小以及力量测试方案后,可以根据该测试方案,按照负荷系统14提供的测试负荷进行力量测试,并通过传感器53(图5所示)采集所述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频次以及数量,以得到测试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测试数据可以根据用户进行多次力量测试得到,例如进行前后两次力量测试,基于前两次力量测试时,负荷系统14输出测试负荷的大小、用户完成力量训练项目的数量以及频次、经计算得到的该身体部位的力量等级,并以此作为该用户的测试结果。

步骤s97,进行力量估算。

在具体实施中,若用户选择不进行力量测试,则可以基于用户输入,进行力量评估,得到各力量训练项目的评估结果。例如,根据用户输入的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某些动作,如俯卧撑、跪卧撑、仰卧起坐等,以及对完成该动作的情况自行打分,如完成很好打5分,完全无法完成打1分,并根据对各动作的打分计算全身力量等级,以该全身力量等级作为评估结果。

在具体实施中,用户完成力量测试或是完成力量评估后,执行步骤s98。

步骤s98,确定用户是否进行力量训练。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基于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是否进行力量训练,若用户确定进行力量训练,则执行步骤s99,若用户确认不进行力量训练,则结束。

步骤s99,进行力量训练。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是根据前文所述的用户的性别、年龄、测试结果中保存的各身体部位的最大负荷或评估结果中保存的全身力量等级等,计算得到各身体部位的训练负荷。

进一步,可以基于用户的性别、年龄等计算进行力量训练的训练次数、训练组数等,以得到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案。

在具体实施中,在得到所述训练负荷以及训练方案后,可以按照所述训练方案以及所述训练负荷,进行该力量训练项目的训练,并通过传感器53采集训练过程中负荷系统14输出训练负荷的次数以及频率,以此该次数以及频率作为该力量训练项目的训练数据,进而完成训练。

如前文所述,若用户为旧用户,则可以执行步骤s94,根据用户已有的账户,进行旧用户查询。

步骤s94,旧用户查询。

其中,旧用户可以根据已有的用户账户进行用户信息的查询,其中用户信息可以包括前文所述的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健康状况、用户体质状况、用户训练目的、以及选择力量训练项目等。

在具体实施中,在获取用户信息后,可以执行步骤s95

步骤s95,确定用户是否已进行力量测试。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已进行用户测试,若用户未进行力量测试,则执行步骤s93,若用户已进行力量测试,则执行步骤s100。

步骤s100,确定用户是否再次进行力量测试。

在具体实施中,若用户确认再次进行力量测试,则执行步骤s96,进行力量测试;若用户拒绝再次进行力量测试,则执行步骤s98,确定用户是否进行力量训练。

在具体实施中,若用户确认再次进行力量测试,则在执行步骤s96,进行力量测试时,可以基于前一次或者是前多次力量测试的测试数据对测试方案进行调整,以进行再次力量测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在具体实施中,以上各流程步骤可以增加也省略,例如,在步骤s95中,确定用户已进行力量测试后,可以执行步骤s100,确定用户是否再次进行力量测试,或者,也可以执行步骤s98,确定用户是否进行力量训练,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力量训练系统的臂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机构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臂机构未与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可分离式的固定连接在约束机构上,可以使得力量训练设备结构较为紧凑,可以减少力量设备的占用面积。并且,通过将臂结构未与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可分离的固定连接在约束结构的不同位置,从而可以选择不同的训练项目进行训练,可以提供多种不同训练项目的需求。进一步,通过力量训练系统的控制系统可以用户的力量测试,力量评估,生成对应的力量测试结果或力量评估结果,从而可以避免用户盲目训练,减少肌肉损伤等事件发生,进而可以提升安全性,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