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球训练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1138发布日期:2020-06-12 14:5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球训练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球训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网球训练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网球训练器占地空间小,室内外均可使用,便于携带。可以练习正、反手及各种不同的击球技术。具有提高打球水平的效果,可以规范各种基本动作。但由于网球是一项不易上手的运动项目,且对训练场地具有一定的要求,不易随时练习或训练,初学者在初学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不熟悉网球的球性而变得很难掌握网球的各项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来网球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参与进来。但市场上现有的网球训练器价格较昂贵,操作比较复杂,且时常有故障发生,而采用人工方式,则浪费人力,且不能确定人工投向头一个方向位置,不便于初学者进行练习;现有的网球发射装置不能根据运动员的需求调节发球的方向,这样极大的妨碍了运动员的训练,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现有的网球发射装置大多数都需要人为的进行操控,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装置不能自动发球,降低了训练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球训练辅助装置,能够方便网球训练,提高训练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网球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网球存放筒和网球输送筒,所述网球存放筒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网球存放筒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所述隔板上左端开设有第一出球口,所述网球存放筒的下腔体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隔板延伸至所述网球存放筒的上腔体内,所述网球存放筒上开设有第二出球口,所述第二出球口上设置有出球管,所述出球管的进球口与所述第一出球口连接,所述出球管的出口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出球口和所述网球输送筒外周侧壁下端延伸至所述网球输送筒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旋转杆,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转盘,且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下方,所述转盘上四周均开设有用于掉落网球的孔洞,所述出球管的进球口处设置有开关传感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网球输送筒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支撑座延伸至所述网球输送筒内,所述转动轴外周侧壁设置有用于将网球从下至上输送的绞龙,所述绞龙侧面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网球输送方向的定位杆,所述网球输送筒末端设置有便于网球输送出所述网球输送筒的发射管,所述发射管的出口正下方设置有用于调节网球落下方向的反弹装置,所述反弹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圆环,所述圆环内铺设有发球网,所述圆环下方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发球网上下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内接圆的内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均设置有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圆环上开设有与所述升降组件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电动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设置于所述凹槽内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上套设有一螺母,所述螺母外周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部,所述螺母末端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螺母脱离所述螺杆的圆形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网球输送筒和所述转动轴均为可拆卸设置,所述网球输送筒包括固定在支撑座上表面的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上连接设置有多段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外周侧壁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筒体外周侧壁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二筒体外周侧壁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部相配合的第四凸部,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上均开设有第二螺丝孔,通过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将所述第二筒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筒体上方,所述第二筒体上连接设置有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外周侧壁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部相配合的第五凸部,所述第五凸部上开设有第三螺丝孔,通过第二螺栓将所述第三筒体固定在所述第二筒体上方,所述发射管设置于所述第三筒体外周侧壁上端;所述支撑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三筒体内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动轴包括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圈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四螺丝孔,所述第一转轴上连接设置有多段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丝孔相配合的第六凸部,所述第二转轴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五螺丝孔,所述第二转轴上方连接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五螺丝孔相配合的第七凸部,所述第三转轴上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内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方四周均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均具有用于限位网球的弯部,以利于网球能够更好的掉落至所述孔洞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装置中加入了网球存放筒、网球输送筒和反弹装置,经网球存放筒将网球输送至网球输送筒,再经网球输送筒进行发出,通过反弹装置相同间隔时间不断弹出网球,便于初学者进行训练,进而保障了发球的目的,便于初学者前期反复式进行训练,有益于初学者快速的提高前期网球训练技能;中途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发球,使运动员能够进行连续击球训练,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装置中的网球输送筒和转动轴均为可拆卸,以便于工作人员可对网球输送筒高低进行调节,来调整发球的力度大小,方便于不同年龄段的初学者使用,使得在运输本装置时更加便捷,可进行拆装作用,方便运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大量减少人力物力,便于运输,提高了网球训练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所述网球存放筒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所述反弹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反弹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网球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网球存放筒2和网球输送筒3,所述网球存放筒2内设置有隔板21,所述隔板21将所述网球存放筒2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所述隔板21上左端开设有第一出球口22,所述网球存放筒2的下腔体内设置有第一电机23,所述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穿过所述隔板21延伸至所述网球存放筒2的上腔体内,所述网球存放筒2上开设有第二出球口24,所述第二出球口24上设置有出球管25,所述出球管25的进球口与所述第一出球口22连接,所述出球管25的出口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出球口24和所述网球输送筒3外周侧壁下端延伸至所述网球输送筒3内,所述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旋转杆26,所述第一电机23输出轴上设置有转盘27,且所述转盘27设置于所述旋转杆26下方,所述转盘27上四周均开设有用于掉落网球的孔洞28,所述出球管25的进球口处设置有开关传感器29,网球存放在网球存放筒2的上腔体内,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23,第一电机23输出轴转动带动转盘27和旋转杆26同时转动,旋转杆26转动带动上腔体内的网球转动,使得网球能够落入转盘27的孔洞28内,然后经孔洞28掉落至第一出球口22中,网球再由出球管25的作用从第二出球口24进入网球输送筒3内进行输送,由于网球不断掉落,使得后面掉落的网球可推动前面掉落的网球进入网球输送筒3内,为了避免网球掉落过多堵住出球管25,在网球掉落高度触碰到开关传感器29时,开关传感器29发送信号关闭第一电机23,避免在网球不断掉落,导致转盘27卡住,防止第一电机23烧坏;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一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12,所述网球输送筒3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1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穿过所述支撑座11延伸至所述网球输送筒3内,所述转动轴4外周侧壁设置有用于将网球从下至上输送的绞龙41,所述绞龙41侧面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网球输送方向的定位杆42,使得第二电机12带动转动轴4转动,转动轴12转动可带动绞龙41向上运动,由于定位杆42能够在网球落入网球输送筒3内时,对网球进行方向的限位,这样网球就能够跟随绞龙41的作用向上运动,所述网球输送筒3末端设置有便于网球输送出所述网球输送筒3的发射管31,经发射管31的作用,将网球输送筒3内的网球掉落,便于使用者练习击球,所述发射管31的出口正下方设置有用于调节网球落下方向的反弹装置5,所述反弹装置5包括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上设置有一圆环52,所述圆环52内铺设有发球网53,所述圆环52下方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发球网53上下升降的升降组件6,所述支撑板51上表面内接圆的内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均设置有所述升降组件6,所述圆环52上开设有与所述升降组件6相配合的凹槽54,使得经升降组件6的作用能够带动圆环52进行上下升降,实现网球落下时方向的调节,各个升降组件6均为单独的电机控制,以利于各个升降组件6带动圆环52三个顶点进行升降时,升降高度可不一致,可进行各个角度的调节,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6包括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上设置有电动伸缩气缸62,所述电动伸缩气缸62的伸缩端设置于所述凹槽54内进行固定。使得电动伸缩气缸62升降可带动所述圆环52进行升降,用于调节固定网球落下的方向,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好的训练击球。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6包括第三电机63,所述第三电机63输出端设置有螺杆64,所述螺杆64上套设有一螺母65,所述螺母65外周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54相配合的第一凸部66,所述螺母65末端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螺母65脱离所述螺杆64的圆形限位板67。使得第三电机63可带动螺杆64转动,螺杆64转动可带动螺母65进行上下移动,螺母65上下移动可经第一凸部66的作用,来带动圆环52进行上下升降,用于调节固定网球落下的方向,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好的训练击球。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球输送筒3和所述转动轴4均为可拆卸设置,所述网球输送筒3包括固定在支撑座11上表面的第一筒体32,所述第一筒体32上连接设置有多段第二筒体33,所述第一筒体32外周侧壁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部34,所述第二凸部34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未图示),所述第二筒体33外周侧壁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凸部35,所述第二筒体33外周侧壁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部34相配合的第四凸部36,所述第三凸部34和所述第四凸部36上均开设有第二螺丝孔37,通过第一螺栓38穿过所述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37将所述第二筒体33固定在所述第一筒体32上方,所述第二筒体33上连接设置有第三筒体39,所述第三筒体39外周侧壁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部35相配合的第五凸部7,所述第五凸部7上开设有第三螺丝孔71,通过第二螺栓72将所述第三筒体39固定在所述第二筒体33上方,所述发射管31设置于所述第三筒体39外周侧壁上端;所述支撑座11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轴承13,所述第三筒体39内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391,所述转动轴4包括与所述第一轴承13内圈连接的第一转轴43,所述第一转轴43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四螺丝孔(未图示),所述第一转轴43上连接设置有多段第二转轴44,所述第二转轴44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丝孔相配合的第六凸部45,所述第二转轴44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五螺丝孔(未图示),所述第二转轴44上方连接设置有第三转轴46,所述第三转轴46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五螺丝孔相配合的第七凸部47,所述第三转轴46上端与所述第二轴承391内圈连接。使得使用者可通过第一螺栓38和第二螺栓72的作用,将多段第二筒体33进行拆卸,还可将多段第二转轴44进行螺旋拆卸,这样在使用者携带时可随时进行拆装,便于携带,且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调节网球输送筒3的高低,调整发球的力度大小,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下方四周均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14。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杆26包括第一杆体261和第二杆体262,所述第一杆体261和所述第二杆体262的两端均具有用于限位网球的弯部,以利于网球能够更好的掉落至所述孔洞28内。使得经弯部的限位作用,第一杆体261和第二杆体262在转动时能够将网球进行限位,使网球更好的落入孔洞28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电动伸缩气缸和开关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和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能够详细了解,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关传感器型号可以是mh281,但不仅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讲反弹装置放置在发射管出口的正下方,使用者通过开启升降组件,调节圆环的高低位置和倾斜角度,调节至合适位置,这样就可以调节网球弹起和落下的方向,便于使用者进行击球,使用者需进行发球训练时,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盘和旋转杆同时进行转动,旋转杆带动上腔体内的网球进行旋转,将网球转动至转盘的孔洞内掉落至第一出球口内,经第一出球口掉落至出球管内,通过第二出球口和出球管的作用输送至网球输送筒内,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绞龙向上运动,使得绞龙带动网球向上运动,由于定位杆的作用,使得网球能够向上运动,再从发射管发出,掉落至发球网上,发球网弹起网球,使用者就可进行击球训练,不断循环该过程,使运动员能够进行连续击球训练,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