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风偏瘫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2123发布日期:2020-07-24 16:5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风偏瘫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中风偏瘫康复器。



背景技术:

中风,是一个中医学名词,偏瘫是中风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中风偏瘫后的康复训练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做起训练、第二阶段站立训练、第三阶段位行走训练;其中坐起训练是训练中最基本的,若病人能坐起,对于进食、大小便、上肢活动能带来很大方便;站立训练需家属两手扶持老人双肩,若偏瘫一侧膝关节不能伸直,家属可用膝顶住老人膝部,使其站立。现有的中风偏瘫康复器一般为机械运动带动肢体运动,一开始就对患者进行行走训练,此类方式对偏瘫程度较轻患者比较实用,对与较重一点的患者来说,会造成机体的劳累感,锻炼效果不佳还会打击患者的自信心,影像后续的康复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风偏瘫康复器,解决了瘫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需要多人辅助,进行站立锻炼时由于家属身高问题无法对患者进行很好的扶持,造成锻炼效果不佳,同时增加家属的工作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风偏瘫康复器,包括有座椅支撑架,所述座椅支撑架上设有支撑座升降结构,所述支撑座升降结构上设有有可翻转的支撑座,支撑座底面固定有“凸”形长条,所述升降结构的外面固定连接有合页下页片,所述合页下页片铰接有合页上页片,所述合页上页片上开有凹型的槽孔,支撑座与合页上页片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与座椅升降结构上固定连接有竖直限位锁扣和水平限位锁扣,所述座椅支撑架设有下肢体固定装置,所述下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有脚部固定带和膝关节定位套。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有下箱体,所述下箱体上设有可升降的上箱体,所述下箱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上箱体铰接,所述下箱体内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构成剪刀铰结构,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与上箱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丝杠的另一端与下箱体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脚部固定带与膝关节定位套固定连接,所述膝关节定位套转动连接有踏板,踏板背面设有可与脚部固定带配合的卡扣,所述踏板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开有竖直限位槽,所述支撑板的上面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踏板固定连接,所述踏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可以和限位槽配合。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

优选的,所述座椅支撑架的四角设有可调节脚垫,所述座椅支撑架的下方固定连有滚轮,所述可调节脚垫的水平高度低于滚轮的水平高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有两个并且位于支撑座的左右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踏板与支撑座的相对高度可调节,可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做起训练,支撑座可转动在进行站立训练时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看护人员不用患者可在此装置上进行坐起训练和站立训练,提高了训练的效率,减少的看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进行做起训练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行站立训练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踏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椅支撑架、2支撑座、3下箱体、4上箱体、5第一导柱、6移动块、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滑块、10第二导柱、11丝杠、12电机、13合页下页片、14合页上页片、15竖直限位锁扣、16水平限位锁扣、17脚部固定带、18膝关节定位套、19踏板、20支撑板、21竖直限位槽、22拉簧、23限位销、24座椅靠背、25调节脚垫、26滚轮、2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由图1-7所示,一种中风偏瘫康复器,包括有座椅支撑架1,所述座椅支撑架1上设有支撑座升降结构,所述支撑座升降结构上设有可翻转的支撑座2,支撑座2底面固定有“凸”形长条,所述升降结构的外面固定连接有合页下页片13,所述合页下页片13铰接有合页上页片14,所述合页上页片14上开有凹型的槽孔,支撑座2与合页上页片14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2与支撑座升降结构上固定连接有竖直限位锁扣15和水平限位锁扣16,所述座椅支撑架1设有下肢体固定装置,所述下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有脚部固定带17和膝关节定位套18。

支撑座2有水平放置状态和竖直放置状态,患者进行坐起训练时,将支撑座2水平放置,水平限位锁扣16位于升降结构的后侧面将支撑座2与升降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防止支撑座2水平滑动,再将脚部固定带固定在下肢固定装置上;患者进行站立训练时,转动支撑座2到竖直状态,位于升降结构左右两侧的竖直限位锁扣15将支撑座2与升降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升降结构对支撑座2起水平支撑,竖直限位锁扣15防止支撑座2转动,竖直限位锁扣15与水平限位锁扣16为生活中常用的锁扣,膝关节定位套18为长度较长的半管形,其外层为不变形的硬质层,内层为柔性材料,以此固定患者的小腿与大腿在一条直线,防止患者在训练时膝盖弯曲。

实施例二: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由图4所示,所述支撑座2包括有下箱体3,所述下箱体3上设有可升降的上箱体4,所述下箱体3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柱5,所述第一导柱5上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块6,所述移动块6上铰接有第一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7另一端与上箱体4铰接,所述下箱体3内铰接有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与第一连杆7构成剪刀铰结构,所述第二连杆8铰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滑动连接有第二导柱10,所述第二导柱10与上箱体4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6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丝杠11,所述丝杠11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2,丝杠11的另一端与下箱体3转动连接。

第一导柱5、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滑块9和第二导柱10的数量都为两个,分布在升降结构内部的左右两侧,调节支撑座2升高时,下箱体3内电机12顺时针转动带动丝杠11顺时针转动,丝杠11顺时针转动带动移动块6沿第一导柱5向左运动,移动块6向左运动带动第一连杆7绕第一连杆7中心处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同时第二连杆8绕中心铰接点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8逆时针转动带动滑块9沿第二导柱10向做移动从而将上箱体4升高,装置下降时,反向启动电机,上述零件以相反是运动状态运行,从而使上箱体4下降。

实施例三: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由图5和图6所示,所述脚部固定带17与膝关节定位套18固定连接,所述膝关节定位套18连接有可翻转的踏板19,踏板19背面设有可与脚部固定带17配合的卡扣,所述踏板19铰接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上开有竖直限位槽21,所述支撑板20的上面固定连接有拉簧22,所述拉簧22的另一端与踏板19固定连接,所述踏板19上固定连接有限位销23,所述限位销23可以和限位槽21配合。

在进行坐起训练时,可向上体动踏板19,踏板19带动限位销23脱离限位槽21,然后向前翻转踏板19,当转动九十度时,踏板19下面与支撑板20上面接触,支撑板20阻止踏板19向下运动的趋势,此时踏板水平放置,患者可将脚掌放置在踏板19上,用脚部固定带17对脚部进行固定;在进行站立训练时,向后翻转踏板19,踏板19带动限位销23转动到限位槽21上方时,拉簧22对踏板19有向下的力,此时限位销23下方无向上的支撑,拉簧22带动限位销23进入限位槽21内,将踏板19固定在竖直状态,此时膝关节定位套18正对患者膝盖处,将膝关节定位套18套在患者关节处扣紧,以此固定患者的小腿与大腿在一条直线,防止患者在训练时膝盖弯曲。

实施例四: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由图1所示,所述上箱体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24。

座椅靠背24防止患者在进行坐起训练时,身体突然后倾造成摔伤的情况。

实施例五: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由图1所示,所述座椅支撑架1的四角设有可调节脚垫25,所述座椅支撑架1的下方固定连有滚轮26,所述可调节脚垫25的水平高度低于滚轮26的水平高度。

可调节脚垫25可微调座椅支撑架四角的高度,避免底面不平引起训练时座椅的晃动,滚轮26方便看护人员对座椅上的患者进行移动。

实施例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座2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7,所述支撑杆27有两个并且位于支撑座2的左右两侧。

支撑杆27在支撑座2位水平状态时充当扶手作用,在支撑座2为竖直状态时,患者可双臂穿过支撑杆27内部,将支撑杆27放置在患者腋窝的位置,对患者上部起支撑效果,辅助患者站立。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整体工作流程,在进行坐起锻炼时,先将踏板19翻转至水平状态,使脚部固定带17位于踏板19的顶面,调节支撑座2到水平状态,用水平限位锁扣16将支撑座2进行水平锁定,转动升降架构,调节支撑座2与踏板19的垂直高度至适合患者进行坐起锻炼的位置;在进行站立训练时,翻转踏板19和支撑座2至竖直状态,此时用竖直限位锁扣15对支撑座2进行固定,将膝关节定位套18环绕在患者的膝关节处,把患者是小腿与大腿固定为一条直线,防止患者在进行腿部锻炼时膝盖弯曲影响锻炼效果,患者背靠支撑板2,双臂穿过支撑杆27内部,调节升降结构将支撑杆27放置在患者腋窝的位置,对患者上部起支撑效果,辅助患者站立,一段时间后可适当降低支撑杆27的高度,减小辅助力,使患者在锻炼时可以循序渐进,防止出现过度劳累的状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