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2105发布日期:2020-07-24 16:5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通常,经过久卧病床的病人在康复后,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康复训练来锻炼身体,使身体恢复正常机能,现有技术中,康复训练器的种类较多,然而,针对腿部和手部训练的装置,(如图1所示)大多采用的是螺钉连接,在安装时,需要反复的拧螺钉,使得其安装复杂,不便于拆卸,占用空间,而且底座上没有安装相应的防滑措施,影响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方便调节和拆卸,不占用空间且具有防滑功能的康复训练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康复训练器,包括第一横杆及与所述第一横杆对称设置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均套接有硅胶吸盘,所述第一横杆上固定连接有子杆,所述第二横杆上设置有子杆套,所述子杆穿入所述子杆套内,通过按钮进行调节固定,所述子杆套上开设有供所述按钮固定的孔,所述第一横杆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横杆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转动机构。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第一滚动轴承,及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及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踏板。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拆卸连接的第三支撑杆,及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第二滚动轴承,及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及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的握把。

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调节旋钮。

所述第一壳体上螺纹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转轴阻力的第二调节旋钮。

所述第二壳体上螺纹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转轴阻力的第三调节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的两端套接硅胶吸盘,利用硅胶吸盘与地面接触,防止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第一横杆上固定设置子杆,在第二横杆上设置与之匹配的子杆套,且子杆套上开设有供按钮固定的孔,利用按钮进行调节固定,使得其便于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康复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滚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滚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康复训练器,包括第一横杆1及与所述第一横杆1对称设置的第二横杆2,所述第一横杆1及所述第二横杆2的两端均套接有硅胶吸盘8,所述第一横杆1上固定连接有子杆11,所述第二横杆上设置有子杆套21,所述子杆11穿入所述子杆套21内,通过按钮3进行调节固定,所述子杆套21上开设有供所述按钮3固定的孔,所述第一横杆1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二横杆2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远离所述第二横杆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机构6,所述第一支撑杆4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转动机构7。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横杆1及第二横杆2的两端套接硅胶吸盘8,利用硅胶吸盘8与地面接触,防止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第一横杆1上固定设置子杆11,在第二横杆2上设置与之匹配的子杆套21,且子杆套21上开设有供按钮3固定的孔,利用按钮3进行调节固定,使得其便于拆卸和安装。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按钮3的原理与常用雨伞上所述的按钮的原理相同。

第一转动机构6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61,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61内部的第一滚动轴承62,及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62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63,及与所述第一转轴63转动连接的踏板64。上述使用的第一转动机构6与图1所述的康复训练器的转动机构相同。

第二转动机构7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可拆卸连接的第三支撑杆71,及与所述第三支撑杆71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72,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72内部的第二滚动轴承73,及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73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74,及与所述第二转轴74转动连接的握把75。上述使用的第二转动机构7与图1所述的康复训练器的转动机构相同。

第一转动结构6与第二转动机构7所使用的第一滚动轴承62及第二滚动轴承73均为相同的滚动轴承,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只是为了区分其所在的位置。

第一支撑杆4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支撑杆71的第一调节旋钮9。第一调节旋钮9与第一支撑杆4螺纹连接,且第一支撑杆4为中空结构,第一调节按钮9通过螺纹旋进第一支撑杆4中,抵住第三支撑杆71,以起到固定的作用,需要拆卸时,通过螺纹旋出第一调节按钮9,将第三支撑杆71抽出即可。

第一壳体61上螺纹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转轴63阻力的第二调节旋钮10。所述第二壳体72上螺纹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转轴74阻力的第三调节旋钮12。第二调节旋钮10与第三调节旋钮12在调节时,均与第一调节按钮9的原理相同。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在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的两端套接硅胶吸盘,然后将第一横杆上固定设置的子杆插入第二横杆上设置的子杆套中,利用按钮进行调节固定,即完成下部结构的安装,然后将第三支撑杆插入到支撑杆中,用第一调节旋钮进行固定调节,调节适合自身的高度后,手那第一转动机构的握把进行转动训练,脚踩第二转动机构的踏板进行转动训练即可,使用完成后,按压按钮,使按钮被按下,这里与雨伞的按钮原理相同,然后拔出插入在子杆套内的子杆,同理,旋出第一调节旋钮,拔出插入在第一支撑杆内的第三支撑杆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拆卸。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杆(1)及与所述第一横杆(1)对称设置的第二横杆(2),所述第一横杆(1)及所述第二横杆(2)的两端均套接有硅胶吸盘(8),所述第一横杆(1)上固定连接有子杆(11),所述第二横杆上设置有子杆套(21),所述子杆(11)穿入所述子杆套(21)内,通过按钮(3)进行调节固定,所述子杆套(21)上开设有供所述按钮(3)固定的孔,所述第一横杆(1)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二横杆(2)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远离所述第二横杆(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机构(6),所述第一支撑杆(4)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转动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61),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61)内部的第一滚动轴承(62),及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62)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63),及与所述第一转轴(63)转动连接的踏板(6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7)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可拆卸连接的第三支撑杆(71),及与所述第三支撑杆(71)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72),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72)内部的第二滚动轴承(73),及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73)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74),及与所述第二转轴(74)转动连接的握把(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支撑杆(71)的第一调节旋钮(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1)上螺纹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转轴(63)阻力的第二调节旋钮(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72)上螺纹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转轴(74)阻力的第三调节旋钮(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康复训练器。包括第一横杆及与所述第一横杆对称设置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均套接有硅胶吸盘,所述第一横杆上固定连接有子杆,所述第二横杆上设置有子杆套,所述子杆穿入所述子杆套内,通过按钮进行调节固定,所述子杆套上开设有供所述按钮固定的孔,所述第一横杆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横杆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转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方便调节和拆卸,不占用空间且具有防滑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何莎;张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骨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