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5975发布日期:2020-10-13 07:5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乐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投球机。



背景技术:

球一直以来都是小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投球机作为以球为介质的一种游乐器械,更是受到小孩子们的喜爱,目前市面上所用的投球机一般都是在投球机内部安装风机,孩子们通过按压开关按钮就可以实现球的发射,轻易就得到了结果,但是对于中间是如何实现球的喷出的过程都是不了解的,这也是现在很多教育的共性。家长会把一切都承担下来,呈现给孩子们的就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对于家长的付出孩子是不了解的,只理所当然的享受结果。那么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游乐器械,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结果,让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也体会到付出的乐趣呢。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对于孩子的培养不仅需要满足孩子们的娱乐需求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们学习各种课外知识从而不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那么能不能实现让孩子们在娱乐中除了享受到乐趣外还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呢,这也是很多家长最想要的结果,在娱乐中学习,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扩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球机,优点是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从而实现球的喷出,结构简单,原理简洁易懂,进而增加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投球机,包括密闭的壳体、固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撑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压板、固接在所述壳体底部的限位块以及带动所述压板在所述壳体内部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压板下方,所述壳体侧面连通有出球管,所述出球管贯穿所述限位块且所述出球管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出球管上方连通有进球管,所述壳体与所述出球管之间固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进口朝向所述壳体而出口朝向所述出球管,所述壳体侧面贯通所述壳体和所述限位块内外表面固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进口朝向所述壳体外部而出口朝向所述壳体内部,贯通所述壳体内外表面开设有换气孔,所述换气孔位于所述压板最高极限位置的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直接把气球从进球管投进投球机内,皮球将在重力作用下从进球管掉落至位于进球管下方且与进球管连通的出球管内,然后驱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将带动压板在壳体内部向上运动,同时外界的空气将从第二单向阀被吸进壳体内且位于压板下方,位于壳体内部的压板上方的空气将通过换气孔排出,直至压板到达最高极限位置然后开始向下运动。当压板向下运动时将压缩压板下部的壳体内的空气,从而压缩空气从第一单向阀排至出球管中,从而将出球管中的皮球顶出,同时外界的空气也将通过换气孔进入壳体内部并处于压板上方。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从而实现球的喷出,结构简单,原理简洁易懂,也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了压缩空气的原理,增加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壳体的材料均选用透明玻璃,所述进球管和所述出球管的材料均选为透明塑料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孩子们在外部就可以透过壳体观察到壳体内部的部件运动情况,更加清楚明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压板上表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压板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固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状的抬升杆,所述抬升杆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两侧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轴线与所述抬升杆轴线平行,所述转轴上固接有抬升板,所述抬升板包括半圆形的第一板和半圆形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板的直径,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直径所在的两平面相固接,所述第一板直径所在平面的其中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板直径所在平面的其中一个端部平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压板处于最低极限位置时,抬升杆位于第一板圆弧面与第二板直径所在平面相交处的上方,当旋转转轴时,抬升杆逐渐与抬升板外圆周面接触,并受抬升板的推力向上运动,直至抬升杆运动到与第二板远离与第一板平齐的一端,此时抬升杆处于最高极限位置,当继续旋转转轴时,抬升杆从第二板外圆周面上要第二板直径所在平面向下掉落,此时压板将压缩压缩腔内的空气从而把皮球喷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上固接有从动链轮,所述壳体上转动连接有辅助轴,所述辅助轴位于所述转轴上方且与所述转轴轴线一致,所述辅助轴上固接有主动链轮,套设在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上啮合有链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辅助轴,就可以通过转动轴带动主动链轮转动,而主动链轮也将通过链条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链轮转动,从而底端转轴转动,可以让玩投球机的小朋友透过透明的玻璃了解更多传动方便的知识,而辅助轴位于转轴的上方也提高了人们的施力高度更加适应人们的身高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轴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内外表面并在所述壳体外部固接有转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们通过在壳体外部转动转柄就可以带动位于壳体内部的辅助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底部间隔固接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壳体底部的一端固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压板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压板下落时压板的下表面先与缓冲板接触,经过弹簧和缓冲板的缓冲后再与限位块上部抵接,最终把缓冲板夹在限位块与压板之间,避免了由于压板迅速下落时下降到最低极限位置时与限位块碰撞出现的巨大响声,在降低响声同时也避免了压板与限位块长期发生刚性碰撞从而损坏投球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整体呈扇形且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铰接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带动杆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出球管固接在所述带动杆上且出球口位于所述带动杆自由端的一侧,所述出球管中间固接有波纹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带动杆绕与支撑架的铰接点旋转可以改变出球口的高度从而可以使皮球喷射的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动杆远离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接有齿条,所述齿条远离所述带动杆的一端伸进所述支撑架内部且远离齿牙的一侧抵接在所述支撑架的圆弧面上,所述支撑架内部转动连接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一齿轮就可以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运动,从而改变出球管出球口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贯穿所述支撑架内外圆周面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手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部转动手柄就可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操作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从而实现球的喷出,结构简单,原理简洁易懂,进而增加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

2、投球机选用全透明的材料,使得孩子们在外部就可以透过壳体观察到壳体内部的部件运动情况,更加清楚明了;

3、弹簧和缓冲板的设置避免了由于压板迅速下落时下降到最低极限位置时与限位块碰撞出现的巨大响声,在降低响声同时也避免了压板与限位块长期发生刚性碰撞从而损坏投球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反映投球机内部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压缩腔;112、第二单向阀;12、缓冲腔;121、换气孔;13、限位块;14、弹簧;15、缓冲板;2、支撑架;21、带动杆;22、齿条;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手柄;3、压板;4、出球管;41、进球管;42、第一单向阀;43、波纹管;5、驱动装置;51、支撑板;52、连接杆;53、抬升杆;54、转轴;541、从动链轮;55、抬升板;551、第一板;552、第二板;56、辅助轴;561、主动链轮;562、张紧轮;563、链条;564、转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投球机,包括矩形盒装密闭的的壳体1、固接在壳体1上的呈扇形的支撑架2、滑动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压板3以及带动压板3在壳体1内部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5,同时在壳体1内部四周固接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固接在壳体1底部从而限制住压板3的最低极限位置,压板3把壳体1内部分为两个腔体,位于压板3下方的称为压缩腔11,位于压板3上方的称为缓冲腔12。在壳体1侧面连通有一出球管4,出球管4贯穿限位块13和壳体1内外表面且出球管4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置在支撑架2上,在出球管4上方还连通有一进球管41,在壳体1与出球管4之间固接有第一单向阀42,第一单向阀42进口朝向壳体1而出口朝向出球管4,使得压缩腔11内部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单向阀42流至出球管4,而出球管4中的空气却无法流至壳体1内部。在壳体1侧面贯通壳体1和限位块13内外表面还固接有第二单向阀112,第二单向阀112进口朝向壳体1外部而出口朝向壳体1内部,使得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单向阀112流至压缩腔11内部而壳体1内部的空气却无法通过第二单向阀112流出。同时贯通壳体1内外表面开设有若干换气孔121,换气孔121连通至缓冲腔12且位于压板3最高极限位置的上方。使用时,孩子们直接把球从进球管41放入,而球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与进球管41相连并位于进球管41下方的出球管4中。然后通过操作驱动装置5可以带动压板3向上运动,从而把外部空气从第二单向阀112吸进压缩腔11内,直到压板3运动至上方极限位置后转为向下运动,而此时由于压板3压缩压缩腔11内部的空气,从而使压缩腔11内的空气从第一单向阀42中流至出球管4中,从而带动出球管4中的球喷出实现投球动作。可以让孩子们由于自己动手操作而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压缩空气的原理。

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投球机的工作原理,支撑架2、壳体1的材料均选用透明玻璃,而进球管41和出球管4选为透明塑料管。

参照图2,驱动装置5包括固接在压板3上表面的支撑板51,支撑板51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压板3的两端,在两个支撑板51相对的一侧固接有两个连接杆52,两个连接杆52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状的抬升杆53。在抬升杆53下方设置有与壳体1两侧转动连接的转轴54,转轴54轴线与抬升杆53轴线平行,在转轴54上固接有抬升板55。抬升板55包括半圆形的第一板551和半圆形的第二板552,第一板551直径小于第二板552的直径,第一板551和第二板552直径所在的两平面相固接,且第一板551直径所在平面的一端和第二板552直径所在平面的一端平齐,使得第一板551与第二板552平齐的一端外圆周面圆弧过渡,转轴54位于第一板551和第二板552相交处且位于第一板551轴线和第二板552轴线之间。进而使从第一板551外圆周面远离与第二板552平齐的一端到转轴54之间的距离,到第二板552外圆周面远离与第一板551平齐的一端到转轴54之间的距离,其距离逐渐增加。当压板3处于最低极限位置时,抬升杆53位于第一板551圆弧面靠近转轴54的一端与第二板552直径所在平面相交处的上方,当旋转转轴54时,抬升杆53逐渐与抬升板55外圆周面接触,并受抬升板55的推力向上运动,直至抬升杆53运动到与第二板552远离与第一板551平齐的一端,此时抬升杆53处于最高极限位置,当继续旋转转轴54时,抬升杆53从第二板552外圆周面上沿第二板552直径所在平面向下掉落,此时压板3将压缩压缩腔11内的空气从而把皮球从出球管4中喷出。

同时为了让玩投球机的小朋友了解更多传动方便的知识,也为了适应人们的身高要求,在转轴54一侧固接有一从动链轮541,在壳体1上还转动连接有一辅助轴56,辅助轴56位于转轴54上方且与转轴54轴线方向一致,在辅助轴56上固接有主动链轮561,在主动链轮561和从动链轮541之间还设置有与壳体1侧面转动连接的张紧轮562,套设在主动链轮561、从动链轮541和张紧轮562上啮合有链条563。同时辅助轴56一端穿出壳体1外部并固接有转柄564,人们通过在外部转动转柄564,转柄564将带动主动链轮561转动,主动链轮561将通过链条563带动从动链轮541转动从而带动与从动链轮541固接的转轴54转动。

由于压板3迅速下落时下降到最低极限位置时与限位块13碰撞将会出现巨大的响声,为了降低响声同时也为了避免压板3与限位块13长期发生刚性碰撞从而损坏投球机,在壳体1底部间隔固接有若干弹簧14,弹簧14远离所述壳体1底部的一端固接有缓冲板15,缓冲板15位于限位块13和压板3之间,当压板3下落时压板3的下表面先与缓冲板15接触,经过弹簧14和缓冲板15的缓冲后再向下按压缓冲板15直至与限位块13上部抵接,从而把缓冲板15夹在限位块13与压板3之间。

参照图2,在支撑架2上铰接有一带动杆21,带动杆21一端铰接在支撑架2扇形的圆心角处,另一端抵接在支撑架2远离壳体1的一端,出球管4固接在带动杆21上且出球口位于带动杆21自由端的一侧。通过操作带动杆21绕与支撑架2的铰接点旋转可以改变出球口的高度从而可以使皮球喷射的更高。

同时,在出球管4中间还固接有一波纹管43,可以适应带动杆21带动出球管4旋转从而改变出球口位置时,出球管4产生的长度变化。

参照图1,在带动杆21远离与支撑架2的一端固接有齿条22,齿条22位于带动杆21远离出球管4的一侧,齿条22远离带动杆21的一端伸进支撑架2内部且远离齿牙的一侧抵接在支撑架2内部的圆弧面上,在支撑架2内部转动连接有与齿条22啮合的第一齿轮23,通过旋转第一齿轮23可以带动齿条22运动从而改变出球管4的高度。

同时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齿轮的传动状态,在支撑架2内还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轮23啮合的第二齿轮24,在支撑架2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齿轮24啮合的第三齿轮25,且第三齿轮25轴穿出支撑架2并固接有一手柄26,通过在外部转动手柄26可以带动第三齿轮25转动,从而使第三齿轮25通过第二齿轮24带动第一齿轮23转动,进而带动齿条22上下运动。

在出球管4内部还固接有一挡环(图中未示出),挡环位于进球管41与波纹管43之间,挡环内径的直径小于小球的直径,当把小球从进球管41投进后,小球刚好挡着挡环,当压板3向下运动时,压缩腔11内的空气通过挡环直接把小球从出球管4中吹出,相比较小球从进球管41进入后到达第一单向阀42处被吹出,减少了小球的运动行程,避免了当小球从第一单向阀42处到小球从出球管4吹出过程中空气损耗从而使小球射程减少。

综上所述,使用时,先把皮球从进球管41投进投球机内,皮球将在重力作用下从进球管41掉落至位于进球管41下方且与进球管41连通的出球管4内,然后根据需要旋转手柄26,从而调节出球管4出球口的高度。接着旋转转柄564,转柄564将带动转轴54转动从而使抬升板55推动抬升杆53向上运动,此时压缩腔11也将通过第二单向阀112把外界的空气吸进压缩腔11,缓冲腔12内的空气将通过换气孔121排出。直至抬升杆53运动至与第二板552远离第一板551的一端抵接,此时抬升杆53也带动压板3到达最高极限位置,然后继续旋转转柄564,抬升杆53将与第二板552外圆周面脱离并从第二板552直径所在平面向下迅速掉落,在压板3向下掉落过程中压板3将压缩压缩腔11内部的空气,并使空气从第一单向阀42中排至出球管4中从而把出球管4中的皮球吹出,而此时缓冲腔12也将通过换气孔121吸进外界空气,直至压板3下表面与缓冲板15接触从而缓冲压板3下降的速度,并最终使缓冲板15被挤压在压板3下表面与限位块13上表面之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