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触发式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8224发布日期:2020-07-29 02:4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双触发式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触发式玩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形车玩具车主要是车变兽或人的功能形态,触发方式大多数是接触外部物体实现变形,从而导致该类玩具车玩法简单,功能单一,趣味性不强,也就无法激发儿童的乐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触发式玩具,以解决现有玩具车变形方式单一,玩法简单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触发式玩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可带动所述主体行走的行走轮;动作件,所述动作件锁止在所述主体上;结合机构,所述结合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或所述动作件上,所述结合机构可与另一物体相结合;第一触发机构,所述第一触发机构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触发机构与所述行走轮相配合,所述第一触发机构构造成当所述行走轮转动设定距离后触发所述动作件解锁发生动作;第二触发机构,所述第二触发机构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与所述结合机构联动配合,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与所述行走轮离合配合,当在所述设定距离内所述结合机构结合所述另一物体时,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从与所述行走轮的脱离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第二触发机构在所述行走轮带动下优先于所述第一触发机构触发所述动作件解锁发生动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触发式玩具,通过第一触发机构和第二触发机构构成的双结合方式,可实现两种模式玩法,玩具即可无需外部物体触发变形,也可通过与外部物体结合立即触发变形,使得玩具的玩法更多,趣味性更强,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激发玩耍乐趣。

一些实施例中,双触发式玩具还包括有传动机构,所述行走轮的转动轴线上设有与所述行走轮同步转动的转动件,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转动件连接配合,所述第一触发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配合,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可分离的连接而实现与所述行走轮离合配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发机构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上或与所述传动机构一体成型,所述传动机构在所述转动件的带动下可自转或位移,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在所述转动件的自转或位移下从待触发状态移动到触发状态,在所述触发状态时所述动作件发生动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上设有第二配合部,当在所述设定距离内所述结合机构结合所述另一物体时,所述第二触发机构的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配合,配合时所述传动机构带动第二触发机构触发所述动作件解锁发生动作。

一些实施例中,双触发式玩具还包括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轮与所述传动机构之间,所述离合机构可在分离状态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当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行走轮和/或所述传动机构相分离;当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行走轮和所述传动机构均相连接;当所述主体被正确使用时,所述离合机构从分离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

可选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包括有相联动的传动件和第一触发件,所述行走轮的转动轴线上设有与所述行走轮同步转动的转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配合;当在所述设定距离内所述结合机构结合所述另一物体时,所述第二触发机构切换至与所述传动件连接,第二触发机构在所述传动件带动下优先于所述第一触发机构触发所述动作件解锁发生动作。

一些实施例中,双触发式玩具还包括有锁接件,所述锁接件具有与所述动作件配合时的锁定状态和与所述动作件分离时的解锁状态,所述锁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和所述第二触发机构相联动,所述第一触发机构或所述第二触发机构被所述行走轮带动时触发所述锁接件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所述动作件发生动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主体或所述动作件表面上的结合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结合件内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第二触发机构相配合,当所述另一物体与所述结合件相结合时触碰所述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从所述脱离状态切换为所述接合状态。

可选的,所述结合件与所述另一物体的结合方式为卡接、磁吸、碰触或收纳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结合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推动件配合连接的安全锁件,当所述结合件在非正当操作下与所述另一物体结合时,所述安全锁件锁定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触发机构处于与所述行走轮脱离的所述脱离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发机构包括:解锁件,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结合机构连接配合,当所述另一物体与所述结合件相结合时带动所述解锁件解锁;第二触发件,所述第二触发件与所述动作件连接配合,在所述解锁件解锁时所述第二触发件切换到与所述行走轮接合的所述接合状态,所述行走轮带动所述第二触发件推动所述动作件发生动作;致动件,所述致动件与所述第二触发件或所述解锁件配合致动,所述致动件用于当所述解锁件解锁时带动所述第二触发件切换到所述接合状态;或所述致动件用于当所述另一物体与所述结合件分离时带动所述解锁件复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作件为实现弹跳、翻转、翻跟斗、变形、伸缩中的至少一种动作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触发式玩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可带动所述主体行走的行走轮;第一动作件和第二动作件,所述第一动作件和第二动作件均锁止在所述主体上;结合机构,所述结合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动作件、所述第二动作件中的任一个上,所述结合机构可与另一物体相结合;第一触发机构,所述第一触发机构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触发机构与所述行走轮和所述第一动作件相配合,所述第一触发机构构造成当所述行走轮转动设定距离后触发所述第一动作件解锁发生第一动作;第二触发机构,所述第二触发机构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与所述结合机构和所述第二动作件联动配合,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与所述行走轮离合配合,当所述结合机构结合所述另一物体时,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从与所述行走轮的脱离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第二触发机构在所述行走轮带动下触发所述第二动作件解锁发生第二动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触发式玩具,通过第一触发机构和第二触发机构构成的双结合方式,可实现两种模式玩法,而且结合第一动作件和第二动作件具有两种解锁动作,动作种类更丰富,可玩性更强,玩具即可无需外部物体触发变形,也可通过与外部物体结合立即触发变形,还可分多段进行变化形态,使得玩具的变形形态更加丰富,趣味性更强,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激发玩耍乐趣。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去除部分结构后的爆炸分解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去除部分结构后的爆炸分解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去除部分结构后的爆炸分解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中第一动作件动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中第二动作件动作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双触发式玩具;

10、主体;101、行走轮;102、转动件;103、飞轮;104、卡扣;105、圆柱;

20、动作件;21、弹板;211、卡口;22、外壳;

30、结合机构;31、结合件;311、配合面;32、推动件;33、安全锁件;

40、第一触发机构;41、传动件;42、第一触发件;

50、第二触发机构;501、第二配合部;51、解锁件;511、斜面;52、第二触发件;521、定位凸肩;522、摆臂;53、致动件;

60、传动机构;601、第一配合部;

70、离合机构;71、安装轴;711、下压弹簧;72、活动轮;73、支撑轮;

80、锁接件;801、卡凸;

200、物体;001、第一动作件;002、第二动作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触发式玩具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触发式玩具100,包括:主体10、动作件20、结合机构30、第一触发机构40、第二触发机构50。

主体10上设有可带动主体10行走的行走轮101;动作件20锁止在主体10上;结合机构30设置在主体10或动作件20上,结合机构30可与另一物体200相结合;第一触发机构40设在主体10上,第一触发机构40与行走轮101相配合,第一触发机构40构造成当行走轮101转动设定距离后触发动作件20解锁发生动作;第二触发机构50设在主体10上,第二触发机构50与结合机构30联动配合,第二触发机构50与行走轮101离合配合,当在设定距离内结合机构30结合另一物体200时,第二触发机构50从与行走轮101的脱离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第二触发机构50在行走轮101带动下优先于第一触发机构40触发动作件20解锁发生动作。

可以理解为,动作件20通过锁止在主体10上使得本发明的玩具具备可变形的能力,例如,构成触发变兽或触发变人的变形玩具,而第一触发机构40和第二触发机构50则使玩具具有两种触发变形模式。在第一种模式下,操作者快速推动玩具向前行走,在惯性作用下,行走轮101在地面上或操作台上转动,当行走轮101行走的长度到达设定距离后,第一触发机构40触发动作件20解锁完成变形。在第二种模式下,行走轮101行走过程中且未到达设定距离,此时可通过结合机构30与另一物体200结合触发第二触发机构50,从而使第二触发机构50触发动作件20,使得玩具立刻解锁变形。当然,动作件20还可以是使玩具具备弹跳能力、翻转能力、空翻能力、变形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触发式玩具100,通过第一触发机构40和第二触发机构50构成的双结合方式,可实现两种模式玩法,玩具即可无需外部物体200触发变形,也可通过与外部物体200结合立即触发变形,使得玩具的玩法更多,趣味性更强,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激发玩耍乐趣。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双触发式玩具100还包括有传动机构60,行走轮101的转动轴线上设有与行走轮101同步转动的转动件102,传动机构60与转动件102连接配合,第一触发机构40与传动机构60连接配合,第二触发机构50与传动机构60可分离的连接而实现与行走轮101离合配合。可以理解为,行走轮101转动带动转动件102转动,转动件102带动传动机构60运动,当行走轮101转动到设定距离后,此时传动机构60带动第一触发机构40触发动作件20解锁。由于第二触发机构50与传动机构60是离合配合,当结合机构30结合另一物体200时,此时第二触发机构50与传动机构60相结合,传动机构60带动第二触发机构50触发动作件20解锁;当结合机构30不结合另一物体200时,第二触发机构50与传动机构60始终处于分离状态,这样就能保证在与外部物体200结合后,动作件20可以立刻触发。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触发机构40设置在传动机构60上或与传动机构60一体成型,例如,第一触发机构40构成触发柱,触发柱设在传动机构60上且可拆卸,方便更换和维修;或者,触发柱一体成型在传动机构60上,这样触发柱与传动机构60的连接可靠,不易损坏。

传动机构60在转动件102的带动下可自转或位移,第一触发机构40在转动件102的自转或位移下从待触发状态移动到触发状态,在触发状态时动作件20发生动作。例如,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60为可自转的蜗轮,转动件102可以是连接在行走轮101轴上的蜗杆,蜗轮与蜗杆相啮合,通过为触发柱的第一触发机构40偏心设置在蜗轮上,则蜗轮在转动过程中可使触发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推动行程,从而可以通过该推动行程触发动作件20解锁。传动机构60还可以是可位移的移动件,这样通过移动件产生的位移直接带动第一触发机构40实现触发动作件20解锁。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4所示,传动机构60上设有第一配合部601,第二触发机构50上设有第二配合部501,当在设定距离内结合机构30结合另一物体200时,第二触发机构50的第二配合部501与第一配合部601相配合,配合时传动机构60带动第二触发机构50触发动作件20解锁发生动作。也就是说,经过第一配合部601和第二配合部501配合,确保传动机构60带动第二触发机构50的过程稳定、可靠,实现两者更好地结合。例如,传动机构60为可自转的蜗轮,第二触发机构50也可通过转动的方式触发动作件20,第二触发机构50与蜗轮绕同一轴线旋转,第一配合部601和第二配合部501均构成单面齿,通过两个单面齿的配合,第二触发机构50与传动机构60的结合可靠,不易脱离,以确保能够更高效地使第二触发机构50触发动作件20解锁。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双触发式玩具100还包括有离合机构70,离合机构70设置于行走轮101与传动机构60之间,离合机构70可在分离状态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

当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机构70与行走轮101和/或传动机构60相分离,即离合机构70可以是与行走轮101分离而与传动机构60仍配合,使传动机构60无法直接获得行走轮101上的动力;或者离合机构70可以是与传动机构60分离而仍与行走轮101配合,使传动机构60间接无法获得行走轮101上的动力;或者离合机构70与传动机构60和行走轮101都分离,这样传动机构60同样无法获得动力支撑。

当处于连接状态时,离合机构70与行走轮101和传动机构60均相连接;当主体10被正确使用时,离合机构70从分离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也就是说,离合机构70可起到行走轮101和传动机构60之间的切断和结合作用,这样当玩具无需变形玩法时,可切断传动机构60的动力,实现普通玩法,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

具体地,如图4所示,离合机构70包括:安装轴71,安装轴71设在主体10上;活动轮72,活动轮72可枢转地设在安装轴71上且可在安装轴71上轴向移动,活动轮72可与传动机构60和行走轮101联动运动;支撑轮73,支撑轮73抵靠在活动轮72上且可升降地设在主体10的下方;其中,支撑轮73在行走轮101着地时使活动轮72移动至第一位置,支撑轮73在行走轮101离地时使活动轮72移动至第二位置。也就是说,玩具车只有在地面上或操作台上使用才会具有触发变形的功能,而当儿童手持的悬空的时候则不会触发变形。例如,当玩具放置在地面上时,支撑轮73带动活动轮72向上升降至第一位置,使得活动轮72与传动机构60和行走轮101联动运动,通过行走轮101在地面上转动设定的距离,可触发动作件20活动;当玩具被儿童手持悬空时,支撑轮73向下运动至第二位置,活动轮72与传动机构60和行走轮101脱离配合,此时行走轮101上的动力不会传递到传动机构60上,就不会进一步触发动作件20活动,避免儿童误操作,离合机构70相当于为玩具车增加了车轮转动的防误触功能,支撑轮73相当于玩具车底部设有触点,只有玩具车置于地面或操作台上时触点内缩实现内部联动,可防止小孩拿在手上玩耍时被误触而伤到手,提高玩法的安全性。

可选的,如图4所示,活动轮72为活动齿轮,当传动机构60为蜗轮、转动件102为蜗杆1011时,活动齿轮可实现与蜗轮和蜗杆1011之间的运动联动,这种结构简单,运动连接方式可靠。

可选的,如图4所示,安装轴71上可设有下压弹簧711,下压弹簧711套设在安装轴71上,下压弹簧711的一端止抵在安装轴71上且另一端止抵在活动轮72上,这样就可以使得玩具车悬空时,活动轮72和支撑轮73可以快速切换到第二位置。

可选的,传动机构60上设有行程复位件(图未示出),行程复位件构造成当活动轮72活动至第二位置时以使传动机构60复位。可以理解为,当动作件20被触发活动后,在行程复位件的作用下传动机构60可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方便下一次触发动作件20解锁变形。

可选的,行程复位件为设在传动机构60上的发条或弹簧。这种结构简单,实现传动机构60复位的方式容易。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触发机构40包括有相联动的传动件41和第一触发件42,行走轮101的转动轴线上设有与行走轮101同步转动的转动件102,传动件41与转动件102连接配合。例如,传动件41构成蜗轮,第一触发件42构成触发柱,蜗轮和触发柱形成为一体,而转动件102为蜗杆,从而实现第一触发机构40和行走轮101的联动运动。当在设定距离内结合机构30结合另一物体200时,第二触发机构50切换至与传动件41连接,第二触发机构50在传动件41带动下优先于第一触发机构40触发动作件20解锁发生动作。值得说明的,与上文中不同,这里传动件41相当于传动机构60,传动机构69构成第一触发机构40的一部分。而在前文中,则是将传动机构60和第一触发机构40分成两个部分。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双触发式玩具100还包括有锁接件80,锁接件80具有与动作件20配合时的锁定状态和与动作件20分离时的解锁状态,锁接件80分别与第一触发机构40和第二触发机构50相联动,第一触发机构40或第二触发机构50被行走轮101带动时触发锁接件80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动作件20发生动作。也就是说,玩具在地面上行走且未到达设定距离时,锁接件80使动作件20保持在锁止状态,当第一触发机构40或第二触发机构50被触发时,锁接件80使动作件20解锁释放,动作件20可实现变形动作。

具体地,如图4所示,锁接件80为可移动地设在主体10上的推板,例如以前文所述,传动件41为蜗轮可进行转动,第一触发件42构成触发柱偏心设在蜗轮上,则当行走轮101转动设定距离后,蜗轮上的触发柱接触推板,并在接下来的运动中推动推板向前移动,从而使动作件20解锁活动。同样的道理,当第二触发机构50触发推板移动时,同样可使动作件20解锁活动。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3所示,结合机构30包括开设在主体10或动作件20表面上的结合件31以及设置在结合件31内的推动件32,推动件32与第二触发机构50相配合,当另一物体200与结合件31相结合时触碰推动件32,推动件32带动第二触发机构50从脱离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可以理解为,结合件31用于和外部物体200相结合,在与物体200结合后,推动件32被带动向后运动,此时可使第二触发机构50的状态改变,第二触发机构50与锁接件80接合并触发锁接件80,最终使得动作件20解锁而活动。

可选的,结合件31与另一物体200的结合方式为卡接、磁吸、碰触或收纳中的任一种。例如,结合件31与物体200为磁吸结合方式,结合件31为磁性件,如磁铁,物体200为硬币或内设有磁吸性的物体,这样玩具在向前行进的过程中,结合件31磁吸物体,触发推动件32移动进而解锁动作件20。当然,这里只是举出具体的示例说明,关于卡接、碰触或收纳的方式这里就不再具体说明。具体地,如图2、图3、图4所示,结合件31上设有弧形的配合面311,弧形的配合面311方便与物体相结合。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结合件31为非磁性件,物体200为磁性件,主体10的靠近结合件31处设有为磁性件的圆柱105,物体200内设置有铁圈(图未示出),圆柱105通过磁吸铁圈就能将物体200磁吸在配合面311上,采用该方式在满足结合件31与物体200磁吸的同时,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可选的,如图4所示,结合机构30还包括与推动件32配合连接的安全锁件33,当结合件31在非正当操作下与另一物体200结合时,安全锁件33锁定第二触发机构50,使第二触发机构50处于与行走轮101脱离的脱离状态。可以理解为,安全锁件33为竖直移动设在主体10上的锁定柱,推动件32上可设置相应的定位孔(图未示出),这样当锁定柱和定位孔相互配合就能锁定推动件32的位置,因此即使结合件31与另一物体200结合,推动件32不会发生运动,由于玩具的操作者大多为儿童,因此采用该安全锁件33能够起到安全作用,避免儿童因误操作而受伤。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触发机构50包括:解锁件51、第二触发件52、致动件53。解锁件51与结合机构30连接配合,当另一物体200与结合件31相结合时带动解锁件51解锁。第二触发件52与动作件20连接配合,在解锁件51解锁时第二触发件52切换到与行走轮101接合的接合状态,行走轮101带动第二触发件52推动动作件20发生动作。也就是说,解锁件51用于触发第二触发件52的状态,当结合物体200时,解锁件51首先被触发,进而再触发第二触发件52与行走轮101接合。

致动件53与第二触发件52或解锁件51配合致动,致动件53用于当解锁件51解锁时带动第二触发件52切换到接合状态;或致动件53用于当另一物体200与结合件31分离时带动解锁件51复位。例如,当致动件53与第二触发件52配合致动,致动件53可以是弹性件,致动件53作用在第二触发件52上,当解锁件51解锁后,致动件53弹性作用使第二触发件52与行走轮101快速接合。如图4所示,当致动件53与解锁件51配合致动,则致动件53可以是止抵在主体10和解锁件51之间的弹性件,这样当另一物体200与结合件31分离后,弹性件可使得解锁件51复位后再次锁定第二触发件52的状态,使其与行走轮101脱离接合状态。

具体地,如图4所示,解锁件51可以是滑块,滑块上设有斜面511,第二触发件52可以是转轮,转轮的上部可设有定位凸肩521、下部可设有摆臂522,斜面511支撑在定位凸肩521上就可以保持第二触发件52在锁止状态脱离与行走轮101接合,致动件53可以是弹簧,弹簧支撑在滑块上以保持滑块始终支撑在转轮上。当结合件31结合物体200时可带动滑块移动,第二触发件52失去斜面511的支撑后活动并与行走轮101接合,通过摆臂522的摆动带动动作件20发生动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动作件20为实现弹跳、翻转、翻跟斗、变形、伸缩中的至少一种动作的部件。例如,动作件20为通过弹簧压缩后锁止在主体10上的弹板21,则当第一触发机构40或第二触发机构50被触发后,弹板21被释放在弹性作用力瞬间释放,就能实现弹跳、翻转、翻跟斗动作。或者,动作件20可以是通过弹簧作用后锁止在主体10上的造型件,如机器人的外壳22,则当第一触发机构40或第二触发机构50被触发后,外壳22在弹性力作用下释放,然后结合主体10构成玩具变形。当然,动作件20可以包括弹板21和外壳22,这样当第一触发机构40或第二触发机构50被触发后,弹板21释放使玩具翻跟头,外壳22释放使玩具在翻跟斗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变形,这样就更具视觉冲击力,也更具趣味性。当然,动作件2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这里就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6所示,当动作件20包括弹板21时,锁接件80上可设有卡凸801,弹板21上可设有卡口211,卡凸801与卡口211相配合以实现锁止弹板21,并在锁接件80解锁时释放弹板21发生动作。

可选的,如图1所示,当动作件20包括外壳22时,主体10上可设有卡扣104,卡扣104与外壳22卡接以锁止外壳22,并在锁接件80解锁时释放外壳22发生动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行走轮101上设有飞轮103,飞轮103随行走轮101转动时可通过飞轮103惯性延长行走轮101的行走时长。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双触发式玩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双触发式玩具100,包括:主体10、动作件20、结合机构30、第一触发机构40、第二触发机构50、传动机构60、锁接件80。

主体10上设有可带动主体10行走的行走轮101;动作件20锁止在主体10上;结合机构30设置在主体10或动作件20上,结合机构30可与另一物体200相结合;第一触发机构40设在主体10上,第一触发机构40与行走轮101相配合,第一触发机构40构造成当行走轮101转动设定距离后触发动作件20解锁发生动作;第二触发机构50设在主体10上,第二触发机构50与结合机构30联动配合,第二触发机构50与行走轮101离合配合,当在设定距离内结合机构30结合另一物体200时,第二触发机构50从与行走轮101的脱离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第二触发机构50在行走轮101带动下优先于第一触发机构40触发动作件20解锁发生动作。

行走轮101的转动轴线上设有与行走轮101同步转动的转动件102,传动机构60为蜗轮,转动件102为蜗杆,蜗轮与蜗杆彼此啮合,第一触发机构40与传动机构60连接配合,第二触发机构50与传动机构60可分离的连接而实现与行走轮101离合配合。

第一触发机构40设置在传动机构60上,第一触发机构40构成偏心设置在蜗轮上的触发柱,传动机构60在转动件102的带动下可自转,第一触发机构40在转动件102的自转下从待触发状态移动到触发状态,在触发状态时动作件20发生动作。

传动机构60上设有第一配合部601,第一配合部601为设在蜗轮上的单面齿,第二触发机构50上设有第二配合部501,第二配合部501为设在第二触发机构50下方的单面齿,当在设定距离内结合机构30结合另一物体200时,两个单面齿相配合,配合时蜗轮转动然后带动第二触发机构50触发动作件20解锁发生动作。

双触发式玩具100还包括有离合机构70,离合机构70设置于行走轮101与传动机构60之间,当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机构70与行走轮101和传动机构60相分离,当处于连接状态时,离合机构70与行走轮101和传动机构60均相连接;当主体10被正确使用时,离合机构70从分离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

离合机构70包括:安装轴71,安装轴71设在主体10上;活动轮72,活动轮72可枢转地设在安装轴71上且可在安装轴71上轴向移动,活动轮72可与传动机构60和行走轮101联动运动;支撑轮73,支撑轮73抵靠在活动轮72上且可升降地设在主体10的下方;其中,支撑轮73在行走轮101着地时使活动轮72移动至第一位置,支撑轮73在行走轮101离地时使活动轮72移动至第二位置。活动轮72为活动齿轮,活动齿轮可实现与蜗轮和蜗杆之间的运动联动。安装轴71上套设有下压弹簧711,下压弹簧711的一端止抵在安装轴71上且另一端止抵在活动轮72上。

传动机构60上设有行程复位件,行程复位件为发条,发条构造成当活动轮72活动至第二位置时以使传动机构60复位,

锁接件80具有与动作件20配合时的锁定状态和与动作件20分离时的解锁状态,锁接件80分别与第一触发机构40和第二触发机构50相联动,第一触发机构40或第二触发机构50被行走轮101带动时触发锁接件80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动作件20发生动作。锁接件80为可移动地设在主体10上的推板,当行走轮101转动设定距离后,蜗轮上的触发柱接触推板,并在接下来的运动中推动推板向前移动,从而使动作件20解锁活动。

结合机构30包括开设在主体10或动作件20表面上的结合件31以及设置在结合件31内的推动件32,推动件32与第二触发机构50相配合,当另一物体200与结合件31相结合时触碰推动件32,推动件32带动第二触发机构50从脱离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结合件31为磁吸件,物体200为硬币,结合件31与物体200通过磁吸实现相互结合。

结合机构30还包括与推动件32配合连接的安全锁件33,当结合件31在非正当操作下与另一物体200结合时,安全锁件33锁定第二触发机构50,使第二触发机构50处于与行走轮101脱离的脱离状态。安全锁件33为竖直移动设在主体10上的锁定柱,推动件32上可设置相应的定位孔(图未示出),这样当锁定柱和定位孔相互配合就能锁定推动件32的位置。

第二触发机构50包括:解锁件51、第二触发件52、致动件53。解锁件51与结合机构30连接配合,当另一物体200与结合件31相结合时带动解锁件51解锁。第二触发件52与动作件20连接配合,在解锁件51解锁时第二触发件52切换到与行走轮101接合的接合状态,行走轮101带动第二触发件52推动动作件20发生动作,致动件53与解锁件51配合致动,用于当另一物体200与结合件31分离时带动解锁件51复位。

解锁件51为滑块,滑块上设有斜面511,第二触发件52为转轮,转轮的上部可设有定位凸肩521、下部可设有摆臂522,斜面511支撑在定位凸肩521上就可以保持第二触发件52在锁止状态脱离与行走轮101接合,致动件53可以是弹簧,弹簧支撑在滑块上以保持滑块始终支撑在转轮上。

动作件20为可枢转地设在主体10底部的弹板21和锁止在主体10上方的外壳22,弹板21通过扭簧设在主体10上,外壳22和主体10之间设有被压缩的弹簧。这样当第一触发机构40或第二触发机构50被触发后,弹板21释放使玩具翻跟头,外壳22释放使玩具在翻跟斗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变形。

下面描述该双触发式玩具100的两种模式玩法:

第一种模式:位于主体10后方的行走轮101驱动玩具滑行变形,由行走轮101的轴上的飞轮惯性,玩具车行驶指定的设定距离,例如设定距离为1800mm。蜗轮上的触发柱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触发柱推锁接件80向前滑动一定距离,松开动作件20中的弹板21释放,玩具实现翻跟斗和变形。

第二种模式:磁铁吸硬币变形,当玩具行驶在1800mm内时,玩具内部的结合件31为磁铁,玩具吸到硬币后,硬币推动推动件32后滑一定距离,推动件32推动解锁件51使第二触发件52下沉和蜗轮配合,因玩具在行驶,行走轮101带动传动机构60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也带动第二触发件52顺时针转动,第二触发件52的摆臂522立即推动锁接件80前进,使锁接件80松开弹板21,弹板21实现变形和翻跟斗。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触发式玩具100具有行程触发变形,行走轮101转动带动齿轮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实现弹板21解锁、变形。结合件31与第二触发机构50联动,当结合件31连接到物体200后可改变第二触发件52的触发设定行程,如原先是1.8米的触发行程,改变后则变成了0.1米或更少的触发行程。单独实现结合件31连接物体200,即夹币,而行走轮101没有转动的话,是无法触发翻转变形的。夹币防误触功能:玩具没放在地面上或操作台上的状态夹币,会使触点被限定无法内缩,所以内部无法联动,不会触发解锁。

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触发式玩具100,包括:主体10、第一动作件001、第二动作件002、结合机构30、第一触发机构40、第二触发机构50。

主体10上设有可带动主体10行走的行走轮101。第一动作件001和第二动作件002均锁止在主体10上;结合机构30设置在主体10、第一动作件001、第二动作件002中的任一个上,结合机构30可与另一物体200相结合。

第一触发机构40设在主体10上,第一触发机构40与行走轮101和第一动作件001相配合,第一触发机构40构造成当行走轮101转动设定距离后触发第一动作件001解锁发生第一动作;

第二触发机构50设在主体10上,第二触发机构50与结合机构30和第二动作件002联动配合,第二触发机构50与行走轮101离合配合,当结合机构30结合另一物体200时,第二触发机构50从与行走轮101的脱离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第二触发机构50在行走轮101带动下触发第二动作件002解锁发生第二动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触发式玩具100,通过第一触发机构40和第二触发机构50构成的双结合方式,可实现两种模式玩法,而且结合第一动作件001和第二动作件002具有两种解锁动作,动作种类更丰富,可玩性更强,玩具即可无需外部物体200触发变形,也可通过与外部物体200结合立即触发变形,使得玩具的玩法更多,趣味性更强,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激发玩耍乐趣。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动作件001设在玩具的两侧,当第一触发机构40被触发后,两侧的第一动作件001可向外展开。例如,双触发式玩具100构成汽车人变形玩法,第一动作件001构成玩具的翅膀,第一动作发生后,第一动作件001向外展开构成展翅的状态。

一些实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动作件002设在玩具的前侧,当第二触发机构50被触发后,第二动作件002可向上活动出。例如,双触发式玩具100构成汽车人变形玩法,第二动作件002构成汽车人的头部和两个手臂,当第二触发机构50与物体200接触后,汽车人的头部和两个手臂向上打开,玩具构成展翅状的汽车人,更能激发儿童的娱乐性,外观上也更好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触发式玩具100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