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老年护理用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2775发布日期:2020-12-04 13:5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老年护理用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老年护理用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老年人属于身心较脆弱且各种疾病易发或多发的特殊阶段,针对这一时期或个体差异特征下的老年人,采用适宜个人特征的康复保健或健身锻炼措施较为必要。而在老年人日常康复保健或健身锻炼中,往往忽视老年人特殊身心特征及个体差异,在锻炼内容、方法及时间选择和负荷的安排等方面不尽科学和合理,不仅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且易致使发生不必要的运动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老年护理用康复锻炼装置,解决了目前的康复锻炼装置功能单一无法根据老年人特殊身心特征及个体差异进行锻炼内容、负荷大选择使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且易致使发生运动伤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第一盛水桶和第二盛水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手轮,所述小齿轮上啮合设有与支撑架竖直滑动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下端贯穿支撑架并固定连接有提拉架,所述提拉架上铰接有可调容积的提水桶,所述提水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和挡块,所述第一盛水桶内固定连接有“n”型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包括竖直平行且高低不同的两个导向杆和连接两个导向杆的“n”型连接件,所述第一滑块与高的导向杆竖直滑动连接且“n”型连接件可与挡块配合使提水桶翻倒,所述第二盛水桶内铰接有第一反倒桶,所述第一反倒桶的底端设有进水单向阀,所述支撑架上竖直滑动连接有座架,所述座架内转动连接有升降齿轮,所述升降齿轮啮合设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定位齿条,所述升降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上啮合设有与座架转动连接的蜗杆,所述蜗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固定连接有与座架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脚踏板,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基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反倒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提拉绳,所述第一提拉绳依次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后与座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都啮合设有v型带,所述v型带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远离v型带的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v型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左端和右端设有结构相同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轴,所述第一带轮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通过单向轴承连接,两个驱动装置都只可驱动第三锥齿轮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上固定连接有传输轴,所述传输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组,所述传动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曲柄上远离输出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设有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上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架相固定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水平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导向架的下方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导向架的一端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包括与传输轴固定连接的第七锥齿轮、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五锥齿轮,第七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五锥齿轮的下方啮合设有第六锥齿轮,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六锥齿轮之间通过第二单向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小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卷轴,所述卷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提拉绳,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二提拉绳绕过第三滑轮在远离卷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倒桶,所述第二反倒桶的底端设有第二进水单向阀,所述第二反倒桶与第二盛水桶铰接。

优选的,所述提水桶的内部设有与提水桶内径相等的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与提水桶螺纹连接,所述隔水板的上端设有旋转钮,所述提水桶为塑料透明材质且提水桶的侧面设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驱动手轮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离轴心距离不等的驱动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驱动手轮可以对患者进行手臂回环运动,同时通过驱动手轮可以将提水桶提升进行上肢力量的锻炼,根据第一盛水桶和第二盛水桶的盛装量,可对提水桶提升的次数进行控制,避免过度锻炼可对患者进行保护,另外,提水桶的容积可调,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上肢力量锻炼的调节;通过座架可进行下肢屈曲锻炼及下肢腿部力量的锻炼,同时通过座架的升降可以对第一反倒桶进行控制将第二盛水桶内的水反倒回第一盛水桶内;在通过座架进行腿部锻炼的同时可通过拉动拉手来保持稳定性,在座架停留的位置可以拉动拉手进行上肢拉力的锻炼,通过拉动拉手还可以对第三锥齿轮和传输轴进行驱动从而使支撑座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回环锻炼。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通过驱动手轮提升提水桶将第一盛水桶的水转移到第二盛水桶的同时可通过第二反倒桶将第二盛水桶内的水反转移到第一盛水桶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通过驱动手轮提升提水桶并将其翻折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座架在支撑架上竖直运动和通过两个拉手锻炼手臂的同时对传输轴进行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通过两个第二带轮的转动只能驱动传输轴和第三锥齿轮单向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座架内部的整体结构及其与定位齿条配合使其可以竖直升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中座架内部的整体结构及其与定位齿条配合使其可以竖直升降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通过输出轴驱动使支撑座在左右移动的同时可以上下运动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屈膝及移位锻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通过输出轴驱动使支撑座在左右移动的同时可以上下运动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屈膝及移位锻炼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支撑架、3-第一盛水桶、4-第二盛水桶、5-小齿轮、6-驱动手轮、7-第一齿条、8-提拉架、9-提水桶、10-第一滑块、11-挡块、12-导向架、13-导向杆、14-“n”型连接件、15-第一反倒桶、16-座架、17-升降齿轮、18-定位齿条、19-蜗轮、20-蜗杆、21-第一锥齿轮、22-第二锥齿轮、23-第一转轴、24-脚踏板、25-第一滑轮、26-第二滑轮、27-第一提拉绳、28-第一带轮、29-第二带轮、30-v型带、31-拉簧、32-拉手、33-第三锥齿轮、34-第四锥齿轮、35-从动轴、36-驱动轴、37-传输轴、38-输出轴、39-曲柄、40-第二齿轮、41-内齿圈、42-定位块、43-第一滑槽、44-第二滑块、45-第二滑槽、46-导向架、47-支撑座、48-连杆、49-第七锥齿轮、50-第五锥齿轮、51-第六锥齿轮、52-电机、53-第二单向轴承、54-卷轴、55-第二提拉绳、56-第三滑轮、57-第二反倒桶、58-隔水板、59-旋转钮、60-刻度线、61-驱动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参照图1-10所示,本发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第一盛水桶3和第二盛水桶4,所述支撑架2上转动连接有小齿轮5,所述小齿轮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手轮6,所述小齿轮5上啮合设有与支撑架2竖直滑动连接的第一齿条7,所述第一齿条7的下端贯穿支撑架2并固定连接有提拉架8,所述提拉架8上铰接有可调容积的提水桶9,所述提水桶9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0和挡块11,所述第一盛水桶9内固定连接有“n”型的导向架12,所述导向架12包括竖直平行且高低不同的两个导向杆13和连接两个导向杆13的“n”型连接件14,所述第一滑块10与高的导向杆13竖直滑动连接且“n”型连接件14可与挡块11配合使提水桶9翻倒,所述第二盛水桶4内铰接有第一反倒桶15,所述第一反倒桶15的底端设有进水单向阀,所述支撑架2上竖直滑动连接有座架16,所述座架16内转动连接有升降齿轮17,所述升降齿轮17啮合设有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的定位齿条18,所述升降齿轮17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蜗轮19,所述蜗轮19上啮合设有与座架16转动连接的蜗杆20,所述蜗杆20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1,所述第一锥齿轮21上啮合设有第二锥齿轮22,所述第二锥齿轮22上固定连接有与座架16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一转轴23上固定连接有脚踏板24,所述支撑架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25,所述基座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26,所述第一反倒桶1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提拉绳27,所述第一提拉绳27依次绕过第一滑25轮和第二滑轮26后与座架16固定连接。

本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将整体装置通过基座1固定安装到地面上,通过转动驱动手轮6可以进行患者手臂的回旋运动和上肢力量的锻炼,驱动手轮6逆时针转动时会带动小齿轮5同步转动,小齿轮5会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条7上升,此时第一齿条7通过提拉架8将提水桶9向上提升,此时的提水桶9沉浸在第一盛水桶3内并使提水桶9内充满水,充满水提水桶9的中心垂直向下且与提拉架8同轴,所以提水桶9在被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是平稳的,第一滑块10沿着高的那根导向杆13向上滑动,当上升到挡块11与“n”型连接件14配合时,提水桶9会进行翻转将水倒出进入第二盛水桶4内,两根导向杆13之间的距离小于挡块11与第一滑块10之间的距离,以使提水桶9不会完全被翻转,所以当患者松开驱动手轮6或者反向转动驱动手轮6时,第一滑块10会沿导向杆13向下复位,提水桶9也会反向翻折到初始状态,如此往复可以对患者的手臂活动度和手臂力量进行锻炼,与此同时当第一盛水桶3内的水被不断的转移到第二盛水桶4内后,第二盛水桶4内的水位会不断的升高,当患者看到水位过高时就必须要停止对驱动手轮6的驱动,然后患者可以转移到座架16上进行下肢力量和下肢活动度的锻炼,座架16上设有手部支撑架和可调节高度的座椅,患者可以做到座椅上两手放到手部支撑架上,患者的双脚分别踩在两个脚踏板24上,类似于骑自行车进行下肢活动度的锻炼,通过脚踏板24和第一转轴23可以驱动第二锥齿轮22转动,然后通过与第二锥齿轮22啮合的第一锥齿轮21驱动蜗杆20转动,最终通过与蜗杆20相啮合的蜗轮19带动升降齿轮17与定位齿条18相配合使其升降,蜗轮蜗杆机构具有自锁特性,患者在通过脚踏板24进行上升时疲累了可以休息会,座架16会保持在此高度,另外,当座架16上升时会通过第一提拉绳27对第一反倒桶15进行提拉使第一反倒桶15翻转,此时第一反倒桶15内的进水单向阀关闭,从而使第二盛水桶4内的水反倒入第一盛水桶3内,当座架16下降时,第一反倒桶15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复位,同时进水单向阀打开,第二盛水桶4内的水会通过进水单向阀进入第一反倒桶15内,跟随者患者体力的变化,第一反倒桶15内的水量会随之减小,刚开始体力充沛,水位也高,此时进入第一反倒桶15内的水量也多,当第二盛水桶4内的水位不断下降时,患者的体力也不断的在下降,此时进入第一反倒桶15内的水量也在不断减少。

如图1、图4所示,为了可以使在锻炼下肢的同时可进行上肢力量的锻炼还可以对患者在座架16上上升起到稳定的作用,所述支撑架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带轮28和第二带轮29,所述第一带轮28和第二带轮29上都啮合设有v型带30,所述v型带30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簧31,所述拉簧31远离v型带30的一端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v型带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手32。

患者坐在座架16上两手分别握住拉手32,在座架16升降的同时,可通过拉手32及支撑架2的防护使患者保持稳定,另外,通过拉动拉手32可进行上肢力量锻炼,当拉动拉手32时,拉簧31伸长,当撤掉对拉手的拉动时,在拉簧31的作用下复位。

如图4、图5、图6所示,为了能够在进行上肢锻炼的同时进行下肢活动度的锻炼,所述支撑架2上转动连接有第三锥齿轮33,所述第三锥齿轮33的左端和右端设有结构相同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三锥齿轮33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34,所述第四锥齿轮34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轴35,所述第一带轮28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轴36,所述驱动轴36和从动轴35之间通过单向轴承连接,两个驱动装置都只可驱动第三锥齿轮33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33上固定连接有传输轴37,所述传输轴3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组,所述传动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38,所述输出轴38上固定连接有曲柄39,所述曲柄39上远离输出轴3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40,所述第二齿轮40啮合设有与基座1固定连接的内齿圈41,所述内齿圈41上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架2相固定的定位块42,所述定位块42上开设有水平的第一滑槽43,所述第一滑槽4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4,所述第二滑块44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二滑槽45,所述第二滑槽45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架46,所述导向架4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47,所述导向架46的下方铰接有连杆48,所述连杆48远离导向架46的一端与第二齿轮40同轴连接。

患者在通过拉手32拉动v型带30的同时会带动第一带轮28和第二带轮29往复回转运动,当第一带轮28逆时针转动时会通过右侧的单向轴承带动右侧的从动轴35转动使第四锥齿轮34带动第三锥齿轮33和传输轴37逆时针转动,同时第三锥齿轮33会带动左侧的第四锥齿轮34顺时针转动,当第二带轮29逆时针转动时会通过左侧的单向轴承带动与之对应的左侧的第四锥齿轮34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锥齿轮33和传输轴37逆时针转动,同时第三锥齿轮33会带动右侧的第四锥齿轮34顺指针转动。

传输轴37转动后通过传动组将动力从输出轴38输出使曲柄39转动,曲柄39带动第二齿轮40始终与内齿圈41啮合转动,第二齿轮40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连杆48转动,连杆48的长度为0时,即导向架46与第二齿轮40的转动连接,第二齿轮40在内齿圈41内转动时,不仅有上下方向的运动也有左右方向的运动,有左右方向的运动时,导向架46会带动第二滑块44再第一滑槽43内一同左右移动,同时有上下方向的运动时,导向架46会在第二滑槽45内竖直运动,患者坐在旁边双手对两个拉手32进行交替驱动,双脚放到支撑座47上,此时会对下肢进行上下左右活动,第二齿轮40的作用是可以对连杆48进行驱动来调节下肢的活动范围。

另外,为了可以对患者的下肢进行电动的活动锻炼,以防患者过度疲劳反而不利于身体的恢复,所述传动组包括与传输轴37固定连接的第七锥齿轮49、与输出轴38固定连接的第五锥齿轮50,第七锥齿轮49与第五锥齿轮50相互啮合且第五锥齿轮50的下方啮合设有第六锥齿轮51,所述基座1上固定安装有电机52,所述电机52的输出端与第六锥齿轮51之间通过第二单向轴承53连接。

传输轴37带动第七锥齿轮49转动并通过第五锥齿轮50将动力输出,同时第五锥齿轮50会带动第六锥齿轮51顺时针空转,当需要电动进行下肢活动时,启动电机52使其输出端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二单向轴承53使第六锥齿轮51顺时针转动,此时的第五锥齿轮50将动力输出,同时带动第七锥齿轮49逆时针转动。

如图3所示,为了可以对进行手臂锻炼的时长进行调节,所述小齿轮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卷轴54,所述卷轴5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提拉绳55,所述支撑架2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56,所述第二提拉绳55绕过第三滑轮56在远离卷轴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倒桶57,所述第二反倒桶57的底端设有第二进水单向阀,所述第二反倒桶57与第二盛水桶4铰接。

经上所述可知,通过提拉桶9可将第一盛水桶3内的水转移到第二盛水桶4内,当第二盛水桶4满后就无法进行手臂锻炼了,以此来控制手臂锻炼的活动总量;为了根据不同的人员进行运动总量的调整,在通过提拉桶9将第一盛水桶3内的水转移到第二盛水桶4内的同时,卷轴54会将第二提拉绳55卷起并使第二反倒桶57翻转将第二盛水桶4内的水反倒回第一盛水桶3内,第二反倒桶57的容量小于提拉桶9的容量,提拉桶9的容量可调的情况下,可根据每个人的运动总量进行调节。

其中,为了便于对提水桶9的容量进行调节,所述提水桶9的内部设有与提水桶9内径相等的隔水板58,所述隔水板58与提水桶9螺纹连接,所述隔水板58的上端设有旋转钮59,所述提水桶9为塑料透明材质且提水桶9的侧面设有刻度线60。

其中,为了对患者上肢的回环锻炼的范围进行调节的同时可以对驱动手轮6的驱动力臂进行选择,所述驱动手轮6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离轴心距离不等的驱动手柄61。驱动手柄61离轴心越远,力臂越大,锻炼起来就会越省力,且回环锻炼的范围就会越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