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棋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7882发布日期:2021-02-05 13:1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捉棋球的制作方法
捉棋球
[0001]
技术领域
ꢀ“
捉棋球”是涉及体育运动的项目。是“棋”的“静”体抽象运动和“球”的具体运动相联结的多元体育运动。
[0002]


背景技术:

ꢀ“
棋”类竞技,是运用“棋”的概念,在棋盘上用棋谱、对棋子、棋路不断变化的分析、判断、推理的单一、单向抽象运动,身体居“静”态(静止或原来位置)表现形式。“球”类竞技是在于运用以半圆的直径为轴,使半圆旋转一周而成的立体,或由中心到表面各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立体。选择和制定符合这一立体往复旋转,位置移动不断变化的条件,经脑思维引导肢体,进行敞开的,细节各方面很明确具体的运动,身体居“动”态(脱离禁止又改变原来位置)表现形式。
[0003]


技术实现要素:

ꢀ“
捉棋球”的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是,克服背景技术的“静、动”平衡相符不足。运用正方形的边长与这个正方形内空圆的直径相等,和正方形的垂直平行构造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工艺流畅的“棋”与“球”运动相联结,相得益彰的体育运动。抽象运动和具体运动相联结的对立统一,运用物体运动交替的时间和制订物体运动的空间、条件、和目的的构思,构成“棋”和“球”与“静”和“动”相反相成的相通统一。运用圆的直径与这个圆的正方形边长相等的规律,购置“棋”和“球”相联结的运动,以中国象棋为基础,鼓形棋子为中抠的“棋”类竞技。“球”的运动是借助,物体内任何两点连成的直线,始终保持它的方向不变的平移运动。以鼓形棋子两端直径5.6cm平面平移,以鼓凸中间直径6cm为基点制定的空间、条件和目的,用平移移动的方法,及以鼓凸旋转移动的“球”类竞技。
[0004]
双边栏“回”字正方形的构造方案是,宇宙是一个圆的空间。运用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90
°
)相互垂直和平行法,构成的这个正方形内空圆的直径,与这个圆的正方形边长相等规律。运用建立在世界建筑文化遗产的长城,和长城方形烽火台构形(型),构拟“棋、球”相联结运动的“回”字正方形载具。长城主御道间架有正方形烽火台,御道两边和正方形烽火台边缘是凹凸相间的塞耳,为承载“棋、球”相联结运动的载具构造,提供了正方形双边栏的结构思考。“回”字内正方形是解决“棋”的运动空间和“球”的静态停放构置,“回”字内外正方形叠合是解决“棋、球”相联结运动的可行方式。把符合相对不同人群适用的载具,分别以有向上支撑腿和无支撑腿,置于其它物体上使用的两种,和划分为大、中、小或a、b、c,三个“棋、球”相联结运动构造一致的载具。有支撑腿与无支撑腿两种,和大、中、小或a、b、c三个构造一致的载具,与我国56个民族13.8亿人口的人文特征相勾联。“球”的攻防设置,与我国太极文化中象征宇宙空间产生的天、地、水、火、雷、风、山、译八种物象,和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八种预测方式以障碍洞双八卦叠构构型,作为“球”的运动结构技术构思,构成“棋、球”运动相联结的运动叠合。
[0005]
运用圆的直径与这个圆的正方形边长相等的规律,在2cm厚的材料板上,设置a、b、c三型有支撑腿和无支撑腿的两翼三种双边栏正方形。按照正方形内空圆的直径,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的逻辑,用56cm(我国56个民族)作这个正方形内空圆的半径。其直径112cm
为a型双边栏内正方形的边长。“捉棋球”的构成结构,是以鼓形棋子的鼓凸中间直径6cm为基点的构造。则满足“棋”的运动空间结构后“球”的运动以8、9、11、13、 15、16,六组“球”体相配。则使6cm
×
16枚鼓形棋子=96cm,占a型双边栏内正方形112cm 的边长96cm。在长96cm间距两端,即从内正方形每边向内4cm为停“球”仓(库)的平行线,则每边停球仓(库)占长96cm+8cm=104cm。停球仓(库)104cm左右两端,各预设有 4cm活动空间(图1或图2)。如果将偶型中国象棋d型(图5)每组18枚棋子都排列,两端各有2cm预设空间,这个结构也是合理的。用同样的方法求b型双边栏内正方形圆的半径,先将(42公里195米马拉松长跑)42.2cm 设置为c型双边栏内正方形内空圆的半径。则b型双边栏内正方形内空圆的半径是:a型内正方形内空圆的半径-a、c型内正方形内空圆的半径之差的2/1,56cm-{(56cm-42.2cm)
÷ꢀ
2}=49.1cm为b型双边栏内正方形内空圆的半径。b型内正方形边长98.2cm适宜15枚以下各组和c型内正方形边长84.4cm适宜13枚以下各组,符合正方形内空圆的直径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的逻辑。同时也求得a、b、c三型双边栏内正方形边长差(亦即直径差)是13.8cm。运用圆的直径与这个圆的正方形边长相等的原理,在2cm厚的材料板上,将a、b、c三型有支撑腿和无支撑腿两翼,“回”字内正方形内空的圆中,相互垂直相交的两条直径(112cm、 98.2cm、84.4cm)两端,统一直线各延长8cm同一数,构置a、b、c三型“回”字双边栏的外正方形边长,构成“球”的平移空间外正方形的内空圆。实质是将a、b、c三型“回”字双边栏正方形载具的内边栏(即内正方形)厚统一固定在2cm。因鼓凸的中间直径是6cm,所以设置内外边栏相间的距离只能小于或等于6cm。从2cm厚的内边栏外侧底线到外边栏的内侧底线,统一将a、b、c三型“回”字正方形御阻直道(即内外正方形)相距固定设置6cm 宽距离,是根据“球”径6cm和洞径6.8cm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构思,其a、b、c三型有支撑腿以上部分与无支撑腿的构造一致。
[0006]
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3或图8,设置障碍洞的构造方案(亦即“球”的攻防条件和空间设置),“球”的运动的构成,是借助物体运动时,物体内任何两点连成的直线,始终保持它的方向不变的平移运动。以鼓形棋子两端直径5.6cm平面平移,以鼓凸中间直径 6cm为基点制定的条件、空间和目标,以平移移动的方法构建“球”的运动,及以鼓凸旋转移动的“球”类竞技。同样是运用“球”的直径与“球”的正方形边长相关的逻辑构思。首先以a、b、c三个“回”字内正方形(直径112cm、98.2cm、84.4cm)的边,向内4cm 设置停球仓(库)与边平行的线构成正方形。连接两个相应直角构成角中心线。由停球仓(库) 正方形直角交点向停“球”仓(库)线中间段3.4cm为圆心,向两端角中心线上分别做3.4cm 交点,以角中心线上的此交点作直径6.8cm洞与洞距相等,处于内正方形四角的四“首
“”
洞(角洞)。以垂直相交的两条直径112cm、98.2cm、84.4cm的两端,统一直线延伸8cm同一数。由垂直相交的两条直径128cm、114.2cm、100.4cm的两端,向内3.4cm为圆心,作直径6.8cm 洞与洞距相等四“脐”洞(外边栏内侧底线腰中间的直径两端)。是洞与洞距相等的“首、脐”,构成前层八卦构型。以“首、脐”洞心为圆心,找“回”字内外正方形的内外交点,作内外交点的连线。『必须用』垂直或平行于“回”字内外正方形的线,找以外边栏内侧底线向内5.4cm与内外交点连线的交点,以此交点作直径6.8cm洞与洞距相等八澄“洞”(底洞)。构成后层八卦构型,使之构
成洞与洞距相等,设置于“回”字外边栏正方形内空圆上的十六球洞的双八卦叠构。八个“澄”洞构置的技术特征是以外边栏内侧底线向内2cm的八“澄”洞构成。4个“首”洞(首节首开),四个“脐”洞为第二节,和八“澄”洞第三节是四、四、八、“三动”结构的工艺流程。
[0007]
棋的构成方案以黑红将帅为首领的鼓形棋子相等两组,用河界分两方棋盘的中国象棋为基础。和以改变成鼓形棋子的黑白方格棋盘分两方的国际象棋,及以尽观左右分两方横向竞技的偶型中国象棋。与鼓形棋子的两端平面直径5.6cm,刻有中英文字和与中文字意相对应图形,并用艳绿,魏紫相合为标识的标记。鼓凸中间直径6cm,高2cm,
±
重量 39克的鼓形棋子为中抠,构成的单一现代“棋”类系列竞技。创立以中国象棋为基础的相等四组相合,以公界分两方的棋盘,尽观左右的d、e、f三型保双塞横向竞技的相同相等偶型中国象棋“棋”类竞技。结合图1和图2在“回”字双边栏正方形的内空圆上设置有棋盘和以鼓凸中间直径6cm 为基点,制定“棋、球”运动相联结的双边栏“回”字正方形载具构置。以停球仓(库)4cm 平行线向内9cm平行线设置为攻击球停放线,以攻击球9cm停放线向内4.5cm设置为前沿线。在前沿线正方形中心是以“捉棋球”标志为特征的直径5.6cm艳绿魏紫相合的攻击球公停中心。和以鼓形两端直径5.6cm的平面平移方式,按预定的规定用预定的条件、空间、目的构成的具体移动,及以鼓凸旋转移动的“球”类竞技,在外边栏正方形的内空圆上实现“棋、球”运动相联结,形成多元竞技多极化体育运动。
[0008]
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相互垂直平行的原理,创立以中国象棋为基础的相等四组相合,以公界分两方尽观左右保双塞的“棋”类横向竞技。具体方法是以中国象棋黑红将帅为首领的相等两组以河界分两方16枚棋子、棋谱、棋路为基础,增设蓝绿君、丞(臣)为首领的d、e、f三种布棋方式,用公界分两方的相等四组相合。是将相同两组间距相等九条平行竖线,连接成一组平行间距相等的九条直线。运用相同两组间距相等平行的九条直线垂直相交(中间第五条直线)。把中国象棋棋盘每组独立平行间距相等的五条横线,改换成与直线相同间距,独立平行的四、三、二、三种形式的横线,两端分别与相同间距平行的九条直线垂直相结。构成以“田”字格为中心的公界64方格(视图5.图6.图7)相等四组相合,是由公界分两方每组18、16、14枚鼓形棋子的d、e、f三种方式的相等四组相合。因“捉棋球”中棋子的中间鼓凸直径6cm,所以除在“捉棋球”中拟定垂直相交和平行相结后的方格应是6.3
×
6.3(cm)外其他不与6.3
×
6.3(cm)相同,是以尽观左右保双塞横向竞技的偶型中国象棋棋盘。d型棋盘与a型桌、盘对接,e型棋盘与b 型桌、盘对接,f型棋盘与c型桌、盘对接。
[0009]
运用平行或垂直于正方形的关系,设置间距相等的方格棋盘。三种象棋棋盘中心是以直径112cm、98.2cm、84.4cm圆心为中心的。d、e、f偶型中国象棋棋盘,是以两组第五条直线垂直相交的交点,为公界中心“田”字格的中心。平行相等的四组相合分两方的两端(每组)是中国象棋棋盘有“米”字九宫和双士(仕) 象(相)护驾的相等四组相合。偶型中国象棋棋盘的公界中心“田”字格,是有“米”字九宫功能,没有士(仕)象(相)护驾首领的公用“田”字格。“田”字中心是用直径5.6cm的圆,圆中的反向s线两端,与地球南北对应,倾角12
°
与圆周相交。用艳绿色和魏紫色(科技色)相合为标志,艳绿色定西向,魏紫色定东向,区分东、南、西、北方位的d、e、f偶型棋盘。
附图说明
[0010]
图1有攻击球公停中心为标记的“棋球桌”(也作为摘要附图)
[0011]
图2有攻击球公停中心为标记的国际象“棋球盘”[0012]
图3有中英文字和攻击球公停中心为标记的国际象棋“棋子球”[0013]
图4有与中英文字“皇”对应图和攻击球公停中心为标记的国际象棋“棋子球”反面图
[0014]
图5有公界中心为标识的偶型中国象棋d型布棋图
[0015]
图6有公界中心为标识的偶型中国象棋e型布棋图。
[0016]
图7有公界中心为标识的偶型中国象棋f型布棋图。
[0017]
图8是中英文字和公停中心为标识的中国象棋“棋子球”正面图。
[0018]
图9有与正面文字相对应图和公停中心为标识的中国象棋“棋子球”反面图。
[0019]
图10是攻击球正面图。
[0020]
图11是攻击球反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1 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5或图6或图7,偶型中国象棋的竞技方法,区别在于以河界分两方单向对垒的中国象棋的将帅不能离开有士(仕)象(相)护驾的“米”字九宫坐镇。而偶型中国象棋的君丞(臣)将帅,只要宫“田”中间无任何棋子阻隔,就可进入没有士(仕)象(相)护驾的公界中心“田”字格坐镇。亦即运用公界中心“田”字格,构建君丞(臣)将帅两方首领坐镇公界中心“田”字格的棋路。中国象棋的兵卒不过河不可以横行,而偶型中国象棋兵卒除了不能后退,和每次走一格与中国象棋相同外,起步就可以横行,直到本方相应组的公界线。攻防中不但有被对方攻击清除外,本方也可以自行清除。攻击清除和自行清除每次一步。一方的一组被对方将死,被将死的一组,竞技人和未进入公界内(不含公界线)的余子退出。公界内也包括公界线上所停余子及其占位不变。本方的另一组竞技人(顺序占位不变)继续使用,直到全局结束。和f型开局三步禁吃将的教学和初级段竞技法的横向竞技。
[0022]
实施例2 偶型中国象棋d、e、f三种根据对称相等和平行的布棋方式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5和图8,d型棋盘是平行横竖十七条线,每组独立平行四横线三十二方格十八棋子(视图5)。两方四色相等四组相合,每组公界线上增设两个与仕(士) 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突前宫门兵(卒)。一方两组的车(卒)、(車)兵,与另一方两组公界线上的二兵卒设置在同一公界线上。每组七兵(卒)“二”字布棋,其它棋子与传统黑红两组棋子相同。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6和图8,e型棋盘平行横竖十五条线,每组独立平行三横线二十四方格十六棋子(视图6)。两方四色相等四组相合,每组以传统黑红将帅的五兵(卒)中,两个边兵(卒)改设公界内与仕(士)设置在同一直线的突前宫门兵(卒)外,与其余设置在公界线上三兵(卒)的五兵(卒)“二”字兵(卒)布棋,其它布子与黑红将帅相等两组分两方的其它棋子相同。同时,在必要时还可与黑红将帅相等两组分两方棋盘,并行使用。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7和图8,f型棋盘平行横竖十三条线,每组独立平行二横线十六方格十四棋子(视图7),不设突前宫门兵(卒)。一方两组的车(車),与另一方两组公界线上的炮(砲)设置在同一公界线上。一方两组的马(馬)炮(砲)与另一方设置于公界内的三兵(卒)
设置于同一直线上。同时,其它布子与黑红将、帅相等两组分两方的其它棋子相同,也可与传统中国象棋并行使用的棋盘。
[0023]
实施例3 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3或图8,“捉棋球”的运动流程设置有一“静”三“动”一,二“静”三“动”二,三“静”三“动”三,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一“静”三“动”一,一盘(三局)“棋”一局(首、脐、澄顺序三节一次)“球”运动链一晁结束,多为初段选手和积分相等所用。第二阶梯是二“静”三“动”二,两盘(六局)
ꢀ“
棋”二局(六节)(首、脐、澄顺序三节二次)“球”运动链二晁结束,多为广泛群体常用。第三阶梯是三“静”三“动”三是包括三“静”三“动一”和三“静”三“动二”,三盘(九局)“棋”也包括三种棋平均三局的三种“棋”和混合九局的三种“棋”三局九节(首、脐、澄顺序三节三次)“球”,运动链三晁多为团体(含混合团体)或接力选用。
[0024]
实施例4 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3或图8,“棋”与“球”和“静”与“动”工艺流程(一)“捉棋球”体育项目的运动结构技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棋”前“球”后序排。“棋”的一局还是沿用局。以“棋”为“静”是“棋”的三局为一盘,“棋”=“静”=三局=“盘”。但“球”的一局是三节,即《首洞、脐洞、澄洞顺序(三节)一次》为一局,亦即棋球桌、棋球盘呈现给“球”的运行空间所在。以“球”为“动”是“球”的三节为一局,“球”=“动”=三节(三“动”)=“局”。首、脐、澄三节顺序排列,每一节都是具体性运动。所以三节为三“动”为一局,“球”的一局(三节)称为三“动一”。“棋”是三局为一盘,“棋”的一盘称谓一“静”。“球”的一局是三节,也是三“动”,把一局的“一”放在“动”后就是三“动”一。把“棋”和“球”联结起来亦即把“静”和“动”连接起来(已知“棋”前“球”后序排)。其结构规律如:一“静”三“动”一,是一盘(三局)“棋”一局“球”(首、脐、澄顺序三节一次)。又如二“静”三“动”二,是二盘(六局)“棋”二局“球”(首、脐、澄顺序三节二次)。再如三“静”三“动”三,是三盘(九局)“棋”三局(九节)“球”(首、脐、澄顺序三节三次)。“捉棋球”项目的运动链是一“静”三“动”一为一晁的竞技链。
[0025]
实施例5 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3或图8,“棋”与“球”和“静”与“动”工艺流程(二)“捉棋球”的运动流程设置有一“静”三“动”一,二“静”三“动”二,三“静”三“动”三,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一“静”三“动”一,一盘(三局)“棋”一局(首、脐、澄顺序三节一次)“球”运动链一晁结束,多为初段选手和积分相等所用。第二阶梯是二“静”三“动”二,两盘(六局)“棋”二局(六节)(首、脐、澄顺序三节二次)“球”运动链二晁结束,多为广泛群体常用。第三阶梯是三“静”三“动”三是包括三“静”三“动一”和三“静”三“动二”,三盘(九局)“棋”也包括三种棋平均三局的三种“棋”和混合九局的三种“棋”三局九节(首、脐、澄顺序三节三次)“球”,运动链三晁多为团体(含混合团体) 或接力选用。
[0026]
实施例6 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3或图8,“棋”与“球”和“静”与“动”工艺流程(三)“捉棋球”的流程设置是用规则区分的。三盘(九局)“棋”三局(九节)“球”居多为混合团体(含团体)和接力赛程链设置。其中规则要求混合团体(含团体)或接力赛程链的九局“棋”,必须是含中国象棋或偶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有的“棋”前“球”后竞赛流程。也可硬性“棋”前“球”后或软性以“棋”“球”穿插,同时还要约定(8,9,11,13,15,16)
ꢀ“
球”六组中的其中一组。硬性是团体竞技人不可替代,软性是团体竞技人的技高替代人。
[0027]
实施例7: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10或图11,“球”的竞技方案(视图1. 图2)是将攻击球(图10或图11)置于攻击球公停中心,依规则顺序(竞技顺序与首、脐、澄障碍洞顺序)用攻击球击打停仓(库)的本球(开仓),首洞一杆,脐洞二杆、澄洞三杆,每一竞技人每次一杆或
以(暂行规则)详细明确。竞技人顺序轮完后,以竞技顺序和首、脐、澄障碍洞顺序,将攻击球停止在攻击球停放线,击打开仓(库)后的本球。“捉棋球”的“球”段竞技,是以斯诺克台球的竞技技法展开为背景的竞技。区别在于正方形每一方的“球”停于对门一方栏下停球仓(专用停球仓)。团体(包括双打)是以相应两组为一方与另一相应两组为另一方的对垒,一桌(盘)可取得一、二名次。单垒是以正方形的每一方为个人竞技人的竞技,一个桌(盘)可取得一、二、三、四名次。区别在于健康正常人群的击球“首、脐”二节,必须将手握击球杆的手掌点,举至与肩平行线上击球才有效。即“借风驶船”的公平公正原则。澄节是包括手掌点举至与肩平行线以上的自由式握杆击球。区别在于残障人群和智障人群不受上述规则限制。
[0028]
实施例8:结合图1或图2适用“球”的运行空间,将16枚(或18枚) 划分成8.9.11.13.15.16(或18)六组。a型“棋、球”两用空间适用16(或18)枚以下各组。b型“棋、球”两用空间适用15枚以下各组。c型“棋、球”两用空间适用13枚以下各组。把“棋、球”使用空间的载具构拟成符合1.85米以下广泛正常人群(因举杆的手撑点必须举至与肩平行线以上的要求)使用有56cm支撑腿总高90cm的a、b、c三型“棋、球”两用桌。特殊体型的人群适用有4cm接地,总高38cm置于其它物体(不能超过90cm)使用的无支撑腿a、b、c三型“棋、球”两用盘(特殊体型的人群包括1.85cm以上高体型和残障人群)。
[0029]
实施例9(试行规则一)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5或图6或图7与图8,偶型中国象棋竞技相等四组相合分两方的两端(每组)是中国象棋棋盘有“米”字九宫和双士(仕)象(相) 相护的相等四组相合。1、中国象棋棋谱2、中国象棋棋路3、偶型中国象棋,君、丞(臣),将、帅可以在“宫”、“田”无任何阻隔时进入“田”字格。4、兵、卒不能后退,起步可以横行。5、兵、卒只能进至本方对应组的公界线。6、兵、卒不断可以被对方清除,本方视需要也可自行清除。7、本方任意一组被对方将死,此组未过公界(不含公界线)的棋子随同竞技人退出。8、公界内(含公界线)的棋子位置不变,待轮到另一组时的竞技人继续使用残子,直至结束。9、f型竞技双方开局三步禁吃将。10、e、f型棋盘可以与相等两组分两方的棋盘并行使用。
[0030]
实施例10(试行规则二)结合图1或图2联结和图3或图8与图10或图 11,根据属性原则制订有效停球1、本球是由裁判和竞技双方依约,确定(8、9、11、13、16)五组中的任意一组,停放于对方停球仓(溜边上)所有的停球为本球。2、首节和脐节,握击球杆的手撑点必须举至与肩平行线以上,击球杆小头击球为有效击球。3、澄节握杆击球为包括首节和脐节的自选式。
4、攻击球开球或切换开球停位是攻击球公停中心停球。开球后攻击球停球线停球。5、双方依序击打本球时,可利用共用边线即角中心线上不能超出二分之一球为有效停球。6、依顺序开球,公停中心影响攻击球后序停放,则由裁判排除其本球暂时垒停。当攻击球击打完毕,被排除的本球依原状垒停。7、攻击球分约定顺序停放和规则顺序停放。攻击球约定顺序是桌、盘的东南西北攻球人的先后顺序。8、规则顺序是“首”节开球,公停中心停放一次,“脐”节开球公停中心停放二次,澄节开球,公停中心停放三次,约定顺序多次机会一次开球未进球则轮回再开。9、攻击球开球依序轮完,包括三次都进球则依序回归攻击球停放线上的任意点,击打本球。10、若攻击球停线区内有本球占停,可用攻击球压靠本球直截击打本球。11、若攻击球停位线被本球停满,已无攻击球停位时,则由裁判拓开其中一本球停放,待攻击球停放击打完毕,被拓本球回原停位。12、本球被从边栏上边击出,本球仍回停原处。13、攻击球被从边栏上边打出,罚停一轮依序轮至,攻击球被罚停原处击打本球。14、本球和攻击球被同时从边栏上边打出,则本球回停原处,攻击球击打应服从上条规定。15、本球被对方从边栏上方打出,则本球由裁判选位或停回原处。
[0031]
实施例11(试行规则三)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3或图8与图10或图11,有效占线16、利用共同边线(角中心线)停放攻击球击打本球时,线外不能超出攻击球的二分之一,为有效停球。17、攻击球停放于攻击球停放线时,不得超过前沿线和共同边线(角中心线)二分之一球,也不得脱离停球线。18、竞赛时,击球杆的手撑这一头连带攻球人,不能超越共同边线——即角中心线的向外延伸影线。19、竞赛时发生第16条和17条规定的侵权时,裁判亮出黄牌警告。20、竞赛时发生第16条和17条规定的侵权时,亮出两次黄牌者,则由裁判亮出红牌,采取终止或取消侵权人的本节比赛。21、终止是指终止本节后面赛程,终止之前的积分仍有效。22、取消是本“节”积分为零。
[0032]
实施例12(试行规则四)结合图1或图2联结图3或图8与图10或图11,有效积分23、球局三节为倒序积分(1)首节进首洞,每球积3分,反向积5分,每一竞技人的本球停于正方形的对方栏下,反向是把自己的本球打入自身最近的洞(简言之回头球)首节进脐洞,每球积2分,反向积 4分,首节进澄洞,每球积1分,反向积3分,(2)脐节进脐洞,每球积3分,反向积7分,脐节进澄洞每球积2分,反向积6分,脐节进首洞,每球积1分,反向积5分,(3)澄节进澄洞,每球积3分,反向积6分,澄节进首洞每球积2分,反向积5分,澄节进脐
洞,每球积1分,反向积4分。24、单人赛计反向积分。25、双人赛不计反向积分。26、棋赛积分相等顺延球赛积分合计一盘积分。27、同时一杆击进一枚以上的多枚本球,都是有效击球,并加续相应的击球机会如一杆击进三枚本球,即加击三杆并累积记分。28、同时击进竞赛对方本球,应为对方累记相应分。29、本方本球从边栏上方打出,扣罚每枚3分。30、对方本球被从边栏上方打出扣自本方每枚3分。31、攻击球公停中心击打本球可垒记积分,不能垒记击打,停球线停球击打本球可垒积记分和垒击打同时并用。32、不是打进本洞(本节)的本球,只能加分,不能加击。如首节进脐洞每球加2分,首节进澄洞,每球加1分,不能加续相应的击球机会(参照有效积分)。33、攻击球和本球同时被击进洞,只进洞本球一枚,则丧失本次加续机会,本球累积相应分。34、攻击球与多枚本球同时进本节本洞,则减少一次加击机会,即进洞本球扣除一枚加击后剩几枚续击几次,并积累本球相应分。35、攻击球在前条的本次续击中再次与本球同时击进非本节洞,只能加相应积分,停止续击。36、本球被从边栏上方打出,停止本次击球。37、本球被对方从边栏上方打出,对方停罚击打本球。38、攻击球从边栏上方打出罚停一轮,轮至罚停原处击打本球。39、攻击球或本球在击打中损毁,更换后继续击打。释义:1、棋子球重量计算依据-选择60
×
18(毫米)同一规格木质普通中国象棋五付,总重量5280克
÷5÷
32=33克,33
ꢀ÷
18
×
2+1.833(配重)+33=38.499克,小数点后以4退5进为0,定位39克.2、“捉棋球”品牌标识——品牌标识为直径56cm艳绿山水色和港景魏紫色合成,或直径5.6cm艳绿色和魏紫色合成的标识特征构成。3、多极化——使变为两个以上的重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