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啦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7119发布日期:2021-05-11 16:5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啦圈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啦圈。



背景技术:

呼啦圈又称健身圈,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欧美、澳日等国。由于其轻便美观,练习活动占地不大,很快成为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熟练者能获得腰腹肌肉、臀部肌肉、腿部肌肉较好的运动与发展,能有效提高人体腰、髋、膝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呼拉圈除了可当成一般玩具之外,也常用于比赛、杂技表演,或当成减肥用具使用。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呼啦圈,能够使得外圈在转动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在内圈的轨道中,而不掉落。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啦圈,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具有磁吸部。内圈位于外圈限定出的空间中,内圈的外周壁具有环绕内圈的轴线的轨道,内圈具有磁性部,使得外圈陷入至环状轨道中后磁吸部与磁性部磁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磁吸部为环绕外圈的轴线的环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磁性部的数量为多个,各磁性部环绕内圈的轴线布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内圈包括环绕内圈的轴线布置的第一内圈体和第二内圈体,第一内圈体和第二内圈体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锁定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内圈具有支撑件,支撑件可沿内圈的径向弹性运动地安装在内圈限定出的空间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内圈具有按摩件,按摩件可沿内圈的径向运动地安装在内圈,按摩件的一端可凸出于内圈的内周壁,另一端可凸出于内圈的外周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按摩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按摩件沿内圈的周向布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按摩件与支撑件分别位于内圈的相对设置的两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内圈具有显示部,显示部配置成显示运动数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部与支撑件位于内圈的同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啦圈,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具有磁吸部。内圈位于外圈限定出的空间中,内圈的外周壁具有环绕内圈的轴线的轨道,内圈具有磁性部,使得外圈陷入至环状轨道中后磁吸部与磁性部磁吸。本申请采用了磁吸原理,通过在外圈设置磁吸部、内圈设置磁性部,使得外圈在转动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在内圈的轨道中,而不掉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呼啦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圈处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内圈体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按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内圈体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阅图1-6,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啦圈1,包括外圈10和内圈20。

参阅图1、2,外圈10用于转动。外圈10可以为轴线呈竖直延伸的圆环状。外圈10可以具有环绕外圈10的轴线布置的多个外圈体11。

参阅图2,各外圈体11可以均为沿外圈1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相邻的外圈体1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任意连接方式。

外圈体11可以包括第一外壳体110和第二外壳体111,第一外壳体110和第二外壳体111可以均为沿外圈1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一外壳体110可以位于第二外壳体111的上方,第一外壳体110可以与第二外壳体111连接并共同限定出外腔段,外腔段可以为沿外圈1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各外腔段在各外圈体11连接后连通形成外腔室。相邻的外圈体11的连接处可以位于外腔室中。

外圈10具有磁吸部12。磁吸部12可以位于卡接在第二外壳体111上。磁吸部12可以为环绕外圈10的轴线的环状。磁吸部12可以为竖直设置的金属片。

参阅图1、3-6,内圈20用于环在用户的身体上。内圈20可以为轴线呈竖直延伸的圆环状。内圈20位于外圈10限定出的空间中。

参阅图3,内圈20可以包括环绕内圈20的轴线布置的第一内圈体21和第二内圈体22。上述设置使得可承受的强度更大,不容易变形折弯,且噪音更低,使得用户具有更好的体验。

参阅图4,第一内圈体21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一内圈体21可以包括第一内壳体210和第二内壳体211,第二内壳体211可以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二内壳体211可以位于第一内壳体210的下方,第二内壳体211可以与第一内壳体210连接并共同限定出第一内腔室,第一内腔室可以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二内壳体211与第一内壳体21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任意连接方式。

参阅图6,第二内圈体22均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二内圈体22可以包括第三内壳体220和第四内壳体221,第三内壳体220可以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四内壳体221可以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四内壳体221可以位于第三内壳体220的下方,第四内壳体221可以与第三内壳体220连接并共同限定出第二内腔室,第二内腔室可以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四内壳体221与第三内壳体22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任意连接方式。

参阅图3,内圈20的外周壁具有环绕内圈20的轴线的轨道24。轨道24可以包括第一轨段240和第二轨段241,第一轨段240和第二轨段241可以分别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一轨段240和第二轨段241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内圈体21和第二内圈体22上。第一轨段240可以由第一内壳体210和第二内壳体211配合形成。第二轨段241可以由第三内壳体220和第四内壳体221配合形成。

参阅图4、6,内圈20具有磁性部25,使得外圈10陷入至环状轨道24中后磁吸部12与磁性部25磁吸。磁性部2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磁性部25可以环绕内圈20的轴线布置。磁性部25可以与磁吸部12位于同一平面。磁性部25可以为圆柱状的磁铁。磁性部25可以包括第一磁性部250和第二磁性部251。

参阅图4,第一磁性部250可以位于第一内腔室中。第一内腔室中可以具有第一支撑体212,第一支撑体212可以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一磁性部250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体212上。第一支撑体212上可以具有第一容纳腔2120,第一容纳腔2120的轴线可以沿内圈20的径向延伸,第一容纳腔2120的靠近内圈20的轴线的一端可以敞开,另一端可以封闭,第一容纳腔2120的内周壁的形状可以与第一磁性部250的外周壁的形状匹配,使得第一磁性部250置于第一容纳腔2120中后固定。第一磁性部2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第一磁性部250可以沿内圈20的周向布置。

参阅图6,第二磁性部251可以位于第二内腔室中。第二内腔室中可以具有第二支撑体223,第二支撑体223为沿内圈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第二磁性部251可以固定在第二支撑体223上。第二支撑体223上可以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轴线可以沿内圈20的径向延伸,第二容纳腔的靠近内圈20的轴线的一端可以敞开,另一端可以封闭,第二容纳腔的内周壁的形状可以与第二磁性部251的外周壁的形状匹配,使得第二磁性部251至于第二容纳腔中后固定。第二磁性部25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第二磁性部251可以沿内圈20的周向布置。

参阅图4、6,第一内圈体21和第二内圈体22的一端可以铰接,另一端可以锁定连接。上述设置使得内圈20具有整体性,使用更加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支撑体212的两端可以位于第一内腔室的外部,第一支撑体212的一端可以具有轴线为竖直延伸的铰接孔,另一端可以具有开口向下的卡槽。第三内壳体220和第四内壳体221的两端可以均配合形成供第一支撑体212两端穿设的开口,第四内壳体221的一端可以具有穿设在铰接孔中的转轴30,另一端处可以具有可在竖直方向上弹性运动的锁扣23,锁扣23可以具有卡接在卡槽中的卡勾230,第三内壳体220可以具有供锁扣露出的开口。锁扣23可以穿设在第二支撑体223的开孔中。上述设置实现了转轴的隐藏,使得呼啦圈1的外观更为美观,同时还便于用户解锁。

参阅图6,内圈20可以具有支撑件25,支撑件25用于抵在用户的身体上,例如用户的腹部。支撑件25可以包括支撑板250,支撑板250可以为竖直设置,且可以与内圈20的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垂直。支撑板250具有贴合侧,贴合侧用于贴合用户的身体。贴合侧可以为弧面,以充分贴合用户的身体。

支撑件25可以还包括安装部251,安装部251可以位于支撑板250的与贴合侧相对设置的安装侧上。安装部251的轴线可以垂直于支撑板250。安装部251的远离支撑板250的一端可以具有一圈安装凸。安装部251可以为中空状。

支撑件25可沿内圈20的径向弹性运动地安装在内圈20限定出的空间中。上述设置使得呼啦圈1可方便不同形体的用户使用。

支撑件25可以安装在第二内圈体22上。第三内壳体220和第四内壳体221的内侧可以配合形成供安装部251穿设的开口,使得安装部251在安装口的内周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下出入于第二内腔室,在安装凸的限位作用下保证不脱落。可以具有一弹簧26,弹簧26的一端可以抵压在安装部251中,另一端可以抵压在第四内壳体221上。

支撑件25可以还包括支撑垫252,支撑垫252可以附在支撑板250的贴合侧上。

参阅图4,内圈20可以具有按摩件27,按摩件27用于按摩用户的身体,例如,用户的腰部后侧。参阅图5,按摩件27可以包括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抵压段271、定位段270、支撑段274、限位段273和按摩段272。抵压段271与定位段270、定位段270与支撑段274、支撑段274与限位段273、限位段与按摩段272之间均可以具有台阶面。

按摩件27可沿内圈20的径向运动地安装在内圈20上,按摩件27的一端可凸出于内圈20的内周壁,另一端可凸出于内圈20的外周壁。按摩件27与支撑件25可以分别位于内圈20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按摩件27可以安装在第一内圈体21上。按摩件2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按摩件27可以沿内圈20的周向布置。

第一支撑体212可以具有空腔2121,空腔2121的轴线沿内圈20的径向延伸,空腔2121的两端均敞开,使得定位段270穿设在空腔2121中,抵压段271位于空腔2121的远离内圈20的轴线的一侧。第一内壳体210与第二内壳体211的外侧可以配合形成供抵压段271穿设的开口,内侧可以配合形成供支撑段274穿设的开口。

可以具有一限位体31,限位体31可以为沿内圈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条状,限位体31可以位于第一内壳体210与第二内壳体211的内侧,限位体31可以穿设在第一内壳体210与第二内壳体211配合形成的开口中并与第一支撑体212连接,限位体31可以具有供按摩段272穿设的开口。限位体31与第一支撑体21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任意连接方式。限位体31可以用于抵在用户的身体上,例如用户的腰部后侧。限位体31的内侧可以为弧面,以充分贴合用户的身体。限位体31的内侧可以附有按摩垫32。

上述设置使得内圈20环在用户的身体上后,按摩段272受到抵压作用,带动限位段273与支撑段274之间的台阶面与第一内壳体210与第二内壳体211配合形成的开口的外周面抵触,定位段270与抵压段271之间的台阶面与空腔2121的内壁面抵触,抵压段271凸出于内圈20的外周壁。外圈10转动经过按摩件27所在区域后,抵压段271受到抵压作用,带动定位段270与支撑段274之间的台阶面与第一内壳体210与第二内壳体211配合形成的开口的外周面抵触,限位段与按摩段272之间的台阶面与限位体31的开口的外周面抵触,按摩段272凸出于内圈20的内周壁,对用户进行按摩。

参阅图6,内圈20可以具有显示部28,显示部28配置成显示运动数据。上述设置增强了用户的运动代入感,直观的反馈给用户一个可视化的数据参考。显示部28可以包括显示屏、电路板、电池等结构。

显示部28可以与支撑件25位于内圈20的同一侧。显示部28可以安装在第三内壳体220上。第四壳体可以具有安装槽2200,显示部28固定在安装槽2200中。可以具有一盖板29,盖板29覆盖在安装槽2200的开口处。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