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功能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4095发布日期:2020-12-18 13:4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手部功能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部功能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昏迷、手部功能活动障碍、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好的肢体功能锻炼而导致肌肉萎缩,丧失肢体活动功能。尤其是神经内科,系各级医院为了诊疗脑血管神经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运动障碍疾病等疾病。很多患者由于疾病原因长期卧床,其手部功能逐渐退化。

但目前给患者训练手部功能的器材大多是握力器,由于握力器需要患者主动捏握,靠患者主动锻炼,仅适用于手部具有一定活动功能的患者。罹患脑血管神经疾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生活难以自理,且在病人久卧病床之后肌体僵硬、血液流动不畅、肌肉疼痛等,需要对病人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使得患者身体得到放松而加快恢复,对于无法进行主动锻炼的患者,则不能使用握力器,只能依靠医务人员人工掰动手部锻炼,增重了医务人员的负担,且费时费力,锻炼效果不明显。

手部作为患者肌体中十分重要的功能部位,因此,急需设计一种针对长期卧床患者手部的功能锻炼装置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部功能锻炼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部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的框体、调节组件和用于患者的手部进行恢复训练的训练组件;

所述框体的内腔中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胳膊放置的弧形槽;所述调节组件装置于框体内对活动板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

所述框体顶端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活动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沿竖直方向布置,且基板与训练组件连接;

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开设的燕尾槽内;所述基板的下端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置于相配合燕尾槽内,所述燕尾槽内设置有对燕尾块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燕尾块螺纹插接,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燕尾槽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穿过燕尾槽并固定设置有旋拧头;

所述训练组件包括转板、压板、若干个压缩弹簧和五个指环套;所述转板与压板自上至下水平平行布置;所述转板和压板均分别与基板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固定连接;

若干个所述压缩弹簧分别等距装置在压板与转板相对应的平行面之间;且若干个所述压缩弹簧均布置在压板上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与转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五个所述指环套分别并排装置在转板远离基板一侧的底部,且所述指环套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上端与转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丝杆和限位杆;所述丝杆螺纹插接在活动板一侧中部的安装孔内,所述丝杆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框体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顶端穿过框体至于框体顶部外面;所述限位杆滑动插接在活动板顶端另一侧的中部;所述限位杆的底端与框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顶端穿过框体至于框体顶部外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顶端开设有呈u形的开槽;所述转板的一端相配合装置于开槽内,且所述转板通过其两侧固定设有的连接轴与开槽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槽内粘结有海绵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手部功能锻炼装置,转动丝杆,丝杆自传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活动板沿着丝杆发生向上或向下运动,对活动板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适应不同需求的患者进行使用,然后再转动调节螺杆,调节螺杆自传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燕尾块沿着燕尾槽发生运动,燕尾块移动带动基板发生运动,进而能够实现对指环套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然后患者可以把手指分别至于五个指环套内,然后向下拉动指环套和弹性带带动转板的一端向下运动,转板的一端受力向下转动给压缩弹簧一定的作用力,当患者撤去对指环套的作用力时,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使指环套恢复至原来位置,患者重复此操作即可实现对手部进行恢复训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顶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训练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体;2、活动板;3、弧形槽;4、调节组件;401、丝杆;402、限位杆;5、固定板;6、基板;7、训练组件;701、转板;702、压板;703、压缩弹簧;704、指环套;705、弹性带;8、燕尾块;9、燕尾槽;10、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的长期卧床患者手部功能锻炼装置,包括呈矩形的框体1,框体1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板2,活动板2的顶端开设有用于胳膊放置的弧形槽3,且弧形槽3内粘结有海绵垫,活动板2顶端的两侧设置有对活动板2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4,框体1顶端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顶端活动设置有基板6,基板6一侧设置有用于患者的手部进行恢复训练的训练组件7,且基板6底端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燕尾块8,燕尾块8相配合至于固定板5顶端开设的燕尾槽9内,燕尾槽9内设置有对燕尾块8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螺杆10。

其中,调节组件4包括丝杆401和限位杆402,丝杆401螺纹插接在活动板2顶端一侧的中部,限位杆402滑动插接在活动板2顶端另一侧的中部,丝杆401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框体1转动连接,丝杆401的顶端穿过框体1至于其顶部,限位杆402的底端与框体1固定连接,限位杆402的顶端穿过框体1至于其顶部,转动丝杆401,丝杆401自传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活动板2沿着丝杆401发生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能够实现对活动板2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

其中,训练组件7包括转板701、压板702、压缩弹簧703和五个指环套704,转板701设置在基板6一侧的顶部,压板702置于转板701的底部并与基板6固定连接,压缩弹簧703有若干个,若干个压缩弹簧703分别等距设置在压板702顶端远离基板6的一侧,且压缩弹簧703的顶端与转板701固定连接,五个指环套704分别并排设置在转板701远离基板6一侧的底部,且指环套704的顶端设置有弹性带705,弹性带705的顶端与转板701固定连接,基板6的顶端开设有呈u形的开槽,转板701的一端相配合至于开槽内,且转板701通过其两侧固定设有的连接轴与开槽转动连接,把手指分别置于五个指环套704内,然后向下拉动指环套704和弹性带705,弹性带705向下移动带动转板701的一端向下运动,转板701的一端受力向下转动给压缩弹簧703一定的作用力,当患者撤去对指环套704的作用力时,在压缩弹簧703的弹性作用下使指环套704恢复至原来位置,患者重复此操作即可实现对手部进行恢复训练。

其中,调节螺杆10与燕尾块8螺纹插接,调节螺杆10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燕尾槽9转动连接,调节螺杆10的另一端穿过燕尾槽9并固定设置有旋拧头,转动调节螺杆10,调节螺杆10自传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燕尾块8沿着燕尾槽9发生运动,燕尾块8移动带动基板6发生运动,进而能够实现对指环套704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适宜不同臂长的患者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患者在进行手部训练时,可以把框体1平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转动丝杆401,丝杆401自传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活动板2沿着丝杆401发生向上或向下运动,对活动板2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适应不同需求的患者进行使用,然后再转动调节螺杆10,调节螺杆10自传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燕尾块8沿着燕尾槽9发生运动,燕尾块8移动带动基板6发生运动,进而能够实现对指环套704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然后患者可以把手指分别至于五个指环套704内,然后向下拉动指环套704和弹性带705,弹性带705向下移动带动转板701的一端向下运动,转板701的一端受力向下转动给压缩弹簧703一定的作用力,当患者撤去对指环套704的作用力时,在压缩弹簧703的弹性作用下使指环套704恢复至原来位置,患者重复此操作即可实现对手部进行恢复训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