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2044发布日期:2020-11-13 13:1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



背景技术:

仿真恐龙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根据恐龙化石电脑复原图片制作出逼真的恐龙,复原制作的仿真恐龙外观、造型等方面都与被模仿恐龙非常相似,而且可以在内部增加电机或以单人在恐龙内部操作,使仿真恐龙可以做出各种动作,现有恐龙玩具在行走过程中下肢动作显得非常僵硬,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模拟恐龙行走时腿部运动的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包括支架、右下肢模型、左下肢模型、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和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设于横板上壁中部,所述右下肢模型可旋转设于竖板侧壁上部,所述左下肢模型可旋转竖板侧壁上部且设于右下肢模型对立侧,所述左下肢模型与右下肢模型为同等结构设置,安装时所述左下肢模型与右下肢模型成镜像设置,所述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设于横板上且与右下肢模型连接,所述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设于横板上且与左下肢模型连接,所述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与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为同等结构设置,安装时所述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与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成镜像设置,分别通过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与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带动左下肢模型和右下肢模型运动,模拟恐龙行走或本奔跑时腿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右下肢模型包括大腿部、小腿部和脚部,所述大腿部可旋转设于竖板上部侧壁,所述小腿部铰接于大腿部底端,所述脚部铰接于小腿部底端,大腿部与竖板连接较松,大腿部与小腿部的连接较紧,小腿部与脚部的连接较大腿部与小腿部的连接更紧,在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驱动右下肢模型运动时,表现出大腿部先进行旋转,待大腿部偏转到极限时,小腿部在进行旋转,呈现恐龙运动时大腿部带动小腿部的运动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转轮、传送带、连杆和屈伸驱动件,所述转轮设于横板上壁且靠近竖板端部设置,所述伺服电机设于横板上壁且设于转轮远离竖板的一侧,所述传送带一端设于转轮的固定轴上,所述传送带另一端设于伺服电机输出端,所述屈伸驱动件设于横板上壁且设于右下肢模型下方,所述屈伸驱动件一端设于横板上,所述屈伸驱动件另一端设于脚部底壁上,所述连杆一端可旋转设于转轮上,所述连杆另一端可旋转设于屈伸驱动件上,伺服电机转动,经传送带传动,带动转轮转动,经连杆传动,驱使屈伸驱动件下上伸缩运动,从而一次带动大腿部和小腿部进行偏转。

进一步地,所述屈伸驱动件包括底板、折叠板一、折叠板二和支撑板,所述底板设于横板上,所述支撑板可升降设于底板上方,所述折叠板一一端铰接于支撑板侧壁,所述折叠板一另一端铰接于底板与支撑板相对应的侧壁,所述折叠板一中部与连杆铰接,所述折叠板二一端铰接于支撑板与折叠板一相邻且远离竖板的侧壁上,所述折叠板二一端另一端铰接于底板与支撑板相对应的侧壁,转轮转动驱使连杆带动折叠板一折叠板二同步舒张和折叠,驱使支撑板上下伸缩,最终一次带动大腿部和小腿部偏转。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板一和折叠板二同等结构设置,所述折叠板一包括方板一和方板二,所述方板一和方板二为同等结构设置,所述方板一上端铰接支撑板上,所述方板一下端铰接于方板二上端,所述方板二下端铰接于底板侧壁,实现折叠板一舒张和折叠。

进一步地,开始运动时所述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中的伺服电机驱动转轮转动的周期与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中的伺服电机驱动转轮转动的周期相差半个周期,从而使右下肢模型和左下肢模型交替偏转,呈现恐龙奔走时左右下肢的运动形态。

进一步地,所述大腿部的旋转角度为0~45°,所述小腿部的旋转角度为-45~0°,更为合理的模拟出恐龙的下肢运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右下肢模型和左下肢模型均由大腿部、小腿部和脚部依次铰接,通过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和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呈现恐龙奔走时,大腿部带动小腿部的运动形式,同时两侧转轮相差半个周期的设置,可呈现出右下肢模型和左下肢模型交替奔走的状态,折叠板一和折叠二相邻,可使支撑板上下伸缩时不发生偏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屈伸驱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2、右下肢模型,3、左下肢模型,4、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5、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6、横板,7、竖板,8、大腿部,9、小腿部,10、脚部,11、伺服电机,12、转轮,13、传送带,14、连杆,15、屈伸驱动件,16、底板,17、折叠板一,18、折叠板二,19、支撑板,20、方板一,21、方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真恐龙腿部运动仿真装置,包括支架1、右下肢模型2、左下肢模型3、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4和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5,所述支架1包括横板6和竖板7,所述竖板7设于横板6上壁中部,所述右下肢模型2可旋转设于竖板7侧壁上部,所述左下肢模型3可旋转竖板7侧壁上部且设于右下肢模型2对立侧,所述左下肢模型3与右下肢模型2为同等结构设置,安装时所述左下肢模型3与右下肢模型2成镜像设置,所述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4设于横板6上且与右下肢模型2连接,所述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5设于横板6上且与左下肢模型3连接,所述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5与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4为同等结构设置,安装时所述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5与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4成镜像设置。

所述右下肢模型2包括大腿部8、小腿部9和脚部10,所述大腿部8可旋转设于竖板7上部侧壁,所述小腿部9铰接于大腿部8底端,所述脚部10铰接于小腿部9底端。

所述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4包括伺服电机11、转轮12、传送带13、连杆14和屈伸驱动件15,所述转轮12设于横板6上壁且靠近竖板7端部设置,所述伺服电机11设于横板6上壁且设于转轮12远离竖板7的一侧,所述传送带13一端设于转轮12的固定轴上,所述传送带13另一端设于伺服电机11输出端,所述屈伸驱动件15设于横板6上壁且设于右下肢模型2下方,所述屈伸驱动件15一端设于横板6上,所述屈伸驱动件15另一端设于脚部10底壁上,所述连杆14一端可旋转设于转轮12上,所述连杆14另一端可旋转设于屈伸驱动件15上。

所述屈伸驱动件15包括底板16、折叠板一17、折叠板二18和支撑板19,所述底板16设于横板6上,所述支撑板19可升降设于底板16上方,所述折叠板一17一端铰接于支撑板19侧壁,所述折叠板一17另一端铰接于底板16与支撑板19相对应的侧壁,所述折叠板一17中部与连杆14铰接,所述折叠板二18一端铰接于支撑板19与折叠板一17相邻且远离竖板7的侧壁上,述折叠板二18一端另一端铰接于底板16与支撑板19相对应的侧壁。

所述折叠板一17和折叠板二18同等结构设置,所述折叠板一17包括方板一20和方板二21,所述方板一20和方板二21为同等结构设置,所述方板一20上端铰接支撑板19上,所述方板一20下端铰接于方板二21上端,所述方板二21下端铰接于底板16侧壁。

开始运动时所述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4中的伺服电机11驱动转轮12转动的周期与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5中的伺服电机11驱动转轮12转动的周期相差半个周期。

所述大腿部8的旋转角度为0~45°,所述小腿部9的旋转角度为-45~0°。

具体使用时,左下肢模型3和右下肢模型2处于同一位置,此时为仿真恐龙站立状态,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5的转轮12和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4的转轮12相差半个周期,同时驱动左下肢运动联动装置5的伺服电机11和右下肢运动联动装置4的伺服电机11运转,通过连杆14传动驱动屈伸驱动件15的支撑板19上下伸缩运动,带动下腿部抬升而使大腿部8斜向上偏转,待大腿部8达到偏转极限时,随着支撑板19的继续抬升,促使小腿部9反向偏转,模拟恐龙屈腿奔走的状态,由于两个转轮12与连杆14连接端相差半个周期,因而当两侧的伺服电机11同步运转时,使得左下肢模型3和右下肢模型2交替抬升、下伸,呈现恐龙奔走的状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