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4234发布日期:2021-01-23 10:3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类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目前的医疗条件为了满足人民逐渐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通过医疗康复来对病人进行动作的矫正以及行为能力的提高是目前各大医院的业务发展方向。在每所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中,又以儿童占主要地位,相对而言,儿童在术后恢复以及行动能力提高方面强于成人,特别适合使用较为全面的恢复装置。
[0003]
在所有运动中游泳是非常特殊的,特别对于康复治疗来说,游泳是全身性的,长期进行游泳运动的有利于小朋友的骨骼肌肉发育;由于在游泳运动时为四肢并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开发大脑,有助于大脑发育,手和脚的配合也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良方,且会很好的改善孩子的协调能力。
[0004]
综上所述,游泳对身体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受困于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的场地等因素,目前基本上都没有开设游泳池进行康复治疗的先河,同时,康复治疗仪很难从仿生的角度进行治疗,更加缺少可以同时锻炼四肢的训练仪器,因此开发一种可以在陆地上模拟游泳训练的仪器则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该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通过协调儿童四肢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康复治疗,增加治疗效果,缩短治疗疗程,同时,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安全系数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包括支撑系统、固定系统和运动系统;其中,
[0007]
支撑系统为主体底板,主体底板前段为矩形板,后段为等腰梯形板;
[0008]
固定系统包括松紧调节布带、松紧调节器和布带卡扣,松紧调节布带两端通过布带卡扣可拆卸地固定在矩形板的两侧边缘,中间通过松紧调节器连接以松开或紧固松紧调节布,用于固定平躺的儿童身体;
[0009]
导向轮组包括设置在矩形板底部前方的一对前导向轮和设置在等腰梯形板底部后方的后导向轮。
[0010]
优选地,矩形板和等腰梯形板为一体成型板。
[0011]
优选地,前导向轮和/或后导向轮为橡胶万向轮。
[0012]
优选地,矩形板和/或等腰梯形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气散热通孔。
[0013]
优选地,矩形板和/或等腰梯形板顶端面上铺设有一层海绵层。
[0014]
优选地,矩形板和/或等腰梯形板的边缘处包裹有橡胶防撞条。
[0015]
优选地,矩形板和/或等腰梯形板的拐角处经倒圆角处理。
[0016]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的是12岁以下的儿童,当需要进行四肢康复训练的病人使用时,医师和家长先将病人平躺在主体底板上,可以选择面朝底板和背朝底板这两种方式,具体方式根据康复训练的情况而定。当病人躺平之后,将松紧调节布带一端利用卡扣卡紧,为了安全着想,松紧调节布带上有一个松紧调节器,调节器上的按钮由医师或家长控制,当布带将病人固定好并且确定病人不会在康复训练中落下之后,将松紧调节器中的按钮按下以使得布带松紧度不会改变。最后,由医师或者家长指导病人利用单手、双手以及单腿、双腿的配合使用,利用底盘的三个导向轮完成位移或转向等一系列训练。当病人完成当日疗程之后,由医师或家长停下其运动过程,并按住松紧调节器,使松紧布带放松至合适范围,解开布带卡扣的那一端,使布带不再接触病人身体,最后在医师或家长的搀扶下使病人离开设备。其克服了传统康复疗法的分步式治疗,将整个身体的协调性看成康复训练的重点,在锻炼下肢的同时辅以上肢的锻炼,这样可以使得康复效果更好且效率更高。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主体底板
ꢀꢀꢀꢀꢀꢀꢀꢀꢀꢀꢀꢀꢀꢀꢀꢀꢀ
2-松紧调节布带
[0023]
3-松紧调节器
ꢀꢀꢀꢀꢀꢀꢀꢀꢀꢀꢀꢀꢀꢀꢀ
4-布带卡扣
[0024]
5-前导向轮
ꢀꢀꢀꢀꢀꢀꢀꢀꢀꢀꢀꢀꢀꢀꢀꢀꢀ
6-后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6]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前、后、顶、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27]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包括支撑系统、固定系统和运动系统;其中,
[0028]
支撑系统为主体底板1,主体底板1前段为矩形板,后段为等腰梯形板;
[0029]
固定系统包括松紧调节布带2、松紧调节器3和布带卡扣4,松紧调节布带2两端通过布带卡扣4可拆卸地固定在矩形板的两侧边缘,中间通过松紧调节器3连接以松开或紧固松紧调节布,用于固定平躺的儿童身体;
[0030]
导向轮组包括设置在矩形板底部前方的一对前导向轮5和设置在等腰梯形板底部后方的后导向轮6。
[0031]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的是12岁以下的儿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四肢康复训练的病人使用时,医师和家长先将病人平躺在主体底板1上,可以选择面朝底板和背朝底板这两种方式,具体方式根据康复训练的情况而定。当病人躺平之后,将松紧调节布带2一端利用卡扣卡紧,为了安全着想,松紧调节布带2上有一个松紧调节器3,调节器上的按钮由医师或家长控制,当布带将病人固定好并且确定病人不会在康复训练中落下之后,将松紧调节器3中的按钮按下以使得布带松紧度不会改变。最后,由医师或者家长指导病人利用单手、双手以及单腿、双腿的配合使用,利用底盘的三个导向轮完成位移或转向等一系列训练。当病人完成当日疗程之后,由医师或家长停下其运动过程,并按住松紧调节器3,使松紧布带放松至合适范围,解开布带卡扣4的那一端,使布带不再接触病人身体,最后在医师或家长的搀扶下使病人离开设备。其克服了传统康复疗法的分步式治疗,将整个身体的协调性看成康复训练的重点,在锻炼下肢的同时辅以上肢的锻炼,这样可以使得康复效果更好且效率更高。
[003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矩形板和等腰梯形板连接处光滑、平整,防止连接处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发生形变,影响整个主体底板1的使用寿命,优选地,矩形板和等腰梯形板为一体成型板。
[0033]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该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会往复多次滑动或者频繁地转向,为了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发出的噪音,优化使用时的舒适感,优选前导向轮5和/或后导向轮6为橡胶万向轮。
[0034]
夏天使用时,面朝底板会使身体上的汗水集中在胸部,背朝底板会使身体上的汗水集中在背部,汗湿的衣服穿在身上,时间一长会使得康复病人身体感觉不适,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优选地,矩形板和/或等腰梯形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气散热通孔。
[0035]
同样的,当冬天来临,天气变得严寒,主体底板1接触面上的温度较低,人体直接接触后会觉得很凉,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优选地,矩形板和/或等腰梯形板顶端面上铺设有一层海绵层。这样,海绵层不仅可以保暖,而且可以提升身体躺在上面的舒适性,无形中延长了单次使用的时间,加快康复速度。
[0036]
由于儿童的力量大小及控制发力方向的能力不足,容易导致该模拟游泳式儿童四肢训练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一旦主体底板1撞击过猛或者多次撞击后容易发生边缘开裂、破损,明显加速了主体底板1的损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优选地,矩形板和/或等腰梯形板的边缘处包裹有橡胶防撞条。
[0037]
当然,使用时,由于医师和家长需要在儿童附近陪伴或者辅助,容易发生手脚与主体底板1碰撞的情况,为了避免棱角明显的主体底板1撞击手脚导致受伤,优选矩形板和/或等腰梯形板的拐角处经倒圆角处理。
[0038]
由此可见,该训练仪器旨在充分调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利用游泳的方式做四肢肌肉康复训练。由于目前的大部分传统康复训练并未提供游泳的条件,且对于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由于手脚的不灵活以及不协调,就算在医师或者家长的看护下依旧可能发生溺水等不可逆转的情况,因此本训练仪器可以在模拟游泳的形势下进行四肢康复锻炼,这是一种整体康复训练的方法。克服了传统康复疗法的分步式治疗,将整个身体的协调
性看成康复训练的重点,在锻炼下肢的同时辅以上肢的锻炼,这样可以使得康复效果更好,且效率更高。
[0039]
进一步的,该训练仪器的使用亦可以仅为上肢或仅为下肢,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康复部位以及其愿望康复形式进行调节,治疗医师在使用此款设备时较为方便,同时可以根据每个医师的治疗思维设计不同的运动形式,其开放性治疗结构普适性强。
[0040]
此外,如果患者是双腿残疾并下肢神经反射出现迟缓等现象,严重时无法站立,可以坐着完成腿部康复训练,但是收效不佳,且坐着所完成的腿部康复训练只局限于分步完成大腿肌和小腿肌的锻炼,无法起到一个整体锻炼效果。而使用该训练仪器,采用模拟游泳的方式,将患者分别以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两种方式固定在本训练仪器上,让患者衔接使用大腿肌和小腿肌进行一个扩展运动,用脚掌蹬地使其运动起来,并做直线运动,此时引导患者站着向前或者向后做小幅度移动;当一段时间后患者可以自如的利用本训练仪器做直线运动以及站着小幅度移动之后,再配合医师和家长的方向指引,使其向左和向右分别变换15
°
、30
°
、45
°
以及60
°
的方向移动,经过一段时间,引导患者直立移动并横着走动,最后发现患者在经历相对以前传统康复训练方式较少的时间下可以完成直立任意方向的行走,收效较好;做膝跳反射实验,反应时间相比以前缩短不少。
[0041]
如果患者是由于脊髓灰质炎导致四肢肌群无力,目前无相对较好的疗法,患者依靠轮椅等辅助工具进行日常生活。传统康复训练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将患者肌肉活性化,经过传统方法的治疗,患者的四肢可以独立活动,但是无法相互配合运动。而使用该训练仪器,将患者面部朝下,四肢分开并将身体固定在仪器上,首先医师和家长辅助操控患者的四肢,让患者通过一只手或一只脚完成一段位移,经过第一段疗程之后,引导患者利用双腿并配合不间歇的完成一段位移,此疗程刚开始时医师和家长必须在旁有序牵引患者双腿,到后期患者可以协调双腿完成位移之后本疗程结束;最后一段疗程需要将手的运动加入进来,当患者迈开左腿时,医师或家长在旁牵引患者的右手,当患者迈开右腿时,医师或家长在旁牵引患者的左手,如此重复,当患者能依靠本使用该训练仪器自觉行动并协调四肢运动不起冲突时完成本疗程。
[0042]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3]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4]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