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8808发布日期:2021-03-02 20:1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胸外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胸外科患者术后患侧肢体活动受限,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患侧的肩关节、肘关节需要做屈伸、旋转运动,以加快患侧上肢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不仅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疤痕挛缩,还可提高肺活量。
[0003]
现有的上肢康复装置不能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调节锻炼力度,锻炼效果差,降低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康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术后上肢锻炼效果差的问题。
[0005]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柱,支撑柱上滑动连接有立柱,立柱上端设有底盘,底盘内同轴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自由端伸出底盘且同轴固定有转盘,底盘内开设有位于转轴后侧的摆动槽,摆动槽内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弧形板,弧形板内侧设有摩擦片,摩擦片可与转轴外缘面接触,弧形板后侧铰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推杆。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转轴一侧设置可摆动的弧形板,弧形板内侧设有摩擦片,按压杆向下移动的距离控制摩擦片与转轴外缘面接触面积的大小,进而控制转盘转动的顺畅程度,即调整锻炼力度,可有效根据患侧上肢康复情况进行针对性锻炼,从而提高患侧上肢康复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000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0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的轴测剖视图。
[0010]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上滑动连接有立柱2,立柱2上端设有底盘3,底盘3内同轴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自由端伸出底盘3且同轴固定有转盘5,底盘3内开设有位于转轴4后侧的摆动槽6,摆动槽6内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弧形板7,弧形板7内侧设有摩擦片8,摩擦片8可与转轴4外缘面接触,弧形板7后侧铰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推杆9。
[0013]
为了使底盘3的高度可以调节,所述的支撑柱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滑槽,立柱2与滑槽滑动连接,支撑柱1前侧螺纹连接有螺栓旋钮10,螺栓旋钮10后端面可与立柱2前侧面
接触。
[0014]
为了增加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的底盘3呈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态,转盘5上偏心固定有与其轴线平行的把手,把手上转动连接有套筒11。
[0015]
为了使推杆9可产生前后移动,所述的底盘3后侧固定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导向槽13,推杆9与底盘3滑动连接,推杆9后端为半圆头形状且伸入导向槽13内,导向槽13内滑动连接有按压杆14,按压杆14前侧面为前高后低的倾斜面。
[0016]
为了对按压杆14进行定位,所述的按压杆14右侧下端开设有定位孔15,连接块12右侧开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定位槽16,定位槽16左侧与导向槽13连通,定位槽16底部经弹簧连接有可插入定位孔15内的定位球17。
[0017]
为了使弧形板7可自动复位,所述的弧形板7在摆动槽6内的铰接处设有扭簧。
[0018]
为了增加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的支撑柱1为u形且其右端设有座椅18。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转盘5的高度,将螺栓旋钮10旋松,向上或向下移动立柱2,当转盘5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拧紧螺栓旋钮10,螺栓旋钮10后端面与立柱2前侧面顶紧,便将立柱2固定在支撑柱1上;
[0020]
患者患侧手握套筒11转动转盘5,患侧上肢肘关节及肩关节做伸屈、旋转运动,从而达到患肢锻炼的目的;当需要根据患肢康复的阶段调节转盘5转动的阻力时,向下按压按压杆14,按压杆14下端挤压最上侧的定位球17,定位球17向定位槽16内滑动并挤压弹簧,定位球17与定位孔15完全脱离后,按压杆14向下移动且其前侧的倾斜面挤压推杆9,推杆9前端推动弧形板7摆动,此时,扭簧霞蓄力,弧形板7下侧带动摩擦片8朝向转轴4一侧摆动,摩擦片8逐渐与转轴4外缘面接触,当按压杆14向下移动至下侧的定位球17在弹簧的作用下滑入定位孔15内时,患侧上肢转动转盘5感觉转盘5转动的阻力大小,若是感觉限制转盘5转动的阻力大小可以,即可停止继续向下按压按压杆14,若是感觉阻力小,继续向下按压按压杆14,直到阻力合适为止。
[0021]
当不需要对转盘5施加阻力时,向上拉动按压杆14,按压杆14推动定位球17从定位孔15内脱出后,按压杆14向上移动,扭簧驱使弧形板7带动摩擦片8向后摆动,推杆9复位,摩擦片8与转轴4外缘面脱离并解除对转轴4施加的阻力。
[0022]
本实用新型设置座椅18,可根据患者的体质采取合适的站姿或坐姿进行锻炼,以更好的满足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进而提高康复效果。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转轴一侧设置可摆动的弧形板,弧形板内侧设有摩擦片,按压杆向下移动的距离控制摩擦片与转轴外缘面接触面积的大小,进而控制转盘转动的顺畅程度,即调整锻炼力度,可有效根据患侧上肢康复情况进行针对性锻炼,从而提高患侧上肢康复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