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充气手臂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0218发布日期:2021-04-13 23:14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充气手臂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充气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充气手臂圈。


背景技术:

2.在炎日的夏天,人们经常选择游泳作为一种运动项目或娱乐项目。为了能安全地进行游泳,通常会使用游泳圈,然而游泳圈由于体积较大,限制了手臂的划水角度,影响游泳的自由度,且携带不方便,部分人选择手臂圈作为水上活动的安全工具,即将充气的圈体套在手臂上,大大增加了手臂划水的自由度。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目前手臂圈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人群的范围较广,单一的手臂圈无法适应不同人群的手臂粗细,造成手臂圈在佩戴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过松或者过紧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人们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充气手臂圈,该具备适应不同粗细的手臂进行使用的优点,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充气手臂圈,包括手臂圈,所述手臂圈由主充气圈和副充气圈组成,所述主充气圈与副充气圈为热熔成型设置,且副充气圈位于主充气圈的内部,所述副充气圈的一侧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内部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气嘴设置有两个,且气囊的其中一个气嘴与副充气圈的内部之间装设有第一气管,所述气囊的另一个气嘴处装设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远离空槽的一端贯穿副充气圈并延伸至副充气圈的外部,所述第一气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气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空槽的一侧装设有泄气机构;
6.所述泄气机构包括第一泄气孔和第二泄气孔,所述第一泄气孔和第二泄气孔相通,所述第一泄气孔和第二泄气孔均为圆形孔结构,且第一泄气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泄气孔的直径,所述第二泄气孔的内部装设有装设有第一挡板,所述副充气圈靠近第二泄气孔的一侧壁装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装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与第二泄气孔的内壁处装设有弹簧,所述第一泄气孔的内部装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表面涂抹有润滑层,且导杆与第一挡板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气囊通过第一气管与副充气圈相连通,且气囊通过第二气管与外界空气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气囊内部的空气处于压缩状态。
9.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管远离气囊的一端内部装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为圆形结构,且挡圈为镂空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泄气孔的内壁粘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泄气孔的深度。
12.优选的,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与空槽的内表面相贴合,且气囊的一侧粘接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为手掌状结构。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1、通过当人的手臂深入副充气圈的内部后,人工挤压气囊,气囊发生形变,将气囊内部的空气挤压进入副充气圈,从而实现了对副充气圈充气的目的,按压导杆,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移动,从而解除第一泄气孔和第二泄气孔封闭的效果,进而使得副充气圈内部的空气从其中的缝隙流到外界,实现对副充气圈泄气的目的,这样便可以极为方便的控制副充气圈内部气体的充盈度,以此适应不同手臂都可以装套上手臂圈,有效的提高了手臂圈的适用范围。
15.2、通过装设有挡圈和挤压块,利用挡圈的镂空设置,可以避免外界的杂物进入第二气管的内部,造成第二气管堵塞的问题,利用将挤按压块的形状设置为手掌状,可以方便人的手部对气囊进行施加着力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副充气圈局部横剖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纵剖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手臂圈、2主充气圈、3副充气圈、4空槽、5气囊、6第一气管、7第二气管、8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0泄气机构、101第一泄气孔、102 第二泄气孔、103第一挡板、104第二挡板、105连接杆、106弹簧、107导杆、108润滑层、11挡圈、12按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新型的充气手臂圈,包括手臂圈1,所述手臂圈1由主充气圈2和副充气圈3组成,将手臂圈1做分层设置,可以使得当主充气圈2漏气后,副充气圈3仍然具备一定的浮力,给予游泳人员一定的撑力,所述主充气圈2与副充气圈3为热熔成型设置,为了使得手臂圈3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固性,且副充气圈3位于主充气圈2的内部,所述副充气圈3的一侧开设有空槽4,所述空槽4的内部装设有气囊5,所述气囊 5的气嘴设置有两个,且气囊5的其中一个气嘴与副充气圈3的内部之间装设有第一气管6,所述气囊5的另一个气嘴处装设有第二气管7,所述第二气管7远离空槽4的一端贯穿副充气圈3并延伸至副充气圈3的外部,所述第一气管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8,所述第二气管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9,当对副充气圈3进行充气时,首先人工按压气囊5,气囊5 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气管6向副充气圈3的内部导入,第一单向阀8的设置,是为了使得第一气管6内部的空气只能向副充气圈3的方向流动,不会产生回流,当气囊5产生回弹时,这时
通过第二气管7将外界空气导入气囊5的内部,设置有的第二单向阀9,是为了避免在对副充气圈3进行充气的过程中,气体也会从第二气管7的内部流到外界,如此便实现了对副充气圈3充气目的,所述空槽4的一侧装设有泄气机构10;
24.所述泄气机构10包括第一泄气孔101和第二泄气孔102,所述第一泄气孔101和第二泄气孔102相通,所述第一泄气孔101和第二泄气孔102均为圆形孔结构,且第一泄气孔101的直径小于第二泄气孔102的直径,所述第二泄气孔102的内部装设有装设有第一挡板103,所述副充气圈3靠近第二泄气孔102的一侧壁装设有第二挡板104,所述第一挡板103与第二挡板104 之间装设有连接杆105,所述第一挡板103的一侧与第二泄气孔102的内壁处装设有弹簧106,所述第一泄气孔101的内部装设有导杆107,所述导杆 107的外表面涂抹有润滑层108,且导杆107与第一挡板103固定连接,所述导杆107为外表面带有凹槽的圆杆状结构,当导杆107的位置不动时,弹簧 106处于压缩状态,弹簧106将第一挡板103紧紧的贴合于第二泄气孔102 的内壁上,使得第一泄气孔101与第二泄气孔102处于隔绝的状态,当向第二泄气孔101的方向移动导杆107时,会带动第一挡板103和第二挡板104 进行移动,弹簧106受力收缩,从而第一泄气孔101和第二泄气孔102之间处于连通的状态,这时副充气圈3内部的气体便顺着其中的缝隙处和导杆107 上设置有的凹槽进入外界,实现了对副充气圈3放气的目的,设置有润滑层 108,是为了降低导杆107在第一泄气孔101内部的摩擦强度,避免第一泄气孔101的表皮出现破裂的问题。
25.所述气囊5通过第一气管6与副充气圈3相连通,且气囊5通过第二气管7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如此设置是为了方便对副充气圈3实现快速充气的目的,省却了外接充气装置较为繁琐的问题。
26.所述气囊5内部的空气处于压缩状态,使得气囊5可以正常工作。
27.所述第二气管7远离气囊5的一端内部装设有挡圈11,所述挡圈11为圆形结构,且挡圈11为镂空设置,利用挡圈11的镂空设置,可以避免外界的杂物进入第二气管7的内部,造成第二气管7堵塞的问题。
28.所述弹簧106的数量为两个,且弹簧1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103和第二泄气孔102的内壁粘接,如此设置是为了避免弹簧106出现移位的现象。
29.所述第一挡板103和第二挡板104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泄气孔102的深度,如此设置是为了方便第一挡板103对第一泄气孔101、第二挡板104对第二泄气孔101进行密封。
30.所述气囊5的外表面与空槽4的内表面相贴合,且气囊5的一侧粘接有按压块12,所述按压块12为手掌状结构,利用将按压块12的形状设置为手掌状,可以方便人的手部对气囊5进行施加着力点,实用性强。
31.本实用工作原理:首先当人的手臂深入副充气圈3的内部后,人工不断按动按压块12,对气囊5进行挤压变形,气囊5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一气管6向副充气圈3的内部冲入,然后气囊5回弹,第二气管7又将外界的空气导入气囊5 的内部,如此这般不断操作,可以对副充气圈3进行充气,当人的手臂能感受到压迫感的时候,可以停止进行充气,如此便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程度的手臂进行佩戴,当副充气圈3的内部气体过盈后,按压导杆107即可。
32.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