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士兵刺杀训练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8536发布日期:2021-03-23 11:0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士兵刺杀训练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士兵刺杀训练用装置。



背景技术:

刺杀训练用装置旨在对士兵的刺杀力量、刺杀准确度和刺杀速度进行有效锻炼,以形成刺杀套路提升刺杀实战能力,但现有的刺杀训练靶标,通常只能进行刺杀操作训练,不能对刺杀力量、准确度或刺杀速度进行检测和记录,不能让训练者实时知悉自己的训练结果,也无法让训练者对自己上次的训练结果进行评判,长时间训练后训练者容易丧失训练热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士兵刺杀训练用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可实现对训练者的刺杀力量、刺杀准确度或刺杀速度进行检测和记录,以便于训练者知悉自己的训练结果、对训练结果及时评判,具有良好的体验性,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士兵刺杀训练用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嵌装于支架本体上的凹槽内的多个被刺部、设于支架本体下部的支撑柱、设于支撑柱下部的底座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指示灯、计时器或计数器,所述指示灯设于凹槽的内侧壁上,所述被刺部通过弹性限位块与支架本体连接,且在刺击力作用下所述被刺部或所述弹性限位块能与设于支架本体上的压力传感器接触,所述控制器控制指示灯的显示状态以指引训练者进行刺杀操作,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被刺部接受到的刺击力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刺击信号和指示灯的显示信息,控制器控制计时器进行计时或控制计数器进行计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设于支架本体上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限位杆及第二限位杆的外侧壁上,所述被刺部背面通过连接块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与支架本体转动连接,所述弹性限位块为套设在横杆上的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结构相同且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一扭簧的两转臂分别与被刺部背面和第一限位杆上的压力传感器接触,所述第二扭簧的两转臂分别与被刺部背面和第二限位杆上的压力传感器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弹性限位块为一个或多个均匀分布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被刺部背面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架本体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套设于弹簧内且与支架本体连接,且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被刺部背面与压力传感器有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设于支架本体上方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显示装置对计时器或计数器的统计结果信息进行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指示灯包括与凹槽内侧壁连接的灯座和设于灯座上的红、绿色led灯珠,所述红、绿色led灯珠在灯座上均匀分布,所述红、绿色led灯珠均通过可调式恒流变压稳压器与控制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与外侧壁与凹槽轮廓匹配的环形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指示灯外且与凹槽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设于底座底面上多个脚轮,所述脚轮可带动支架本体前后或左右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被刺部包括框型座和被刺体,所述被刺体与框型座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横杆两端与支架本体转动连接处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嵌入设于支架本体上的槽孔内且与所述槽孔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横杆两端的外侧壁过盈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讯装置,所述无线通讯装置与外部智能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装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种:蓝牙、wifi或移动蜂窝网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被刺部与支架本体通过弹性限位块连接,被刺部在收到刺击力作用后会向后退或发生倾翻,如此更真实的模拟了刺杀实战时的场景,有利于提升士兵刺杀训练效果,其次弹性限位块能与设于支架本体上的压力传感器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指示灯的显示状态以指引训练者进行刺杀操作,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被刺部接受到的刺击力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刺击信号和指示灯的显示信息,控制器控制计时器进行计时或控制计数器进行计数,显示器可对计时器或计数器的统计结果进行显示,且控制器可通过无线通讯装置将训练结果信息发送到教练或训练士兵的智能终端设备上。如此可让训练者实时知悉自己的训练结果,对自己的刺杀力量大小、刺杀准确度高低和刺杀速度快慢有一个评判结果,既更好的达到了刺杀训练的效果同时有利于使士兵长时间的保持训练热情。

本实用新型中指示灯包括红、绿色led灯珠,如此控制器可通过控制两种不同颜色的灯来指引训练士兵进行刺杀操作,此外指示灯外盖设有盖板,如此可避免指示灯在训练时被误损,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被刺部包括框型座和与框型座可拆卸连接的被刺体,其中被刺体属于损耗件,损耗件与相邻部件设计成可拆卸连接有利于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损耗件在损坏后更换新的就可继续投入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主视图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b-b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士兵刺杀训练用装置,包括支架本体1、嵌装于支架本体1上的凹槽101内的五个被刺部2、焊接于支架本体1下部的支撑柱3、焊接于支撑柱3下部的底座4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指示灯6、计时器,所述指示灯6包括与灯座和设于灯座上的多个红、绿色led灯珠,所述多个红、绿色led灯珠在灯座上间隔均匀分布,灯座与凹槽101内侧壁连接,所述红、绿色led灯珠均通过可调式恒流变压稳压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还包括其外侧壁与凹槽101轮廓匹配的环形盖板13,所述盖板13盖设在指示灯6外且与凹槽101内侧壁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所述被刺部2包括框型座21和被刺体22,所述被刺体22与框型座2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框型座21通过连接块7连接有横杆8,连接块7的中心线与框型座21的中心线共线,且连接块7与横杆8的中间位置连接,框型座21、连接块7和横杆8一体成型,所述横杆8的两端与支架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横杆8两端与支架本体1转动连接处套设有轴承15,所述轴承15的外圈嵌入设于支架本体1上的槽孔内且与所述槽孔过盈配合,所述轴承15的内圈与横杆8两端的外侧壁过盈配合。

还包括焊接于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限位杆9和第二限位杆11,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限位杆9及第二限位杆11的外侧壁上,所述弹性限位块为套设在横杆8上的第一扭簧10和第二扭簧12,第一扭簧10和第二扭簧12均设有两个且分设于横杆8的两侧,且第一扭簧10和第二扭簧12结构相同且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一扭簧10的两转臂分别与被刺部2背面和第一限位杆9上的压力传感器接触,所述第二扭簧12的两转臂分别与被刺部2背面和第二限位杆11上的压力传感器接触。还包括设于底座4底面上多个脚轮14,所述脚轮14可带动支架本体1前后或左右移动,此外脚轮14上还设有锁紧装置,脚轮及其锁紧装置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选购。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指示灯6的显示状态以指引训练者进行刺杀操作,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被刺部2接受到的刺击力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刺击信号和指示灯6的显示信息,控制器控制计时器进行计时。还包括设于支架本体1上方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显示装置对计时器的统计结果信息进行显示。如可提前设定好指示灯6亮起或闪烁时所指代的操作指令,当控制器控制某一刺杀部2附近的指示灯6开始亮起或闪烁时,控制器控制计时器开始计时,士兵在指示灯指引下进行刺杀操作,刺杀部2在士兵刺击力作用下向上或向下翻转,此时第一扭簧10压迫第一限位杆9上的压力传感器或第二扭簧12压迫第二限位杆11上的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值大于预设值后,计时器计时结束并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来,其中上述预设值可根据训练需求进行设定,如此可士兵可直观的看到本次的训练成绩,对自己的训练结果进行直观评估,方便后面做更有针对性的训练调整,体验度更好。

其中,上述提及的指示灯6、压力传感器、计时器、显示器及其与控制器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选购。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