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建元件及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8148发布日期:2021-11-15 21:4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搭建元件及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拼接及玩具摆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搭建元件及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成人的现实世界里,很多的建筑是方状的。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的物件也是方状的。人类摆脱不了对方状的物品的依赖,其实是摆脱不了对方状的物品的美的诱惑。
3.在儿童的玩具世界里,目前儿童拼接玩具主流的是乐高的方状拼接玩具体系。其优点是生产方面使用传统的注射模制设备,通过注射模制来生产,生产过程中产品脱模方便,生产成本低下。其缺点是玩具体系的思路以空间堆彻形成组合体的方式,没有改变几千年来的积木玩具的思路,只是加上了榫卯,对儿童的智力开发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并且,方状的物品无论对正在启智的儿童、正在工作的成人、还是正享受生活的人们,在意外发生的时候,方状物品的刃都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
4.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3d打印设备的普及,新的对儿童的智力进一步开发的玩具体系,或新的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的立体件,应用新技术和充备来生产,其成本已经能够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目前市场仍缺乏除方块以外的拼接玩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搭建元件及搭建元件拼接结构,该搭建元件及其拼接形成的结构以新的形状,以及新的连接方式进行元件之间的连接,在开发儿童的智力、方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的同时,给人以美和艺术的渲陶,同时防止意外的产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搭建元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通过一截平面沿一轨迹线延伸形成,所述轨迹线为直线或曲线,所述主体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包括外周面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周面两端的两端面;且所述主体的端面具有呈弧形状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通过在所述主体的端面开设凹槽或倒角形成;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部或至少一个凹部。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开设在所述外周面或所述过渡面。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截平面为圆形。
9.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过渡面呈半球状,或呈橄榄球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过渡面呈与圆柱体的外周面相适配的形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过渡面包括柱面的一部分。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所述过渡面呈内凹状,另一所述过渡面呈外凸状;或两所述过渡面均呈内凹状;或两所述过渡面均呈外凸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均为圆柱体。
14.一种搭建元件,包括两个主体,其分别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相连,且连接处为弯折状;
15.所述第一主体为通过一截平面沿第一轨迹线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轨迹线为直线或曲线,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第一外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另一端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呈弧形状的第一过渡面,所述第一过渡面通过在所述第一端面开设第一凹槽或第一倒角形成;
16.所述第二主体为通过一截平面沿第二轨迹线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轨迹线为直线或曲线,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包括第二外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另一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具有呈弧形状的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二过渡面通过在所述第二端面开设第二凹槽或第二倒角形成;
17.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部或至少一个凹部;和/或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部或至少一个凹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处限定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外缘面为平滑过渡的曲面或平面。
19.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搭建元件,定义其中一个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一搭建元件,另一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二搭建元件;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一搭建元件上的凸部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上的凹部配合相连;或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一搭建元件上的凹部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上的凹部配合相连。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搭建元件上的凹部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上的凹部配合相连时,两所述凹部之间设置有紧固件。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搭建元件上的凸部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上的凹部配合相连时,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上具有相适配的牙部。
22.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搭建元件,定义其中一个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一搭建元件,另一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二搭建元件;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上的凸部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外周面上的凹部配合连接;或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上的凹部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外周面上的凹部配合连接。
23.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搭建元件,定义其中一个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一搭建元件,另一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二搭建元件;所述第一搭建元件和所述第二搭建元件为一体成型件,且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外周面相连。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外周面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或连接板。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建元件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轴向相平行。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长度相等;或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长度是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长度的倍数。
27.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两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搭建元件,定义其中一个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一搭建元件,另一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二搭建元件;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其中一个过渡面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上的凸部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过渡面上的凹部配合连接;或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其中一个过渡面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上的凹部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过渡面上的凹部配合连接;或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其中一个过渡面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上的凹部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的过渡面上的凸部配合连接。
2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搭建元件及搭建元件拼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突破了搭建元件常规的方块结构设计,采用圆柱形结构,并在圆柱形主体上设置多个凸部或凹部,使得其可以构建的形状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并且减少了连接转角处的锋利程度,增加了玩具使用上的安全性,同时在外观上形成不同的观感,丰富了人们的体验;产品生产简单,组装方便,提高其市场的竞争力;另外提出的一种搭建元件的创建方法可以通过三维成像的方式快速将用户拼接的结构生成三维模型,让用户通过三维模型的方式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改或调整或观看,同时可以在接收用户添加的元件数据后,显示不同的参考模型供用户参考,从而激发用户的想象,刺激用户思考和创造,并且当用户确定最后的目标模型后,打印生成搭建元件,让用户可以将搭建元件装配在原有已拼接好的任意结构中,从而形成目标模型对应的结构。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一;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二;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三;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四;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五;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六;
3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七;
36.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八;
37.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九;
3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十;
39.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十一;
40.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十二;
41.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十三;
42.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十四;
43.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十五;
44.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十六;
45.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示意图十七;
46.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示意图一;
47.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示意图二;
48.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示意图三;
49.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结构拼接结构示意图四;
50.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示意图五;
51.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示意图六;
52.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示意图七;
53.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示意图八;
54.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示意图九;
55.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示意图十;
56.图28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剖视图一;
57.图29是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元件结构剖视图二。
58.图中,1、主体;101、第一主体;102、第二主体;103、弯折部;2、外表面;201、外周面;2011、第一外周面;2012、第二外周面; 202、过渡面;2021、第一过渡面;2022、第二过渡面;2023、底面; 2024、侧面;3、凸部;4、凹部;5、第一搭建元件;6、第二搭建元件;7、加强筋;8、第三搭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6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3.实施例一:一种搭建元件。
64.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搭建元件,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为通过一截平面沿一呈直线状的轨迹线延伸形成的圆柱形主体,所述主体1包括外表面2,所述外表面2包括外周面201 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周面201两端的两端面;且所述主体1的端面具有呈弧形状的过渡面202,两所述过渡面202通过在所述主体1的端面开设凹槽形成;所述过渡面202具体为半球状结构;一所述过渡面202 上设置一个凸部3,另一所述过渡面
202设置一个凹部4,所述主体1 的外周面201上设置若干个凹部4;所述外周面201的其中两个凹部4 相连接以形成通孔。两个所述过渡面202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设置凸部3或凹部4,可以是两所述过渡面202上均设置一个或多个凸部 3,也可以两所述过渡面202上均设置一个或多个凹部4;所述过渡面 202的其中两个凹部4相连接以形成通孔。根据搭建元件之间的拼接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可以实现拼接出更多不同形式的结构。
65.实施例二:一种搭建元件。
66.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两所述过渡面202通过在所述主体1的端面开设倒角形成,所述倒角具体为倒圆角;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所述的搭建元件一致。
67.实施例三:一种搭建元件。
68.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一所述过渡面202通过在所述主体1的端面开设凹槽形成,另一所述过渡面202通过在所述主体1的端面开设倒圆角形成,两个所述过渡面202结构可以是相适配的。
69.实施例四:一种搭建元件。
70.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图6所示,所述过渡面202呈与另一个搭建元件的过渡面202相适配的形状;所述过渡面202呈与圆柱体的外周面201相适配的形状,本实施例所述的搭建元件的该过渡面202可以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所述的搭建元件上的外周面201结构相适配;当所述过渡面202上设置一个凸部3时,可以与另一搭建元件外周面201上设置的凹部4配合连接,过渡面202 则与另一搭建元件的外周面201相适配。
71.实施例五:一种搭建元件。
72.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过渡面 202包括柱面的一部分,柱面是指直线沿着一条定曲线平行移动所形成的曲面。
73.实施例六:一种搭建元件。
74.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图9所示,所述主体1的外周面201上未设置有凹部4。
75.实施例七:一种搭建元件。
76.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图14所示,所述主体1为通过一截平面沿一呈曲线状的轨迹线延伸形成的结构。
77.实施例八:一种搭建元件。
78.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不同之处在于,图11所示,一种搭建元件,包括两个主体1,其分别为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所述第一主体10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主体102的一端相连,且连接处为弯折状;所述第一主体101和所述第二主体102连接处限定形成有弯折部103,所述弯折部103的外缘面和内缘面均为平滑过渡的曲面或平面。
79.所述第一主体101为通过一截平面沿一呈直线状的第一轨迹线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主体101包括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第一外周面2011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101另一端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呈弧形状的第一过渡面2021,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通过在所述第一端面开设第一凹槽形成;
80.所述第二主体102为通过一截平面沿一呈直线状的第二轨迹线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主体102包括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包括第二外周面2012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102另一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具有呈弧形状的第二过渡面2022,所述第二过渡面
2022通过在所述第二端面开设第二倒角形成;
81.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和第二过渡面2022具体为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上设置一个凸部3,所述第二过渡面2022设置一个凹部4,所述第一主体103的第一外周面2011上设置若干个凹部4。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2022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设置凸部3或凹部4,可以是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2022上均设置一个凸部3,也可以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2022上均设置一个凹部4。根据搭建元件之间的拼接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可以实现拼接出更多不同形式的结构。
82.实施例九:一种搭建元件。
83.与实施例八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通过在所述第一端面开设第一凹槽形成;所述第二过渡面2022通过在所述第二端面开设第二凹槽形成;相当于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2022 均为内凹的半球状结构。
84.实施例十:一种搭建元件。
85.与实施例八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通过在所述第一端面开设第一倒角形成;所述第二过渡面2022通过在所述第二端面开设第二倒角形成;相当于所述第一过渡面202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2022均为外凸的半球状结构。
86.实施例十一:一种搭建元件。
87.与实施例八至实施例十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第一主体101为通过一截平面沿一呈曲线状的轨迹线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二主体102为通过一截平面沿一呈曲线状的轨迹线延伸形成的。
88.实施例十九: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89.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搭建元件,定义其中一个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一搭建元件5,另一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二搭建元件6;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过渡面202上设置有凸部 3,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过渡面202上设置有凹部4,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上的凸部3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上的凹部4配合相连。如图 26所示,第一搭建元件5如实施例十五所述的搭建元件,第二搭建元件6如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202为外凸的半球状结构,且过渡面202 上设置有凹部4的搭建元件配合连接。
90.实施例二十: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91.与实施例十九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过渡面202 上设置有凹部4,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过渡面202上设置有凸部3,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上的凹部4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上的凸部3配合相连。如图27所示,第一搭建元件5如实施例十二所述的搭建元件,第二搭建元件6如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202为内凹的半球状结构,且过渡面202上设置有凸部3的搭建元件配合连接。
92.实施例二十一: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93.与实施例十九、实施例二十不同之处在于,当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 上的凹部4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上的凹部4配合相连时,两所述凹部4之间设置有紧固件。
94.实施例二十二: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95.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搭建元件,定义其中一个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一搭建元件5,另一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二搭建元件6;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设置有凸部3,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外周面201设置有凹部4,所述第一
搭建元件5 的外周面201上的凸部3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外周面201上的凹部4配合连接。
96.实施例二十三: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97.与实施例二十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 设置有凹部4,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外周面201设置有凹部4,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上的凹部4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外周面201上的凹部4配合连接。两凹部4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胶合的方式连接。
98.实施例二十二和实施例二十三所述的搭建元件拼接结构,第一搭建元件5和第二搭建元件6的中心轴向相平行。如图18所示,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并列相连;如图19所示,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错位相连。上述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搭建元件,具体可以为三个、四个以及更多数量的搭建元件进行拼接,该拼接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应性调整,以达到构建更多形式结构的目的。
99.实施例二十四: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100.与实施例二十三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和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为一体成型件,且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外周面201相连,且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轴向相平行;在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 和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外周面20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7或连接板。如图20所示,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并列相连;如图21所示,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错位相连。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搭建元件,具体可以为三个、四个以及更多数量的搭建元件进行拼接,该拼接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应性调整,以达到构建更多形式结构的目的。
101.实施例二十五: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102.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两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搭建元件,定义其中一个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一搭建元件5,另一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二搭建元件6;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设置有凸部3,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其中一个过渡面202设置有凹部4,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上的凸部3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过渡面202上的凹部4配合连接;或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设置有凹部4,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其中一个过渡面202设置有凹部4,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上的凹部4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过渡面202 上的凹部4配合连接;或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设置有凹部4,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其中一个过渡面202设置有凸部3,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外周面201上的凹部4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过渡面202上的凸部3配合连接。
103.如图22所示,包括第一搭建元件5、第二搭建元件6和第三搭建元件8,第一搭建元件5的过渡面202与第二搭建元件6的过渡面202 配合连接,第二搭建元件6的外周面201与第三搭建元件8的过渡面 202配合连接,第二搭建元件6和第三搭建元件8之间形成有夹角,夹角的角度可以是任意角度的,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三搭建元件8的过渡面202进行开设凹槽,然后在开设凹槽形成过渡面后切去一部分,切去后的过渡面202与外周面201配合连接后,第三搭建元件8和第二搭建元件6之间形成有夹角。
104.上述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上的凸部3与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上的凹部4配合相连时,所述凹部4和所述凸部3上具有相适配的牙部。而且根据构件拼接结构的需求,
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长度相等;或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长度是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长度的倍数。
105.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中,所述搭建元件的主体1均为通过一截平面沿一呈直线状的轨迹线延伸形成的圆柱形主体。
106.实施例二十六: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107.如图23所示,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搭建元件,定义其中一个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一搭建元件5,另一所述搭建元件为第二搭建元件6,第一搭建元件5与第二搭建元件6配合连接;定义连接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两端的直线为第一虚拟线,定义连接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两端的直线为第二虚拟线;相连的第一搭建元件5和第二搭建元件6中,第一虚拟线和第二虚拟线之间限定形成任意角度的夹角。
108.实施例二十七: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109.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搭建元件的主体1均为通过一截平面沿一呈曲线状的轨迹线延伸形成的圆柱形主体。
110.实施例二十八:一种搭建元件拼接结构。
11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搭建元件拼接中,根据构建拼接结构的需求,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长度相等;或所述第一搭建元件5的长度是所述第二搭建元件6的长度的倍数。
112.综上所述,本技术创造了一种美观大方、实用的产品或有利于开力儿童智力的玩具;在架构上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而且减少了产品转角处的锋利程度,增加了产品的安全性,同时在外观上形成不同的观感,丰富了人们的体验;产品生产简单,组装方便,提高其市场的竞争力。
11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