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棋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2070发布日期:2021-07-27 13:3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棋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棋盘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棋盘。



背景技术:

象棋也称中国象棋,属于中国传统的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但传统的象棋玩法比较单一。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传统棋盘的基础上增加新结构,同时通过结构变化可以延伸出更多规则和玩法,增加趣味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棋盘,能够丰富象棋的玩法,增强象棋的趣味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棋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棋盘本体和围绕矩形棋盘本体一周的棋子通道,所述棋子通道包括第一横向通道、第二横向通道、第一纵向通道、第二纵向通道、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第三连接盘和第四连接盘,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盘连接,第一横向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盘连接,第一纵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盘连接,第一纵向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盘连接,第二横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盘连接,第二横向通道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盘连接,第二纵向通道的一端与第四连接盘连接,第二纵向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盘连接,所述矩形棋盘本体的背面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盘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第二连接盘安装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三连接盘安装在第三连接板上,第四连接盘安装在第四连接板上。

所述矩形棋盘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轴孔,第一连接板通过轴孔安装在第一转动轴上,第二连接板通过轴孔安装在第二转动轴上,第三连接板通过轴孔安装在第三转动轴上,第四连接板通过轴孔安装在第四转动轴上。

所述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第三连接盘和第四连接盘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定位柱,第一连接盘通过第一连接板的定位柱嵌入定位孔内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第二连接盘通过第二连接板的定位柱嵌入定位孔内安装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三连接盘通过第三连接板的定位柱嵌入定位孔内安装在第三连接板上,第四连接盘通过第四连接板的定位柱嵌入定位孔内安装在第四连接板上。

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的两端、第二横向通道的两端、第一纵向通道的两端和第二纵向通道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卡槽,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的一端通过限位卡槽与第一连接盘连接,第一横向通道的另一端通过限位卡槽与第二连接盘连接,第一纵向通道的一端通过限位卡槽与第二连接盘连接,第一纵向通道的另一端通过限位卡槽与第三连接盘连接,第二横向通道的一端通过限位卡槽与第三连接盘连接,第二横向通道的另一端通过限位卡槽与第四连接盘连接,第二纵向通道的一端通过限位卡槽与第四连接盘连接,第二纵向通道的另一端通过限位卡槽与第一连接盘连接。

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的中部、第二横向通道的中部、第一纵向通道的中部和第二纵向通道的中部均安装有合页,可折叠收纳存放。

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第二横向通道、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二纵向通道上均开设有棋子滑槽。

所述矩形棋盘本体为盒体结构,矩形棋盘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口、第二转动口、第三转动口和第四转动口,所述第一转动口与第一连接板配合,第二转动口与第二连接板配合,第三转动口与第三连接板配合,第四转动口与第四连接板配合。

所述矩形棋盘本体内设有固定卡,将折叠后的第一横向通道、第二横向通道、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二纵向通道通过固定卡固定在盒体内。

所述矩形棋盘本体上还设有防尘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矩形棋盘本体、棋子通道和连接盘组成的新型棋盘,与传统棋盘相比形式新颖,丰富了象棋玩法,解决了传统象棋玩法单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矩形棋盘本体的背面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轴孔,连接板通过轴孔安装在转动轴上,连接板可绕转动轴旋转;方便收纳,在使用传统玩法时可将连接板旋转至矩形棋盘本体的背面,节省空间。

3、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连接盘上开设有定位孔,连接板上设置有定位柱,连接盘通过连接板的定位柱嵌入定位孔内安装在连接板上,方便组装和收纳。

4、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的两端、第二横向通道的两端、第一纵向通道的两端和第二纵向通道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卡槽,通过限位卡槽与连接盘连接,方便组装和收纳。

5、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的中部、第二横向通道的中部、第一纵向通道的中部和第二纵向通道的中部均安装有合页,可折叠收纳存放,节省空间。

6、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第二横向通道、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二纵向通道上均开设有棋子滑槽,可避免棋子掉落。

7、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矩形棋盘本体为盒体结构,矩形棋盘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转动口,连接板可通过转动口从盒体内转入转出,节省空间,方便收纳。

8、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矩形棋盘本体内设有固定卡,将折叠后的第一横向通道、第二横向通道、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二纵向通道通过固定卡固定在盒体内,方便收纳,节省空间。

9、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矩形棋盘本体上还设有防尘盖,防止灰尘落入,更干净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矩形棋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棋子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矩形棋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有转动轴)。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横向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纵向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横向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合页折叠)。

图9为本实用新型纵向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合页折叠)。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矩形棋盘本体,21、第一横向通道,22、第二横向通道,23、第一纵向通道,24、第二纵向通道,31、第一连接盘,32、第二连接盘,33、第三连接盘,34、第四连接盘,41、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43、第三连接板,44、第四连接板,51、第一转动轴,52、第二转动轴,53、第三转动轴,54、第四转动轴,6、轴孔,7、定位孔,8、定位柱,9、限位卡槽,10、合页,11、棋子滑槽,121、第一转动口,122、第二转动口,123、第三转动口,124、第四转动口,13、固定卡,14、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一种棋盘,包括矩形棋盘本体1和围绕矩形棋盘本体1一周的棋子通道,所述棋子通道包括第一横向通道21、第二横向通道22、第一纵向通道23、第二纵向通道24、第一连接盘31、第二连接盘32、第三连接盘33和第四连接盘34。所述第一横向通道2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盘31连接,第一横向通道2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盘32连接,第一纵向通道2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盘32连接,第一纵向通道2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盘33连接,第二横向通道2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盘33连接,第二横向通道22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盘34连接,第二纵向通道24的一端与第四连接盘34连接,第二纵向通道24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盘31连接,所述矩形棋盘本体1的背面设有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第三连接板43和第四连接板44,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第三连接板43安装在矩形棋盘本体1背面的一条对角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42和第四连接板44安装在矩形棋盘本体1背面的另一条对角线上,所述第一连接盘31安装在第一连接板41上,第二连接盘32安装在第二连接板42上,第三连接盘33安装在第三连接板43上,第四连接盘34安装在第四连接板44上。

本实施例在组装时,所述第一横向通道21和第二横向通道22对应矩形棋盘本体1的两条短边,第一纵向通道23和第二纵向通道24对应矩形棋盘本体1的两条长边。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实施例1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内容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盘31、第二连接盘32、第三连接盘33和第四连接盘34上均开设有定位孔7,所述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第三连接板43和第四连接板44上均设置有定位柱8,第一连接盘31通过第一连接板41的定位柱8嵌入定位孔7内安装在第一连接板41上,第二连接盘32通过第二连接板42的定位柱8嵌入定位孔7内安装在第二连接板42上,第三连接盘33通过第三连接板43的定位柱8嵌入定位孔7内安装在第三连接板43上,第四连接盘34通过第四连接板44的定位柱8嵌入定位孔7内安装在第四连接板44上。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将棋子通道和连接盘从连接板上取下来,方便收纳。

实施例3:

如图5、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实施例2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对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内容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矩形棋盘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51、第二转动轴52、第三转动轴53和第四转动轴54,所述第一转动轴51和第三转动轴53安装在矩形棋盘本体1背面的一条对角线上,所述第二转动轴52和第四转动轴54安装在矩形棋盘本体1背面的另一条对角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第三连接板43和第四连接板44上均开设有轴孔6,第一连接板41通过轴孔6安装在第一转动轴51上,第一连接板41可绕第一转动轴51转动,第二连接板42通过轴孔6安装在第二转动轴52上,第二连接板42可绕第二转动轴52转动,第三连接板43通过轴孔6安装在第三转动轴53上,第三连接板43可绕第三转动轴53转动,第四连接板44通过轴孔6安装在第四转动轴54上,第四连接板44可绕第四转动轴54转动。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将棋子通道和连接盘从连接板上取下来,并将连接板旋转到矩形棋盘本体1背面,本实用新型不仅收纳方便,而且可用于传统棋盘玩法。

实施例4:

如图6、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实施例3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对实施例3中所描述的内容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第一横向通道21的两端、第二横向通道22的两端、第一纵向通道23的两端和第二纵向通道24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卡槽9,所述第一横向通道21的一端通过限位卡槽9与第一连接盘31连接,第一横向通道21的另一端通过限位卡槽9与第二连接盘32连接,第一纵向通道23的一端通过限位卡槽9与第二连接盘32连接,第一纵向通道23的另一端通过限位卡槽9与第三连接盘33连接,第二横向通道22的一端通过限位卡槽9与第三连接盘33连接,第二横向通道22的另一端通过限位卡槽9与第四连接盘34连接,第二纵向通道24的一端通过限位卡槽9与第四连接盘34连接,第二纵向通道24的另一端通过限位卡槽9与第一连接盘3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向通道21、第二横向通道22、第一纵向通道23和第二纵向通道24上均开设有棋子滑槽11,防止棋子掉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卡槽9为半圆形,半圆形的半径与连接盘的半径相等,所述限位卡槽9套接在连接盘的外壁上,且限位卡槽9承接于连接板上。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将第一横向通道21、第二横向通道22、第一纵向通道23、第二纵向通道24、第一连接盘31、第二连接盘32、第三连接盘33和第四连接盘34分别拆解,方便收纳。

实施例5: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实施例4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对实施例4中所描述的内容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第一横向通道21的中部、第二横向通道22的中部、第一纵向通道23的中部和第二纵向通道24的中部均安装有合页10,可折叠存放,便于收纳,节省空间。

实施例6: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实施例5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对实施例5中所描述的内容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矩形棋盘本体1为盒体结构,矩形棋盘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口121、第二转动口122、第三转动口123和第四转动口124,所述第一转动口121与第一连接板41配合,第二转动口122与第二连接板42配合,第三转动口123与第三连接板43配合,第四转动口124与第四连接板44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口的高度等于连接板与连接盘配合后的厚度,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所述连接板和连接盘可通过转动口从盒体内转入转出,用后收纳时,可将连接盘连同连接板一起从转动口转入盒体内,便于收纳存储。

实施例7: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实施例6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对实施例6中所描述的内容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矩形棋盘本体1内设有固定卡13,可将折叠后的第一横向通道21、第二横向通道22、第一纵向通道23和第二纵向通道24通过固定卡13固定在盒体内。所述矩形棋盘本体1上还设有防尘盖14。

本实施例在使用后,可将棋子通道分别折叠并通过固定卡13固定在盒体内,方便收纳,然后将防尘盖14盖在盒体上,防止落入灰尘。

实施例1-7在下象棋时,除了象棋传统规则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增加以下新规则:所述第一连接盘31、第二连接盘32、第三连接盘33和第四连接盘34均为棋子从矩形棋盘本体1的四个角的虚线进入棋子通道的绕行点,棋子进入棋子通道后,棋子可以选择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行走至下一个绕行点或返回到矩形棋盘本体1,到达下一个绕行点后,可再选择返回到矩形棋盘本体1、继续绕行至下一绕行点或返回上一个绕行点。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到的其它实施例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