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55567发布日期:2021-06-29 21:5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小儿内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儿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器。


背景技术:

2.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致病机转、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征候、实验诊断、影像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治疗、预后,内科学的方法是透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进行理学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诊断与影像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获得诊断后,内科的治疗方法包含追踪观察、生活方式、药物、介入性治疗(如心导管、内视镜)等,根据病人的状况调整药物之使用,防止并处理副作用及并发症,其中由于儿童疾病的频发,小儿内科的治疗任务也加重。
3.小儿的肺部康复是属于较为复杂的康复流程,因为锻炼肺部,往往需要大量重复呼气和吸气,儿童的配合效率较差,首先是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不同年龄段和病情的儿童需要不同的阻力进行康复,但是现有的康复结构,往往采用简单的活塞加砝码进行阻力调整,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实用性较差,并且无法做到循序渐进,其次是在对于医院的抵触情绪,会导致康复的实际效率降低,儿童的心情低落,会造成免疫力的下降,进而造成康复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康复架、旋转筒、密封筒、输入管、吹气管、限制环、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驱动杆和磁力刹,可以实现对旋转筒的旋转阻力进行调整,方便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阻力需求的儿童进行肺部锻炼,实用性较高,其次是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测量箱、活塞、指示槽、吹气管、旋转筒和密封筒,可以协助康复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竞赛,避免儿童在医院产生抵触情绪,提高康复的效率,并且保证儿童的心情愉悦。
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儿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器,包括康复架,所述康复架的内壁中心处通过支架固定设置有密封筒,且密封筒的内壁均转动嵌设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的内壁沿圆周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驱动凹槽,且多个驱动凹槽的横截面呈扇形状,所述康复架的外壁正面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均滑动嵌设有测量箱,所述测量箱的内壁滑动嵌设有活塞,且活塞的外壁顶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加压杆,所述密封筒的外壁两侧中心处均连通设置有输入管,所述康复架的外壁正面底部两侧均连通设置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输出端通过三通阀与软管连通设置于输入管的一端处,所述吹气管的输出端通过三通阀与软管连通设置有输出管,且输出管的一端连通设置于测量箱的外壁背面底部处,所述旋转筒的外壁背面边缘处固定设置有限制环,所述康复架的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壁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旋转板,且旋转板的外壁顶部卡接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外壁顶部固定设置有磁力刹。
6.进一步的,所述测量箱的外壁正面底部处均连通设置有释放栓。
7.进一步的,所述测量箱的外壁正面嵌设有观察板。
8.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筒的外壁顶部中心处连通设置有排气管。
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筒的外壁正面靠近顶部处开设有指示槽。
10.进一步的,所述康复架的外壁顶部通过螺栓安装设置有显示装置。
11.进一步的,所述康复架的外壁背面转动插设有调整杆,且调整杆的一端外壁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
12.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外壁相互啮合传动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磁力刹的横截面呈圆弧状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壁一侧中心处通过转轴贯穿设置于康复架的外壁中心处,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壁一侧中心处通过转轴螺纹连接有限制螺母。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发明中,通过康复架、旋转筒、密封筒、输入管、吹气管、限制环、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驱动杆和磁力刹,可以实现对旋转筒的旋转阻力进行调整,方便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阻力需求的儿童进行肺部锻炼,实用性较高,其次是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测量箱、活塞、指示槽、吹气管、旋转筒和密封筒,可以协助康复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竞赛,避免儿童在医院产生抵触情绪,提高康复的效率,并且保证儿童的心情愉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21.图5为本发明旋转筒的正面剖视图;
22.图6为本发明旋转板的立体图;
23.图7为本发明主动齿轮的立体图;
24.图8为本发明测量箱的侧面剖视图。
25.图中标记:1、康复架;2、密封筒;3、旋转筒;4、测量箱;5、观察板;6、释放栓;7、吹气管;8、显示装置;9、输入管;10、限制螺母;11、限制环;12、排气管;13、输出管;14、加压杆;15、指示槽;16、磁力刹;17、驱动杆;18、旋转板;19、调整杆;20、驱动凹槽;21、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3、活塞;2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7.实施例一,参照图1到图8:一种小儿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器,包括康复架1,通过康复架1,可以实现对密封筒2和旋转筒3进行高效的密封,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密封筒2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旋转筒3的阻力失效,康复架1的内壁中心处通过支架固定设置有密封筒2,且密封筒2的内壁均转动嵌设有旋转筒3,旋转筒3的内壁沿圆周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驱动
凹槽20,通过驱动凹槽20,可以实现对旋转筒3的高效驱动,保证气流产生的推动,高效率的作用于旋转筒3,实现产生吹气的压力,且多个驱动凹槽20的横截面呈扇形状,通过驱动凹槽20的横截面呈扇形状,可以实现高效的气流推动,康复架1的外壁正面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24,通过安装槽24,可以实现对测量箱4进行高效的安装,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产生晃动,且安装槽24的内壁均滑动嵌设有测量箱4,通过测量箱4,可以将吹出的气流进行收纳挤压,通过活塞23、加压杆14和观察板5,实现肺活量的锻炼,并且对加压杆14进行加码,增加吹气的压力,方便小儿进行测量和初步的锻炼,测量箱4的内壁滑动嵌设有活塞23,且活塞23的外壁顶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加压杆14,密封筒2的外壁两侧中心处均连通设置有输入管9,康复架1的外壁正面底部两侧均连通设置有吹气管7,通过吹气管7,可以方便小儿进行吹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吹气管7需要采用额外的一次性或者消毒的吹嘴,吹气管7的输出端通过三通阀与软管连通设置于输入管9的一端处,吹气管7的输出端通过三通阀与软管连通设置有输出管13,且输出管13的一端连通设置于测量箱4的外壁背面底部处,旋转筒3的外壁背面边缘处固定设置有限制环11,通过限制环11,可以实现对旋转筒3进行高效的阻力传导,保证小儿在吹气时,产生足量的阻力,使得吹气的压力增大,康复架1的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从动齿轮22,从动齿轮22的外壁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旋转板18,通过旋转板18,可以实现对驱动杆17进行线性的顶起,实现磁力刹16的工作高度进行调整,保证肺活量的锻炼时,拥有足够的阻力,辅助锻炼康复,且旋转板18的外壁顶部卡接设置有驱动杆17,通过驱动杆17,可以实现对旋转板18进行高效的卡接,且驱动杆17的底端内设滚轮,避免与旋转板18发生卡死的问题,驱动杆17的外壁顶部固定设置有磁力刹16,通过磁力刹16与限制环11的距离,可以施加不同的阻力给限制环11,保证足够阻力调整空间,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
28.实施例二,参照图1到图8:测量箱4的外壁正面底部处均连通设置有释放栓6,测量箱4的外壁正面嵌设有观察板5,通过观察板5,可以实现对活塞23的工作高度进行记录,密封筒2的外壁顶部中心处连通设置有排气管12,旋转筒3的外壁正面靠近顶部处开设有指示槽15,通过指示槽15,可以协助两个比赛的小儿进行胜负的判定,康复架1的外壁顶部通过螺栓安装设置有显示装置8,康复架1的外壁背面转动插设有调整杆19,且调整杆19的一端外壁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21。
29.实施例三,参照图1到图8:主动齿轮21与从动齿轮22的外壁相互啮合传动设置,通过主动齿轮21与从动齿轮22的外壁相互啮合传动设置,可以实现对旋转板18进行高效的驱动,且主动齿轮21的尺寸小于从动齿轮22,保证调整的精度,磁力刹16的横截面呈圆弧状设置,从动齿轮22的外壁一侧中心处通过转轴贯穿设置于康复架1的外壁中心处,从动齿轮22的外壁一侧中心处通过转轴螺纹连接有限制螺母10,通过限制螺母10,可以实现对从动齿轮22的限制,避免产生旋转板18自旋,导致阻力不均匀。
30.使用时,先对小儿的肺活量进行测量,然后确定锻炼的吹气阻力,先取一个消毒或者一次性的吹嘴,安装到吹气管7上,随后将打开释放栓6,将活塞23下压到测量箱4的底部处,随后关闭释放栓6,儿童进行吹气,气流带动活塞23上升,计算实际的肺活量,随后在加压杆14的外壁顶部加设阀门,多次吹气,判断该儿童适合的阻力锻炼范围,随后切换三通阀,将吹气管7连通到其中一个输入管9的内部处,随后旋转调整杆19,通过主动齿轮21带动从动齿轮22旋转,随后带动旋转板18旋转,使得驱动杆17上升,使得磁力刹16上升或者下
降,保证限制环11处于合适的阻力范围,儿童吹出的气流带动旋转筒3旋转,旋转筒3产生的阻力,实现对肺部的锻炼,当儿童在康复医院产生抵触情绪时,需要配合进行锻炼,可以启动两个吹气管7,让两个儿童进行吹气的锻炼,通过指示槽15进行判定胜负,对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且可以通显示装置8,可以播放一些驱动动画和儿歌,提高儿童的用户体验。
3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