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3018发布日期:2021-07-30 18:0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触控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触控屏终端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功能纷纷向这类触控终端设备上移植。但是,由于目前的触摸控制方法还只是构成一项操作或只对同一个操作执行对象构成操作,因此难于实现更为复杂的人机交互,从而影响用户的体验。例如在某些3d游戏的场景中,用户虽然可以控制游戏角色进行移动及技能施放,但却难于对视野盲区同时进行便捷的兼顾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通过联动的方式提升用户操作触控终端的体验效果的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所述触控终端的显示区域呈现有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的场景画面呈现视野由虚拟摄像机的位置和视角确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图形用户界面设置第一类操作的触控按扭和第二类操作的触控按扭,所述第一类操作用于生成控制虚拟摄像机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类操作用于生成控制游戏角色移动的控制信号;

侦测并获取用户对第一类操作的触控按扭的触控操作,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虚拟摄像机的操作;

侦测并获取用户对第二类操作的触控按扭的触控操作,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游戏角色移动;

第一类操作和第二类操作在时序上重叠时,在重叠期间同时生成上述两个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并结合两个控制信号的控制过程生成联动指令;

将联动指令的执行结果反馈在图形用户界面上。

一种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本发明中,通过联动的方式能够同时控制游戏角色移动和调整虚拟摄像机的位置及视角,并在图形用户界面的场景画面显示游戏角色移动和虚拟摄像机调整两个执行结果相结合后的效果,从而实现在3d环境空间中对游戏角色的移动进行精准控制;以及在控制游戏角色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对视野同时进行操作,提升用户操作触控终端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终端的显示区域呈现有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的场景画面呈现视野由虚拟摄像机的位置和视角确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图形用户界面设置第一类操作的触控按扭和第二类操作的触控按扭,所述第一类操作用于生成控制虚拟摄像机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类操作的触控按扭优选为包括第一触控按扭和第二触控按扭;所述第二类操作用于生成控制游戏角色移动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类操作的触控按扭优选为包括第三触控按扭。

侦测并获取用户对第一触控按扭的第一触控操作,生成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第一触控操作调整虚拟摄像机的视角有两种控制方式,分别对应于固定视角模式(即视角的角度固定不定)和自由视角模式(即视角的角度可根据操作对应进行改变),可根据游戏的具体设定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控制方式。

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种控制方式:在固定视角模式下,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包括触摸第一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后向上或向下进行滑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将虚拟摄像机的视角调整为垂直向下,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虚拟摄像机的位置;向上滑动时,第一控制信号将虚拟摄像机的视角调整为垂直向下后,根据滑动距离使虚拟摄像机垂直向上移动相应的距离;向下滑动时,第一控制信号将虚拟摄像机的视角调整为垂直向下后,根据滑动距离使虚拟摄像机垂直向下移动相应的距离。当侦测到第一触控操作结束时,会自动结束第一控制信号,并同时将虚拟摄像机恢复至默认的初始位置。虚拟摄像机默认的初始位置优选为位于游戏角色的头顶,且虚拟摄像机的视角默认为朝向游戏角色的正前方。

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二种控制方式:在自由视角模式下,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包括触摸第一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后进行滑动;向上滑动时,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滑动距离使虚拟摄像机向上旋转相应的角度;向下滑动时,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滑动距离使虚拟摄像机向下旋转相应的角度;向左滑动时,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滑动距离使虚拟摄像机向左旋转相应的角度;向右滑动时,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滑动距离使虚拟摄像机向右旋转相应的角度。在调整过程中,游戏角色中心点、虚拟摄像机中心点和虚拟摄像机视角中心线这三个关键要素的几何关系面是所有控制的基础面(基准)。其中,1)游戏角色可移动的基准面始终是过游戏角色中心、且与游戏角色中心和虚拟摄像机中心的连线垂直的那个平面;但受障碍物、地形、虚拟摄像机视角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基准面会进行相应的变化或调整;2)虚拟摄像机俯仰角调整的基准面是过视角中心线和游戏角色中心与虚拟摄像机中心的平面;俯仰角度调整的具体方法之一是以游戏角色中心为圆心、游戏角色中心和虚拟摄像机中心的连线为半径,在基准面上旋转虚拟摄像机;俯仰角度调整的具体方法之二是以虚拟摄像机中心为圆心、游戏角色中心和虚拟摄像机中心的连线为半径,在基准面上旋转虚拟摄像机;3)控制虚拟摄像机旋转角调整(左右滑动)是以虚拟摄像机中心为圆心,虚拟摄像机的视角中心线(朝向)在与游戏角色移动的当前基准面所平行的平面上旋转。由于此种控制方式下虚拟摄像机一直随游戏角色移动,因此,在侦测到第一触控操作结束时,无需将虚拟摄像机恢复至默认的初始位置。即,在固定视角模式下,操作结束时虚拟摄像机会恢复到默认的初始位置;在自由视角模式下,操作结束时虚拟摄像机不会恢复到默认的初始位置。

侦测并获取用户对第二触控按扭的第二触控操作,生成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虚拟摄像机的位置。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包括触摸第二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后进行滑动,第二控制信号根据滑动的方向和距离相应在水平面上移动虚拟摄像机的位置。当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结束时,会自动结束第二控制信号,此时,可将虚拟摄像机恢复至默认的初始位置,也可保持虚拟摄像机的位置不变,可根据游戏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

侦测并获取用户对第三触控按扭的第三触控操作,生成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游戏角色的移动。所述第三触控操作包括触摸第三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后进行滑动,第三控制信号根据滑动的方向和持续时间相应控制游戏角色移动。

检测所述用户是否触摸所述触控终端的目标控制区域;若是,显示所述第一类操作的触控按扭和第二类操作的触控按扭,以供所述用户进行操作;在所述用户停止触摸所述触控终端的目标控制区域后,隐藏所述第一类操作的触控按扭和第二类操作的触控按扭。

当同时侦测到第一类操作和第二类操作,即第一类操作和第二类操作在时序上重叠时,在重叠期间会同时生成上述两个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并结合两个控制信号的控制过程生成联动指令。由于第一触控按扭和第二触控按扭都属于第一类操作的触控按扭,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都属于第一类操作,因此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无法联动,只能同时执行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中的一个触控操作。当先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时,会自动屏蔽对第二触控操作的检测,此时即使执行了第二触控操作也无法生成第二控制信号,直到第一触控操作结束,才会恢复对第二触控操作的检测;同理,当先检测到第二触控操作时,也会自动屏蔽对第一触控操作的检测,直到第二触控操作结束,再恢复对第一触控操作的检测。

将联动指令的执行结果反馈在图形用户界面上。联动指令的执行结果为两个控制信号相互配合进行控制后产生的执行结果,且联动指令不会改变对游戏角色的移动控制,只会根据两个控制信号的执行结果对场景画面的呈现视野及显示的内容按照真实的效果进行调整。例如:选择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种控制方式时,在检测到用户触摸第三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并向左滑动的过程中,同时检测到用户触摸第一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并向上滑动时,则将虚拟摄像机调整为俯视视角,并根据用户在第一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向上滑动的距离相应升高虚拟摄像机的位置,同时,游戏角色以虚拟摄像机俯视视角时的效果向场景画面的左侧移动,并根据虚拟摄像机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使游戏角色的尺寸相应变小。选择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二种控制方式时,在检测到用户触摸第三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并向左滑动的过程中,同时检测到用户触摸第一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并向上滑动时,则游戏角色向场景画面的左侧移动,并根据用户在第一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向上滑动的距离相应增大虚拟摄像机的仰角。在检测到用户触摸第三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并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同时检测到用户触摸第二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并向下滑动时,则根据用户在第二触控按扭的触控区域向下滑动的距离相应向后移动虚拟摄像机的位置,同时,游戏角色以虚拟摄像机俯视视角时的效果向场景画面的前方移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联动的方式能够同时控制游戏角色移动和调整虚拟摄像机的位置及视角,并在图形用户界面的场景画面显示游戏角色移动和虚拟摄像机调整两个执行结果相结合后的效果,从而实现在3d环境空间中对游戏角色的移动进行精准控制;以及在控制游戏角色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对视野同时进行操作,提升用户操作触控终端的体验效果。

本发明一种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用于触控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本发明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