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25027发布日期:2021-10-27 20:0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哑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


背景技术:

2.哑铃是一种常见的健身锻炼器材,其体积相对于杠铃较小,且便于拿取,方便锻炼;
3.现有技术背景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0543080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一种哑铃,哑铃包括主轴、套设于所述主轴且对称设置的卡盘组件、锁定组件和多个与所述卡盘组件对应的配重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固连于所述主轴的连接架、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锁止机构、连接于所述卡盘组件的制动盘及刻度盘,所述制动盘和所述刻度盘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所述刻度盘朝外的一侧表面设有配重刻度,所述制动盘设有多个锁定槽,所述卡盘组件用于卡接相应地配重件以调节配重重量。所述卡盘组件相对于所述配重件及所述连接架转动,所述刻度盘及制动盘随所述卡盘组件转动直至所述刻度盘的配重刻度转动至相应配重值,所述锁止机构锁定于其中一个所述锁定槽,以使对应于所述刻度盘刻度的配重件挂设于所述卡盘组件;
4.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6910667 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一种可调节哑铃,包括底座、手柄以及成对设置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至少为4个且均匀分布的放置于该底座的左右两侧,同时,配重块的中部均设有向上开口的通过槽,且配重块上位于通过槽的下方设有卡块,以及,该手柄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至少2个卡盘,卡盘上设有至少1个卡扣,不同卡盘上的卡扣相位不完全相同,且卡扣相配于卡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便于调节哑铃的重量;
5.但以上技术方案,在进行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对哑铃左右两侧的哑铃配重片进行不同数量的调节,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的哑铃在进行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对哑铃左右两侧的哑铃配重片进行不同数量的调节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直接放置于地面或工作台面表面,且底座的顶端面开设有与哑铃片之间对应卡合的凹槽;
8.握把,所述握把为该哑铃的把手机构,所述握把的端部远端和端部近端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
9.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应螺栓固定在第二固定片与第一固定片之间,且固定板的内侧对应滑动安装有按键;
10.卡块,所述卡块通过轴杆呈对称方式的铰接安装在哑铃片的内侧。
11.优选的,所述哑铃片在握把的两端设置有多片,且哑铃片由外壳对主体和配重片套设固定构成,其中配重片对称固定在主体的边侧,同时哑铃片整体顶部中间位置呈凹槽结构,且哑铃片的中部对应穿插握把。
12.优选的,所述卡块的纵截面垂直投影呈“u”字形结构,且卡块的内侧设置有位于轴杆的外侧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卡合在哑铃片的内部,其另一端贴合在卡块的内侧,同时卡块通过扭簧在哑铃片的外侧对应翘曲。
13.优选的,所述按键在固定板的内侧与哑铃片之间呈一一对应设置,且按键的底部呈倒置的“u”字形结构,其中按键的底端呈向外侧加宽设置,同时按键的中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中部设置有外表面与按键的外表面平齐的卡台。
14.优选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对应固定在固定板、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之间,且基座的内侧对应卡合安装有压片和限位杆,其中限位杆位于压片的内侧。
15.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对应于卡槽之间进行勾连,且呈弹性结构的压片对应对限位杆进行压合,同时卡槽的底端和顶部以及卡台的底端和顶部均呈向下锥形设置。
16.优选的,所述卡槽的中部底端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用于按键复位的压簧,其中压簧的底端对应卡合在基座的顶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能够对左右两侧的哑铃片的使用进行自主调节,无需按照左右同样数量的哑铃片进行锻炼使用,便于重量不平衡状态使用;
18.通过按键的下压,能够使得按键在固定板的内侧下滑,从而使得按键对卡块挤压,使得卡块挤压至外壳的内侧平齐位置,且同时使得限位杆的顶端与卡台的顶端凹槽之间对应卡合限位,便于进行对应的哑铃片的脱离,使得锻炼时不降该片哑铃片带起;
19.通过扭簧的弹性作用,使得按键的上移后,能够将卡块自动外弹,使得卡块的外侧底端卡合在握把的外侧,从而在锻炼时能够通过握把将哑铃片带起,便于锻炼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哑铃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卡块的安装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哑铃片的限位、脱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底座;2、握把;3、固定板;4、第一固定片;5、第二固定片;6、哑铃片;601、外壳;602、主体;603、配重片;7、按键;8、轴杆;9、卡块;10、扭簧;11、卡槽;12、卡台;13、限位杆;14、压片;15、基座;16、连接杆;17、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包括底座1,底座1直接放置于地面或工作台面表面,且底座1的顶端面开设有与哑铃片6之间对应卡合的凹槽;
31.握把2,握把2为该哑铃的把手机构,握把2的端部远端和端部近端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5;
32.固定板3,固定板3对应螺栓固定在第二固定片5与第一固定片4之间,且固定板3的内侧对应滑动安装有按键7;
33.卡块9,卡块9通过轴杆8呈对称方式的铰接安装在哑铃片6的内侧。
34.如图4和图5中哑铃片6在握把2的两端设置有多片,且哑铃片6由外壳601对主体602和配重片603套设固定构成,其中配重片603对称固定在主体602的边侧,同时哑铃片6整体顶部中间位置呈凹槽结构,且哑铃片6的中部对应穿插握把2,便于对应放置限位使用。
35.如图6中卡块9的纵截面垂直投影呈“u”字形结构,且卡块9的内侧设置有位于轴杆8的外侧的扭簧10,扭簧10的一端卡合在哑铃片6的内部,其另一端贴合在卡块9的内侧,同时卡块9通过扭簧10在哑铃片6的外侧对应翘曲,能够通过扭簧10使得卡块9自动复位,按键7在固定板3的内侧与哑铃片6之间呈一一对应设置,且按键7的底部呈倒置的“u”字形结构,其中按键7的底端呈向外侧加宽设置,同时按键7的中部开设有卡槽11,且卡槽11的中部设置有外表面与按键7的外表面平齐的卡台12,便于通过按键7对卡块9挤压,且能够对按键7进行限位固定。
36.如图7和图8中包括基座15,基座15对应固定在固定板3、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5之间,且基座15的内侧对应卡合安装有压片14和限位杆13,其中限位杆13位于压片14的内侧,能够对限位杆13限位,且便于拆装,限位杆13的顶部对应于卡槽11之间进行勾连,且呈弹性结构的压片14对应对限位杆13进行压合,同时卡槽11的底端和顶部以及卡台12的底端和顶部均呈向下锥形设置,便于勾连限位使用,卡槽11的中部底端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连接杆16,且连接杆16的外侧套设有用于按键7复位的压簧17,其中压簧17的底端对应卡合在基座15的顶部,便于按键7进行复位使用。
3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时,如图4、图6、图7和图8中当需要将哑铃片6对应进行脱离时,首先对按键7进行下压,使得按键7下移,从而使得按键7的底端对卡块9进行挤压,继而将卡块9通过轴杆8在哑铃片6的内侧进行转动,使卡块9不会阻碍握把2的上移,而后将按键7松开,在压簧17的作用下,使得按键7自动上移,而由于按键7下移过程中,限位杆13的顶端通过卡槽11的槽体结构移动到卡台12的顶部,在按键7上移的时,使得限位杆13的顶端对应卡合到卡台12的顶部,从而阻止按键7继续上移,进而能够使得按键7的底端持续阻止卡块9复位,进而保证握把2与哑铃片6之间的分离;
38.当需要对哑铃片6进行限位,使得哑铃片6能够跟随握把2进行使用时,在上述基础上,再次对按键7进行下压,使得按键7下移,同时使得限位杆13相对上移,从而使得限位杆
13的顶部与卡槽11的顶端的锥形结构,使得限位杆13向卡槽11的两侧滑动,再次对按键7松弛,使得按键7在压簧17的作用下上移,同时使得限位杆13的顶端通过卡槽11下滑至卡槽11的底端,且使得按键7的底端脱离对卡块9的挤压,使得卡块9在扭簧10的弹性作用下,通过卡块9进行转动,使得卡块9转动至握把2的上方同时被按键7的底端限位,此时在握把2拿取时,使得握把2通过卡块9的限位能够带动哑铃片6移动,从而添加配重,这就是该左右配重能够单独调节的哑铃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9.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4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