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蹲训练与控制反馈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6798发布日期:2022-04-07 02:3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下蹲训练与控制反馈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骼肌肉及神经损伤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下蹲训练与控制反馈训练仪。


背景技术:

2.骨骼肌肉及神经损伤引起患者身体疼痛、僵硬、麻木,使患者活动受限,为使患者康复,除手术治疗以外,常采用高频电治疗、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激光治疗、脉冲治疗等方法,这些康复器械基本为被动治疗,并且无法实时反馈各个治疗阶段的信息。
3.能否正确蹲起,是膝关节康复成功的重要指标,在下肢力量训练中,下蹲也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在训练过程中,其技术动作不易控制,如果动作不正确,还可能造成关节的其他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蹲训练与控制反馈训练仪,规范训练动作、可阶段性调节训练条件、实时反馈训练结果、适合人群广泛、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下蹲训练与控制反馈训练仪,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立柱和座椅气杆,立柱设置在底座中部,立柱向底座头部倾斜设置,立柱两侧固定连接有扶手,座椅气杆设置在底座尾部,座椅气杆上 连接有坐垫。
6.进一步还包括防护装置,防护装置设置在立柱和座椅气杆之间,防护装置设有护垫,护垫背部设置有连接框架,底座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贯穿立柱,支撑杆前端插接在连接框架内,连接框架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贯穿连接框架,调节螺杆与连接框架转动连接,调节螺杆与支撑杆螺纹连接。
7.进一步所述的防护装置还设有侧护垫两个,两个侧护垫设置在护垫两侧,侧护垫设置在护垫和坐垫之间,侧护垫背部通过连杆连接在连接框架两侧。
8.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框架两侧设有卡槽,连杆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卡槽内,卡槽上端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下端面与连杆外壁贴合。
9.进一步还包括测力机构,所述的测力机构设有脚踏板,脚踏板设置在底座上方,脚踏板设置在护垫和座椅气杆之间,底座内设有压力传感器ⅰ,脚踏板连接在压力传感器ⅰ顶部,所述的立柱顶部设有显示器,显示器与压力传感器ⅰ电性连接。
10.进一步所述的脚踏板以立柱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11.进一步所述的侧护垫内设有压力传感器ⅱ,压力传感器ⅱ与显示器电性连接。
12.进一步所述的脚踏板底面设置有导向杆,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杆插接在导向孔内。
13.进一步所述的导向杆至少设置有三个,导向杆均匀分布在脚踏板底面。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治疗模式独特,通过下蹲控制训练,使膝关节和下肢力量得以康复;
16.2.实时反馈训练结果,双下肢位置配置独立的传感器,通过显示屏实时了解受力情况,在膝关节处设置护垫,有效规范双膝动作,避免错误动作,反馈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判断患者所处的训练阶段,根据进阶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到正常水平;
17.3.坐垫高度可根据需求调节,从而界定蹲起的运动范围;
18.4.适合人群广泛,对下肢关节术后康复、膝关节软骨病、髌腱末端病性变、脑卒中中后期下肢功能障碍、下肢肌肉萎缩等各类患者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19.5.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医院或者家里均可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本实用新型a-a截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1本实用新型a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底座,101.导向孔,2.立柱,3.座椅气杆,4.扶手,5.坐垫,6.防护装置,601.护垫,602.连接框架,603.支撑杆,604.调节螺杆,605.侧护垫,606.连杆,607.卡槽,608.销轴,609.固定螺栓,7.测力机构,701.脚踏板,702.压力传感器ⅰ,703.显示器,704.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6.下蹲训练与控制反馈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立柱2和座椅气杆3,立柱2设置在底座1中部,立柱2向底座1头部倾斜设置,立柱2两侧固定连接有扶手4,座椅气杆3设置在底座1尾部,座椅气杆3上连接有坐垫5,根据人体在下蹲时的形态设计,将立柱2倾斜设置,并将扶手4设置在立柱2上,便于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上进行下蹲训练,增加坐垫5并在坐垫5下方连接具有升降功能的座椅气杆3,一方能形成人员的保护功能,防止训练人员由于下肢在下蹲过程中力量不足发生危险,能让训练人员安全坐下,另一方面可通过坐垫5的高低位置的调节,控制训练人员下蹲的幅度,可根据训练人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阶段进行调节,更加科学合理。
27.进一步还包括防护装置6,防护装置6设置在立柱2和座椅气杆3之间,防护装置6设有护垫601,护垫601背部设置有连接框架602,底座1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03,支撑杆贯穿立柱2,支撑杆603前端插接在连接框架602内,连接框架602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调节螺杆604,调节螺杆604贯穿连接框架602,调节螺杆604与连接框架602转动连接,调节螺杆604与支撑杆603螺纹连接,转动调节螺杆604使得连接框架602与支撑杆603相互运动,进而实现护垫601位置的调节,进而可将护垫601调节至训练人员膝盖部位正前方,从而对训练人员膝盖形成防护和支撑,同时膝盖对护垫601形成的压力传递至支撑杆603,再作用到底座1前部,从而使得底座1整体受力均衡,保证本实用新型稳定使用。
28.进一步所述的防护装置6还设有侧护垫605两个,两个侧护垫605设置在护垫601两
侧,侧护垫605设置在护垫601和坐垫5之间,侧护垫605背部通过连杆606连接在连接框架602两侧,在护垫601两侧设置侧护垫605,一方面提升防护能力,更主要的是对膝盖部位侧面形成位置的限定,进而规范下蹲姿态,同时提升训练效果。
29.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框架602两侧设有卡槽607,连杆606通过销轴608转动连接在卡槽607内,卡槽607上端连接有固定螺栓609,固定螺栓609下端面与连杆606外壁贴合,连杆606通过销轴608在卡槽607内转动,并通过固定螺栓609形成连杆606的活动和固定功能,从而方便训练人员进出训练位置,同时也可根据训练人员的身体实际情况对侧护垫601的位置进行调节,更便于使用、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提升安全性。
30.进一步还包括测力机构7,所述的测力机构7设有脚踏板701,脚踏板701设置在底座1上方,脚踏板701设置在护垫601和座椅气杆3之间,底座1内设有压力传感器ⅰ702,脚踏板701连接在压力传感器ⅰ702顶部,所述的立柱2顶部设有显示器703,显示器703与压力传感器ⅰ702电性连接,在训练人员脚下增加测力机构7,训练人员通过脚踏板701将下蹲过程中力量的变化传递至压力传感器ⅰ702上,并可实时将数据显示于显示器703上,可通过实时数据准确了解训练人员的实际情况,对训练随时进行合理调整,更有助于训练效果的提升。
31.进一步所述的脚踏板701以立柱2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设置两个脚踏板701可对训练人员的两条腿同时形成监控,使监测数据更加真实。
32.进一步所述的侧护垫605内设有压力传感器ⅱ,压力传感器ⅱ与显示器703电性连接,在侧护垫605内设置压力传感器ⅱ,可通过压力传感器ⅱ所显示的数据判断训练人员在下蹲过程中膝盖外侧用力情况,可帮助训练人员调整并规范自身姿势,形成膝部外展提醒。
33.进一步所述的脚踏板701底面设置有导向杆704,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导向孔101,导向杆704插接在导向孔101内,通过设置导向杆704和导向孔101相互配合的结构,使得脚踏板701不会发生错位等现象,提升压力传感器ⅰ702测力的准确性,同时提升安全稳定性。
34.进一步所述的导向杆704至少设置有三个,导向杆704均匀分布在脚踏板701底面,通过三点定位可完全保证脚踏板701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使得测力更加精准,同时防止脚踏板701受力不均发生侧偏,导致训练人员脚底滑落的事故发生。
35.使用时,接通电源,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扶手4,站立于脚踏板701合适位置上,然后根据训练人员自身情况以及训练情况调节坐垫5的高低位置,调节好后,根据下蹲时训练人员的膝部位置,对护垫601及侧护垫605的位置进行调节,形成膝部的防护和姿态的调整,然后即可进行下蹲训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