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教学用的跨栏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2415发布日期:2021-12-04 11:4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育教学用的跨栏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育教学用的跨栏架。


背景技术:

2.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体育课上跨栏跑运动是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途径之一,在田径项目中,跨栏跑是在一定距离内,跨过规定的高度和数量的栏架、技术性较强的短跑项目,属田径运动中竞赛的一种,跨栏架则是用于跨栏训练的器材。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跨栏架一般都是一体设置的,不便进行拆卸收纳和维修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育教学用的跨栏架,通过设置支撑底座对跨栏架整体进行支撑,同时通过支撑底座能够将跨栏架进行稳定放置,通过支撑主杆对螺纹柱以及活动杆进行支撑和对升降块进行限位,保证升降块升降方向竖直,通过螺纹柱的转动方便调节升降块的高度,进而通过升降块的高度调节方便对活动杆的高度调节,即可对跨栏架进行竖直高度调节,通过第一连接件和卡接组件方便对活动杆进行拆卸和卡紧,通过第二连接件方便对第一调节杆组进行拆卸,通过第三连接件方便对第二调节杆组进行拆卸卡紧,通过第一调节杆组与第二调节杆组的配合方便对跨栏架进行宽度的调节,从而通过上述各构件的相互配合不仅能够对跨栏架进行高度和宽度的调节,同时可以方便对跨栏架各部件进行安拆,从而便于对跨栏架进行收纳和维修保养。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体育教学用的跨栏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主杆,所述支撑主杆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贯穿所述支撑主杆顶部的侧壁且延伸至所述支撑主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在所述凹槽内滑动,所述升降块远离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插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通过卡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卡设,所述活动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贯穿所述支撑主杆的侧壁且延伸至所述支撑主杆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组,两个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杆组,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支撑底座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组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组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组平行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设置支撑底座对跨栏架整体进行支撑,同时通过支撑底座能够将跨栏架进行稳定放置,通过支撑主杆对螺纹柱以及活动杆进行支撑和对升降块
进行限位,保证升降块升降方向竖直,通过螺纹柱的转动方便调节升降块的高度,进而通过升降块的高度调节方便对活动杆的高度调节,即可对跨栏架进行竖直高度调节,通过第一连接件和卡接组件方便对活动杆进行拆卸和卡紧,通过第二连接件方便对第一调节杆组进行拆卸,通过第三连接件方便对第二调节杆组进行拆卸卡紧,通过第一调节杆组与第二调节杆组的配合方便对跨栏架进行宽度的调节,从而通过上述各构件的相互配合不仅能够对跨栏架进行高度和宽度的调节,同时可以方便对跨栏架各部件进行安拆,从而便于对跨栏架进行收纳和维修保养。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靠近所述活动杆一侧开口设置,所述套筒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伸缩方向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地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所述套筒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竖直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活动杆插设在所述套筒内且通过卡接组件卡设于所述贯穿孔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方便活动杆插接,从而方便升降块对活动件进行高度的调节,第一弹簧可以通过其伸缩作用推动抵接板与活动杆抵紧从而使得活动杆通过卡接组件与套筒能够卡紧,提高活动杆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活动杆在使用时与套筒脱离,结构简单,便于拆卸。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贯穿孔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梯形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梯形块与所述安装槽间隙配合,且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未伸缩状态时梯形块卡设在所述贯穿孔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槽可以对卡接组件进行安装位置的限制,同时便于在挤压梯形块时对第二弹簧和梯形块进行收放,从而方便进行拆卸活动杆,进而当对活动杆进行安装时第二弹簧可以有效的推动梯形块卡接在套筒上的贯穿孔内,保证活动杆的使用稳定,不会与套筒脱离,安拆方便快捷,便于使用。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调节杆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均套设有方形套接管,所述方形套接管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活动杆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和方形套接管可以进行伸缩调节,从而可以对第一调节杆的长度进行改变,方便对跨栏架进行宽度的调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的放置槽,所述方形套接管搭接在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远离所述方形套接管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一定位螺栓贯穿所述放置槽的侧壁与所述方形套接管螺纹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可以对第一调节杆组进行安装和限位,进而通过第一定位螺栓可以快速方便的对活动杆和第一调节杆组进行安拆,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调节杆组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套设有调节套管,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套管通过第二定位螺栓卡紧,所述调节套管远离所述调节杆一侧插设于所述支撑底座内,且所述支撑底座通过第三连接
件与所述调节套管卡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套管与调节杆的套设连接方便对第二调节杆组进行长度的调节,从而方便跨栏架进行宽度的调节,通过第二定位螺栓可以对调节杆可调节套管的伸缩位置进行紧固定位,保证跨栏架在使用时宽度保持不变,方便调节,通过调节套管与支撑底座之间的插接方式便于对第二调节杆组进行拆卸,便于收纳和维修,同时通过第三连接件便于对第二调节杆组和支撑底座进行定位,保证在使用时第二调节杆组不会脱离支撑底座,从而保证跨栏架整体的稳定性,
1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弹簧和卡接块,所述支撑底座开设有侧槽,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侧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在所述侧槽内滑动,所述卡接块与所述调节套管卡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底座开设侧槽可以对第三弹簧和卡接块进行限位和安装,第三弹簧通过其伸缩特性方便卡接块对调节套管进行卡紧和松开,从而方便第二调节杆组进行拆卸,便于对第二调节杆组进行维修,同时便于跨栏架的收纳放置,减小存放空间,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通过设置支撑底座对跨栏架整体进行支撑,同时通过支撑底座能够将跨栏架进行稳定放置,通过支撑主杆对螺纹柱以及活动杆进行支撑和对升降块进行限位,保证升降块升降方向竖直,通过螺纹柱的转动方便调节升降块的高度,进而通过升降块的高度调节方便对活动杆的高度调节,即可对跨栏架进行竖直高度调节,通过第一连接件和卡接组件方便对活动杆进行拆卸和卡紧,通过第二连接件方便对第一调节杆组进行拆卸,通过第三连接件方便对第二调节杆组进行拆卸卡紧,通过第一调节杆组与第二调节杆组的配合方便对跨栏架进行宽度的调节,从而通过上述各构件的相互配合不仅能够对跨栏架进行高度和宽度的调节,同时可以方便对跨栏架各部件进行安拆,从而便于对跨栏架进行收纳和维修保养;
22.2.通过设置套筒方便活动杆插接,从而方便升降块对活动件进行高度的调节,第一弹簧可以通过其伸缩作用推动抵接板与活动杆抵紧从而使得活动杆通过卡接组件与套筒能够卡紧,提高活动杆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活动杆在使用时与套筒脱离,结构简单,便于拆卸;
23.3.通过第二连接件设置放置槽可以对第一调节杆组进行安装和限位,进而通过第一定位螺栓可以快速方便的对活动杆和第一调节杆组进行安拆;通过在支撑底座开设侧槽可以对第三弹簧和卡接块进行限位和安装,第三弹簧通过其伸缩特性方便卡接块对调节套管进行卡紧和松开,从而方便第二调节杆组进行拆卸,便于对第二调节杆组进行维修,同时便于跨栏架的收纳放置,减小存放空间,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

a剖视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第一连接件与卡接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支撑底座;2、支撑主杆;3、凹槽;4、螺纹柱;5、把手;6、升降块;7、第一连接件;71、套筒;72、第一弹簧;73、抵接块;74、贯穿孔;8、活动杆;9、卡接组件;91、第二弹簧;92、梯形块;93、安装槽;10、第二连接件;101、放置槽;102、第一定位螺栓;11、第一调节杆组;111、连接管;112、方形套接管;12、第二调节杆组;121、调节杆;122、调节套管;123、第二定位螺栓;13、第三连接件;131、第三弹簧;132、卡接块;133、侧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育教学用的跨栏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可以对跨栏架整体进行支撑,同时通过支撑底座1能够将跨栏架进行稳定放置,为了实现对跨栏架的方便拆卸收纳,方便拆卸维修保养,支撑底座1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主杆2,支撑主杆2一侧开设有凹槽3,凹槽3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柱4,螺纹柱4贯穿支撑主杆2顶部的侧壁且延伸至支撑主杆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5,螺纹柱4上螺纹连接有升降块6,升降块6在凹槽3内滑动,通过支撑主杆2对螺纹柱4以及活动杆8进行支撑和对升降块6进行限位,保证升降块6升降方向竖直,升降块6远离凹槽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7,第一连接件7内插设有活动杆8,活动杆8通过卡接组件9与第一连接件7卡设,通过螺纹柱4的转动方便调节升降块6的高度,进而通过升降块6的高度调节方便对活动杆8的高度调节,即可对跨栏架进行竖直高度调节,通过第一连接件7和卡接组件9方便对活动杆8进行拆卸和卡紧,活动杆8远离第一连接件7一端贯穿支撑主杆2的侧壁且延伸至支撑主杆2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0,两个第二连接件10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组11,通过第二连接件10方便对第一调节杆组11进行拆卸,两个支撑底座1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杆组12,支撑底座1上设有第三连接件13,支撑底座1通过第三连接件13与第二调节杆组12连接,第一调节杆组11与第二调节杆组12平行设置,通过第三连接件13方便对第二调节杆组12进行拆卸卡紧,进而通过第一调节杆组11与第二调节杆组12的配合方便对跨栏架进行宽度的调节。
32.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7包括与升降块6固定连接的套筒71,套筒71靠近活动杆8一侧开口设置,较优为套筒71与活动杆8相匹配设置,套筒71方便活动杆8插接,从而方便升降块6对活动件进行高度的调节,套筒7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2,第一弹簧72的伸缩方向竖直设置,第一弹簧72远离地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接块73,抵接块73与套筒7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套筒71竖直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贯穿孔74,活动杆8插设在套筒71内且通过卡接组件9卡设于贯穿孔74内,进而第一弹簧72可以通过其伸缩作用推动抵接板与活动杆8抵紧从而使得活动杆8通过卡接组件9与套筒71能够卡紧,提高活动杆8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活动杆8在使用时与套筒71脱离。
33.如图3和图4所示,卡接组件9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弹簧91,两个第二弹簧9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块92,活动杆8靠近贯穿孔74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93,第二弹簧91远离梯形块9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槽93内,梯形块92与安装槽93间隙配合,较优为梯形块92可完全收缩在安装槽93内,从而方便活动杆8的拆卸安装,且第二弹簧91处于未伸缩状态时梯形块92卡设在贯穿孔74内,通过安装槽93可以对卡接组件9进行安
装位置的限制,同时便于在挤压梯形块92时对第二弹簧91和梯形块92进行收放,从而方便进行拆卸活动杆8。
34.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调节杆组11包括连接管111,连接管111的两端均套设有方形套接管112,方形套接管112通过第二连接件10与活动杆8连接,连接管111和方形套接管112可以进行伸缩调节,从而可以对第一调节杆组11的长度进行改变,方便对跨栏架进行宽度的调节。第二连接件10包括与活动杆8固定连接的放置槽101,方形套接管112搭接在放置槽101内,放置槽101远离方形套接管112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栓102,第一定位螺栓102贯穿放置槽101的侧壁与方形套接管112螺纹连接,放置槽101可以对第一调节杆组11进行安装和限位,进而通过第一定位螺栓102可以快速方便的对活动杆8和第一调节杆组11进行安拆。
35.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调节杆组12包括调节杆121,调节杆121的两端套设有调节套管122,调节杆121与调节套管122通过第二定位螺栓123卡紧,调节套管122与调节杆121的套设连接方便对第二调节杆组12进行长度的调节,从而方便跨栏架进行宽度的调节,通过第二定位螺栓123可以对调节杆121可调节套管122的伸缩位置进行紧固定位,保证跨栏架在使用时宽度保持不变,方便调节,调节套管122远离调节杆121一侧插设于支撑底座1内,通过调节套管122与支撑底座1之间的插接方式便于对第二调节杆组12进行拆卸,便于收纳和维修,支撑底座1通过第三连接件13与调节套管122卡紧,第三连接件13便于对第二调节杆组12和支撑底座1进行定位,保证在使用时第二调节杆组12不会脱离支撑底座1,从而保证跨栏架整体的稳定性。第三连接件13包括第三弹簧131和卡接块132,支撑底座1开设有侧槽133,第三弹簧131一端与侧槽133固定连接,第三弹簧131的另一端与卡接块132固定连接,卡接块132在侧槽133内滑动,卡接块132与调节套管122卡接,在支撑底座1开设侧槽133可以对第三弹簧131和卡接块132进行限位和安装,第三弹簧131通过其伸缩特性方便卡接块132对调节套管122进行卡紧和松开,从而方便第二调节杆组12进行拆卸,便于对第二调节杆组12进行维修,同时便于跨栏架的收纳放置,减小存放空间。
36.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将跨栏架的各部件拿至指定的地点进行组装,通过设置第二调节杆组12的长度确定跨栏架的宽度,进而第二调节杆组12两端分别与支撑底座1插接,通过第三连接件13进行卡紧,进而将活动杆8贯穿支撑主杆2上侧壁插设在第一连接件7的套筒71内,通过活动杆8上的卡接组件9卡设在套筒71的贯穿孔74内,进而在第一弹簧72作用对其进行抵紧,进而转动把手5使得螺纹柱4转动,通过螺纹柱4与升降块6的螺纹结构使得升降块6带动活动块进行高度调节,从而确定跨栏架的高度,将两个活动杆8的高度调节一致,进而调节第一调节杆组11的长度使得第一调节杆组11两端搭接在放置槽101内,通过第一定位螺栓102对其进行固定,从而快速安装结束,投入使用,当使用结束后通过上述步骤倒序操作,方便对跨栏架进行拆卸,操作简单。
3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