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

文档序号:29053850发布日期:2022-02-26 00:5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


背景技术:

2.肩袖损伤分为肩袖腱炎和肩袖撕裂两种情况。其中,绝大多数肩袖损伤是肩袖腱炎,一般及时进行综合治疗即可恢复,而肩袖撕裂则需要进行手术。肩袖损伤的手术适应症为肩袖部分或全厚撕裂,对保守治疗反应不佳,并且肩袖损伤的症状已经影响到了患者日常功能。术后康复的目的是在预防修复组织再次破裂的基础上,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以及尽早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活动。
3.目前,现有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
4.1、现有的术后康复锻炼器大多需要患者主动进行锻炼,对于有些术后不方面自主行动的患者,由于损伤过于严重,主动进行肩袖康复锻炼会有点难度,需要在其他人员辅助下才能进行,不能够自主锻炼,增加患者的痛苦,并且实用性不强;
5.2、现有的训练器不能与床连接,不便于患者躺着进行训练,舒适性不高;
6.3、现有的训练器角度不可调节,不能带动手臂进行多角度的内外旋动作,不能使肩关节和周围肌肉得到全方位锻炼,训练效果较差。
7.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及问题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包括:
10.固定组件,其用于与病床的一侧固定连接;
11.支撑柱,其设在所述固定组件的上端;
12.锻炼组件,其用于带动手臂做内外旋动作,其包括弧形的锻炼架以及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下端的手环,所述锻炼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手环沿所述锻炼架来回滑动的驱动组件;
13.所述锻炼架的一端通过水平旋转组件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5.进一步地,所述手环通过设在其上端的滑块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下表面开设的滑槽内;
16.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在所述锻炼架与所述水平旋转组件之间的安装盒、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盒侧壁之间的第一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外壁的卷收筒和从动锥齿轮,所述安装盒的底壁转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壁套设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穿出所述安装盒的底壁并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卷收
筒的外壁固定并缠绕有钢绳,所述钢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旋转组件为一套设在所述支撑柱外壁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
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
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匚型卡箍以及通过螺纹穿设在所述匚型卡箍底壁上的紧固螺栓。
20.进一步地,所述匚型卡箍的上壁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开口朝向患者一侧,所述空腔内设有柔性垫块。
21.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垫块包括与所述空腔的开口相嵌合的橡胶盖以及粘连在所述橡胶盖内侧的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充气管与充排气气囊相连通。
22.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囊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子固定带和母固定带,二者通过魔术贴相互粘接。
23.进一步地,所述锻炼架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通的定位槽,所述滑槽内位于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滑块,所述定位槽内分别穿设有两个限位螺栓,两个所述限位螺栓分别通过螺纹穿设在所述限位滑块上;
24.靠近所述安装盒一侧的所述限位滑块上开设有让位孔。
25.进一步地,所述锻炼架的侧壁上设有角度刻度线。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7.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通过设置固定组件,能将本锻炼器与病床固定连接,便于患者躺卧进行训练,提高锻练时的舒适性。
28.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手环沿弧形的锻炼架来回滑动,以实现患者手握手环做被动内外旋动作,实现肩袖锻炼的目的,适合肩袖损伤术后不能主动训练的患者,无需其他人员辅助进行,患者接受度高,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强了本锻炼器的实用性。
29.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锻炼架的一端通过水平旋转组件固定在支撑柱的上端,可以根据患者的锻炼需求调节锻炼架在水平面上的旋转角度,实现患者手臂在不同角度方向上做内外旋动作,能使肩关节和周围肌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大大提升了训练效果,使患者能早日康复。
30.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其通过在方型卡箍的上壁内设置柔性垫块,便于对患者的肩部下端或者上臂进行支撑,使患者锻炼时的动作更加标准,提高锻炼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锻炼架内的限位滑块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垫块和固定组件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固定组件;11、匚型卡箍;111、空腔;12、紧固螺栓;
37.2、支撑柱;21、限位块;
38.3、锻炼组件;31、锻炼架;32、手环;33、滑块;34、滑槽;35、定位槽;36、限位滑块;361、让位孔;37、限位螺栓;38、角度刻度线;
39.4、驱动组件;41、安装盒;42、第一转轴;43、卷收筒;44、从动锥齿轮;45、第二转轴;46、主动锥齿轮;47、电机;48、钢绳;
40.5、水平旋转组件;51、套筒;52、定位螺栓;
41.6、柔性垫块;61、橡胶盖;62、充气气囊;621、子固定带;622、母固定带;63、充气管;64、充排气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3.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包括:
44.固定组件1,其用于与病床的一侧固定连接,便于患者躺卧进行训练;
45.支撑柱2,其设在所述固定组件1的上端;
46.锻炼组件3,其用于带动手臂做内外旋动作,其包括弧形的锻炼架31以及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31下端的手环32,所述锻炼架3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手环32沿所述锻炼架31来回滑动的驱动组件4;
47.所述锻炼架31的一端通过水平旋转组件5与所述支撑柱2固定连接。
48.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先将本锻炼器通过固定组件1安装在患者受伤肢体一侧的床边,然后患者手握手环32,前臂和上臂呈90度或者接近90度,上臂靠近肘部位置下面可以垫一块毛巾等软垫,用以抬高上臂、使上臂和身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然后通过驱动组件4带动手环32沿弧形的锻炼架31来回滑动,以带动手臂做被动的内外旋动作,达到肩袖锻炼的目的;锻炼之前,可以通过水平旋转组件5调节锻炼架31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或同一患者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多角度的内外旋锻炼,即使上臂和身体呈现一定的夹角,可以实现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全方位的锻炼,提升康复效果。
49.优选地,所述手环32通过设在其上端的滑块33滑动设在所述锻炼架31下表面开设的滑槽34内;
50.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设在所述锻炼架31与所述水平旋转组件5之间的安装盒41、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盒41侧壁之间的第一转轴42、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42外壁的卷收筒43和从动锥齿轮44,所述安装盒41的底壁转动设有第二转轴45,所述第二转轴45外壁套设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44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46,所述第二转轴45的下端穿出所述安装盒41的底壁并与电机47固定连接,所述卷收筒43的外壁固定并缠绕有钢绳48,所述钢绳48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33固定连接。
51.在实施例中,电机47旋转,带动主动锥齿轮46旋转,主动锥齿轮46带动从动锥齿轮44旋转,从而使卷收筒43实现收放钢绳48的目的,进一步地实现使滑块33沿滑槽34来回滑动的目的,钢绳48具有一定的刚性,当卷收筒43放松钢绳48时,其完全可以推动滑块33沿滑
槽34滑动,进而实现手环32带动手臂做内外旋动作,达到肩袖锻炼的目的。其中,安装盒41靠近锻炼架31的一端侧壁上设有供钢绳48穿过的孔。
52.优选地,所述水平旋转组件5为一套设在所述支撑柱2外壁的套筒51,所述套筒51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52。使用时,将定位螺栓52拧松,然后旋转套筒51至所需角度,再将定位螺栓52紧固即可,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手臂长度调节套筒51的高度,使实现对手环32高度的调节。
53.优选地,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设有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51的内径,避免套筒51从支撑柱2上端滑脱。
54.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匚型卡箍11以及通过螺纹穿设在所述匚型卡箍11底壁上的紧固螺栓12。
55.优选地,所述匚型卡箍11的上壁内设有空腔111,所述空腔111的开口朝向患者一侧,所述空腔111内设有柔性垫块6,用于垫在肘部下端或肩部下端,用以抬高上臂、使上臂和身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提高锻炼时的舒适度。空腔111能避免柔性垫块6丢失,也方便拿取使用。
56.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柔性垫块6包括与所述空腔111的开口相嵌合的橡胶盖61以及粘连在所述橡胶盖61内侧的充气气囊62,所述充气气囊62通过充气管63与充排气气囊64相连通。充气管63足够长,足以满足充气气囊62拉出使用。
57.优选地,所述充气气囊62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子固定带621和母固定带622,二者通过魔术贴相互粘接,将子固定带621和母固定带622绕在患者上臂上端相互粘贴即可,避免充气气囊62进行无效支撑。
58.优选地,所述锻炼架3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滑槽34相通的定位槽35,所述滑槽34内位于所述滑块33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滑块36,所述定位槽35内分别穿设有两个限位螺栓37,两个所述限位螺栓37分别通过螺纹穿设在所述限位滑块36上;
59.靠近所述安装盒41一侧的所述限位滑块36上开设有让位孔361,便于钢绳48穿过。
60.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刚做完肩袖损伤手术或者肩袖损伤较严重时,锻炼需要循序渐进,为了将手臂内外旋时的动作限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可通过限位滑块36和限位螺栓37配合调节锻炼时的角度范围,调解时,通过限位螺栓37带动限位滑块36在滑槽34内滑动,至所需角度时,将限位螺栓37旋紧,使其螺帽端抵在定位槽35的上表面,同时,其螺纹端恰好抵紧滑槽34的内壁,从而将限位滑块36固定在滑槽34内,达到限制滑块33滑动范围的目的。
61.优选地,所述锻炼架31的侧壁上设有角度刻度线38,便于根据角度刻度限制手环32的滑动范围。
62.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