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滑雪、滑冰装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雪两用鞋。
背景技术:2.滑雪运动/滑冰运动作为人们比较喜爱的户外运动,其中,滑雪运动从历史 角度可划分为古代滑雪、近代滑雪、现代滑雪,滑冰运动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
3.然而现有的滑雪鞋或滑冰鞋均需要手动系鞋带,而且相较于普通的鞋,滑雪 鞋或滑冰鞋系鞋带更为复杂,对于小朋友而言是极为不便利的,因此,亟需一种 能够便携穿脱的滑雪鞋或滑冰鞋。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穿脱的冰雪两用鞋。
5.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冰雪两用鞋,所述冰雪两用鞋包括:
6.鞋底;
7.鞋前身,其连接在所述鞋底,用于收容脚的前掌部分;
8.鞋后帮;其用于收容脚后跟部分,所述鞋后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鞋底上, 所述鞋后帮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鞋底的脚后 跟部分抵接在所述鞋后帮的上部并使所述鞋底的脚后跟部分在竖直方向上高于 脚趾部分,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鞋底的脚后跟部分抵接在所述鞋后帮的下部 且所述鞋底平行于水平面设置,脚踩在所述第一状态时的所述鞋底上,可将所述 鞋后帮自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固定所述鞋后帮并向上抬脚,可将 所述鞋后帮自所述第二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一状态;以及
9.滑刀组件,其设置在所述鞋底上。
10.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鞋后帮包括底部和连接于底部周缘的帮部, 所述底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鞋底上,所述鞋底的脚后跟部分抵接在所述帮部上, 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鞋底抵接在所述底部上。
11.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鞋底的脚趾朝向其脚后跟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冰雪两用鞋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能够使所述鞋后帮相对所述鞋底 转动且能够使所述鞋后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前后移动。
1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块、转轴以及弹性件,所述 鞋底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滑动安装所述滑块的滑槽,所述底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 连接在所述滑块上,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件能够对所述滑块施加朝向与所述 第一方向相反的力,并能够在自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时驱动所述滑 块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3.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块上开设有轴孔,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 述轴孔内且部分延伸出所述轴孔,所述底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转轴延伸出所 述轴孔的部分
安装在所述固定孔内。
14.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绳,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 所述滑槽的内壁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块上。
1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鞋底包括用于承托前脚掌的前底和用于承托 脚后跟的后底,所述前底相对所述后底在第一方向上可前后移动的连接在所述 后底上。
16.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底朝向所述后底的一侧上开设有调节孔, 所述调节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鞋底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后底上且与 所述调节孔内径适配的调节杆,所述调节孔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形成有若干第一限 位环部,所述调节杆的外壁沿径向向外形成有若干第二限位环部,所述第一限位 环部和所述第二限位环部均为弹性材质制成,所述调节杆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调 节孔内。
17.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底朝向所述前底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 述调节杆未设置在所述调节孔内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
18.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刀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底上的主滑刀、 设置在所述底部上的辅滑刀、设置在所述鞋底侧边处的侧滑刀以及设置在所述鞋 底前端和后端上的刹车钉,所述侧滑刀的高度低于所述主滑刀和所述辅滑刀的高 度。
19.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施例中的冰雪两用鞋,由于鞋后帮是可转动地设置在鞋底上,且鞋后帮 至少可转动至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由于鞋底的脚后跟部分在竖 直方向上高于脚趾部分的,从而当脚踩在鞋底上时,会将鞋底压至于水平面基本 平行,此时鞋底会相对鞋后帮转动,脚后跟随着鞋底转动收容在鞋后帮内,从而 穿鞋成功,不仅无需系鞋带,甚至无需动手,即可穿鞋成功,大大提高了该冰雪 两用鞋的穿鞋的便捷性,小孩子也可很方便的穿戴。同样本实施例中的冰雪两用 鞋也方便脱下,具体的,可以使用其中一只脚固定住鞋后帮,然后向上抬脚,此 时,脚可带动鞋底相对鞋后帮转动,并将鞋后帮自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一状态,并 将脚自鞋内脱出,从而方便的完成拖鞋,同样无需动手即可完成拖鞋的动作,另 外,由于脱完鞋后,鞋后帮自第二状态再次转换为第一状态,从而方便下次穿戴。
21.此外,通过主滑刀和侧滑刀的配合,主滑刀可起到主滑行的作用,侧滑刀可 起到辅助滑行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侧向刹车或拐弯的作用,在雪地中时,由于雪 比较松软,主滑动和侧滑刀配合起到主滑行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受力面积,提高 了在雪地滑行时的稳定性。
22.此外,由于前底相对后底在第一方向a上可前后移动的连接在后底上,从而 可以根据需求调节鞋底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冰雪两 用鞋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 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冰雪两用鞋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的冰雪两用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的冰雪两用鞋的主滑刀的正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1中的冰雪两用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
29.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7为图1中的冰雪两用鞋的局部剖视图;
31.图8为图5中的后底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图5中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冰雪两用鞋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其中:a、第一方向;10、鞋本体;20、滑刀组件;21、主滑刀;211、滑面; 212、凸棱;22、侧滑刀;23、辅滑刀;24、刹车钉;100、鞋底;101、滑槽; 1011、上内壁;1012、下内壁;1013、导向槽;110、前底;111、调节孔;120、 后底;121、螺纹孔;130、调节杆;140、第一限位环部;150、第二限位环部; 200、鞋前身;300、鞋后帮;310、底部;320、帮部;330、延伸部;400、连接 组件;410、滑块;411、轴孔;412、凹槽;420、转轴;430、弹性件;440、滑 动件;441、滑动座;442、滚珠;450、弹性体;500、鞋垫。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 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 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 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 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
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 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请参考图1-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雪两用鞋,本实施例中的 冰雪两用鞋既可以应用在冰场中滑冰,还可以应用于雪场中滑雪,还能够在北方 的冬天下完雪的马路上便捷滑行。
39.本实施例中的冰雪两用鞋包括鞋本体10和设置在鞋本体10上的滑刀组件20, 该滑刀组件20即可滑行于冰场又可以滑行于雪地。
40.请参考图1-图3,在一实施例中,滑刀组件20包括主滑刀21和侧滑刀22, 主滑刀21的高度高于侧滑刀22,优选为主滑刀21比侧滑刀22高5-10毫米,在 该范围内,在冰场上时,主滑刀21可起到主滑行的作用,侧滑刀22可起到辅助 滑行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侧向刹车或拐弯的作用,在雪地中时,由于雪比较松软, 主滑动和侧滑刀22配合起到主滑行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受力面积,提高了在雪 地滑行时的稳定性。
41.进一步地,滑刀组件20还包括辅滑刀23,辅滑刀23的高度优选为与主滑刀 21高度相同,通过辅滑刀23可以进一步提高滑行的稳定性。
42.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主滑刀21具有两个且相互平行,辅滑刀23具有两个 且相互平行,优选地,两个主滑刀21和两个辅滑刀23一一对应设置。
43.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主滑刀21具有两个且相互平行,辅滑刀23与两个主 滑刀21平行且位于两个主滑刀21之间,且主滑刀21对应设置在脚掌部分,辅 滑刀23对应设置在脚后跟部分,从而使得两个主滑刀21和辅滑刀23形成一个 近似三角的形状,提高了滑行的稳定性。
44.当然,辅滑刀23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45.进一步地,滑刀组件20还包括刹车钉24,通过刹车钉24可以在需要的时候 停止滑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46.优选地,主滑刀21具有与冰场或雪场直接接触的滑面211,滑面211的外侧 边缘(远离另一主滑刀的一侧)上形成有一凸棱212,优选地,凸棱212的高度 为1-3mm,在行进过程中通过凸棱212可以提高该冰雪两用鞋侧向刹车的能力。
47.本技术中的冰雪两用鞋,通过主滑刀21、辅滑刀23的配合可以提高滑动的 稳定性,通过主滑刀21和侧滑刀22的配合在冰场和雪场均可以稳定的滑动,提 高了该冰雪两用鞋的两用性。请参考图1-图6以及图10,在一实施例中,鞋本 体10包括鞋底100、鞋前身200和鞋后帮300,鞋前身200连接在鞋底100上, 鞋前身200用于收容脚的前掌部分,鞋后跟用于收容脚后跟部分,通过鞋前身200 和鞋后帮300的配合能够稳定穿戴在脚上。
48.具体地,鞋后帮300可转动地设置在鞋底100上,鞋后帮300至少具有第一 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鞋底100的脚后跟部分抵接在鞋后帮300的上 部并使鞋底100的脚后跟部分在竖直方向上高于脚趾部分,在第二状态时,鞋底 100的脚后跟部分抵接在鞋后帮300的下部且鞋底100平行于水平面设置,脚踩 在第一状态时的鞋底100上,可将鞋后帮300自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固定鞋后帮300并向上抬脚,可将鞋后帮300自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一状态。需要 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基于将鞋本体10正常放置(鞋底100朝下)在水平面上 进行的。
49.本实施例中,由于鞋后帮300是可转动地设置在鞋底100上,且鞋后帮300 至少可转动至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由于鞋底100的脚后跟部分 在竖直方向上高于脚趾部分的,从而当脚踩在鞋底100上时,会将鞋底100压至 于水平面基本平行,此时鞋底100会相对鞋后帮300转动,脚后跟随着鞋底100 转动收容在鞋后帮300内,从而穿鞋成功,不仅无需系鞋带,甚至无需动手,即 可穿鞋成功,大大提高了该冰雪两用鞋的穿鞋的便捷性,小孩子也可很方便的穿 戴。同样本实施例中的冰雪两用鞋也方便脱下,具体的,可以使用其中一只脚固 定住鞋后帮300,然后向上抬脚,此时,脚可带动鞋底100相对鞋后帮300转动, 并将鞋后帮300自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一状态,并将脚自鞋内脱出,从而方便的完 成拖鞋,同样无需动手即可完成拖鞋的动作,另外,由于脱完鞋后,鞋后帮300 自第二状态再次转换为第一状态,从而方便下次穿戴。
50.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鞋后帮300包括底部310和连接于底部310周缘的帮 部320,底部310可转动地设置在鞋底100上,鞋底100的脚后跟部分抵接在帮 部320上,在第二状态时,鞋底100抵接在底部310上。由于鞋后帮300不仅具 有帮部320,还具有底部310,从而在
鞋底100相对鞋后帮300转动时不会将鞋 底100自鞋后帮300脱离,不会使鞋底100与鞋后帮300之间出现缝隙。
51.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主滑刀21设置在鞋底100上,辅滑刀23设置在底部 310上。从而在鞋后帮300转动时,不会受到滑刀组件20的限制而无法顺利的转 动。
52.进一步地,鞋后帮300还包括延伸部330,该延伸部330自底部310向外延 伸形成,底部310主要用于另一只脚踩踏,以固定住鞋后帮300,以便于鞋后帮 300自第二状态顺利转换为第一状态。
53.请参考图1、图4-图7,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定义鞋底100的脚 趾朝向其脚后跟的方向为第一方向a,该冰雪两用鞋还包括连接组件400,连接 组件400能够使鞋后帮300相对鞋底100转动且能够使鞋后帮300在第一方向a 上前后移动。由于连接组件400能够使鞋后帮300相对鞋底100转动且能够使鞋 后帮300在第一方向a上前后移动,从而当鞋后帮300的硬性材质制成时,即使 鞋底100始终抵接在帮部320上,鞋后帮300依旧能够相对鞋底100顺利转动, 另外,由于连接组件400能够使鞋后帮300相对鞋底100转动且能够使鞋后帮300 在第一方向a上前后移动,从而该冰雪两用鞋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脚,从而提高 了普适性。
54.请参考图5以及图6,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00包括滑块410、 转轴420以及弹性件430,鞋底100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滑动安装滑块410的滑 槽101,滑块410在滑槽101内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方向a平行,底部310通过转 轴420转动连接在滑块410上,在第一状态时,弹性件430能够对滑块410施加 朝向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力,并能够在自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时驱动滑块 410朝向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当脚踩在鞋底100上时, 鞋底100在脚施加的压力下相对鞋后帮300环绕转轴420的轴线转动,此时,由 于鞋底100与帮部320接触的点位距离转轴420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在 弹性件430的驱动下,滑块410会逐渐向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方向移动,鞋后帮 300会被带动向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自适应脚的大小,需要说明 的是,当用户的脚比较大时,在脚的抵压的作用下,滑块410不一定向与第一方 向a相反的方向移动。当脚需要自鞋中脱下时,此时,鞋底100在脚施加的压力 下相对鞋后帮300环绕转轴420的轴线转动,由于鞋底100与帮部320接触的点 位距离转轴420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变大,从而鞋后帮300或驱动滑块410克服弹 性件430的弹力向第一方向a移动。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方便的将鞋后帮300自 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还可以方便的将鞋后帮300自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一状 态,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脚的大小不同,适应不同大小的脚。
55.进一步地,滑块410上开设有轴孔411,转轴420转动安装在轴孔411内且 部分延伸出轴孔411,底部310上开设有固定孔,转轴420延伸出轴孔411的部 分安装在固定孔内。需要说明的是,转轴420可以相对固定孔转动,也可以不转 动,只要转轴420至少能够相对轴孔411和固定孔的其中一个转动即可。
56.优选地,弹性件430为弹簧,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滑槽101的内壁上,弹簧的 另一端抵接在滑块410上,弹簧的压缩和拉伸方向为滑块410在滑槽101内移动 的方向。
57.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为1.5-2厘米,滑槽101的 长度为3-5厘米,在该范围内,可以方便的将鞋后帮在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 变换。
58.参考图5-图7,进一步地,滑槽101的上内壁1011和下内壁1012上分别形 成有导向
槽1013,沿第一方向a,导向槽1013的深度由0开始逐渐变大,且导 向槽1013的底面为平滑面。滑块朝向上内壁1011的一侧和朝向下内壁1012的 一侧上均形成有凹槽412,凹槽412内可沿凹槽412的深度方向滑动地安装有滑 动件440,凹槽412底壁与滑动件440之间设有弹性体450,优选为弹性体450 为弹簧,滑动件440滑动设置在导向槽1013内,通过滑动件440和导向槽1013 的配合,可以保证滑块410相对滑槽101按预设路径移动,通过滑动件440还能 够限制滑块410在移动过程中自滑槽101内脱出。另外,由于导向槽1013的深 度由0开始逐渐变大,从而当需要维修或更换相关零部件时,可以向与第一方向 a相反的方向推动滑块410,导向槽1013的深度逐渐变小,进而使得滑动件440 逐渐被导向槽1013的底面抵压至凹槽412内,当滑块410被移动至导向槽1013 的深度为0的位置时,滑块410可自滑槽1013内取出。而且,由于沿第一方向a 导向槽1013的深度逐渐变大,从而在穿鞋或拖鞋的过程中,可以防止因为滑块 410向第一方向a移动而导致滑块410自滑槽101内脱出。
59.进一步地,滑动件440包括滑动座441和转动安装在滑动座441上的滚珠442, 滚珠442滚动抵接在凹槽412的底面上,通过滚珠442相对凹槽412底面滚动设 置,可以大大降低滑动件441相对凹槽412的摩擦力,从而在滑块410未受到转 轴420在第一方向a的力时,弹性件430更易驱动滑块410移动至弹性件410处 于自然状态时的位置,从而使结构更加合理。
60.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430为弹性绳,弹性件430的一端连接在滑槽 101的内壁上,弹性件430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块410上。
61.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将帮部320设置为柔性,从而在鞋 底100抵接在帮部320时,鞋后帮300依旧能够相对鞋底100转动。
62.请参考图4-图8,在一实施例中,鞋底100包括用于承托前脚掌的前底110 和用于承托脚后跟的后底120,前底110相对后底120在第一方向a上可前后移 动的连接在后底120上。由于前底110相对后底120在第一方向a上可前后移动 的连接在后底120上,从而可以根据需求调节鞋底100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大小的 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冰雪两用鞋的普适性。
63.优选地,鞋后帮300转动设置在后底120上,即滑槽101开设在后底120上。 通过将鞋后帮300转动设置在后底120上,进而调节前底110和后底120之间的 距离时,不会影响到连接组件400的性能,具体为不会影响到弹性件430的工作 性能。
64.请参考图9,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前底110朝向后底120的一侧上开设有 调节孔111,调节孔111的轴线与第一方向a平行,鞋底100还包括连接在后底 120上且与调节孔111内径适配的调节杆130,调节孔111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形 成有若干第一限位环部140,调节杆130的外壁沿径向向外形成有若干第二限位 环部150,第一限位环部140和第二限位环部150均为弹性材质制成,调节杆130 可移动地穿设在调节孔111内。前底110和后底120通过调节杆130连接,调节 杆130与调节孔111又通过第一限位环部140和第二限位环部150抵接以限制调 节杆130自调节孔111内脱出,但是通过人为拉动调节杆130,由于第一限位环 部140和第二限位环部150均为弹性材质制成,从而可以使调节杆130相对调节 孔111滑动,从而使鞋底100的长度变长以适应更大的脚。
65.为了防止调节杆130自调节孔111内完全脱离,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安全 弹性绳(图中未示出),安全弹性绳的一端连接在前底110上,安全弹性绳的另 一端连接在后底120
上,从而通过安全弹性绳能够防止调节杆130自调节孔111 内完全脱离。
66.请参考图8,进一步地,后底120朝向前底110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21, 调节杆130未设置在调节孔111内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21内。本实施例中, 可以方便调节杆130的更换,比如根据需求更换更长或更短的调节杆130,另外, 通过转动调节杆130,也可以进一步调节前底110与后底120之间的距离,即进 一步调节鞋底100的长度,以进一步适应不同大小的脚。
67.优选地,前底110的厚度等于后底120的厚度与底部310的厚度之和,从而 在第二状态时,底部310与前底110接触地面的一面能够平齐,使得该冰雪两用 鞋的结构更为合理。
68.本技术中的冰雪两用鞋不仅可以方便的穿脱,还可以方便的调节鞋子的大小 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脚,而且,由于前底110和后底120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可 以根据需求调节在人脚穿在冰雪两用鞋内时滑块410相对滑槽101的位置,以使 滑块410相对滑槽101处于最佳位置,该最佳位置即为弹性件430处于自然状态 时的位置,此时,弹性件430不会处于弹性状态,不会因为长时间的拉伸或压缩 而导致弹性件430的使用时间变短,即变相的提高了弹性件430的使用寿命,从 而提高了冰雪两用鞋的使用寿命。
69.优选地,刹车钉24设置在前底110上和底部310上。
70.优选地,该冰雪两用鞋还包括鞋垫500,鞋垫500垫设在鞋底100上,从而 可以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7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 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