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风患者恢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0040发布日期:2022-08-06 06:4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风患者恢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康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风患者恢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3.目前,大部分中风患者恢复活动为搀扶散步或者使用拐杖散步,此方法不仅活动不方便而且还有摔跤的可能性,可能还会造成二次受伤。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中风患者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中风患者恢复训练装置,患者坐在板凳上,将双脚放置在脚踏坐上,进行运动,代替了散步运动,防止了摔伤的可能性,通过设置有连接组件,可以设置为手脚同时运动或者手脚单独运动,提高设备的灵活度,有助于中风患者恢复,防止二次受伤。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中风患者恢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导向组件,支撑导向组件顶端对称设置安装有从动组件,从动组件上方设置安装有竖直移动组件,支撑导向组件顶端位于从动组件外侧对称设置安装有连接组件,支撑导向组件顶端对称设置安装有限位组件;
7.所述支撑导向组件包括支撑底板、脚踏座,支撑底板顶端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水平滑槽,支撑底板顶端位于水平滑槽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支撑柱,侧支撑柱顶端开设有中心转孔,支撑底板顶端位于侧支撑柱后方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滑动柱,侧滑动柱两侧开设有侧滑槽,侧滑动柱内侧开设有内滑槽,脚踏座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水平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动条,滑动条前方顶端开设有限位插孔;
8.所述从动组件包括中心柱、竖直移动块、水平移动块、第一带动杆、第二带动杆,中心柱周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摆动杆,中心柱周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摆动杆,竖直移动块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摆动杆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孔,竖直移动块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水平移动块顶端开设有与第二摆动杆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孔,水平移动块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一带动杆底端开设有与第一转杆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孔,第二带动杆顶端开设有与第二转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孔,第二带动杆前面开设有联动插孔;
9.所述竖直移动组件包括握杆、固定座、抵紧轮,握杆底端开设有连接插槽,握杆两端固定连接有竖直柱,竖直柱外侧固定连接有竖滑块,固定座内侧开设有贯通的安装槽,固定座两侧开设有轴孔,固定座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斜板,斜板远离固定座一端固定连接有直板,直板远离斜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抵紧轮两端固定连接有与轴孔转动连接的偏心
轴,抵紧轮周侧固定连接有握把。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联动插孔滑动配合的水平插杆、定位柱,第一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在脚踏座外侧,第二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在脚踏座外侧,第二固定板前面开设有导向横孔,水平插杆穿过导向横孔与第二固定板间隙配合,水平插杆位于第二固定板前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水平插杆周侧位于第二固定板后方固定连接有凸块,水平插杆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按压块接触连接,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接触连接,定位柱端面开设有与水平插杆间隙配合的通过孔,定位柱前面与第二固定板后面固定连接,定位柱后面开设有与凸块滑动配合的让位槽。
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顶端的立板、与滑动条滑动配合的竖直插杆,立板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顶端开设有与竖直插杆滑动连接的导向竖孔,竖直插杆周侧位于横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凸出环,竖直插杆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顶端与横板底端接触连接,第二弹簧底端与凸出环顶端接触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柱外侧端插入中心转孔与侧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一带动杆顶端插入连接插槽与握杆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滑板通过侧滑槽与侧滑动柱滑动连接,竖滑块通过内滑槽与侧滑动柱滑动连接。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中风患者恢复训练装置,患者坐在板凳上,将双脚放置在脚踏坐上,进行运动,代替了散步运动,防止了摔伤的可能性,通过设置有连接组件,可以设置为手脚同时运动或者手脚单独运动,提高设备的灵活度,有助于中风患者恢复,防止二次受伤。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18.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19.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20.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21.图6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22.图7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23.图中:1、支撑导向组件;11、支撑底板;111、水平滑槽;12、侧支撑柱;121、中心转孔;13、侧滑动柱;131、侧滑槽;132、内滑槽;14、脚踏座;141、滑动条;1411、限位插孔;2、从动组件;21、中心柱;22、第一摆动杆;23、第二摆动杆;24、竖直移动块;241、第一滑孔;242、第一转杆;25、水平移动块;251、第二滑孔;252、第二转杆;26、第一带动杆;261、第一转孔;27、第二带动杆;271、第二转孔;272、联动插孔;3、竖直移动组件;31、握杆;311、连接插槽;32、竖直柱;321、竖滑块;33、固定座;331、安装槽;332、轴孔;34、斜板;35、直板;36、滑板;37、抵紧轮;371、偏心轴;372、握把;4、连接组件;41、第一固定板;42、第二固定板;421、导向横孔;43、水平插杆;431、按压块;432、凸块;44、第一弹簧;45、定位柱;451、通过孔;452、让
位槽;5、限位组件;51、立板;52、横板;521、导向竖孔;53、竖直插杆;531、凸出环;5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中风患者恢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导向组件1,支撑导向组件1顶端对称设置安装有从动组件2,从动组件2上方设置安装有竖直移动组件3,支撑导向组件1顶端位于从动组件2外侧对称设置安装有连接组件4,支撑导向组件1顶端对称设置安装有限位组件5。
27.如图3所示,支撑导向组件1包括支撑底板11、脚踏座14,支撑底板11顶端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水平滑槽111,支撑底板11顶端位于水平滑槽111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支撑柱12,侧支撑柱12顶端开设有中心转孔121,支撑底板11顶端位于侧支撑柱12后方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滑动柱13,侧滑动柱13两侧开设有侧滑槽131,侧滑动柱13内侧开设有内滑槽132,脚踏座14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水平滑槽111滑动连接的滑动条141,滑动条141前方顶端开设有限位插孔1411。
28.如图4所示,从动组件2包括中心柱21、竖直移动块24、水平移动块25、第一带动杆26、第二带动杆27,中心柱21周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摆动杆22,中心柱21周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摆动杆23,竖直移动块24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摆动杆22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孔241,竖直移动块24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42,水平移动块25顶端开设有与第二摆动杆23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孔251,水平移动块25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252,第一带动杆26底端开设有与第一转杆242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孔261,第二带动杆27顶端开设有与第二转杆252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孔271,第二带动杆27前面开设有联动插孔272,中心柱21外侧端插入中心转孔121与侧支撑柱12转动连接,第一带动杆26顶端插入连接插槽311与握杆31固定连接。
29.如图5所示,竖直移动组件3包括握杆31、固定座33、抵紧轮37,握杆31底端开设有连接插槽311,握杆31两端固定连接有竖直柱32,竖直柱32外侧固定连接有竖滑块321,固定座33内侧开设有贯通的安装槽331,固定座33两侧开设有轴孔332,固定座33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斜板34,斜板34远离固定座33一端固定连接有直板35,直板35远离斜板34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36,抵紧轮37两端固定连接有与轴孔332转动连接的偏心轴371,抵紧轮37周侧固定连接有握把372,滑板36通过侧滑槽131与侧滑动柱13滑动连接,竖滑块321通过内滑槽132与侧滑动柱13滑动连接。
30.如图6所示,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板41、第二固定板42、与联动插孔272滑动配
合的水平插杆43、定位柱45,第一固定板41一侧固定连接在脚踏座14外侧,第二固定板42一侧固定连接在脚踏座14外侧,第二固定板42前面开设有导向横孔421,水平插杆43穿过导向横孔421与第二固定板42间隙配合,水平插杆43位于第二固定板42前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431,水平插杆43周侧位于第二固定板42后方固定连接有凸块432,水平插杆43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44,第一弹簧44一端与按压块431接触连接,第一弹簧44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42接触连接,定位柱45端面开设有与水平插杆43间隙配合的通过孔451,定位柱45前面与第二固定板42后面固定连接,定位柱45后面开设有与凸块432滑动配合的让位槽452。
31.如图7所示,限位组件5包括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11顶端的立板51、与滑动条141滑动配合的竖直插杆53,立板51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52,横板52顶端开设有与竖直插杆53滑动连接的导向竖孔521,竖直插杆53周侧位于横板52下方固定连接有凸出环531,竖直插杆53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54,第二弹簧54顶端与横板52底端接触连接,第二弹簧54底端与凸出环531顶端接触连接。
32.在本发明中,脚踏座14带动第二带动杆27向后运动中心柱21顺时针运动,同时水平移动块25与第二摆动杆23滑动连接,竖直移动块24与第一摆动杆22滑动连接带动第一带动杆26向上运动,反之运动相反,将滑动条141移动至竖直插杆53下方,在第二弹簧54弹力作用下竖直插杆53插入滑动条141可对脚踏座14进行限位,当凸块432卡入让位槽452时,水平插杆43未插入联动插孔272,推动并转动按压块431,第一弹簧44被挤压,凸块432离开让位槽452并与定位柱45后端接触,水平插杆43插入联动插孔272,使支撑导向组件1与从动组件2相连接,握住握把372并绕偏心轴371为圆心转动,抵紧轮37周侧抵紧竖直柱32使固定座33向内移动,固定座33通过斜板34、直板35带动滑板36向内移动使滑板36给予内滑槽132横向的力使滑板36固定在侧滑动柱13上,可对竖直移动组件3进行高度限位,当解除竖直插杆53对滑动条141的限位时,双脚踏上脚踏座14,双手握住握杆31,上下移动握杆31或前后移动脚踏座14可以同时活动患者手脚肌肉,可也通过设置水平插杆43位于联动插孔272的位置实现手脚单独运动。
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