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6488发布日期:2022-09-28 02:1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行走辅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骨科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骨科病人在做康复时,需要康复用具辅助病人做康复治疗,目前,现有的骨科康复用的辅助用具是康复拐杖或者直立式的行走辅具,然而不论哪种辅具都对患者的上肢力量都有较大的依赖,舒适度不佳,在刚开始训练时对患者的辅助能力较低,尤其是对于哪些上肢力量较为薄弱的患者,达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基座、牵拉抬升机构、缓冲机构、用于辅助抬升的手动牵引机构、用于制造倾角的顶升机构、翻转机构、保护机构,所述基座上侧设置有两个承载箱,所述牵拉抬升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侧,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牵拉抬升机构两端,所述手动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缓冲机构两端,所述牵拉抬升机构上侧连接有底板,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翻转机构一侧,所述保护机构设置于两个所述承载箱之间;
6.所述基座上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承载箱一侧设置有踏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承载箱内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上隔板下方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与所述下隔板之间设置有两个滑轴;
7.所述牵拉抬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连接轴外部安装有两个主动杆,两个所述主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主动杆与第二转轴的连接处设置有从动杆,两个所述从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外部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所述底板下侧,两个所述主动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外部安装有束线器,所述束线器一侧且位于所述基座上侧设置有分线滑轮;
8.所述滑轴外部设置有若干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通孔,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所述配重块的矩形通孔内设置有提升架,所述提升架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其中一个所述配重块的圆形通孔内设置有卡栓,所述上隔板上方安装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一侧安装有第二滑轮,所述下隔板下方且与所述第二滑轮同侧设置有第三滑轮,所述提升架上方连接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贯穿所述上隔板,且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三滑轮、所述分线滑轮连接至所述束线器;
9.所述手动牵引机构包括传动杆、第四滑轮,所述基座上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矩形凹槽,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圆孔,所述传动杆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矩形凹槽内,所述基
座的圆孔内设置有u型卡环,所述传动杆外部安装有收线轮,所述顶板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矩形凹槽,所述顶板的矩形凹槽内设置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上侧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上侧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上侧设置有手摇杆,所述手摇杆内部安装有卡齿,所述卡齿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手摇杆上侧安装有顶盖,所述滑动架下侧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第四滑轮设置于所述下隔板下方,所述提升架下方连接有第二绳索,所述第二绳索贯穿所述下隔板且通过所述第四滑轮连接至所述收线轮外部;
10.所述顶升机构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共两个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侧,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外部安装有两个滑动螺母,所述滑动螺母上端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顶板,所述螺杆前端连接有手轮;
11.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一侧,所述活动板下侧安装有v型支架,所述v型支架靠近顶板一侧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另一端连接有t型杆;
12.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滑槽转轴,所述承载箱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个槽口型通孔,所述滑槽转轴设置于所述承载箱的槽口型通孔中,所述滑槽转轴靠近所述活动板一侧设置有滑槽转盘,所述滑槽转盘靠近所述活动板一侧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护具,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滑槽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靠近所述底板一侧的所述滑槽转轴外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转轴;
13.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箱,所述缓冲箱共两个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侧,所述缓冲箱上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缓冲箱内部设置有滑台。
14.上述结构中,患者躺在所述顶板上侧之后,将所述护具安装至腿部,通过转动所述手轮调整所述顶板的倾角,从而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来调整患者与所述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待准备完毕之后,扳动所述t型杆,通过所述拉杆的传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板的顶端向下翻转,使腿部悬空;
15.此时患者可以踩着所述踏板来模拟行走,所述支撑杆在患者的走动过程中,会在所述滑槽转盘的滑槽中来回滑动,并且所述滑槽转盘会根据受力自由转动,以保证患者腿部有足够的自由度,同时根据走动节奏来回拨动所述手摇杆,通过所述卡齿与所述棘轮的配合,带动所述传动杆转动,所述收线轮与所述传动杆同步转动,所述第二绳索受到牵引,拉动所述提升架向下运动,所述提升架与所述配重块同步运动;
16.与此同时,所述提升架牵引所述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受到的牵引力通过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三滑轮、所述分线滑轮的转向,会沿着水平方向牵引所述第一连接轴运动,所述第一连接轴带动所述主动杆、所述从动杆转动,并将所述底板抬升,所述底板上升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会带动所述第二连杆同步上升,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滑槽转轴同步上升,以保证滑槽转盘跟随患者运动;
17.当运动至顶端后,患者可以再次扳动所述t型杆从而将所述活动板翻起为腿部提供保护,然后向上拔起所述手摇杆,所述传动杆失去阻力,所述第二绳索也同时失去所述收线轮的牵引力,所述提升架在患者、所述底板、所述顶板等的重力作用下开始上升,所述配重块也同步上升,直至所述底板接触所述滑台,在所述缓冲箱里面的弹簧的作用下,患者平稳下落,之后可以重复以上训练。
18.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底板焊接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1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主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接
轴转动连接,所述主动杆、所述从动杆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从动杆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束线器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分线滑轮与所述基座焊接连接。
20.优选地,所述配重块与所述滑轴滑动连接,所述卡栓在所述提升架、所述配重块的圆形通孔内滑动,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三滑轮的转轴与所述承载箱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绳索与所述提升架、所述束线器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绳索通过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三滑轮固定在所述承载箱内部。
21.优选地,所述传动杆在所述基座的矩形凹槽内滑动,所述u型卡环在所述基座的圆孔内滑动,所述收线轮与所述传动杆键连接,所述滑动架在所述顶板的矩形凹槽内滑动,所述滑动架与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棘轮与所述传动杆键连接,所述卡齿与所述棘轮啮合,所述卡齿与所述手摇杆转动连接,所述手摇杆与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滑动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绳索与所述提升架焊接连接,所述第二绳索与通过所述第四滑轮固定在所述承载箱内部,且末端固定在所述收线轮外部。
22.优选地,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底板焊接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轴承座轴承连接,所述滑动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且两个所述滑动螺母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压杆与所述滑动螺母、所述顶板转动连接,所述手轮与所述螺杆键连接。
23.优选地,活动板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v型支架与所述活动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v型支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v型支架、所述t型杆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端与所述顶板下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e字形凹槽,所述t型杆在e字形凹槽内滑动。
24.优选地,所述滑槽转轴在所述承载箱的槽口型通孔内滑动,所述滑槽转盘与所述滑槽转轴轴承连接,所述滑槽转盘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滑槽转盘的滑槽中滑动,所述护具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滑槽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滑槽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25.优选地,所述缓冲箱与所述基座焊接连接,所述缓冲箱内设置有若干缓冲弹簧,所述橡胶垫所述缓冲箱胶接,所述滑台与所述缓冲箱滑动连接。
26.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牵拉抬升机构、保护机构等,在床上模拟人体的走动过程,使患者在室内就可以进行一定的训练,由于是在床上训练,患者不需要依靠上肢的支撑,就可以进行训练,避免了传统行走辅具使用时对上肢力量的依赖,同时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通过抬升机构来调整顶板的倾角,从而调整腿部受到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29.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牵拉抬升机构与手动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滑动架处的爆炸视图;
31.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抬升机构与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图5的主视图;
33.图7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4.1、基座;2、承载箱;3、踏板;4、上隔板;5、下隔板;6、滑轴;7、底板;8、顶板;9、第一滑槽;10、第一转轴;101、第一连接轴;102、主动杆;103、第二转轴;104、从动杆;105、第二连接轴;106、第二滑槽;107、束线器;108、分线滑轮;109、第一滑轮;110、第二滑轮;111、第三滑轮;112、提升架;113、配重块;114、卡栓;115、第一绳索;201、传动杆;202、收线轮;203、u型卡环;204、滑动架;205、垫板;206、手摇杆;207、棘轮;208、卡齿;209、弹簧;210、顶盖;211、固定螺栓;212、第四滑轮;213、第二绳索;301、轴承座;302、螺杆;303、滑动螺母;304、压杆;305、手轮;401、活动板;402、v型支架;403、拉杆;404、t型杆;501、滑槽转轴;502、支撑杆;503、护具;504、第一连杆;505、第二连杆;506、滑槽转盘;601、缓冲箱;602、橡胶垫;603、滑台。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36.如图1-图7,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基座1、牵拉抬升机构、缓冲机构、用于辅助抬升的手动牵引机构、用于制造倾角的顶升机构、翻转机构、保护机构,基座1上侧设置有两个承载箱2,牵拉抬升机构设置于基座1上侧,缓冲机构设置于牵拉抬升机构两端,手动牵引机构设置于缓冲机构两端,牵拉抬升机构上侧连接有底板7,翻转机构设置于底板上方,顶升机构设置于翻转机构一侧,保护机构设置于两个承载箱2之间;
37.基座1上侧设置有第一滑槽9,承载箱2一侧设置有踏板3,底板7上方设置有顶板8,底板7与顶板8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10,顶板8与第一转轴10转动连接,承载箱2内设置有上隔板4,上隔板4下方设置有下隔板5,上隔板4与下隔板5之间设置有两个滑轴6,上隔板4与下隔板5为滑轴6提供支撑;
38.牵拉抬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101,第一连接轴101设置于第一滑槽9内部,第一滑槽9在第一连接轴101内部滑动,第一连接轴101外部转动连接有两个主动杆102,两个主动杆10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03,主动杆102与第二转轴103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有从动杆104,两个从动杆10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105,第二连接轴105外部设置有第二滑槽106,第二连接轴105在第二滑槽106内部滑动,第二滑槽106设置于底板7下侧,两个主动杆102之间且位于第一连接轴101外部转动连接有束线器107,束线器107用来固定第一绳索115,束线器107一侧且位于基座1上侧设置有分线滑轮108,分线滑轮108用来将两根绳索分开并转向;
39.滑轴6外部设置有若干配重块113,使患者转动手摇杆206时更加省力,并且保证顶板8与患者下落时更加平稳,配重块113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通孔,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配重块113的矩形通孔内设置有提升架112,提升架112在配重块113的矩形通孔内滑动,提升架11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其中一个配重块113的圆形通孔内设置有卡栓114,卡栓114在提升架112、配重块113的圆形通孔内滑动,作为调节配重块113数量时的栓轴,上隔板4上方安装有第一滑轮109,第一滑轮109一侧安装有第二滑轮110,下隔板5下方且与第二滑轮110同侧设置有第三滑轮111,第一滑轮109、第二滑轮110、第三滑轮111的转轴与承载箱2焊接连接,提升架112上方焊接连接有第一绳索115,第一绳索115贯穿上隔板4,且依次通过第一滑轮109、第二滑轮110、第三滑轮111、分线滑轮108连接至束线器
107,第一滑轮109、第二滑轮110、第三滑轮111用来固定第一绳索115并改变力的方向,从而将配重块113的重力传递至束线器107;
40.手动牵引机构包括传动杆201、第四滑轮212,基座1上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矩形凹槽,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圆孔,传动杆201设置于基座1的矩形凹槽内,传动杆201在基座1的矩形凹槽内滑动,从而可以调整不同的位置,基座1的圆孔内设置有u型卡环203,u型卡环203在基座1的圆孔内滑动,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插入不同的圆孔,u型卡环203用来固定传动杆201,传动杆201外部键连接有收线轮202,顶板8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矩形凹槽,顶板8的矩形凹槽内设置有滑动架204,滑动架204可以在顶板8的矩形凹槽内滑动,从而根据患者的手臂长度调整不同的位置,滑动架204上侧设置有垫板205,垫板205上侧设置有棘轮207,棘轮207上侧设置有手摇杆206,手摇杆206与传动杆201转动连接,手摇杆206内部转动连接有卡齿208,卡齿208与棘轮207啮合,从而可以通过手摇杆206来带动棘轮207转动,棘轮207与传动杆201键连接,使传动杆201可以与棘轮207同步转动,卡齿208一侧设置有弹簧209,弹簧209保障手摇杆206逆向转动时,卡齿208可以有活动空间,并且自动复位,手摇杆206上侧安装有顶盖210,滑动架204下侧安装有固定螺栓211,固定螺栓211与滑动架204螺纹连接,用来固定滑动架204,第四滑轮212设置于下隔板5下方,提升架112下方焊接连接有第二绳索213,第二绳索213贯穿下隔板5且通过第四滑轮212连接至收线轮202外部,第四滑轮212用来固定第二绳索213,收线轮202在转动时可以缠绕第二绳索213,并通过第二绳索213对提升架112产生牵引力;
41.顶升机构包括轴承座301,轴承座301共两个焊接于底板7上侧,两个轴承座301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302,螺杆302外部螺纹连接有两个滑动螺母303,且两个滑动螺母303的螺纹旋向相反,以保证在螺杆302转动时,两个滑动螺母303相向运动,滑动螺母303上端连接有压杆304,压杆304另一端连接至顶板8,压杆304与滑动螺母303、顶板8转动连接,压杆304用来顶起顶板8,螺杆302前端连接有手轮305,手轮305与螺杆302键连接,通过转动带动螺杆302的同步转动;
42.翻转机构包括活动板401,活动板401设置于顶板8一侧,活动板401与第一转轴10转动连接,活动板401下侧安装有v型支架402,v型支架402与活动板401通过螺栓连接,v型支架402与底板7转动连接,v型支架402用来支撑顶板8,v型支架402靠近顶板8一侧连接有拉杆403,拉杆403与v型支架402、t型杆404转动连接,拉杆403另一端连接有t型杆404,底板7上端与顶板8下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e字形凹槽,t型杆404可以在e字形凹槽内滑动,从而来通过拉杆403调整活动板401的位置;
43.保护机构包括滑槽转轴501,承载箱2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个槽口型通孔,滑槽转轴501设置于承载箱2的槽口型通孔中,滑槽转轴501在承载箱2的槽口型通孔内滑动,从而保证保护机构可以上下运动,滑槽转轴501靠近活动板401一侧轴承连接有滑槽转盘506,滑槽转盘506靠近活动板401一侧连接有支撑杆502,滑槽转盘506上设置有滑槽,支撑杆502在滑槽转盘506的滑槽中滑动,同时滑槽转盘506可以自由转动,从而保证支撑杆502有足够的自由度,支撑杆502另一端连接有护具503,护具503与支撑杆502转动连接,从而在患者模拟行走时不会受限,同一侧的两个滑槽转轴5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504,靠近底板7一侧的滑槽转轴501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505,第二连杆505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转轴10,第一连杆504与第二连杆505负责传导顶板8的上升力,以保证保护机构可以与底板7同上同
下;
44.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箱601,缓冲箱601共两个焊接于基座1上侧,缓冲箱601内设置有若干缓冲弹簧,作为底板7下降时的缓冲部件,缓冲箱601上侧胶接有橡胶垫602,橡胶垫602起到一定的缓冲降噪作用,缓冲箱601内部设置有滑台603,滑台603与缓冲箱601滑动连接。
45.上述结构中,患者躺在顶板8上侧之后,将护具503安装至腿部,通过转动手轮305调整顶板8的倾角,从而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来调整患者与踏板3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待准备完毕之后,扳动t型杆404,通过拉杆403的传动从而带动活动板401的顶端向下翻转,使腿部悬空;
46.此时患者可以踩着踏板3来模拟行走,支撑杆502在患者的走动过程中,会在滑槽转盘506的滑槽中来回滑动,并且滑槽转盘506会根据受力自由转动,以保证患者腿部有足够的自由度,同时根据走动节奏来回拨动手摇杆206,通过卡齿208与棘轮207的配合,带动传动杆201转动,收线轮202与传动杆201同步转动,第二绳索213受到牵引,拉动提升架112向下运动,提升架112与配重块113同步运动;
47.与此同时,提升架112牵引第一绳索115,第一绳索115受到的牵引力通过第一滑轮109、第二滑轮110、第三滑轮111、分线滑轮108的转向,会沿着水平方向牵引第一连接轴101运动,第一连接轴101带动主动杆102、从动杆104转动,并将底板7抬升,底板7上升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转轴10会带动第二连杆505同步上升,第二连杆505带动第一连杆504、滑槽转轴501同步上升,以保证滑槽转盘506跟随患者运动;
48.当运动至顶端后,患者可以再次扳动t型杆404从而将活动板401翻起为腿部提供保护,然后向上拔起手摇杆206,传动杆201失去阻力,第二绳索213也同时失去收线轮202的牵引力,提升架112在患者、底板7、顶板8等的重力作用下开始上升,配重块113也同步上升,直至底板7接触滑台603,在缓冲箱601里面的弹簧的作用下,患者平稳下落,之后可以重复以上训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