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女性康复锻炼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63541发布日期:2022-10-19 07:1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女性康复锻炼器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锻炼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女性康复锻炼器械。


背景技术:

2.目前女性人群在经历过一些特殊疾病或怀孕生产之后导致体形严重变化,从而女性通常会在康复阶段进行训练,通过锻炼的方式对身材进行恢复,以及日常生活中热爱运动的女生也会经常运动以维持较好的生活状态,目前大多数的女性人群通常会选择瑜伽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而瑜伽运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健康的身体,而进行瑜伽运动时都会使用到瑜伽垫,但在对目前使用瑜伽垫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进行康复锻炼时主要通过将瑜伽垫平铺在地面上,然后再锻炼结束后直接卷绕收集起来,从而瑜伽垫上沾附的灰尘以及人体身上的汗液没有得到很好的清理,从而会影响下一次的使用,以及导致瑜伽垫的使用寿命降低。
3.2.目前的使用瑜伽垫时,因之前的卷绕收集导致瑜伽垫会卷绕起来从而影响锻炼,瑜伽垫的长度固定不易调整,对于不同身高的人群适用性较低,以及对瑜伽垫的使用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女性康复锻炼器械,包括竖立板、行走单元、卷绕单元和清洁单元,四个所述竖立板呈矩阵排布设置,位于的同一个横向平面内的两个竖立板的远离对方的端面均设置有行走单元,左侧两个竖立板之间共同设置有卷绕单元和清洁单元,且清洁单元位于卷绕单元的上方,纵向方向上的相邻竖立板之间共同设置有连接轴,右侧连接轴上设置有用于锻炼的弹力绳;
5.所述行走单元包括u形板,所述竖立板远离与其不相邻的连接轴的端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且u形板的u形开口处朝下,u形板的u形开口的内壁的前后端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摆动板,两个摆动板的下端面共同转动连接有滚动轴,滚动轴上固定套设有行走辊,两个摆动板与对应的竖立板的相对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板,弹簧板与对应的竖立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u形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从上至下的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且移动板与对应的摆动板紧贴,对应的前后两个移动板的上端面共同固定连接有踩踏板,踩踏板与对应的u形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踩踏弹簧,且初始时即踩踏弹簧在仅有踩踏板的重力作用下时,移动板的最下段位于摆动板竖直放置时中间位置的下方,且此时的复位弹簧为压缩状态,竖立板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布的防滑条,且左侧的防滑条与右侧防滑条朝向不同。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卷绕单元包括l形槽,左边两个所述竖立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l形槽,且l形槽的左侧与外部连通,两个l形槽共同放置有卷绕轴,且卷绕轴贯穿前侧的竖立板,左侧两个竖立板之间共同转动设置有配合轴,且配合轴位于竖立
板的下方,右侧两个竖立板的右端开设有从右至左的两个t形槽,t形槽内滑动设置有t形板,两个t形板共同固定设置有连接板,卷绕轴上卷绕有瑜伽垫,瑜伽垫的活动端绕过配合轴后与连接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且配合轴与竖立板下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瑜伽垫的厚度,右侧两个竖立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与t形槽相互配合的配合槽。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左侧前方的所述竖立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l形板,l形板的后端面转动连接有空心结构的限制轴,限制轴的后段部分固定连接有涡卷弹簧,且涡卷弹簧的另一端与l形板的纵向部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卷绕轴的靠近l形板部分的周向端面开设有指向卷绕轴截面圆心的多个沿伸缩轴周向均匀排布的伸缩槽,伸缩槽内滑动设置有伸缩块,且伸缩块与对应的伸缩槽内壁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限制轴的内壁周向面开设有与伸缩块对应一一配合的限制槽。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左侧的所述竖立板的右端面设置有放置轴,右侧竖立板的左端面设置有与放置轴对应配合的定位轴,放置轴的周向面开设有从上至下的放置孔,定位轴上开设有从多个从左至右的定位孔,且定位孔与放置孔相互配合,放置孔内放置有用于固定的定位插销。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左侧两个所述竖立板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的挡板。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操作槽,左侧两个所述竖立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从左至右的操作槽,操作槽内壁的下端面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放置圆槽,右侧的两个放置圆槽共同放置有摆动轴,放置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斜形板,两个斜形板之间共同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清洁辊,前方的斜形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竖直板,后方的斜形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块,配合块的下端面开设有从下至上的梯形槽,梯形槽内滑动设置有梯形块,梯形块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钩板,钩板与配合块之间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钩紧弹簧,钩板的钩形区域与竖直板之间共同转动放置有清洁轴,清洁轴的周向面通过魔术贴粘贴有清洁布,左侧后方的竖立板的前端面开设有放柱孔和限位孔,放置孔与限位孔内均放置有限位柱,两个限位柱的前端面共同固定连接有与对应斜形板配合的限位板。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洁轴靠近竖直板的一段固定套设有圆形挡盘,且圆形挡盘与清洁辊、清洁轴和瑜伽垫均紧贴。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左侧两个所述竖立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t字形的擦拭槽,擦拭槽内滑动放置有擦拭板,擦拭板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异形板,异形板的下端面通过魔术贴粘贴有吸水能力较强的吸水布。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中设置的清洁单元中的清洁辊和下方的清洁布相互配合,对经过的瑜伽垫上下两个表面上的灰尘进行吸附清理,以及设置的异形板通过魔术贴粘贴的吸水布将锻炼时人体接触的上表面上的汗水进行吸收处理,便于下次的继续使用的同时提高瑜伽垫的使用寿命,以及设置的挡板能够将整体卷绕的瑜伽垫进行遮盖,避免灰尘落到瑜伽垫上。
14.2.本发明中设置的卷绕单元与移动单元进行配合,从而移动右侧的竖立板使得瑜伽垫拉出的长度满足需求,同时通过擦动踩踏板对竖立板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以及通过在连接轴上设置的弹性绳能够进行拉伸锻炼,提高了装置的多元化使
用。
15.3.本发明中设置的防滑条使得竖立板的下端面与地面接触后增大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左右两侧的防滑条朝向不同,避免了在使用时设备会发生移动从而影响锻炼。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中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3是本发明中行走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20.图4是本发明的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1.图5是本发明中l形板、涡卷弹簧、限制轴和卷绕轴之间的剖视图。
22.图6是本发明中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中图6中c处的放大图。
24.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发明中图8中d处的放大图。
26.图中:1、竖立板;2、行走单元;20、u形板;21、转动轴;22、摆动板;23、行走辊;24、弹簧板;240、复位弹簧;25、移动板;26、踩踏板;27、踩踏弹簧;28、防滑条;3、卷绕单元;30、l形槽;31、卷绕轴;310、配合轴;32、t形板;320、连接板;321、瑜伽垫;322、配合槽;33、l形板;330、限制轴;331、涡卷弹簧;332、伸缩槽;333、伸缩块;334、伸缩弹簧;335、限制槽;34、放置轴;340、放置孔;35、定位轴;350、定位孔;36、定位插销;37、挡板;4、清洁单元;40、操作槽;400、放置圆槽;41、摆动轴;42、斜形板;420、清洁辊;421、竖直板;422、配合块;423、梯形块;424、钩板;425、钩紧弹簧;426、清洁布;43、放柱孔;430、限位孔;431、限位板;44、圆形挡盘;45、擦拭槽;450、擦拭板;451、异形板;5、连接轴;6、弹力绳。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28.参阅图1、图6和图8,一种女性康复锻炼器械,包括竖立板1、行走单元2、卷绕单元3和清洁单元4,四个所述竖立板1呈矩阵排布设置,位于的同一个横向平面内的两个竖立板1的远离对方的端面均设置有行走单元2,左侧两个竖立板1之间共同设置有卷绕单元3和清洁单元4,且清洁单元4位于卷绕单元3的上方,纵向方向上的相邻竖立板1之间共同设置有连接轴5,右侧连接轴5上设置有用于锻炼的弹力绳6;
29.参阅图1、图3、图4和图8,所述行走单元2包括u形板20,所述竖立板1远离与其不相邻的连接轴5的端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20,且u形板20的u形开口处朝下,u形板20的u形开口的内壁的前后端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摆动板22,两个摆动板22的下端面共同转动连接有滚动轴,滚动轴上固定套设有行走辊23,两个摆动板22与对应的竖立板1的相对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板24,弹簧板24与对应的竖立板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40,u形板20的上端面开设有从上至下的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25,且移动板25与对应的摆动板22紧贴,对应的前后两个移动板25的上端面共同固
定连接有踩踏板26,踩踏板26与对应的u形板20之间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踩踏弹簧27,且初始时即踩踏弹簧27在仅有踩踏板26的重力作用下时,移动板25的最下段位于摆动板22竖直放置时中间位置的下方,且此时的复位弹簧240为压缩状态,竖立板1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布的防滑条28,且左侧的防滑条28与右侧防滑条28朝向不同。
30.初始状态时,摆动板22为竖直朝下的状态,此时行走辊23与地面接触滚动,且设置的移动板25由于其的最下端位于摆动板22的中心下方,从而此时将摆动板22挡住,则此时人工能够通过推动的方式来使得设备移动至所需位置,当到达指定位置进行使用时,通过人工用脚向上拨动踩踏板26,踩踏板26带动着移动板25向上移动,踩踏弹簧27拉伸,当移动板25在移动过程中移动板25的最下端位于摆动板22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时,复位弹簧240复位,摆动板22在弹力的作用以及其上方的器械的重力作用下向远离对应竖立板1的方向摆动,同时也加速移动板25的上移,最终使得u形板20和竖立板1的下端面与地面接触,从而能够进行使用,以及设置的防滑条28使得竖立板1的下端面与地面接触后增大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左右两侧的防滑条28朝向不同避免了在使用时设备会发生移动从而影响锻炼,当结束锻炼时,向上提起竖立板1并向下踩动踩踏板26使得移动板25逐渐将摆动板22卡住至初始状态。
31.参阅图2和图6,所述卷绕单元3包括l形槽30,左边两个所述竖立板1的相对面均开设有l形槽30,且l形槽30的左侧与外部连通,两个l形槽30共同放置有卷绕轴31,且卷绕轴31贯穿前侧的竖立板1,左侧两个竖立板1之间共同转动设置有配合轴310,且配合轴310位于竖立板1的下方,右侧两个竖立板1的右端开设有从右至左的两个t形槽,t形槽内滑动设置有t形板32,两个t形板32共同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20,卷绕轴31上卷绕有瑜伽垫321,瑜伽垫321的活动端绕过配合轴310后与连接板320的左端面固定连接,且配合轴310与竖立板1下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瑜伽垫321的厚度,右侧两个竖立板1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与t形槽相互配合的配合槽322。
32.工作时,在通过行走单元2移动竖立板1之前通过将连接板320卡放在t形槽内,之后随着右侧两个竖立板1的移动带动连接板320移动,从而使得整个瑜伽垫321的展开,以及设置的配合轴310使得瑜伽垫321在展开后最大限度的与地面贴合,提高使用时的体验感,当瑜伽垫321使用时间较差出现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设置的l形槽30能够对卷绕轴31上的瑜伽垫321进行更换,提高装置的便捷性。
33.参阅图1、图5、图6和图8,左侧前方的所述竖立板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l形板33,l形板33的后端面转动连接有空心结构的限制轴330,限制轴330的后段部分固定连接有涡卷弹簧331,且涡卷弹簧331的另一端与l形板33的纵向部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卷绕轴31的靠近l形板33部分的周向端面开设有指向卷绕轴31截面圆心的多个沿伸缩轴周向均匀排布的伸缩槽332,伸缩槽332内滑动设置有伸缩块333,且伸缩块333与对应的伸缩槽332内壁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334,限制轴330的内壁周向面开设有与伸缩块333对应一一配合的限制槽335。
34.放置卷绕轴31时,将卷绕轴31的前端通过l形槽30后卡放入限制轴330中,在放入的过程中,限制轴330压动对应的伸缩块333,伸缩弹簧334压缩,当伸缩块333与对应的限制槽335对齐后,伸缩块333在伸缩弹簧334弹力的作用下卡入对应的限制槽335中,从而对卷绕轴31进行限位,从而瑜伽垫321展开的过程中带动卷绕轴31逆时针旋转,使得涡卷弹簧
331收缩,当需要将瑜伽垫321收起来时,向左移动右侧的竖立板1,涡卷弹簧331复位,从而卷绕轴31在弹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将瑜伽垫321卷绕起来,以及当需要进行拆下卷绕轴31更换瑜伽垫321时,人工控制限制轴330并使得卷绕轴31旋转,从而使得伸缩块333推出限制槽335中,之后再将卷绕轴31取出。
35.参阅图1,左侧的所述竖立板1的右端面设置有放置轴34,右侧竖立板1的左端面设置有与放置轴34对应配合的定位轴35,放置轴34的周向面开设有从上至下的放置孔340,定位轴35上开设有从多个从左至右的定位孔350,且定位孔350与放置孔340相互配合,放置孔340内放置有用于固定的定位插销36。具体工作时,通过将定位插销36插入放置孔340与对应的定位孔350中的方式对放置轴34与定位轴35进行固定,以及设置的多个定位孔350对应拉伸出的不同长度的瑜伽垫321,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所需拉伸出不同长度的瑜伽垫321并进行定位固定。
36.参阅图1,左侧两个所述竖立板1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的挡板37。具体工作时,当瑜伽垫321被收回后卷绕在卷绕轴31上之后,设置的挡板37能够将整体卷绕的瑜伽垫321进行遮盖,避免灰尘落到瑜伽垫321上。
37.参阅图1、图6、图7、图8和图9,所述清洁单元4包括操作槽40,左侧两个所述竖立板1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从左至右的操作槽40,操作槽40内壁的下端面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放置圆槽400,右侧的两个放置圆槽400共同放置有摆动轴41,放置轴34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斜形板42,两个斜形板42之间共同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清洁辊420,前方的斜形板4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竖直板421,后方的斜形板4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块422,配合块422的下端面开设有从下至上的梯形槽,梯形槽内滑动设置有梯形块423,梯形块423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钩板424,钩板424与配合块422之间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钩紧弹簧425,钩板424的钩形区域与竖直板421之间共同转动放置有清洁轴,清洁轴的周向面通过魔术贴粘贴有清洁布426,左侧后方的竖立板1的前端面开设有放柱孔43和限位孔430,放置孔340与限位孔430内均放置有限位柱,两个限位柱的前端面共同固定连接有与对应斜形板42配合的限位板431。
38.当全部拉出瑜伽垫321之前,通过右侧的放置圆槽400放置好斜形板42,以及通过设置的限位板431与限位柱进行配合对斜形板42进行支撑限位,之后通过向下移动钩板424使得梯形块423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对应的钩紧弹簧425拉伸,之后将清洁轴放置在钩板424上,钩紧弹簧425复位,钩板424在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下方清洁轴上的清洁布426与上方的清洁辊420相互配合对从中间穿过的瑜伽垫321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紧,之后随着瑜伽垫321的移动从而对瑜伽垫321进行清洁,以及当不需要使用清洁单元4时,通过转动摆动轴41使得清洁单元4位于左侧竖立板1的左侧,避免影响使用者在瑜伽垫321的锻炼。
39.参阅图1,所述清洁轴靠近竖直板421的一段固定套设有圆形挡盘44,且圆形挡盘44与清洁辊420、清洁轴和瑜伽垫321均紧贴。工作时,设置的圆形挡盘44将清洁轴挡住便于清洁布426对瑜伽垫321上的灰尘进行清洁,以及同时也对瑜伽垫321进行限位避免瑜伽垫321在清洁过程中出现未能与清洁布426和清洁辊420充分接触而出现未被清洁的区域。
40.参阅图1,左侧两个所述竖立板1的相对面均开设有t字形的擦拭槽45,擦拭槽45内滑动放置有擦拭板450,擦拭板450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异形板451,异形板451的下端面通过魔术贴粘贴有吸水能力较强的吸水布。在瑜伽垫321的拉出以及收回过程中,通过设置的
吸水布对瑜伽垫321上锻炼时使用的表面进行清洁,尤其是将瑜伽垫321上残留的汗渍等液体吸收,便于后续的使用,以及通过设置的擦拭槽45以及吸水布通过魔术贴粘贴的方式都能够对吸水布进行更换或者清洗,保证吸水布的吸水效果。
41.具体工作时,人工通过推动的方式来使得设备移动至所需位置,且在移动过程中随着右侧两个竖立板1的移动带动连接板320移动,从而使得整个瑜伽垫321的展开,之后将定位插销36插入放置孔340与对应的定位孔350中的方式对放置轴34与定位轴35进行固定,再通过人工用脚向上拨动踩踏板26,踩踏板26带动着移动板25向上移动,踩踏弹簧27拉伸,当移动板25在移动过程中移动板25的最下端位于摆动板22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时,复位弹簧240复位,摆动板22在弹力的作用以及其上方的器械的重力作用下向远离对应竖立板1的方向摆动,同时也加速移动板25的上移,最终使得u形板20和竖立板1的下端面与地面接触,当锻炼结束后需要对瑜伽垫321进行清洁时,下方清洁轴上的清洁布426与上方的清洁辊420随着瑜伽垫321的移动从而对瑜伽垫321进行清洁,同时通过设置的吸水布对瑜伽垫321上锻炼时使用的表面进行清洁,尤其是将瑜伽垫321上残留的汗渍等液体吸收。
4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