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心内科临床的锻炼装置

文档序号:32025250发布日期:2022-11-02 23:3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心内科临床的锻炼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临床的锻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心内科临床的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血管内科,即心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等心血管疾病。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常推荐进行一定程度的锻炼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伴有别的疾病,可能需要卧床一段时间,无法下地去进行锻炼,只能在病床上;现有的锻炼装置往往只能够锻炼上肢体,且往往一个锻炼设备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无法适用于不同的人,使用不便,锻炼效果差,因此急需一种适用于心内科临床的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心内科临床的锻炼装置,能够同时锻炼上下肢体,在病床上进行模拟行走练习,且能够根据病人的身高进行调整,一个设备可以供多人使用,实用性更强。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支撑柱、横杆和连接杆;支撑柱为四个,且成矩形分布;左右两个支撑柱顶端之间均固定有横杆;前后两个支撑柱顶端之间均固定有连接杆;
5.它还包含:
6.导轮组,所述导轮组为四组,且呈“l”形固定在横杆上;
7.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左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左侧的连接杆中,且螺纹杆右端贯穿右侧的连接杆后,与摇把固定连接;
8.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于两个连接杆之间,且导向杆位于螺纹杆的正上方;
9.螺母块,所述螺母块左右对称旋接固定在螺纹杆上,且两个螺母块的内螺纹转向相反;
10.一号导轮,所述一号导轮固定在左侧的螺母块上,且导向杆贯穿一号导轮;
11.二号导轮,所述二号导轮固定在右侧的螺母块上,且导向杆贯穿二号导轮;一号导轮高于二号导轮;
12.一号钢丝,所述一号钢丝依次贯穿于左后侧的导轮组、二号导轮以及右前侧的导轮组中;
13.二号钢丝,所述二号钢丝依次贯穿于右后侧的导轮组、一号导轮以及左前侧的导轮组中;一号钢丝与二号钢丝的后端固定有体操环,且一号钢丝与二号钢丝的前端固定有医用松紧绑带。
14.优选地,它还包含转轴,所述转轴为数个,转轴对应活动固定在导轮组、一号导轮与二号导轮的轮体上方,且转轴与对应轮体活动抵触设置。
15.优选地,后侧的横杆底端中间固定有三号钢丝,且三号钢丝的底端固定有圆环。
16.优选地,前侧的横杆底端中间固定有弹性绳,且弹性绳的底端固定有弹性球。
17.优选地,后侧的两个支撑柱上左右对称固定有把手。
18.优选地,支撑柱的底端均固定有带锁万向轮。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心内科临床的锻炼装置,能够同时锻炼上下肢体,在病床上进行模拟行走练习,且能够根据病人的身高进行调整,一个设备可以供多人使用,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2.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支撑柱1、横杆2、连接杆3、导轮组4、螺纹杆5、摇把6、导向杆7、螺母块8、一号导轮9、二号导轮10、一号钢丝11、二号钢丝12、体操环13、医用松紧绑带14、转轴15、三号钢丝16、圆环17、弹性绳18、弹性球19、把手20、带锁万向轮21、病床22。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
‑‑
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支撑柱1、横杆2和连接杆3;支撑柱1为四个,且成矩形分布;左右两个支撑柱1顶端之间均固定有横杆2;前后两个支撑柱1顶端之间均固定有连接杆3;
28.它还包含:
29.导轮组4,所述导轮组4为四组,且呈“l”形固定在横杆2上;
30.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左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左侧的连接杆3中,且螺纹杆5右端贯穿右侧的连接杆3后,与摇把6固定连接;
31.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固定于两个连接杆3之间,且导向杆7位于螺纹杆5的正上方;
32.螺母块8,所述螺母块8左右对称旋接固定在螺纹杆5上,且两个螺母块8的内螺纹转向相反;
33.一号导轮9,所述一号导轮9固定在左侧的螺母块8上,且导向杆7贯穿一号导轮9;
34.二号导轮10,所述二号导轮10固定在右侧的螺母块8上,且导向杆7贯穿二号导轮10;一号导轮9高于二号导轮10;在转动摇把6时,两个螺母块8在导向杆7对一号导轮9与二号导轮10的导向作用下,将带动一号导轮9与二号导轮10朝相反方向进行运动;
35.一号钢丝11,所述一号钢丝11依次贯穿于左后侧的导轮组4、二号导轮10以及右前侧的导轮组4中;
36.二号钢丝12,所述二号钢丝12依次贯穿于右后侧的导轮组4、一号导轮9以及左前侧的导轮组4中;一号钢丝11与二号钢丝的后端固定有体操环13,且一号钢丝11与二号钢丝的前端固定有医用松紧绑带14;一号导轮9高于二号导轮10可以使一号钢丝11与二号钢丝12交叉过程中不发生碰撞;在转动摇把6时将改变体操环13与医用松紧绑带14的高度;
37.转轴15,所述转轴15为数个,转轴15对应活动固定在导轮组4、一号导轮9与二号导轮10的轮体上方,且转轴15与对应轮体活动抵触设置;转轴15的设置保证一号钢丝11与二号钢丝12能够完全在导轮中运动,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38.后侧的横杆2底端中间固定有三号钢丝16,且三号钢丝16的底端固定有圆环17;前侧的横杆2底端中间固定有弹性绳18,且弹性绳18的底端固定有弹性球19;后侧的两个支撑柱1上左右对称固定有把手20;支撑柱1的底端均固定有带锁万向轮21。
39.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本装置推动到病床22处(如图4所示)后,锁死带锁万向轮21;病人在进行床上行走练习时,需要护士辅助用医用松紧绑带14绑住病人的脚踝处;根据病人的身高,转动摇把6调整体操环13到病人的距离,使体操环13处于病人可以轻松抓住的高度;病人用右手拉动左侧的体操环13时,将拉动病人的左腿,病人用左手拉动右侧的的体操环13时,将拉动病人的右腿;在病人长时间卧床的情况下,这种床上的行走练习非常有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以及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娱乐性,锻炼强度适中,让病人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遇到不同身高的病人,只需转动摇把6进行调整体操环13的高度即可,使用方便,能够供多人使用;病人也可以进阶进行上部肢体的力量训练,需要双手拉住圆环17,然后用力将自己的身体从床面拉起,此项运动需要量力而行;病人也可以用自己的双脚去踢弹性球19,把这项锻炼当做一场游戏,娱乐的同时可以做到对下肢的锻炼;长时间的卧床使病人的身体比较僵硬,病人可以用右手抓住左侧的的把手20,用力拉动自己的身体,进行一定拉伸;病人用左手拉动右侧的的把手20,用力拉动自己的身体,进行一定拉伸;当一个病人的锻炼足够时,可以将本装置移动到另一个病床22,供其他病人进行锻炼,此时病人之间可以相互鼓励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40.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41.1、能够同时锻炼上下肢体,在病床上进行模拟行走练习,且能够根据病人的身高进行调整。
42.2、能够依次供多名病人使用,方便移动。
43.3、能够边娱乐边锻炼,有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
44.4、能够供病人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以及身体拉伸。
4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部分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