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攀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1864发布日期:2022-11-25 19:2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攀爬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攀爬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结构建筑因具有自重轻、易安装、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厂房、商超、展厅等各种类型的建筑建设中。其中,钢结构建筑通常采工字钢作为建筑物的结构立柱。
3.目前,在工字钢柱的安装、维护、装饰等作业中,常常需要施工人员攀爬至工字钢柱的预定高度进行高空施工操作。现有的工字钢攀爬设备多为脚部攀爬设备,双脚穿上脚部攀爬设备后,双手扶握工字钢保持身体平衡,利用腿脚发力向上攀爬。
4.而人体手臂力量明显弱于腿部力量,施工人员采用这种脚部攀爬设备,在攀爬过程中容易因手臂力竭、手掌出汗打滑等原因导致上半身失衡,甚至发生坠落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攀爬装置,以提高攀爬工字钢柱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上半身的稳定性,降低高空作业风险,防止坠落事故发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攀爬装置,包括:
7.第一夹持部;
8.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转轴和第二夹持部、连接所述转轴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连接件以及一端与所述转轴固连的把持部;
9.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转动连接,以使作用于所述把持部上的外力所产生的力矩驱动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转动。
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旋转组件的转轴与第一夹持部转动连接,通过作用于把持部上的外力所产生的力矩,可以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经连接件与转轴相连的第二夹持部,使第二夹持部相对于第一夹持部转动并夹紧工字钢柱的翼缘,从而为施工人员提供稳定、可靠地攀爬支撑点,有效保持施工人员上半身的平衡。可见,通过本方案可以提高攀爬工字钢柱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上半身的稳定性,降低高空作业风险,防止坠落事故发生。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压板和固定座;
12.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压板的一侧,所述压板的另一侧被配置为与工字钢柱侧板的表面贴合。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阻尼体;
14.所述阻尼体设置在所述压板的另一侧。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体为设置在所述压板另一侧的锯齿形槽,或者,
16.所述阻尼体为设置在所述压板另一侧的橡胶垫片。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部采用压杆;
18.所述把持部与所述转轴轴线及所述压杆轴线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大于150
°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持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20.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相连。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杆设有手胶。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3.保险组件,所述保险组件包括安全绳和绳扣;所述安全绳的一端与所述把持部固连;所述绳扣设置在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持部设有固定环;
25.所述保险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把持部的绳环,所述安全绳的一端通过所述绳环与所述把持部的固定环相连。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绳扣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攀爬装置安装在工字钢柱上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手持式攀爬装置中第一夹持部沿箭头a向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1手持式攀爬装置中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3旋转组件的左视图;
32.图5为图1手持式攀爬装置中保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各标号的说明如下:
34.0-工字钢柱;
35.1-第一夹持部;11-压板;111-锯齿形槽;12-固定座;
36.2-旋转组件;21-转轴;22-第二夹持部;23-连接件;24-把持部;241-第一连杆;242-第二连杆;243-手胶;244-固定环;
37.3-保险组件;31-安全绳;32-绳扣;33-绳环。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为了提高攀爬工字钢柱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上半身的稳定性,降低高空作业风险,防止坠落事故发生,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式攀爬装置。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攀爬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40.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攀爬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1和旋转组件2。
41.旋转组件2包括间隔设置的转轴21和第二夹持部22、连接转轴21和第二夹持部22的连接件23以及一端与转轴21固连的把持部24。
42.转轴21与第一夹持部1转动连接,以使作用于把持部24上的外力所产生的力矩驱动第二夹持部22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转动。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旋转组件2的转轴21与第一夹持部1转动连接,通过作用于把持部24上的外力所产生的力矩,可以驱动转轴21转动,进而带动经连接件23与转轴21相连的第二夹持部22,使第二夹持部22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转动并夹紧工字钢柱0的翼缘,从而为施工人员提供稳定、可靠地攀爬支撑点,有效保持施工人员上半身的平衡。可见,通过本方案可以提高攀爬工字钢柱0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上半身的稳定性,降低高空作业风险,防止坠落事故发生。
44.本技术实施例可仅包括第一夹持部1和旋转组件2,结构简单;并且由于作用于把持部24上的外力通过施工人员自身的重力形成,因此还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45.此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攀爬装置还可以与传统脚蹬式攀爬设备配合使用,在攀爬过程中手、脚共同发力,避免双脚交替向上的过程中,只有一只脚上的传统脚蹬式攀爬设备固定,使身体的重力全部施加在一个传统脚蹬式攀爬设备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攀爬的安全系数和效率。
4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包括压板11和固定座12。
47.固定座12设置在压板11的一侧,压板11的另一侧被配置为与工字钢柱0侧板的表面贴合。
48.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可以采用压板11和设置在压板11一侧的固定座12的结构形式。其中,压板11的另一侧与工字钢柱0侧板的表面贴合。通过在固定座12上开设连接孔,即可实现转轴21与固定座12的转动连接。压板11和固定座1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考虑到节约制作成本,也可以采用分体焊接结构,例如可以采用钢管与预留缝隙的两块同一平面上的钢板焊接的结构。此外,为进一步简化第一夹持部1的结构,固定座12也可以设计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同心圆环。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还包括阻尼体,阻尼体设置在压板11的另一侧。
5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压板11的另一侧设置阻尼体,可以增大第一夹持部1与工字钢柱0的侧板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手持式攀爬装置与工字钢柱0与翼缘的连接可靠性。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体为设置在压板11另一侧的锯齿形槽111,或者,阻尼体为设置在压板11另一侧的橡胶垫片。
52.如图2所示,阻尼体可以采用锯齿形槽111,此外,阻尼体也可以使用橡胶材料替代,即采用橡胶垫片。
5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22采用压杆。
54.把持部24与转轴21轴线及压杆轴线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大于150
°

55.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采用杆状结构的第二夹持部22,并将其轴线与转轴21轴线所在平面的夹角α设置为不大于150
°
,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施工人员自身的重力形成作用于把持部24上的外力,并且有效避免手指因夹于把持部24和压板11之间而遭受损伤。
5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把持部24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杆241和第二连杆242。
57.第一连杆241的一端与转轴2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42的一端相连。
58.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把持部24的第一连杆241与第二连杆242相互垂直。第二连杆242与转轴21保持第一连杆241长度的距离,从而作用于第二连杆242上的外力可以形成驱动第二夹持部22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转动的力矩。
59.需要说明的是,把持部24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轴线与转轴21轴线平行的结构,第二连杆24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形式,只要第二连杆242与转轴21保持一定距离,使作用于把持部24上的外力可以产生第二夹持部22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转动的力矩即可,例如,可以将第二连杆242设置为与转轴21的轴线垂直的结构。
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杆242设有手胶243。
61.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把持部24的第二连杆242设置手胶243,不仅可以保护把持部24,还可以增加手对把持部24的摩擦力,防止滑脱,此外还可以提高握持把持部24的舒适度。
6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63.保险组件3,保险组件3包括安全绳31和绳扣32;安全绳31的一端与把持部24固连;绳扣32设置在安全绳31的另一端。
64.其中,安全绳31和绳扣32可以采用强度与韧性均较好的尼龙绳制成,可靠支撑普通体型施工人员的重量。
65.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保险组件3安全绳31的一端连接把持部24,安全绳31另一端连接的绳扣32与施工人员的手腕相连。在进行攀爬之前,可以先将安全绳31末端的绳扣32固定在施工人员的手腕上,通过设置保险组件3可以进一步降低攀爬时不慎坠落的概率,提高工作安全性。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把持部24设有固定环244。
67.保险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把持部24的绳环33,安全绳31的一端通过绳环33与把持部24的固定环244相连。
68.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通过在把持部24设置固定环244,在把持部24设置绳环33,可以方便地实现保险组件3与把持部24的连接。
6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绳扣32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70.如图1和图5所示,绳扣3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当然也可以为四个、五个等。通过设置多个绳扣32,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持式攀爬装置的安全系数。
7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2.尽管已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
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