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7795发布日期:2023-01-03 22:4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外科除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普外科患者在进行下肢手术后,为了提高下肢的血液循环,提高康复效果,通常需要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而长时间的训练会使患者产生无趣心理,不能保持患者训练的欲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长时间的训练会使患者产生无趣心理,不能保持患者训练的欲望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与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底板滑动连接,且第一壳体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缠绕有弹性带,弹性带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外侧,且弹性带的外端设置有踩踏板;
6.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外侧,且旋转轴的外端转动安装有把手,并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把手相适配的固定机构;
7.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筒体,筒体与第二壳体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有网格板,所述筒体中设置有多个气球,且筒体上端内部设置有承托盘,承托盘的中部开设有通孔,并且筒体的顶端设置有透气板;
8.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挤压式气囊,挤压式气囊的出气端固定与所述网格板的正下方,且挤压式气囊的两侧均设置有压板;
9.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踩踏板的一侧设置有推板,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杆,插杆插设在第二壳体的两端,且两根插杆的内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上述两块压板转动连接,并且插杆上套设有弹簧。
1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轨,且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滑轨上,并且第一壳体的两侧与滑轨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便于对第一壳体进行移动,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腿长,使其在训练时可推动推板。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放置部,放置部位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一侧,且放置部上设置有棉布层,提高训练时腿部的舒适度。
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外壁上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把手相适配的卡扣,且卡扣
的外端呈弧形设置,便于对旋转轴进行固定,同时对调节后的弹性带进行固定。
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优选的,所述气球的数量为五个到二十个,且气球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使气球可通过通孔进入到承托盘上方。
1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优选的,所述承托盘与筒体转动连接,且承托盘的一侧设置有拨动杆,拨动杆位于筒体的外侧,通过拨动杆便于对承托盘进行翻转,可把位于承托盘上方的气球翻转至筒体底部,便于下次训练。
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优选的,所述承托盘的上表面向其边缘处开设有倾斜面,便于气球向成托盘边缘处滑动,避免其堵住通孔,且承托盘的弧形外壁上设置有橡胶层,通过橡胶层提高承托盘与筒体内壁之间的密封性,使气流从通孔流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通过把患者的脚部固定在踩踏板上,并反复弯曲下肢,通过弹性带对下肢弯曲时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下肢的恢复速率,同时,在反复弯曲下肢时,通过踩踏板反复推动推板,对挤压式气囊进行反复挤压,对气球进行吹动,使气球依次通过通孔,从而增加了患者在训练时的趣味性,提高了患者的训练欲望。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中第二壳体与筒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中第一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中压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板;2、第一壳体;3、旋转轴;4、弹性带;5、踩踏板;6、把手;7、固定机构;8、第二壳体;9、筒体;10、网格板;11、透气板;12、承托盘;13、通孔;14、拨动杆;15、挤压式气囊;16、压板;17、推板;18、插杆;19、连接杆;20、弹簧;21、气球;22、放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4,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与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8,底板1上设置有放置部22,放置部22位于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8的一侧,且放置部22上设置有棉布层,第一壳体2与底板1滑动连接,底板1上设置有滑轨,且第一壳体2安装在滑轨上,并且第一壳体2的两侧与滑轨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可对调节后的第一壳体2进行固定,且第一壳体2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旋转轴3,旋转轴3上缠绕有弹性带4,弹性带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2的外侧,且弹性带4的外端设置有踩
踏板5,踩踏板5上设置有绑带,通过绷带把使用者的脚部固定在踩踏板5上;
25.旋转轴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2的外侧,且旋转轴3的外端转动安装有把手6,并且第一壳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把手6相适配的固定机构7,固定机构7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2外壁上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把手6相适配的卡扣,且卡扣的外端呈弧形设置,转动把手6可对弹性带4的长度进行调节,以适应训练者的腿部长度;
26.第二壳体8的顶端设置有筒体9,筒体9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筒体9与第二壳体8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有网格板10,筒体9中设置有多个气球21,气球无法通过网格板10向下掉落,且筒体9上端内部设置有承托盘12,承托盘1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3,并且筒体9的顶端设置有透气板11,气球21的数量为五个到二十个,且气球21的直径小于通孔13的内径,承托盘12与筒体9转动连接,且承托盘12的一侧设置有拨动杆14,拨动杆14位于筒体9的外侧,承托盘12的上表面向其边缘处开设有倾斜面,且承托盘12的弧形外壁上设置有橡胶层;
27.实施例一:
28.第二壳体8的内部设置有挤压式气囊15,挤压式气囊15为按压时其出气端会吹气,且松开后会自动恢复的气囊,挤压式气囊15的出气端固定与网格板10的正下方,且挤压式气囊15的两侧均设置有压板16;
29.第二壳体8靠近踩踏板5的一侧设置有推板17,推板17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杆18,插杆18插设在第二壳体8的两端,且两根插杆18的内端分别通过连接杆19与上述两块压板16转动连接,并且插杆18上套设有弹簧20,通过两侧的压板16同时对挤压式气囊15进行按压,可提高挤压式气囊15出气的稳定性。
30.实施例二:
31.第二壳体8的内部设置有挤压式气囊15,挤压式气囊15的出气端固定与网格板10的正下方,且挤压式气囊15靠近所述踩踏板5的一侧设置有压板16,第二壳体8靠近踩踏板5的一侧设置有推板17,推板17上设置有插杆18,插杆18的内端与所述压板16固定连接,并且插杆18上套设有弹簧20,插杆18与第二壳体8滑动连接。
32.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把需要训练的下肢放置在底板1上,且把脚部固定在踩踏板5上,转动把手6,根据使用者的腿长调节弹性带4的长度,调节后使把手6卡接在固定机构7中对其进行固定,其次,松开第一壳体2上的锁紧螺栓,对第一壳体2进行移动,使患者腿部伸直后可推动推板17,并在调节完成后对其进行固定;
33.使用者反复弯曲下肢,通过弹性带4对下肢弯曲时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下肢的恢复速率,同时,在反复弯曲下肢时,通过踩踏板5与推板17接触时反复推动推板17,推板17通过连接杆19同时带动两块压板16对挤压式气囊15进行反复挤压(当下肢弯曲时,通过弹簧20使推板17复位,并在接触时再次对其进行挤压),对气球21进行吹动,使气球21依次通过通孔13进入承托盘12的上方,从而增加了患者在训练时的趣味性,提高了患者的训练欲望,在气球21都进入承托盘12上方后,通过拨动杆14可对承托盘12进行翻转,使气球复位,便于再次训练。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