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5342发布日期:2023-03-17 20:5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在支撑底座与单杠主体之间设有长度可调的支撑杆,以加强伸缩单杠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2.伸缩式单杠作为一种健身器材,用于供锻炼着引体向上运行;可被安装在两个相对的墙壁或门框等垂直的支撑面之间。
3.伸缩式单杠包括固定外管和两个可伸缩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锁紧装置,以将调节后的内管长度进行锁定。如cn205084299u的伸缩管,包括中段粗杆和可旋拧固定在中段粗杆内的两侧细杆,粗杆与细杆之间设有锁紧装置,伸缩管的两端设置有增加接触面积的固定座,固定座的底面靠在门框上。
4.室内伸缩单杠体积小,安装便利等优势,受到广大健身人员的欢迎,但是伸缩单杠因老旧的门框变形等原因导致脱落的安全隐患,也一直是制造商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制造商及研发人员不断尝试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更合理的方式去解决伸缩单杆易脱落的技术问题。如cn114652997a公开的门上单杠,包括一个独立的副支撑座和倾斜支撑杆,副支撑座与主支撑座相互独立,倾斜支撑杆与副支撑座的角度固定,以加强对伸缩单杠的支撑强度。
5.另一种伸缩单杠,如本技术人申请的申请号为202222850731.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底座,底座与单杠主体之间设有倾斜支撑杆,底座上设有一凹槽,以供倾斜支撑杆的下端插入,倾斜支撑杆的上端轴接于锁紧头下侧的连接座上,因此倾斜支撑杆的上端位置相对于单杠主体是相对固定的;当单杠主体上的伸缩杆长度因支撑面宽度而变化时,倾斜支撑杆的长度也需要随之调节。
6.倾斜支撑杆的结构也如同单杠主体一样,固定管与伸缩杆之间是通过旋拧方式调节的,倾斜支撑杆的最小长度必定大于其固定管的长度,同时倾斜支撑杆的最大长度必定小于其固定管加上两个伸缩管的长度。
7.该款产品在安装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当门框或墙面的两个支撑面的距离较远时,就会出现倾斜支撑杆的最大长度也不够长的情况,同样,当两个支撑面的距离较近时,就会出现倾斜支撑杆的最小长度也过长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无法顺利地将单杠装置顺利安装好。


技术实现要素:

8.受倾斜支撑杆的长度限制与支撑面长度变化所导致安装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提供一种倾斜支撑杆与底座之间的连接位置可调节的伸缩单杠,倾斜支撑杆与底座之间的连接位置可调节变化,以应对倾斜支撑杆的长度过小或过大的问题。比如在底座上设置多个不同位置的凹槽,或在底座上设有连续性的定位槽等方式。
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
单杠,包括支撑底座和可旋拧调节长度的单杠主体;
10.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单杠主体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可旋拧调节长度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单杠主体成一个夹角;
11.所述单杠主体包括第一固定管和两个第一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和所述第一固定管可旋拧转动以调节长度,所述第一伸缩管的端部与所述支撑底座可分离式连接;
12.所述支撑杆包括与所述单杠主体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的第二端;
13.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单杠主体的第一固定管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14.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底座内侧面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或变化,以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能适应所述单杠主体的长度变化。
1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供第一伸缩管端部插入的主凹槽;
16.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供支撑杆第二端插入的至少两个不同高度的副凹槽;支撑杆根据需要可分离地插入对应的副凹槽内;
17.所述副凹槽位于所述主凹槽的下方位置。
1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19.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单杠主体之间设有一根支撑杆;
20.所述多个副凹槽位于所述主凹槽的正下方。
2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22.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单杠主体之间设有两根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23.所述第一支撑杆对应的副凹槽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对应的副凹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24.所述两个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副凹槽与所述主凹槽形成一个三角形,所述两根支撑杆对所述单杠主体形成立体支撑。
2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26.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球头结构,所述支撑底座的副凹槽为适合所述球头结构的球面凹槽,以应对所述支撑杆的不同倾斜角度;
27.所述支撑杆的球头结构与所述支撑底座的球面凹槽之间设有限制球头结构多维度旋转的限制构造。
2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29.所述限制构造包括所述球头结构上的插槽和所述球面凹槽上的插筋,所述插筋与插槽的配合使所述球头结构仅在一个方向是可转动的。
3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位置较低的所述球面凹槽比位置较高的所述球面凹槽相对所述支撑底座延伸出的部分更多。
3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包括支撑底座和可旋拧调节长度的单杠主体;
32.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单杠主体之间设有一根可旋拧调节长度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单杠主体成一个夹角;
33.所述单杠主体包括第一固定管和两个第一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和所述第一固
定管可旋拧转动以调节长度;
34.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主凹槽,所述第一伸缩管的端部可分离地插入所述主凹槽内;
35.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主凹槽正下方的纵向分布的多个副凹槽;
36.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单杠主体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相对位置固定;
37.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根据长度需要,可选择其中一个所述副凹槽,并可分离式地插入选定的副凹槽内。
3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
39.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球头结构,所述支撑底座的副凹槽为适合所述球头结构的球面凹槽,以应对所述支撑杆的不同倾斜角度;
40.所述支撑杆的球头结构与底座的球面凹槽之间设有限制球头结构多维度旋转的限制构造;
41.所述限制构造包括所述球头结构上的插槽和所述球面凹槽上的插筋,所述插筋与插槽的配合使所述球头结构仅在一个方向是可转动的。
4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底座和可旋拧调节长度的单杠主体;
43.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单杠主体之间设有两根可旋拧调节长度的支撑杆,每根支撑杆与所述单杠主体成一个夹角;所述两根支撑杆对所述单杠主体形成立体支撑;
44.所述单杠主体包括第一固定管和两个第一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和所述第一固定管可旋拧转动以调节长度;
45.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主凹槽,所述第一伸缩管的端部可分离地插入所述主凹槽内;
46.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主凹槽倾斜下方的供支撑杆端部插入的处于不同高度的多个副凹槽;所述每个支撑杆对应多个所述副凹槽;
47.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单杠主体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相对位置固定;
48.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根据长度需要,可选择其中一个所述副凹槽,并可分离式地插入选定的副凹槽内。
4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每个支撑杆对应两个所述副凹槽;
50.所述副凹槽包括上副凹槽和下副凹槽,所述下副凹槽位于上副凹槽的倾斜下方;
51.所述两根支撑杆所对应的所述上副凹槽或所述下副凹槽处于同一高度。
5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二固定管和第二伸缩管,所述第二固定管与所述第二伸缩管可旋拧转动,以调节支撑杆的长度。
5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球头结构,所述支撑底座的副凹槽为适合所述球头结构的球面凹槽,以应对所述支撑杆的不同倾斜角度;
54.所述支撑杆的球头结构与底座的球面凹槽之间设有限制球头结构多维度旋转的限制构造;
55.所述限制构造包括所述球头结构上的插槽和所述球面凹槽上的插筋,所述插筋与插槽的配合使所述球头结构仅在一个方向是可转动的。
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调节或变化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支撑底座内侧面的相对位置,以使支撑杆的长度能适应单杠主体的长度变化,从而,对于两支撑面距离较近的使用场景,能够避免发生即便支撑杆调节至最小长度仍然过长的情况,对于两支撑面距离较远的使用场景,能够避免发生即便支撑杆调节至最大长度仍然过短的情况,在确保伸缩单杠可靠、牢固地装设于两支撑面之间的同时,实现了伸缩单杠最大程度地适应各种相对距离的支撑面,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附图说明
5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5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结构示意图一;
5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结构示意图二;
6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正视图一;
6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正视图二;
6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局部分解图;
6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结构示意图一;
6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结构示意图二;
6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正视图一;
6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正视图二;
6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的局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68.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6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第一”、“第二”仅为了进行便于理解的描述,没有其他指向性含义,并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71.实施例一:
72.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100,包括支撑底座101和可旋拧调节长度的单杠主体102,支撑底座101与单杠主体102之间设有一根可旋拧调节长度的支撑杆103,支撑杆103与单杠主体102成一个夹角。
73.如图1和图2所示,单杠主体102包括第一固定管102a和两个第一伸缩管102b,第一伸缩管102a和第一固定管102b可旋拧转动以调节长度。支撑杆103包括第二固定管103a和第二伸缩管103b,第二固定管103a与第二伸缩管103b可旋拧转动,以调节支撑杆103的长度。支撑底座101上设有供第一伸缩管102a端部插入的主凹槽21,第一伸缩管102b的端部通过主凹槽21与支撑底座101可分离式连接。
74.支撑杆103包括与单杠主体102连接的第一端11和与支撑底座101连接的第二端12,支撑杆103的第一端11与单杠主体102的第一固定管102a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支撑底座101上设有位于主凹槽21正下方的纵向分布的三个高度不同的副凹槽22,支撑杆103的第二端12可选择其中一个副凹槽22,并可分离式地插入选定的副凹槽22内,以使支撑杆103的长度能适应单杠主体102的长度变化。
75.如图3所示,对于两支撑面距离较近的使用场景,两个第一伸缩管102b相对第一固定管102a伸出的长度较短,而支撑杆103的第一端11与第一固定管102a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此时,若支撑杆103的第二端12与支撑底座101内侧面的相对位置固定,则可能存在即便支撑杆103调节至最小长度仍然过长的情况。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位于支撑底座101最下方的那个副凹槽22,将支撑杆103的第二端12可分离式地插入其中,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76.相反,如图4所示,对于两支撑面距离较远的使用场景,两个第一伸缩管102b相对第一固定管102a伸出的长度较长,此时,可能存在即便支撑杆103调节至最大长度仍然过短的情况。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位于支撑底座101最上方的那个副凹槽22,将支撑杆103的第二端12可分离式地插入其中,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77.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底座101的主凹槽21正下方设置纵向分布的三个高度不同的副凹槽22,以实现支撑杆103的第二端12与支撑底座101内侧面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或变化,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在支撑底座101上设置至少两个不同高度的副凹槽22,或者设置连续性的定位槽等方式来实现。
78.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支撑杆103的第二端12设有球头结构b1,支撑底座101的副凹槽22为适合球头结构b1的球面凹槽b2,以应对支撑杆103的不同倾斜角度。尤其是,位置较低的球面凹槽b2比位置较高的球面凹槽b2相对支撑底座101延伸出的部分更多,从而,当支撑杆103与单杠主体102之间的夹角随着其第二端12插入位置较低的球面凹槽b2而增大时,仍能够可靠地插在球面凹槽b2内不易脱出。
79.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支撑杆103的球头结构b1与支撑底座101的球面凹槽b2之间设有限制球头结构b1多维度旋转的限制构造a0。限制构造a0包括球头结构b1上的插槽a1和球面凹槽b2上的插筋a2,插筋a2与插槽a1的配合使球头结构b1仅在一个方向是可转动的,在本实施例中,即仅沿插槽a1与插筋a2的长度方向可转动。
80.此种结构的设计的优点在于,一方面,使用时,球头结构b1不易相对球面凹槽b2发生多维度旋转的打滑,另一方面,由于单杠主体102和支撑杆103的长度需要根据两支撑面
之间的距离调节,调节的过程中,球头结构b1在插槽a1与插筋a2的长度方向转动,从而支撑杆103的倾斜角度可随之变动。
81.实施例二:
82.如图6至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200,包括支撑底座201和可旋拧调节长度的单杠主体202,支撑底座201与单杠主体202之间设有两根可旋拧调节长度的支撑杆203,包括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每根支撑杆203与单杠主体202成一个夹角,两根支撑杆203对单杠主体202形成立体支撑。
83.如图6和图7所示,单杠主体202包括第一固定管202a和两个第一伸缩管202b,第一伸缩管202a和第一固定管202b可旋拧转动以调节长度。两支撑杆203均包括第二固定管203a和第二伸缩管203b,第二固定管203a与第二伸缩管203b可旋拧转动,以调节支撑杆203的长度。
84.支撑底座201上设有主凹槽41,第一伸缩管202b的端部可分离地插入主凹槽41内。支撑底座201上设有位于主凹槽41倾斜下方的供支撑杆203端部插入的处于不同高度的两个副凹槽42,包括上副凹槽42a和下副凹槽42b,下副凹槽42b位于上副凹槽42a的倾斜下方。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均对应两个副凹槽42,且两根支撑杆203所对应的上副凹槽42a或下副凹槽42b处于同一高度。
85.第一支撑杆31的第一端31a与单杠主体202可转动连接,且第一端31a与第一固定管202b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端31b可选择其中一个副凹槽42,并可分离式地插入选定的副凹槽42内。
86.同样,第二支撑杆32的第一端32a与单杠主体202可转动连接,且第一端32a与第一固定管202b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端32b可选择其中一个副凹槽42,并可分离式地插入选定的副凹槽22内。从而,两支撑杆203的长度均能适应单杠主体202的长度变化。
87.如图8所示,对于两支撑面距离较近的使用场景,两个第一伸缩管202b相对第一固定管202a伸出的长度较短,而第一支撑杆31的第一端31a以及第二支撑杆32的第一端32a与第一固定管202b的相对位置固定,此时,若第一支撑杆31的第二端31b以及第二支撑杆32的第二端32b与支撑底座201内侧面的相对位置固定,则可能存在即便两支撑杆203调节至最小长度仍然过长的情况。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位于支撑底座201下方的那两个下副凹槽42b,将第一支撑杆31的第二端31b以及第二支撑杆32的第二端32b可分离式地插入其中,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88.相反,如图9所示,对于两支撑面距离较远的使用场景,两个第一伸缩管202b相对第一固定管202a伸出的长度较长,此时,可能存在即便两支撑杆203调节至最大长度仍然过短的情况。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位于支撑底座201上方的那两个上副凹槽42a,将第一支撑杆31的第二端31b以及第二支撑杆32的第二端32b可分离式地插入其中,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89.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底座201的主凹槽41倾斜下方设置供支撑杆203端部插入的处于不同高度的两个副凹槽42,以实现第一支撑杆31的第二端31b以及第二支撑杆32的第二端32b与支撑底座201内侧面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或变化,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在支撑底座201上设置两个以上处于不同高度的副凹槽42,或者设置连续性的定位槽等方式来实现。
90.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第一支撑杆31的第二端31b以及第二支撑杆32的第二端32b均设有球头结构b1’,支撑底座201的各副凹槽42为适合球头结构b1’的球面凹槽b2’,以应对支撑杆203的不同倾斜角度。尤其是,位置较低的球面凹槽b2’比位置较高的球面凹槽b2’相对支撑底座201延伸出的部分更多,从而,当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与单杠主体202之间的夹角随着各自的第二端31b和第二端32b插入位置较低的球面凹槽b2’而增大时,仍能够可靠地插在球面凹槽b2’内不易脱出。
91.更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支撑杆203的球头结构b1’与支撑底座201的球面凹槽b2’之间设有限制球头结构b1’多维度旋转的限制构造a0’。限制构造a0’包括球头结构b1’上的插槽a1’和球面凹槽b2’上的插筋a2’,插筋a2’与插槽a1’的配合使球头结构b1’仅在一个方向是可转动的,在本实施例中,即仅沿插槽a1’与插筋a2’的长度方向可转动。
92.此种结构的设计的优点在于,一方面,使用时,球头结构b1’不易相对球面凹槽b2’发生多维度旋转的打滑,另一方面,由于单杠主体202和两支撑杆203的长度需要根据两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调节,调节的过程中,球头结构b1’在插槽a1’与插筋a2’的长度方向转动,从而支撑杆203的倾斜角度可随之变动。
93.此外,本实施例中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20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9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进行了带有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伸缩单杠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