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0118发布日期:2023-10-22 09:0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玩具车,具体为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


背景技术:

1、按汽车的基本构造和造型外观以一定比例缩小而成的供儿童游乐的玩具。现有的玩具车的底盘在复杂地形的通行能力差,多为前驱或后驱,在行驶时,容易卡住,且车子的轮胎之间的间距不方便进行调节,难以在复杂地面稳定的进行行驶,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具备可提高车辆在复杂地形的通行能力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包括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所述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的下方分别安装有前驱动组件、中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

3、所述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之间安装有第一独立悬架,所述第一独立悬架位于前驱动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独立悬架的底部与前驱动组件的顶部连接;

4、所述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之间安装有第二独立悬架,所述第二独立悬架位于中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独立悬架的底部与中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的顶部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独立悬架和第二独立悬架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分别与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的内侧贴合。

6、优选的,所述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连接块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贯穿连接块并与第一螺孔的内部螺纹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的外侧安装有第一避震器、第二避震器和第三避震器,所述第一避震器的底部与第一独立悬架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的底部均与第二独立悬架的表面连接。

8、优选的,所述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前轴和驱动前轮,所述驱动前轮分别安装在驱动前轴的两端,所述第一独立悬架的底部与驱动前轴的表面连接。

9、优选的,所述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中轴和驱动中轮,所述驱动中轮分别安装在驱动中轴的两端,所述第二独立悬架的底部与驱动中轴的表面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后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后轴和驱动后轮,所述驱动后轮分别安装在驱动后轴的两端,所述第二独立悬架的底部与驱动后轴的表面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驱动组件、中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通过在每一轴上增加动力输出达到全轮驱动能力,并且为了某些特定场景可以实现每一轴之间的距离任意调整。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第二独立悬架的位置,能够对调节中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的位置,进而调节多组车轮之间的间距,能够适应在复杂地形上进行行驶,且全轮驱动,使车辆拥有非常优秀的通过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包括第一型材车架(1)和第二型材车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车架(1)和第二型材车架(2)的下方分别安装有前驱动组件、中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独立悬架(3)和第二独立悬架(4)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外侧分别与第一型材车架(1)和第二型材车架(2)的内侧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车架(1)和第二型材车架(2)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连接块(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6),所述第一螺杆(6)的一端贯穿连接块(5)并与第一螺孔的内部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车架(1)和第二型材车架(2)的外侧安装有第一避震器(7)、第二避震器(8)和第三避震器(9),所述第一避震器(7)的底部与第一独立悬架(3)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避震器(8)和第二避震器(8)的底部均与第二独立悬架(4)的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前轴(10)和驱动前轮(11),所述驱动前轮(11)分别安装在驱动前轴(10)的两端,所述第一独立悬架(3)的底部与驱动前轴(10)的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中轴(12)和驱动中轮(13),所述驱动中轮(13)分别安装在驱动中轴(12)的两端,所述第二独立悬架(4)的底部与驱动中轴(12)的表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后轴(14)和驱动后轮(15),所述驱动后轮(15)分别安装在驱动后轴(14)的两端,所述第二独立悬架(4)的底部与驱动后轴(14)的表面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底盘玩具车,包括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所述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的下方分别安装有前驱动组件、中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型材车架和第二型材车架之间安装有第一独立悬架,所述第一独立悬架位于前驱动组件的上方;本技术通过设置前驱动组件、中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通过在每一轴上增加动力输出达到全轮驱动能力,并且为了某些特定场景可以实现每一轴之间的距离任意调整;通过调节第二独立悬架的位置,能够对调节中驱动组件和后驱动组件的位置,进而调节多组车轮之间的间距,能够适应在复杂地形上进行行驶,且全轮驱动,使车辆拥有非常优秀的通过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齐昌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羚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