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5510发布日期:2024-03-18 16:3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量训练用设备,特别是指一种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创新重量训练雪橇结构。


背景技术:

1、本实用新型所指的重量训练雪橇(weight training sled)为近年来被开发问世的一种新型式重量训练器具,其主要包括一可承载配重物的滑板,配重物的具体示例包括了杠铃片,使用者推动或拉动滑板时,滑板与地面相对磨擦形成阻力,从而达到重量训练的目的,改变重物的数量可以改变训练强度,推动或拉动滑板时,滑板与地面分别形成磨擦损耗,使得重量训练雪橇不利于应用在室内使用。

2、基于前述重量训练雪橇的问题,遂有相关业界研发出一种具有轮子的重量训练雪橇,主要在滑板增设四个滚轮,滑板利用各滚轮移动,消除了滑板及地面相对接触而损耗的问题,而可应用在室内使用,所述具有轮子的重量训练雪橇并可进一步对滚轮设有阻尼构造,各滚轮在地面滚动时,阻尼构造提供的阻尼作用,在滑板所承载的重物之外,作为阻滞移动的抗力来源,滑板通常立向设有握杆供使用者双手握持,以利于施力推动或拉动操作重量训练雪橇。

3、此种重量训练雪橇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举例而言,重量训练雪橇其各个轮子通常为定向直走式形态,故使用者于推动过程中,仅容许进行直线位移,假设用户欲进行转弯时,必须通过车把将滑板一端抬起然后同时进行转向,如此一来造成目前重量训练雪橇使用上仍旧存在转向不便、无法灵活适应地形等缺憾,实为值得相关业界继续思索突破改进的重要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包括:一主架,包括彼此相互远离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推架部,立设于主架第一端;一阻力滚轮,呈可旋转状态设于第一端,且阻力滚轮组配有阻尼构造以提供阻尼作用阻滞阻力滚轮的滚动;二万向滚轮,呈可旋转与自由转向状态设于第二端两侧,使主架能够利用各万向滚轮及阻力滚轮的滚动而位移;一牵引连接部,设于第二端;一牵引拉动构件,包括连接端、使用者操作端及介于连接端与使用者操作端之间的挠性延伸区段,其中连接端用以连接于牵引连接部,使用者操作端则用以供使用者施力拉动。

4、藉此创新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而言,当使用者通过牵引拉动构件引动第二端转向时,即能够驱使二万向滚轮随之产生转向运动,从而达到灵活转向适应地形、操作便利性更加提升的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利用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其特征在于重量训练雪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其特征在于主架上更设有一配重承载部,用以供使用者选择性地承载放置一配重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其特征在于主架的第二端是设有一牵引连接部,以供牵引拉动构件的连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其特征在于牵引连接部包括间隔配置的二勾接环,以使牵引拉动构件的连接端对应配合设成分叉的两条勾接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其特征在于牵引拉动构件的使用者操作端是采用下述任一种形态:手拉环、胸带、肩背带、束腰带或套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其特征在于主架的第二端上更立设有二操作杆件呈间隔配置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其特征在于二操作杆件是供牵引拉动构件的连接端绕组,从而连接主架的第二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由转向适应地形的重量训练雪橇,其特点主要包括:一主架,包括相互远离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一推架部立设于第一端;一阻力滚轮呈可旋转状态设于第一端,且其组配有阻尼构造以阻滞阻力滚轮;二万向滚轮,呈可旋转与自由转向状态设于第二端两侧;一牵引拉动构件,包括连接端、使用者操作端及挠性延伸区段,其中连接端用以连接于主架第二端,使用者操作端则用以供使用者施力拉动;当使用者通过牵引拉动构件引动第二端转向时,即能驱使二万向滚轮随的产生转向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陈雅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雅琪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