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14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健身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换组合并利用自重式结构设计,可得到适合于不同体能训练的运动器材的且拆换和折叠方便的多功能健身器。
现有的多功能健身器,虽具有多种不同操作功能,但是其整体结构设计常常是将各种不同训练操作所使用的结构件组合一体,而且无法拆卸,结果使整体体积非常庞大,使用功能愈多则结构件就愈多,从而必须有较大空间来放置或收藏,因此非常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健身器,该健身器具有能变化出适合实际需求的体能运动的可变换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整体结构简单节省空间的多功能健身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健身器包括主体杆、共用撑杆、自重连动装置及可调换组件,该共用撑杆一端连接于主体杆一端,自重连动装置设有一个可上下动作地装设于共用撑杆上的坐椅部,和一个位于主体杆上的第一连动组件,第一连动组件一端连接该坐椅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嵌置部。可调换组件设有可拆装的操作杆和第二连动组件,该第二连动组件位于该共用撑杆的另一端上,且一端连接该坐椅部,并且设有第二嵌置部。利用可调换组件的操作杆可以在第一嵌置部或第二嵌置部上方便进行拆换,扳动该操作杆就可以变换不同的操作使用方式,以达到获得不同的体能载荷的目的。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以主体杆、共用撑杆与自重连动装置为固定结构,藉通过将可调换组件拆换组装于连动组件一侧,或于共用撑杆与坐椅部同一侧上,可变换不同操作方式的动作的运动负荷。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健身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
图1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
图1实施例组合后的侧视图;图4是
图1实施例扳动操作杆以使坐椅部上下动作的操作使用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6是图5实施例将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杆与第一嵌置部组合的侧视图;图7是图5实施例踏动操作杆使坐椅部上下动作的操作使用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9是图8实施例的部分零件图;
图10是图8实施例组合后的侧视图;
图11是图8实施例扳动操作杆拉动坐椅部上下动作的操作使用侧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13是
图12实施例的部份零件立体视图;
图14是
图12实施例组合后的侧视图;
图15是
图12实施例扳动操作杆以推动坐椅部上下动作的操作使用侧视示意图;
图16是
图12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操作(进行仰卧起坐)示意图。

图1、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健身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它包括一个主体杆10、一个共用撑杆20、自重连动装置30和可调换组件40。
该主体杆10由相枢接的第一主杆11和第二主杆12组成,第一、二主杆11、12的外端呈T形,内端是以一个大枢接部13及一个小枢接部14固接两主杆11、12,本实施例中该大枢接部13包括一个凸设在第一主杆11端上并具有枢接孔131的连接臂,和一个贯穿第二主杆12端侧壁的枢接孔132。该小枢接部14包括两个凸设在第一主杆11上具有连接臂131的端缘上的第一接孔141,和一个凸设在第二主杆12上具有枢接孔132的端缘上的第二接孔142。利用两个螺栓件15分别贯穿大枢接部13的枢接孔131、132及小枢接部14的第一接孔141、第二接孔142,使两主杆11、12固接。第二主杆12上设有两根对称的在其两侧突伸出的中空轴接杆121和一个定位孔122,轴接杆121和定位孔122间靠近定位孔122处向上凸设有与该共用撑杆20相配置的大、小枢接部13′、14′(与前述大、小枢接部13、14结构相同),也就是在第二主杆12上设有具有枢接孔131′的连接臂和两个互相间隔开一距离的第一接孔141′该第一、二主杆11、12共同构成一个撑起于地面一段距离的主杆体10。
该共用撑杆20设有第一撑杆21及第二撑杆22。第一撑杆21一端对应于该主杆体10的第二主杆12的大、小枢接部13′、14′,配设有枢接孔132′和第二连接孔142′。第一撑杆21另一端与第二撑杆22的一端也配设有大、小枢接部13″、14″,即第一撑杆21的两端分别设有具有枢接孔131″的连接臂及两个彼此离开一定间距的第一连接孔141″,第二撑杆22设有枢接孔132″及第二连接孔142″,利用螺栓件15分别贯穿大枢接部13″的枢接孔131″、132″及小枢接部14″的第一连接孔141″和第二连接孔142″以使第一、二撑杆21、22相固接。
该自重连动装置30有一个坐椅部31和第一连动组件32。该坐椅部31是由一个坐垫311和与它的枢接一个靠背312组成,该坐椅部31的坐垫311和靠背312可调节变换成互相垂直的乘坐方式,或成水平的躺卧方式该坐椅部31的靠背312背面以焊接方式固设一个定位件313,它是一个中空方框体,该定位件313固接于靠背312框面,其两两相对的表面上分别穿设有穿孔314,该定位件313套入共用撑杆20的第二撑杆22上,并利用多个螺栓件315交错穿设于穿孔314中,使该定位件313内部所形成的纵、横交错布置的螺栓件315圈围该第二撑杆22、使坐椅部31可上下动作,各螺栓件315上部套有滑套317使坐椅部31滑动更为容易。
第一连动组件32包括分别由其一端相枢接的连杆321、321′所组成的两连杆组,连杆321的一端枢接在该坐椅部31的坐垫311底部,另一连杆321的另一端设有一个固接孔3211、一个位于固接孔3211旁边的相对应的调整孔3212,和一个呈L形但截面呈矩形的嵌接杆322,该嵌接杆322的一端对应该调整孔3212处设有两个相对应的调整凸柱3221,另一端设有第一嵌置部323,第一嵌置部323上设有多个嵌置孔,利用一轴杆324穿设于该主体杆10的第二主杆12的轴接杆121内,两端依序地套设轴承325和固接一个定位螺帽326,再利用一个螺栓327贯穿该嵌接杆322及连杆321的固接孔3211而螺锁于定位螺帽326上,使第一连动组件32一端连接该坐椅部31上,另一端连接该主体杆10上,可控制地使该坐椅部31连动使之在共用撑杆20上下滑动。
该可调换组件40设有一组操作杆41,该操作杆41呈适当弯弧形状,一端设有方形截面的嵌接部411,该嵌接部411与该第一连动组件32嵌接杆322的第一嵌置部32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组合步骤如下。如
图1至3所示,以两个栓体15分别贯穿第一、二主杆11、12的大枢接部13的枢接孔131、132及小枢接部14的第一连接孔141、第二连接孔142、将第一、二主杆11、12相固接成主体杆10,第二主杆12上再以此组装步骤分别将共同撑杆20的第一、二撑杆21、22相固接,以及共用撑杆20的第一撑杆21与主体杆10的第二主杆12相固接。然后将该自重连动装置30的定位件313套入该共用撑杆20的第二撑杆22上(位于第一、二撑杆21、22相固接处上方),再以螺栓件315交错穿设于定位件313的穿孔314上,使该定位件313内部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螺栓件315圈围住该第二撑杆22,使第二撑杆22可上下动作。将该第一连动组件32设有两根相枢接的连杆321、321,以其中的一根连杆321的一端枢接于坐椅部31的坐垫311的底部,以一轴杆324穿设该主体杆10的第二主杆12的轴接杆121内,该轴杆324的两端再依序套设轴承325及固接一定位螺帽326,并以螺栓327贯穿该嵌接杆322及连杆321的固接孔3211而螺锁于定位螺帽326上以将第一连动组件32连接于坐椅部31、主体杆10。最后,将该可调换组件40的两根操作杆41一端的嵌接部411与该第一连动组件40的两根操作杆41一端的嵌接部411与该第一连动组件32的嵌接杆322的第一嵌置部323相配接,通过调节该嵌接杆322的两个调整凸柱3221与连杆321的四个调整孔3212的卡配的位置,就可变换连接该嵌接杆322与该连杆321间的角度(如图3、6所示)。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操作该操作杆41而推移坐椅部31上下动作时的使用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当该嵌接杆322与该连杆321连接后呈一直线时,该操作杆41另一端是朝上的,手握操作杆41向下按压,就可连动该嵌接杆322及连杆321、321′,以两连杆321、321′相枢接处为枢点使连杆321′挺起而推高该坐椅部31在共用撑杆20上向上滑动。相反地,当略松手后,藉坐椅部31依靠自重(操作者自身的重力)而下滑,直至抵靠于该共用撑杆20的第一、二撑杆21、22相连接处的螺栓件15″上为止。因此,运用自重原理借助坐椅部31的自重,通过操作杆41使第一连动组件32进行下压、松释的连动动作以提供负荷来源,从而可进行下压臂力的体能运动。
图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所示,当调整该嵌接杆322与该连杆321连接的角度,使嵌接杆322与连杆321约呈45度角时,嵌接杆322朝下,使该操作杆41的自由端呈朝前的水平状态。如图7所示,当脚踏置于操作件41自由端而向下按压,就可以连动该嵌接杆322及连杆321、321′,以两连杆321、321′相枢接处为枢点使连杆321′挺起而推高该坐椅部31在共用撑杆20上向上滑动。相反地,当略松脚后,藉助坐椅部31的自重(操作者自身重力)下滑,使坐椅部31下滑至抵靠于该共用撑杆20的第一、二撑杆21、22相连接处的螺栓件15上为止。因此,运用自重原理借助坐椅部31的自重,通过操作杆41使第一连动组件32进行下压、松释的连动动作以提供负荷来源,使用者作踩踏运动,就须费力克服负荷,让使用者可进行下压脚力的体能运动从而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图8、9所示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可调换组件40除了设有一组操作杆41外,还设有第二连动组件,该第二连动组件包括一个夹接体42、定位T形杆43及一连接短杆44。该夹接体42上下两端设有具有夹口422的夹臂421,夹臂421的臂壁上设有固定孔423、轴接孔424。该定位T形杆43由一横向杆431和一其一端连接于横向杆431的纵向杆432构成,横向杆431的两端设有第二嵌置部4311,第二嵌置部4311于本实施例中是设在横向杆431端部上的横接孔4311,纵向杆432的自由端设有纵接孔4321,靠近横、纵向杆431、432相连接处设有一轴接孔433。该夹接体42下端的夹口422夹住该共用撑杆20的第二撑杆22的一端,并藉由螺栓51贯穿于夹臂421的固定孔423和第二撑杆22的固定孔221,使夹接体42下端固定于第二撑杆22上。再将该定位T形杆43的纵向杆432夹入于夹接体42上端夹口422内,藉助另一螺栓51贯穿定位T形杆43的轴接孔433及夹接体42上端的轴接孔424,使定位T形杆43可枢动地枢接于第二撑杆22上端。该连接短杆44一端设有连接孔441,另一端设有夹臂442,夹臂442的臂壁上设有固接孔443,藉一支螺栓51′贯穿该定位件313背面上的夹臂315的连接孔316及连接短杆44的连接孔441,连接短杆44的夹臂442夹住该定位T形杆43的纵向杆432,并藉助一螺栓51″贯穿该夹臂442的固接孔443及纵向杆432的纵接孔4321,使连接短杆44与该纵向杆432枢接。该操作杆41的嵌接部411插接于定位T形杆43的横向杆431两端的第二嵌置部4311(也就是横接孔4311)上,藉助一螺栓52锁固,于是就完成该第二连动组件与该共用撑杆20上的组装。如
图10所示,该操作杆41改装成设在第二连动组件的第二嵌置部4311上。
图11所示为上述实施例在扳动操作杆41而拉动坐椅部31上下动作的操作使用时的侧视示意图。坐椅部31由于自重而位在共用撑杆20的下方,并抵置于共用撑杆20的第一、二撑杆21,22相连接处的螺栓件15″上,使用者坐在坐椅部31上后,下拉该操作杆41,操作杆41连动第二连动组件的定位T形杆43的横向杆431向下(如图8所示),使定位T形杆43的纵向杆432尾端翘起而拉动该连接短杆44向上,藉连接短杆44上拉该坐椅部31在共用撑杆20上进行上拉的连动动作,因此,可通过坐椅部31的自重来提供负荷来源,使用者通过类似臂力训练动作而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图12、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较佳实施例(如图9所示)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可调换组件40的第二连动组件除了包括一个夹接体42、定位T形杆43与第三实施例的夹接体42、定位T形杆43的结构相同外,还设有一连接长杆45、一连动杆46及一个连动块47,该连接长杆45的一端对应于该定位T形杆43的纵向杆432的纵接孔4321处设有具有接孔452的夹臂451,该夹臂451夹住该纵向杆432,并利用一螺栓51″贯穿该接孔452及纵接孔4321,使连接长杆45一端枢接在该纵向杆432尾端,连接长杆45另一端设有枢接孔453。连动杆46是一个长U形框杆,较长的杆面两端分别设有贯穿的枢接孔461、462,该枢接孔461、462间各设有相对的轴接孔463,该连动杆46的U形开口穿过该共用撑杆20的第一撑杆21,该连动杆46上的轴接孔463利用螺栓件53轴设于第一、二撑杆21、22相连接处的下方,并利用另一螺栓件53′贯穿该连动杆46一端的枢接孔461及连接长杆45的枢接孔453,使连动杆46的一端枢接于连接长杆45的底端。该连动块47的一端枢接于该坐椅部31的底面,另一端利用一螺栓件53″贯穿该连动杆46另一端枢接孔462及连动块47的穿孔471,使连动杆46的另一端固接在该连动块47的底端(如
图14所示)。
图1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扳动操作杆41推动坐椅31上下动作进行操作使用时的侧视示意图,当坐椅部31因自重而位于共用撑杆20的下方,并抵置于共用撑杆20的第一、二撑杆21、22相连接处的螺栓件15″上,并且使用者坐在该坐椅部31上后,上推该操作杆41,便连动第二连动组件定位T形杆43的横向杆431向上翻动,使定位T形杆43的纵向杆432具有纵接孔4321的一端下压而推动该连接长杆45向下,再藉助于连接长杆45下压该连动杆46的一端向下,就使连动杆46另一端上移而上推该坐椅部31,以在共用撑杆20上进行上移的连动动作。因此,藉助坐椅部31本身重量提供负荷来源,使用者须用力克服负荷进行臂力上推训练的体能训练从而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图1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显示将共用撑杆20弯折收叠改变后的整体形状。本实施例的构造与上述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主体杆10还包括一固定杆16和一顶脚杆17,该固定杆16两端各设有夹臂161,每个夹臂161臂壁上设有贯穿的定位孔162,而在该第一撑杆21与主体杆10的第二主杆12相配设的大、小枢接部13′、14′中,将大枢接部13′中的螺栓件15拔出,通过小枢接部14可弯折第一撑杆21而叠置于第二主杆12上,同样,将该第二撑杆22与第一撑杆21相配设的大枢接部13″的螺栓件15″拔出,通过小枢接部14″可弯折该第二撑杆22而叠置于第一撑杆21上,该坐椅部31展开成水平卧躺状态而叠置于该第二撑杆22上,最后再将该固定杆16两端的夹臂161各通过一螺栓54分别夹住并螺锁于该共用撑杆20的第二撑杆22及该主体杆10的第二主杆12上,以支撑第二撑杆22,该顶脚杆17固定于该主体杆10的第一主杆11上。
图17所示是第五实施例使用操作(进行仰卧起坐)的示意图,使用者可卧躺于该坐椅部31上,脚抵置于该顶脚杆17两端,进行仰卧起坐的训练动作,可达到运动健身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健身器通过可变换组合并利用自重式的结构,提供了一种能变化出适合不同体能运动训练的键身器,它不需增加整体结构件,同时,部分构件可自行拆卸和组合,并且收藏、放置方便,可节省空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健身器包含一个主体杆、一个共用撑杆、一个自重连动装置及一个可调换组件;该主体杆两端置放在地上;该共用撑杆的一端连接该主体杆;该自重连动装置设有一个坐椅部和一个第一连动组件,该坐椅部背面固设一可在该共用撑杆上下滑动的定位件;该第一连动组件设有两相互枢接的连杆及一嵌接杆,其中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坐椅部,另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该嵌接杆一端相连接于该主体杆上,该嵌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嵌置部;该可调换组件包括一组操作杆,该操作杆一端设有嵌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可调换组件操作杆的嵌接部固接于该嵌接杆的第一嵌置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自重连动装置的嵌接杆一端设有调整凸柱,与该嵌接杆相连接的连杆一端对应该嵌接杆的调整凸柱处设有多个调整孔,该嵌接杆与连杆利用一螺栓件枢设于该主体杆上,该嵌接杆的调整凸柱与该连杆的调整孔相卡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可调换组件具有一个第二连动组件,该第二连动组件设有定位T形杆和连接件,该定位T形杆枢设在该共用撑杆的一端,该定位T形杆上设有第二嵌置部,该连接件一端连接部定位T形杆,另一端固接在该坐椅部的背面;该操作杆的嵌接部与该定位T形杆的第二嵌置部固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嵌接杆及与该嵌接杆相连接的连杆呈一直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嵌接杆及与该嵌接杆相连接的连杆间约呈45度角,且该嵌接杆朝下。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是一连接短杆,该连接短杆的一端固接在该坐椅部背面的定位件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是一连接长杆,该第二连动组件具有一连动杆和一个连动块;该连动杆是一个具有开口的长U形框杆,该连动杆的U形开口穿过并轴接于该共用撑杆。该连动杆靠近封闭的一端固接于该连接长杆靠近该坐椅部背面的一端上,该连动杆靠近开口的一端与该连动块一端连接,该连动块的另一端固接于该坐椅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杆由第一、二主杆所构成,该共用撑杆由第一、二撑杆所构成,该第一、二主杆连接处及第一、二撑杆连接处,以及该共用撑杆与主体杆连接处,都以大枢接部及小枢接部固接;该大枢接部包括凸设在第一主杆或第一撑杆端部上具有枢接孔的连接臂,以及设在第二主杆或第二撑杆端部侧壁上的贯穿的枢接孔;该小枢接部包括两个相对地设在第一主杆或第一撑杆具有该连接臂的端部上的第一接孔,以及设在第二主杆或第二撑杆具有枢接孔端部上的第二接孔;该小枢接部的第一接孔、第二接孔中分别枢设一个螺栓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大枢接部的枢接孔间分别枢设一个螺栓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杆具有一个固定杆及一个顶脚杆,该第一撑杆弯折叠置于第二主杆上,该第二撑杆弯折叠置于第一撑杆上,该坐椅部水平地叠置于该第二撑杆上,该固定杆两端分别固接于该第二撑杆及该第二主杆上,该顶脚杆固定于该第一主杆上。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包括主体杆、共用撑杆、自重连动装置及可调换组件,共用撑杆一端连接主体杆一端,自重连动装置有一个设在共用撑杆上的坐椅部,和位于主体杆上的第一连动组件,第一连动组件一端连接坐椅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嵌置部。可调换组件设有操作杆和第二连动组件,第二连动组件位于共用撑杆另一端,其一端连接坐椅部,并设有第二嵌置部。操作杆可以方便地设在第一或第二嵌置部上,变换不同的操作使用方式可达到不同的体能运动目的。
文档编号A63B23/00GK2208432SQ9424536
公开日1995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5日
发明者余河德 申请人:台湾上鹏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