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拍框架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17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球拍框架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网面的球拍,特别是球拍框架的构造。
常用的具有网面的球拍框架体成型后,再开许多穿线孔供网线上、下、左、右来回穿绕以张设形成一击球的网面,其缺点是一个完整无缺的球拍框,一旦开孔后便截断拍框的纤维组织,对其强度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击球威力或承受网线传达的震动强度都不如不开孔的球拍框架优越。但由于传统的球拍结构及网线穿设方式使人们不得不对球拍框架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常用球拍框架的问题,设计一种不需在框架上开孔的新颖框架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主要包括一张设网面的环形框架,框架的横截面为由三条弧线圈绕形成的三角形,框架内周缘二侧面分布有预定数目的凸体,并且该二侧的凸体呈互相交错对应分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A-A截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B-B截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框架内周缘二侧凸体的分布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凸体帽盖的剖示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一可供网线张设的环形框架10,其横截面由第一弧线20、第二弧线30及牝三弧线40圈绕形成等腰三角形,其中,第一弧线20为环形框架10外周缘的边线,并向环形框架10中心方向弯曲凹入,一方面扩大环形框架10两侧面的面积,而达到增强作用,一方面减少整个框架的体积、重量;第二弧线30及第三弧线40彼此恰互为相背的等腰曲线,三条弧线圈绕形成环形框架10横截面三角形;又,该环形框架10内周缘的二侧面分布有凸体,即第二弧线30的环面,依序分布排列有预定数目的第一凸体11,第三弧线40的环面,依序分布排列有与第一凸体11相同数目的第二凸体12,第二凸体12与第一凸体11呈交错对应分布。第一凸体11及第二凸体12头端分别套装一具有缩束弹性的头套13,以使网线14上、下、左、右来回旋绕第一凸体11及第二凸体12,以形成一完整的球拍网面,并使网线受该头套13限制,不致松脱、滑落。
此外凸体上的头套也可改换为一具有缩束弹性的帽盖50,(如图6所示)该帽盖50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管状体,且其一侧缘预定位置径向开有一嵌槽52,在凸体上为绕网线并将网线嵌入嵌槽52内,利用网线14旋绕的拉力及其与嵌槽52间相互的关系使帽盖50略微变形,且与凸体间的摩擦力增大,使网线张设定位而不致任意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球拍框架无需开穿线孔而破坏框架纤维组织,使球拍框架能保有最完整无缺的强度及韧性,同时由於第一凸体及第二凸体与球拍框直接一体成型,从而具有十分良好的稳固性,使网线绕其周缘牵引张设成一适当张力之网面。
2.张设网线,更为简便快速,免除网线必须由各个穿线孔穿进再拉出的繁索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球拍框架的构造,主要包括一张设网面的环形框架,框架的横截面为由三条弧线圈绕形成的三角形,其特征在于框架内周缘二侧面分布有预定数目的凸体,并且该二侧的凸体呈互相交错对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框架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框架内周缘二侧的凸体的头端套装有限制网线滑脱的头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框架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凸体的头端也可以套装帽盖,并在帽盖一侧径向开一嵌槽,网线旋绕并嵌置于该嵌槽中定位。
专利摘要一种球拍框架的构造,主要包含一可供网面张设的环形框架,其横截面主要由三条弧线圈绕而形成的三角形。框架内周缘二侧面,分布有预定数目的凸体,各凸体为互呈交错对应分布供网线来回穿绕,撑张成球拍网面;另,凸体头端,分别套设一头套或帽盖,供限制网线不致松脱、滑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用在框架上开穿线孔。增强了框架的强度且网面张设更简便、快速。
文档编号A63B49/10GK2223122SQ9524375
公开日1996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12日
发明者陈正盛 申请人:陈正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