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乒乓球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32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乒乓球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新型乒乓球拍。
传统的直拍,自然握持时,不论深握、浅握,其后三指弯屈托于背面或后三指伸直托于背面,都不能同时达到发力时全部力量集中于腕部,并通过腕部是顺畅的达到指部,发力后,对伉肌不受阻碍的收缩,并在球拍上有良好的作用点,形成有效力,迅速克服惯性。
传统的横拍,自然握持时,握持点过于集中,不能形成足够的转动力矩,导致在处理小球时只能依靠手腕,不够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完全继承传统直拍的优良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使手法更自然、协调,击球更有力,并能适应“直拍横打”新技术的要求。又能完全继承传统横拍的优良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手指敏锐的感觉得到发挥,使之能象直拍一样灵活的处理各种小球,而且能制成左、右手直握,左、右手横握的新型乒乓球拍。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握持构件是有块(A、B、E、F)四块,是用于粘贴在球板K的背面,其中块A具有底面A5,在底面A5与顶面A4之间具有侧面A1,在侧面A1、顶面A4之间具有一个斜面A2;块B具有底面B5,在底面B5的一侧有向上的侧面B1,在侧面B1与顶面B4之间有一个斜面B2;块E具有底面E4,在底面E4与顶面E5之间具有侧面E1,在侧面E1、顶面E5之间具有一个斜面E2;块F具有底面F4,在底面F4的一侧有向上的侧面F1,在侧面F1与顶面F5之间有一个斜面F2。
将块(A、B、E、F)分别粘在球板K的背面上,利用不同的部位的粘贴方式,就可得到左手直握、右手直握、左手横握、右手横握四种新型乒乓球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用一套套件就可组合成左手直握、右手直握、左手横握、右手横握四种新型乒乓球拍,能够完全继承传统直拍的优良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使手法更自然、协调,击球更有力,并能适应“直拍横打”新技术的要求。又能完全继承传统横拍的优良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手指敏锐的感觉得到发挥,使之能象直拍一样灵活的处理各种小球。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成右手横握拍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
图1所示结构的第一种使用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成左手横握拍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4所示结构的第一种使用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制成左手直握拍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7所示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制成右手直握拍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附图9所示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9是球板K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块A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块B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块E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块F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手指指节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由球板K和握持构件组成,握持构件是有块(A、B、E、F)四块,是用于粘贴在球板K的背面,其中块A具有底面A5,在底面A5与顶面A4之间具有侧面A1,在侧面A1、顶面A4之间具有一个斜面A2;块B具有底面B5,在底面B5的一侧有向上的侧面B1,在侧面B1与顶面B4之间有一个斜面B2;
块E具有底面E4,在底面E4与顶面E5之间具有侧面E1,在侧面E1、顶面E5之间具有一个斜面E2;块F具有底面F4,在底面F4的一侧有向上的侧面F1,在侧面F1与顶面F5之间有一个斜面F2。
其中块A的侧面A1和斜面A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圆弧面、曲面;块B的侧面B1和斜面B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圆弧面、曲面;块E的侧面E1和斜面E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圆弧面、曲面;块F的侧成F1和斜面F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圆弧面、曲面。
当采用球板K和块(A、B、E、F)制成右手横握板时,如附图(1、2)所示,块A的A1面、块B的B1面位于右手大拇指的第2指节触及处,块A的A2面位于右手大拇指的第1指节触及处;块F的F1面位于中指第3指节触及处;块E的E1面位于中指的第3指节触及处。其具体粘贴方法是块A的底面A5、块B的底面B5、块E的底面E4、块F的底面F4是粘贴在球板K背面附图所示的位置。
当采用球板K和块(A、B、E、F)制成左手横握板时,如附图(4、5)所示,块E的E1面、块F的F1面位于左手大拇指的第2指节触及处,块E的E2面位于左手大拇指的第1指节触及处;块B的B1面位于中指第3指节触及处;块A的A1面位于中指的第3指节触及处。其具体粘贴方法是块A的底面A5、块B的底面B5、块E的底面E4、块F的底面F4是粘贴在球板K背面附图所示的位置。
当采用球板K和块(A、B、E、F)制成右手直握板时,如附图(9、10)所示,块E的E1面、块F的F1面位于右手中指的第2指节触及处,块E的E2而位于中指的第1指节触及处,块F的F2面位于中指的第3指节触及处;块A的A1面位于手掌心触及处;块B的B1面位于手掌心触及处。其具体粘贴方法是块A的底面A5、块B的底面B5、块E的底面E4、块F的底面F4是粘贴在球板K背面附图所示的位置。
当采用球板K和块(A、B、E、F)制成左手直握板时,如附图(7、8)所示,块A的A1面、块B的B1面位于左手中指的第2指节触及处,块A的A2面位于中指的的第1指节触及处,块B的B2面位于中指的第3指节处;块E的E1面位于手掌心触及处;块F的F1面位于手掌心触及处。其具体粘贴方法是块A的底面A5、块B的底面B5、块E的底面E4、块F的底面F4是粘贴在球板K背面附图所示的位置。
在用于右手直拍时,在块F的F2面的方向可以固定有楔形块C。要用于左手直拍时,在块B的B2面的方向可以固定有楔形块C。楔形块C开有与块B的B2面、块F的F2面相适应的缺角,假定附图9所示的楔形块C粘贴面为底面,在用于左手直拍时,就是将楔形块C的背面粘贴在球板K的背面。
为进一步方便使用球拍,可以在球板K背面球柄处根据横直拍选用块D,块D的上表面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折线形,还可以是有利于使用的其它形状。如无特殊需要,也可取消D块。
在球板K的正面球柄处可以粘贴木块L,如附
图11所示。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将块(A、B、E、F)直接粘贴在球板K上构成左、右手直握板,左、右手横握板。也可以将块(A、B、E、F)和球板K不用粘贴作为一个套件出售,供消费者自行根据各人手的大小需要粘贴成所需的球拍。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乒乓球拍,是由球板(K)和握持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持构件是有块(A、B、E、F、)四块,是用于粘贴在球板(K)的背面,其中块(A)具有底面(A5),在底面(A5)与顶面(A4)之间具有侧面(A1),在侧面(A1)、顶面(A4)之间具有一个斜面(A2);块(B)具有底面(B5),在底面(B5)的一侧有向上的侧面(B1),在侧面(B1)与顶面(B4)之间有一个斜面(B2);块(E)具有底面(E4),在底面(E4)与顶面(E5)之间具有侧面(E1),在侧面(E1)、顶面(E5)之间具有一个斜面(E2);块(F)具有底面(F4),在底面(F4)的一侧有向上的侧面(F1),在侧面(F1)与顶面(F5)之间有一个斜面(F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乒乓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块(A)的侧面(A1)和斜面(A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圆弧面、曲面;所述的块(B)的侧面(B1)和斜面(B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圆弧面、曲面;所述的块(E)的侧面(E1)和斜面(E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圆弧面、曲面;所述的块(F)的侧成(F1)和斜面(F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圆弧面、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乓乒球拍,其特征在于采用球板(K)和块(A、B、E、F)制成右手横握板时,块(A)的(A1)面、块(B)的(B1)面位于右手大拇指的第2指节触及处,块(A)的(A2)面位于右手大拇指的第1指节触及处;块(F)的(F1)面位于中指第3指节触及处;块(E)的(E1)面位于中指的第3指节触及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乒乓球拍,其特征在于采用球板(K)和块(A、B、E、F)制成左手横握板时,块(E)的(E1)面、块(F)的(F1)面位于左手大拇指的第2指节触及处,块(E)的(E2)面位于左手大拇指的第1指节触及处;块(B)的(B1)面位于中指第3指节角及处;块(A)的(A1)面位于中指的第3指节触及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乒乓球拍,其特征在于采用球板(K)和块(A、B、E、F)制成右手直握板时,块(E)的(E1)面、块(F)的(F1)面位于右手中指的第2指节触及处,块(E)的(E2)面位于中指的第1指节触及处,块(F)的(F2)面位于中指的第3指节触及处;块(A)的(A1)面位于手掌心触及处;块(B)的(B1)面位于手掌心触及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乒乓球拍,其特征在于采用球板(K)和块(A、B、E、F)制成左手直握板时,块(A)的(A1)面、块(B)的(B1)面位于左手中指的第2指节触及处,块(A)的(A2)面位于中指的的第1指节触及处,块(B)的(B2)面位于中指的第3指节处;块(E)的(E1)面位于手掌心触及处;块(F)的(F1)面位于手掌心触及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乒乓球拍,其特征在于在块(F)的(F2)面的方向可以固定有楔形块(C)。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乒乓球拍,其特征在于在块(B)的(B2)面的方向可以固定有楔形块(C)。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乒乓球拍,其特点是由一球板K和粘贴在球板背面的块(A、B、E、F)组成,依据各块的形状和粘贴位置的不同,可以制成左、右手直握拍,左、右手横握拍,从使手指有握持发力之处。其优点是能完全继承传统直拍的优良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使手法更自然、协调,击球更有力,并能适应“直拍横打”新技术的要求。又能完全继承传统横拍的优良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手指敏锐的感觉得到发挥,使之能象直拍一样灵活的处理各种小球。
文档编号A63B59/04GK2379168SQ99202678
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0日
发明者陈展翼 申请人:陈展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