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冰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50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旱冰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旱冰鞋,属于运动器械和娱乐器具的技术领域。
旱冰鞋是受人喜爱的运动器械,如果路面不平或者初次练习时常易摔跌,97年曾有两项专利对旧式的旱冰鞋作了改进,其结构是由鞋底板、轮支架、轮轴、轮子、大梁、缓冲器组成,轮支架位于鞋底板下面,轮轴支承于轮支架上,轮轴上装有轮子,大梁支承于鞋底板下面,为了减速方便,都在鞋底板前后端的下方装有缓冲器,该缓冲器是由塑胶摩擦件和连接件组成,在滑行需要减速的情况下,该摩擦件与地面接触,依靠其摩擦力达到减速的要求,其缺点是减速摩擦时重心不易保持在摩擦件上,减速的稳定性较差,容易摔跌,对于初学者极为不宜,不够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旱冰鞋,它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主要在旱冰鞋后部装有一鞋跟式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一器架和用紧固件固定在装在器架上的塑胶摩擦件,另外,在鞋底板下面装有前导轮和中导轮,本结构在减速时稳定性较好,重心保持在摩擦件上,所以使用者不易倾跌,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旱冰鞋,其特征在于鞋底板由前部(1)、中部(2)和后部(3)组成,由下部的大梁(11)支承,鞋底板前部(1)与前轮支架(4)固接,鞋底板中部(2)与中轮支架(5)连接,前轮轴(6)和中轮轴(7)分别装在前轮支架(4)和中轮支架(5)上,前轮轴(7)上装有前导轮(8),中轮轴(7)上装有中导轮(9)(10),鞋底板后部(3)下方连有一器架(13),用紧固件(14)安装一塑胶摩擦件(15)。
中导轮(9)(10)和塑胶摩擦件(15)与地面形成一平面B,前导轮(8)和中导轮(9)(10)形成一平面A,两平面之间有一倾斜角θ,θ约为1-45°。


图1旱冰鞋的示意图。
兹结合附图对蛙冰鞋的结构详细叙述由
图1,鞋底板由前部(1)、中部(2)、后部(3)组成,前轮支架(4)与鞋底板前部(1)固接,中轮支架(5)与鞋底板中部(2)连接,前轮轴(6)和中轮轴(7)分别装在前轮支架(4)和中轮支架(5)上,前轮轴(7)上装有前导轮(8),中导轮轴(7)上装有中轮(9)(10),鞋底板后部(3)下方连有一器架(13),用紧固件(14)安装一塑胶摩擦件(15),鞋底板下面还固接一大梁(11),该大梁(11)起支承作用,中轮(9)(10)和塑胶摩擦件(5)与地面接触点,构成一平面(B),而前导轮(8)(10)构成另一个平面A,平面A、B之间形成一倾斜角度θ,θ大约为1°-45°,因此,前导轮(8)和塑胶摩擦件(15)是不能与地面同时接触的,器架(13)、紧固件(14)、塑胶摩擦件(15)组成一缓冲器(12)。
旱冰鞋装上鞋帮和系上鞋带以后即可以使用,滑行路重心保持在鞋底板前部(1),转弯时却保持位于鞋底板中部(2),前导轮(8)和塑胶摩擦件(15)都不会与地面接触,在减速或停立时,重心保持位于鞋底板后部(3),使塑胶摩擦件(15)着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旱冰鞋具有下列优点1、鞋底板分为前部、中部和后部,组合成一体,由大梁支承,鞋底板前、中部各以支架和轮轴装有前导轮和中导轮,而且鞋底板后部以器架和紧固件固接一塑胶摩擦件构成一缓冲器;2、旱冰鞋在滑行、转弯、减速、停立时,其重心位置也变易,稳定高,不易摔跌;3、前导轮和中导轮形成一平面A,中导轮与塑胶摩擦件与地面接触又形成一平面B,该两平面之间互成一倾斜角度θ。
权利要求1.一种旱冰鞋,其特征在于鞋底板由前部(1)、中部(2)和后部(3)组成,由下部的大梁(11)支承,鞋底板前部(1)与前轮支架(4)固接,鞋底板中部(2)与中轮支架(5)连接,前轮轴(6)和中轮轴(7)分别装在前轮支架(4)和中轮支架(5)上,前轮轴(7)上装有前导轮(8),中轮轴(7)上装有中导轮(9)(10),鞋底板后部(3)下方连有一器架(13),用紧固件(14)安装一塑胶摩擦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冰鞋,其特征在于中导轮(9)(10)和塑胶摩擦件(15)与地面形成一平面B,前导轮(8)和中导轮(9)(10)形成一平面A,两平面之间有一倾斜角θ,θ约为1-45°。
专利摘要一种旱冰鞋,鞋底板前部和中部处连接前轮支架和中轮支架,前轮和中轮装在前轮轴和中轮轴上,鞋底板有大梁作支承,鞋底板后部连接一器架,用紧固件固定一塑胶连接件,旱冰鞋在滑行转弯,减速停立时其重心位置变易,使稳度良好,使用者不致摔跌,尤其适合于初练者。
文档编号A63C17/04GK2380268SQ99205390
公开日2000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4日
发明者高奔 申请人:高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