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50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具有减少球杆头击球时的反震力,借由球杆头等厚击球面的壁厚层呈一上、下开缝,或者在一种球杆的压组式击球面板周缘处形成一凹入嵌合沟,所呈开缝间内,或者在球杆头周缘处开设数个注入孔,以供灌注一种吸震材料填充物在此开缝间或注入孔内,使介于整体球杆头的中间层或周缘层,以达到球杆头击球时,产生吸震功效的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
目前国际间对于高尔夫球用品的需求,除整体外观不断的改变,尤其对于功能性的需求更不可缺少;换言之,在高尔夫球用品中,应以球杆头的结构设计最为重要,据此,就高尔夫球用品中的球杆头而言,从先前无背穴设计的实心球杆头,进而开发至有背穴设计的球杆头,再而在球杆头背穴周边嵌置不同吸震材料,期使背穴周边的重量能达到均匀,促使初学者得轻易击球,而得到较多甜蜜区的击点,且具有减震球杆头的功能,其目的不外乎为球杆头的结构设计、材质效益能达到更好的目标及提高球杆头的质量,改善击球的效果。
请参阅


图1、图2所示,球杆头是根据击球点的高低对于球杆头受击力有所不同,尤其现有球杆头的背穴周围比重常不均匀,打击者要适应在打击面板上的良好击球点,实要常久时间,而且最严重的缺点在于在击球同时刚性的球杆头构造,当击球点往外扩散的震动则传导致打击者手臂时,大部分震动力都由手臂吸收,因此,常会造成打击者手臂极易受伤的情况,且根据击球力道越大则震力越大易使手臂受伤。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多年来从事高尔夫球杆头研发及制造的经验及专业知识,研究改良至今,已获得国内、外如美、日等国甚多专利在案,且皆已制成商品行销国际间,深受高尔夫球界之盛名。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使其在球杆头等厚击球面的上、下中间开设一开缝,或在压组式击球面板内侧层凹入嵌合沟设一开缝,或可在球杆头周缘处开设数个注入孔,以吸震材料灌注填充,使其吸震材料恰介于球杆头等厚壁层内或其周缘间,使球杆头击球时,击球面板受击力可完全借吸震层吸收,以达到更佳的吸震效果,且更可增加球杆头呈现不同材质的立体观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其中在所述的杆头本体的等厚击球面形成一吸震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其中所述吸震层是在球杆头的等厚击球面的上、下中间,开设一开缝,该开缝是穿设于等厚击球面壁层间,在其开缝内灌注吸震材料填充物,形成一埋入式吸震层的结构,以达到可完全吸收球杆头所受击球的震力功效。
前述的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其中所述吸震层是在球杆头的击球面周缘设有梯状凹入嵌合沟,在第一层凹入嵌合沟是以一贵金属或金属击球面板嵌入,再经机械紧密压合后,以研磨加工使其与球杆头击球面周缘形成一体;经此压组后,在第二层凹入嵌合沟形成一环状开缝,再将吸震材料经由球杆头背穴灌注填充,形成一环状吸震层,以达到可完全吸收球杆头所受击球的震力。
前述的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其中所述吸震层是在球杆头周缘处开设数个注入孔,以供灌注吸震材料填充物于球杆头间的中空层内,再将注入孔经研磨加工处理,使与球杆头形成一体,而达到球杆头吸震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其是埋设在球杆头内,且从其外表亦可显示,制造过程简易,成本低廉,同时更能提高球杆头的吸震功能,以及球杆头的外观特异性,是十足完整结构与外观结合的创新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高尔夫球杆头击球示意图。
图2是现有高尔夫球杆头击球受震力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击球面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穴面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B-B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面平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图8C-C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击球面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背穴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
图10A′-A′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
图11B′-B′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未灌注吸震材料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背穴平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
图16C′-C′剖视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击球面的正面立体图;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立体图;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A剖视图;由图所示,在球杆头1的球杆头本体11等厚击球面12上、下中间设有一开缝(Slit)13,该开缝13是穿设于等厚击球面12的壁层上、下间,再将吸震材料14注填充其开缝13内(如图6所示),而形成一吸震层10,使击球时所产生的震力可借该吸震层10完全吸收,以达到一种极佳的球杆头吸震结构;又如图4所示,因吸震材料14恰呈现在球杆头本体11中央上、下表面的长条状,使两侧金属材质15夹持一长条状的可着不同颜色的吸震材料14,更显示整体球杆1具有立体活泼观感。
又再参阅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球杆头2的球杆头本体21击球面22,是以一分离压组加工方式,在球杆头本体21击球面22周缘设有一梯状凹入嵌合沟23,在第一层凹入嵌合沟24以一贵金属或金属击球面板25嵌入,再经由机械紧密压合后,以研磨加工使与球杆头本体21击球面22周缘形成一体;经此压组后,在第二层凹入嵌合沟26,既形成一环状开缝27,再将吸震材料28由球杆头本体21背部的背穴29灌入填充(如图8、图9所示),以形成一环状吸震层20,又该环状吸震层20是恰置于球杆头本体21背穴29金属材质30(如钛合金等材质)与正面不锈钢击球面板25之间三种不同材质组合的结构(如图8),使该球杆头2具有吸震功效,同时亦更突显整体球杆头2的不同视觉感受。
请参阅
图10至
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立体分解图及断面图;其中该球杆头1的球杆头本体11等厚击球面12周缘处开设数个注入孔16贯穿于等厚击球面12的中空壁层17间,再将吸震材料14由注入孔16灌注其中空壁层17(如
图10、
图12所示),而形成一吸震层10后再经由研磨加工将注入孔16所余留的吸震材料14磨平,使其与球杆头本体11结合成一体,同时,可使球杆头1周缘处呈现圆形状18具有不同颜色的吸震材料14(如
图11、
图13所示)。
请再参阅
图14至
图1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立体分解图及断面图;其在击球面板25周缘处开设数个注入孔31(如
图14所示),当击球面板25借由机械压合研磨加工后,使其球杆头本体21中间形成一中空壁层32(如
图15所示),再由球杆头本体21的击球面板25上所设注入孔31灌注吸震材料28,使球杆头本体21的中空壁层32充满(如
图17所示),再将注入孔31的多余吸震材料28磨平,此时,球杆头2在背穴29即形成一环状吸震层20,且在周缘处亦呈现圆形状33不同颜色的吸震材料28(如
图16所示),以达到球杆头2具有吸震功能,并可突显球杆头2的特异外观。上市注入孔亦可应用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结构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球杆头的球杆头本体的等厚击球面上形成一吸震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震层是在球杆头的等厚击球面的上、下中间,开设一开缝,该开缝是穿设于等厚击球面壁层间,在其开缝内灌注吸震材料填充物,形成一埋入式吸震层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层是在球杆头的等厚击球面周缘设有梯状凹入嵌合沟,第一层凹入嵌合沟是以一贵金属或金属击球面板嵌入,第二层凹入嵌合沟形成一环状开缝,再将吸震材料经由球杆头背穴灌注填充,形成一环状吸震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高尔夫球杆头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层是在球杆头的等厚击球面周缘处开设有数个注入孔,灌注吸震材料填充物于球杆头间的中空层内,其与球杆头形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球杆头等厚击球面的上、下中间呈一开缝或周缘开设注入孔,在其开缝或注入孔间可填充一种吸震材料而形成一吸震层,或可在球杆头击球面的周缘形成一梯状凹入嵌合沟,并在第一层嵌合沟内以机械加压嵌置一击球面板,经研磨加工后与球杆头击球面形成一体,在其内的第二层凹入嵌合沟呈一环状开缝,再经由球杆头背穴部或周缘所设注入孔灌注吸震材料填充物在该球状开缝内形成一环状吸震层,其埋设在球杆头内,当击球时,吸震层可达到更佳的吸震效果。
文档编号A63B53/04GK2368559SQ9920525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4日
发明者张保兴, 宋振荣 申请人:松林精密铸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